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威廉·莫里斯是工艺美术运动的代表人物,其图案有明显的自然风格,图案结构具有秩序性,图案的装饰色彩具有平面性。莫里斯图案设计特点是工艺美术运动的设计风向标,其设计风格启迪了后来的现代派功能主义审美倾向性。  相似文献   

2.
明式家具的"道"、"器"之美及对现代产品设计的启示   总被引:6,自引:6,他引:0  
吴江  陈振益 《包装工程》2006,27(5):280-281,303
首先讨论了"道"、"器"的辨证关系以及对中国古代工艺美术产生的深远影响,论证了明式家具中所体现的"道器合一"思想,最后讨论了明式家具设计对现代产品设计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雷莹 《包装工程》2007,28(11):234-236
"新艺术"运动是世纪之交的艺术与设计运动.它打破了陈旧的装饰动机,开创了清新的装饰与设计面貌,为现代主义设计的产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这一风格在欧洲各国的表现形式各不相同,然而反对传统装饰风格、与传统对立的实质相同."新艺术"运动无论从表现形式上还是精神实质上都值得后世对其进行借鉴与研究.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工艺美术运动为切入点,针对工艺美术运动和新艺术运动的关系进行阐述。工艺美术运动是19世纪下半叶起源于英国,对世界的建筑和其他设计具有一定的影响,起因是针对装饰艺术、家具、室内产品、建筑等,因为工业革命的批量生产所带来设计水平下降而开始的设计改良运动。新艺术运动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起源于法国,并对欧洲和美国产生巨大的影响,持续长达十余年,涉及到上十个国家,从建筑、家具、产品、首饰、服装、平面设计、书籍插图,一直到雕塑和绘画艺术都受到影响,在设计上是一次形式主义运动。  相似文献   

5.
孔森 《包装与设计》2021,(3):130-131
引言 现代文明源于欧洲普及到全球主宰人类生活近三百年,目前已经呈现衰败迹象.设计与大众的生活息息相关,时代的发展不代表文明的进步和"善"的守恒,用善的心态,找回来时的路,追寻设计的本源,会发现其实来时的路一样隐藏着创造力的源泉.其实,我们不断处在过去与未来的夹缝中,就如同当年约翰·拉斯金和威廉·莫里斯所处的工业化时代,粗糙缺乏美感的工业产品已不能再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恰好是"工艺美术运动"的发展所带来的契机,因为它所倡导的正是大众所需的"善".而在当人们对繁缛的装饰疲倦之时,格罗皮乌斯所率领的包豪斯在密斯·凡德罗"少即是多"的理念引领下,开启了工业美学的新造型时代,又一次遵循了"美的善意". "善意设计场"即是在中国倡导的善意设计复兴运动.本文将分三个层析阐释"善":善心、善行、善愿.  相似文献   

6.
本文尝试从意大利"反设计运动"出发,以反设计的视角来研究当今设计的现象和发展,讨论那些与主流设计、主流风格相异的设计风格,研究其产生的背景、原因以及其影响,进而分析当代设计的中的某些问题和乱象。当今设计的主流,皆呈现出高度同化的趋势,理性主义的设计方法论成为主流。意大利"反设计运动"的兴起,即是对现代主义、理性主义的质疑与挑战,是对抗主流、回归个性和文脉的新设计模式,这股潮流在更为全球化、技术同一化的今天,依然在延续。  相似文献   

7.
苏允波 《硅谷》2008,(2):94-94
从宏观角度看待工艺美术之"装饰",指出"装饰"是艺术的生活的总称,它包括衣食住行用等领域的综合艺术设计,成功的装饰作品是天然去雕饰的,同时与德育、智育关系密切,体现了学术意味和真正面向教学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8.
刘雁 《包装工程》2007,28(12):192-194
运动意味着变化.具有"动感"的设计形态,更加生动地体现了设计的灵魂思想.本研究从结构空间、图形图像、情感情趣等方面,结合视知觉心理学的观点,分析了包装设计中"动感"效果,从而阐明动态的设计形式和理念给包装设计带来的广阔创意空间和强大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9.
包装设计产业观与设计市场孵化(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最近一直在考虑怎样解决包装设计商品化和产业化的问题。也就是包装设计在保持独创性的前提下,怎样实现规模化的扩展。这很容易让人联想到100多年前,英国新设计运动著名人物威廉·莫里斯的困惑。为反对工业化兼顾设计的美观与实用,莫里斯设计了一系列图案优雅的地毯。但没有工业手段的介入,这些设计产品的成本往往过高,反而使普通大众失去了享用的机会。设计与市场无缘,这不是我们设计师的初衷。中国包装设计与国外的差  相似文献   

10.
唐骁 《包装世界》2013,(5):77-78
自19世纪开始,西方设计师和理论家针对艺术与技术、纯艺术与实用艺术之间的关系,及其面临的种种实际问题进行多方面的探索。其中包括英国的"工艺美术"(Art and Crafts)运动、法国和比利时的"新艺术"(Art Nouveou)运动、"装饰艺术"(Art Deco)运动等对设计现代化的探索。1907年成立的"德意志制造联盟"(Deutscher Werkbund)致力于把新世纪的技术成就转变为一种成熟、高级的艺术。  相似文献   

