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首先分析了乳液共聚合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物理和化学变化,然后从以下几个方面回顾了各种不同的乳液共聚合数学模型:乳胶粒形成,乳胶粒中自由基浓度,分子量分布和长链分支,单体在各相间的分配,速率常数的计算及竞聚率等.  相似文献   

2.
首先分析了乳液共聚合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物理和化学变化,然后从以下几个方面回顾了各种不同的乳液共聚合数学模型:乳胶粒形成,乳胶粒中自由基浓度,分子量分布和长链分支,单体在各相间的分配,速率常数的计算及竞聚率等.  相似文献   

3.
首先分析了乳液共聚合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物理和化学变化,然后从以下几个方面回顾了各种不同的乳液共聚合数学模型:乳胶粒形成,乳胶粒自由基浓度,分子量分布和长链分支,单体在各相间的分配,速率常数的计算及竞聚率等。  相似文献   

4.
酪素改性Ⅰ:乳液接枝共聚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研究了采用氧化一还原系引发的酪素——乙烯基单体的乳液共聚合反应,应用光谱分析和氨基酸分析等手段,得到了乙烯基单体在酪素上接枝的证据,认为此类反应为自由基型的接枝共聚合反应,接枝点在酪素分子上是广泛存在的。此外,论述了接枝反应机理,考查了 XL 型改性酪素乳液皮革涂饰剂的基本性能。  相似文献   

5.
本文简要地讨论了用反相乳液共聚合方法合成丙烯酸——丙烯酰胺共聚物时影响乳液稳定性的各种因素和聚合反应的反应条件;考察了聚合物水溶液粘度和聚合条件、体系pH值、电解质浓度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本文研究了乙酸乙烯酯-丙烯酸丁酯-甲基丙烯酸体系的乳液聚合反应,通过“种子”乳液聚合方法得到了核壳结构乳液,并将它们的性能与均匀共聚合乳液作了测试与比较。  相似文献   

7.
本文研究了过硫酸钠为引发剂、十二烷基硫酸钠为乳化剂的甲基丙烯酸酯类乳液共聚合体系中单体配比、引发剂浓度、乳化剂浓度和聚合温度对典聚物特性粘数[η]的影响规律。  相似文献   

8.
丙烯酸系四元共聚乳液的研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丁酯、苯乙烯和丙烯酸为共聚单体,经乳液共聚合反应制得四元共聚乳液,探讨单体配比,乳化剂用量和配比引发剂用量、聚合温度对共聚乳液及其膜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适宜的工艺条件下,所得共聚乳液为乳白色略带蓝光的液体,乳液化学稳定性、稀释稳定性、机械稳定性、冻融稳定性均达到要求,涂膜附着力达1级。  相似文献   

9.
St—BA—AAA的无皂乳液聚合——粒径及羧基分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研究了苯乙烯-丙烯酸丁酯-甲基丙烯酸无皂乳液共聚合中,甲基丙烯酸用量,水油经张水相pH值对乳液粒径及其羧基分布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改变甲基丙烯酸的用量,能有效地改变粒子表面羧基含量,水相pH值是影响粒径大小的重要因素,采用无皂乳液聚合可获得粒径具有单分散性的St-BA-MAA乳液。  相似文献   

10.
超声辐照下BA/AM体系的无皂乳液聚合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丙烯酸丁酯(BA)与丙烯酰胺(AM)超声无皂乳液共聚合,在不加入引发剂的情况下,合成了BA/AM乳液共聚物。研究了超声波强度,无机盐浓度,环境温度等对单体转化率的影响,以及不同超声波强度下乳液粒径的分布。同时还作了乳液粒子的形貌分析。结果表明,在450W超声强度时,所得乳液粒径最小,可达160nm。透射电镜分析表明,乳液粒子具有核壳结构,壳层为丙烯酸丁酯和丙烯酰胺的共聚物,核层为丙烯酸丁酯的均聚物。  相似文献   

11.
利用721A分光光度计和阿贝折光仪测定丙烯酸酯乳胶粒的平均粒径.选用5种单体配比不同的乳液,对其中每种乳液的7种不同浓度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当乳液的浓度小于22g·L-1时,用此法测得的乳胶粒的平均粒径与直接用电子显微镜测得的粒径很接近.该法理论基础严密,操作简便快速,结果处理简单.  相似文献   

12.
利用马尔文激光粒度仪对不同条件下制备的水包油型乳状液粒径分布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水包油型乳状液粒度随活性剂的质量分数增加而减小,当活性剂的质量分数达到0.5%时,乳状液体系很稳定,粒度随静置时间变化较小;聚合物的加入使水包油型乳状液粒度先增大后减小再增大;在一定剪切速率范围内,水包油型乳状液粒度随剪切速率的增加而减小,当剪切速率超过6 000 r/min时,粒度几乎不随剪切速率发生变化;剪切达到一定时间后,乳状液粒径随剪切时间变化很小;在低剪切速率下,剪切时间较短时形成的乳状液体系不稳定。  相似文献   

