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被砸碎了的时代纪念碑——密斯·凡·德·罗的战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田中纯  吴茵译  宁晶 《建筑师》2009,(5):100-106
本文介绍了密斯晚期的重要作品——德国柏林新国家美术馆的诞生过程和其主要特点,并从"文化表象研究"的角度,深入剖析了新国家美术馆的空间内涵和隐喻特点,揭示了它的建筑外观作为"外表的表象"的虚幻特点,和其内部展厅空间同样具有的作为美术作品"镜框"的实质,以及这二者与承载这座建筑的台基(或"镜框")——柏林这座城市所具有的破碎、无序的历史记忆之间的联系。最后作者暗示,密斯建筑中所面临的"精神-政治问题",在当代建筑学中依然存在。  相似文献   

2.
密斯的建筑思想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发堂 《建筑师》2009,(5):22-28
密斯建筑思想的逻辑原点是超验的形式。本文先阐述了密斯的建筑形式的原型和转换机制,指出密斯建筑形式原型是二维的方形,并由此形成他的建筑思想"少就是多"的方法论。其次从两个方面即"少就是多"和"上帝就在细节之中"阐述了密斯的建筑思想。然后论述了密斯建筑思想与后现代主义之间的相似性,指出了密斯的建筑思想上某些超前性。最后论文把密斯的建筑思想和柯布西耶的思想做了个简要的比较。  相似文献   

3.
从普鲁士古典复兴建筑大家辛克尔(K·F·Schinkel.1781—1841)到当代知名的解构建筑师哈迪特(Z·M·Hadid,1950— ),一百多年的历史,留下了形形式式的房子,也留下了建筑师们形形式式的图画。从辛克尔们的严谨的画面,到哈迪特们的散乱的构图,建  相似文献   

4.
雷姗姗  孙靓  尚伟 《新建筑》2023,(5):66-70
密斯·凡·德·罗始终在追求抽象空间形式与实体建造逻辑之间的统一,在结构秩序上进行了大量设计实践。文章首先对密斯建构理念中的矛盾冲突进行了分析,其次以柱及杆件体系为契机阐述了密斯在弥合矛盾的三个阶段中对结构秩序的探索过程,即发现结构与形式之间的矛盾、进行支撑与围护两分的建构尝试、通过结构秩序完成对建构的全面表达,最终讨论其“清晰的建造”这一建筑理念的发展过程及意义。  相似文献   

5.
汤凤龙 《建筑师》2009,(5):47-57
巴塞罗那馆是现代建筑中的经典作品之一。人们一直津津乐道其空间的流动和形式的抽象,却很少注意到它与上述特质对立的另一种特质,即那种贯穿密斯一生建构探索的、以"清晰的建造"为终极目标,以匀质网格为本质特征的"几何建构"法则。作者通过对德国馆的深入剖解,试图将这种特质揭示和呈现出来。但在德国馆中,这种特质却在很大程度上被抽象形式挫败,这归根结底源于两者间不可调和的矛盾,正是这种矛盾促使密斯在日后的建构生涯中逐渐放弃了抽象形式转而走上了一条"匀质建构"之路。  相似文献   

6.
汤凤龙 《建筑师》2011,(6):11-23
在密斯职业生涯的最后作品一一柏林国家美术馆新馆中.密斯对克朗楼式的”盒子体系”进行了义无反顾的解体.将原本纠缠在一起的皮、骨、顶棚、基座等建构要素彻底离析出来.各归其位.并更加完美地契入匀质建构秩序,从而规避了盒子体系的固有顽疾。然而,匀质体系的先天特性决定了其问永远无法容纳柱、墙等厚度元素,这也是密斯一生建构探索的局限所在。  相似文献   

7.
画与思——重读密斯·凡·德·罗的建筑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密斯·凡·德·罗早期的建筑探索中,留下了一系列独特的建筑表现作品。它们不仅体现了密斯高超的艺术表现技巧,也成为解读密斯建筑思想形成的重要材料。本文以密斯在柏林时期的重要建筑表现作品为线索,分析这些表现画在媒介、内容、技巧和细节等方面发展变化的过程,寻找其中透露出的密斯建筑思想的演化轨迹。它使得密斯早期的建筑活动呈现出内在的连贯性与逻辑性,为人们理解密斯日后对建筑的不断约减提供了一种基础。  相似文献   

8.
画与思——重读密斯·凡·德·罗的建筑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勇 《建筑师》2008,(1):36-46
密斯·凡·德·罗早期的建筑探索中,留下了一系列独特的建筑表现作品。它们不仅体现了密斯高超的艺术表现技巧,也成为解读密斯建筑思想形成的重要材料。本文以密斯在柏林时期的重要建筑表现作品为线索.分析这些表现画在媒介、内容、技巧和细节等方面发展变化的过程.寻找其中透露出的密斯建筑思想的演化轨迹。它使得密斯早期的建筑活动呈现出内在的连贯性与逻辑性,为人们理解密斯日后对建筑的不断约减提供了一种基础。  相似文献   