11.
吴玲  王晨风  陈楚愚  陈新允 《包装工程》2023,44(18):411-417, 435
目的 旨在继承与发扬广州红色文化精神,在推动农民运动讲习所旅游视觉文化多元发展的同时,给予其他红色文化精神为主的文创产品设计者以设计灵感。方法 首先,分析广州红色文化精神,并且对农讲所及其文创产业的现状进行调研与分析;其次,对农讲所的游客进行问卷调查研究,并且辅以文献资料的查阅,确认其文创产品的设计定位,以设计基于红色文化精神的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文创产品设计。结果 确立整体品牌,提取设计元素并定位主题色彩,以视角渐进的方式呈现设计方法,进行农讲所文创产品的设计实践。以“光影”为系列主题,设计关于农讲所的饰品、礼品文具、生活用品。设计上不仅体现了广州红色文化精神内涵,更与时代文化接轨,满足了当代人的文化需求。结论 文创产品的设计能够吸引广大消费者,并有助于城市文化和旅游的推广。  相似文献   

12.
《Mauerwerk》2016,20(1)
The Darmstadt Artists’ Colony on the Mathildenhöhe with its buildings, public gardens, and works of art is a unique ensemble of experimental creation. It is an extraordinary document of the transition from Art Nouveau to Modernism in architecture, fine and applied arts, inspired by the International Reform Movement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twentieth century (s. p. 90 a. 91).  相似文献   

13.
14.
郑燕 《包装与设计》2020,(3):116-117
1.引言在当代社会中,海报是各行各业进行宣传与推广的重要手段之一,海报以一种最直接的视觉感受传达给外界,它可以很好的展现出平面设计的风格及特征。与其他广告形式相比,海报设计不管是从设计理念还是表现形式都更能体现出它的独特性。而在海拫设计中运用朋克艺术,结合其艺术特点,更能体现海报设计的创新性与独特性,吸引人们的眼球,是设计者的灵感源泉。海报设计不管是在内容还是形式上首先要做到创新且出其不意。  相似文献   

15.
包装工艺学课程教学改革实践与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分析了包装工艺学课程的特点及其在教学中存在的实际问题,阐述了转变教学思想、更新教学内容、注重实践教学、完善教学手段、培养学生撰写论文的能力等方面的教学改革实践,对如何提高包装工艺学课程教学效果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6.
文章简要阐述了动力气垫地效翼船的空气--流体动力设计特点和难点,及"天鹅"号地效翼船的试验研究。由于采取一系列措施,使艇在静垫升性、两栖性、耐波性与气动力配平和运动稳定性等方面,在船模与实船上均取得令人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17.
Simplex-based screening designs for estimating metamodels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he screening method proposed by Morris in 1991 allows to identify the important factors of a model, including those involved in interactions. This method, known as the elementary effects method, relies on a “one-factor-at-a-time” (OAT) design of experiments, i.e. two successive points differ only by one factor. In this article, we introduce a non-OAT simplex-based design for the elementary effects method. Its main advantage, compared to Morris's OAT design, is that the sample size does not collapse when the design is projected on sub-spaces spanned by groups of factors. The use of this design to estimate a metamodel depending only on the (screened) important factors is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8.
王莹 《包装工程》2018,39(8):38-41
目的剖析威廉·莫里斯的设计思想,展示现代设计的时代精神,为现代设计理念的发展提供理论学基础。方法运用马克·布洛赫的比较史学方法论和黑格尔的"时代精神"概念理论,探究不同的社会背景下的威廉·莫里斯的设计思想的时代意义和价值。结论作为"现代运动之父"和"设计改革家"的威廉·莫里斯提出了设计要"为大众服务"的以人为本的民主理念,秉承了"师承自然"的绿色设计理念和设计要达到"功能与美相统一",并深刻认识到时代和社会系统的共生关系。在不同的时代和社会背景下,威廉·莫里斯的设计思想是设计活动中一直存在的内在核心力量,而设计更是时代精神的展现。  相似文献   

19.
This work proposes a method for statistical effect screening to identify design parameters of a numerical simulation that are influential to performance while simultaneously being robust to epistemic uncertainty introduced by calibration variables. Design parameters are controlled by the analyst, but the optimal design is often uncertain, while calibration variables are introduced by modeling choices. We argue that uncertainty introduced by design parameters and calibration variables should be treated differently, despite potential interactions between the two sets. Herein, a robustness criterion is embedded in our effect screening to guarantee the influence of design parameters, irrespective of values used for calibration variables. The Morris screening method is utilized to explore the design space, while robustness to uncertainty is quantified in the context of info‐gap decision theory. The proposed method is applied to the National Aeronautics and Space Administration Multidisciplinary Uncertainty Quantification Challenge Problem, which is a black‐box code for aeronautic flight guidance that requires 35 input parameters. The application demonstrates that a large number of variables can be handled without formulating simplifying assumptions about the potential coupling between calibration variables and design parameters. Because of the computational efficiency of the Morris screening method, we conclude that the analysis can be applied to even larger‐dimensional problems. (Approved for unlimited, public release on October 9, 2013, LA‐UR‐13‐27839, Unclassified.) Copyright © 2015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