13.
考察了pH值、温度、放置时间、盐、超声波等工艺条件对乳液粒径的影响,结果发现仅超声波对乳液粒径影响不显著,盐、温度、pH值及放置时间对乳液的粒径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在不同的水体积分数、搅拌速度和温度条件下制备油包水型乳状液,模拟混输过程中遇到的不同情况,分析了乳状液液滴粒径分布规律及其与黏度的关系。结果表明,乳状液中水的体积分数小于60%时,随着搅拌速度的加快,乳状液分散相的平均粒径变小,黏度变大;随着温度的升高,乳状液分散相的平均粒径变大,黏度逐渐降低;随着水体积分数的增加,分散相液滴平均粒径变大,黏度呈明显的上升趋势。但是,当水体积分数大于60%时,随着水体积分数的增加,乳状液的黏度大幅度降低,乳状液流型发生变化。研究结果对管输的安全运行和集输工艺的研究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采用丁二酸酐对聚乙二醇单甲醚(mPEG)进行改性,得到羧酸型mPEG⁃COOH,将mPEG⁃COOH与环氧树脂反应,得到水性环氧树脂乳化剂。环氧树脂乳化剂与环氧树脂混合,通过相反转技术,得到稳定的水性环氧树脂乳液。采用红外光谱、高效液相色谱、粒度分析仪等对该乳化剂的结构及环氧树脂乳液的稳定性、粒径分布等进行表征。研究了乳化剂合成时甲氧基聚乙二醇相对分子质量、环氧树脂相对分子质量、乳化剂浓度等对乳液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成功制备出了水性环氧乳化剂及水性环氧乳液。水性环氧乳液的粒径分布在0.8~1.5 μm,且乳液稳定性良好。该水性环氧树脂乳液与胺类固化剂室温固化后,所得涂膜具有较好的耐水、耐污性能,其吸水率和耐水失重率分别为0.35%和0.25%。  相似文献   

16.
八甲基环四硅氧烷阳离子乳液聚合反应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介绍了八甲基环四硅氧烷(D4)进行阳离子乳液聚合反应的历程和乳液粒子模型,对八甲基环四硅氧烷(D4)、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1631)、氢氧化钾、蒸馏水所组成的体系的阳离子乳液聚合反应进行了研究。讨论了温度、催化剂的用量、乳化剂用量对聚合反应速率的影响以及聚合物分子量与转化率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乳液聚合乳胶粒形态方面理论研究的现状,对几大研究流派的工作特点进行了剖析,在分析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乳液聚合乳胶粒形态设计预测模型的框架。  相似文献   

18.
针对有机硅改性苯丙乳液所具有的优点,本文通过预乳化种子乳液聚合和水解抑制技术,利用活性有机硅单体改性苯丙乳液,制备稳定性和成膜性能优异的外墙用硅丙乳液,并对有机硅用量、乳化剂用量及比例、功能单体加入量等因素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在有机硅烷的用量控制在5%~8%,复合乳化剂比例为SDS/OP-10=2/1,AA的用量为1.43%的条件下,合成的硅丙乳液的性能为:附着力1级,粒径95nm,硬度6H,粘度22s,吸水率5.92%,转化率99.02%,固体质量分数37.42%。实验得到的硅丙乳液因粒径较小,可以提高乳液对颜料的润湿力和包覆力,赋予乳胶漆较高的光泽,提高乳胶漆对墙体的渗透能力和装饰效果,而且较窄的粒径分布,可以提高乳液及乳胶漆的储存稳定性及综合性能。因此,本实验得到的硅丙乳液是良好的外墙涂料基料。  相似文献   

19.
乳化剂对核壳乳液聚合体系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半连续-预乳化工艺制备了表层羧酸化的聚丙烯酸丁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衣康酸)(PBA/P(MMA—ITA))核壳乳液。通过对乳液粒径及其分布、凝聚率和表面张力的分析研究了乳化剂种类、配比、用量以及功能单体等因素对聚合体系稳定性的影响,采用非水滴定法、傅立叶红外光谱仪(FTIR)、差示扫描量热仪(DSC)、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等方法对乳胶粒子进行了表征。实验结果表明:OP—10引入乳化体系,使聚合体系的稳定性增加,但随着OP—10用量的增加,乳胶粒子粒径增大、粒径分布变宽,聚合体系的稳定性降低;复合乳化剂SDS/OP—10用量增加,乳胶粒子粒径减小,聚合体系的稳定性增加;极性单体ITA的使用导致聚合体系的稳定性降低。分析结果还证明ITA已成功参与了壳层的聚合反应,乳胶粒子具有明冠的核/壳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