9.
王骏阳 《建筑师》2008,(1):50-54
密斯的巴塞罗那馆是现代建筑史中一个经典作品,同时又是一个在建筑形式和结构形式上充满矛盾的作品。本文以巴塞罗那馆为例.说明西建史教学中经典个案作品建构分析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从密斯建筑风格脱离辛克尔的影响转向对崇高性的追求的层面入手,分析对比弗里德里希画作的自然性崇高和密斯建筑的抽象性崇高,寻找两者在构图、空间表达甚至精神意向上的相似性,从而探讨弗里德里希的画作对密斯建筑风格转变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张燕来 《建筑师》2019,(4):131-139
20世纪以来的现代艺术与建筑并行发展,相互影响。密斯·凡·德·罗广泛接触并直接参与现代艺术运动,将从立体主义、达达主义、抽象表现主义等艺术中获得的灵感转化为建筑表现中的拼贴。本文聚焦密斯始千柏林时期、延伸至美国时期的拼贴创作的历程、类型、手段和相关建筑设计思想,在现代艺术语境中探求建筑拼贴与现代艺术的共同特征以及密斯的拼贴表现的本质。  相似文献   

12.
杜思洁 《四川建材》2020,(2):65-66,68
在探讨建构文化时,其价值评判标准是极为关键的,对于何为建构,弗兰姆普敦在《建构文化研究》中用“本体”与“再现”来进行阐述。本文探讨建构文化中“本体”与“再现”之间深刻而复杂的关系,并以此分析密斯在其作品中表达的对于结构表现,建造技术与“诗意”,深入探讨建构视角下的结构真实表达及诗意建造的内涵和矛盾性。  相似文献   

13.
以旧建筑改造领域为范畴探讨该领域与密斯建筑美学的思想关系。首先从该领域历史发展背景展开分析,论证密斯工业化建筑美学思想对该领域产生影响的动因;然后阐明在当代旧建筑改造中密斯建筑美学思想具体现在钢与玻璃设计美学范式、简约建筑形体与建筑细部这三方面;最后提出从思想层面研究入手是指导我国该领域未来发展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4.
文章以密斯·凡·德罗的柏林国家美术馆新馆为研究载体,论述了密斯设计理念和新馆建造背景,并且简述了新馆的设计手法,同时引出了密斯"古典精神的现代诠释"的理论研究,以新思路去解析密斯的作品,为今后研究现代建筑运动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5.
后现代主义建筑学界曾认为密斯风格单调乏味、忽视了历史文脉的延续并抑制了建筑创造性。实际上,密斯尊崇古典秩序及中世纪经院哲学,深受古典主义建筑大师辛克尔的影响,他的建筑把古典秩序和美学原则与时代材料相结合,使其兼具时代性和古典精神。该文通过对现代建筑大师密斯·凡·德·罗建筑作品及思想的归纳与分析,从秩序、比例、柱廊及结构整体性四个方面说明其中抽象、隐喻的古典意蕴,提出在当代建筑创作一味求新的境况下重拾经典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6.
从安东尼·维德勒的建筑史学研究中得到启发,通过对辛克尔的柏林老博物馆和斯特林的斯图加特国立美术馆的比较来研究德国现代博物馆建筑的技艺传承,进而映射出西方现代建筑发展的传承与演进。  相似文献   

17.
《城市环境设计》2009,(10):14-19
建筑作为一种建造的技艺 存在于从传统建构向未来建筑的转化中。中国传统的架构体系与西方古典的砌筑文化作为两条经典路线在其发展中不断交叉和跨界,这种交融的思想也影响,甚至重构了密斯凡德罗和约恩伍重的“建构体系”。  相似文献   

18.
为什么尊崇密斯?——密斯回顾展观后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于纽约举办的“密斯回顾展”为我们重审密斯的历史影响提供了机会。今天,当我们已远离现代主义意识形态的时候,对密斯的反思必然不再包含对什么超凡的“建筑美”的顶礼膜拜,而是要在批判中寻求隐藏在建筑表象之后的深刻的历史理性。  相似文献   

19.
《建筑创作》2010,(5):140-141
<正>建筑作为一种建造的技艺,存在于从传统建构向未来建筑的转化中。中国传统的架构体系与西方古典的砌筑文化作为两条经典路线,在其发展中不断交叉和跨界,这种交融的思想也影响甚至重构了密斯·凡·德罗和约恩·伍重的"建构体系"。  相似文献   

20.
薛文博 《山西建筑》2012,38(15):11-13
通过对柏林国家美术新馆与金贝尔美术馆的研究,对现代纪念性建筑中的建构逻辑进行了讨论,从建筑的基本特征与建构的基本特征两方面展开了分析,进而明确了现代纪念性建筑中建构特征的发展趋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