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1 毫秒
1.
异常地层压力的形成机理与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地层压力异常是含油气盆地沉降中心都具有的普遍特征,正确计算地层压力在油气远景评价中占有重要地位。该文从四个方面简要探讨了异常地层压力的形成机理、应用等,同时阐明地层异常压力在含油气盆地勘探开发中所具有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2.
准噶尔盆地中央坳陷异常压力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异常压力与油气的关系极为密切,研究一个盆地异常压力的特征、成因及主控因素,总结其与油气的内在关系,对于指导油气勘探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本文在综合运用盆地中央坳陷的测井、地质资料,以及各工区的地震剖面,迭加速度谱等资料的基础上,预测该区的异常压力分布,弄清地层压力分布规律,分析油气成藏过程和动力机制,为盆地新区的进一步开发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MT勘探技术特点主要表现为勘探深度大、对高电阻率高速地层穿透能力强、对地层可进行纵向电性分层,适于追踪推覆体下盘沉积层的分布及隐伏构造异常的分布研究。自该方法引入油气勘探以来,在配合地震研究盆山接触关系、发现山前隐伏构造异常等方面发挥了独特作用,已引起油气勘探工作者的关注。结合模型模拟分析和MT方法在山前复杂区的实际应用,展示了MT方法在发现深部构造异常方面的作用,指出在复杂区油气勘探中,MT方法可作为地震勘探的有效补充并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在区域构造作用方式和方向产生变化及复杂边界条件的综合影响下,分析复杂构造变形及所形成构造的特征及其油气成藏.本文以黄金带油田为例,利用新处理的高品质三维地震资料,对本区构造特征进行精细刻画,分析应力场演化,并探讨构造对油气成藏条件的控制作用.认为本区沙三期存在北西-南东向的伸展构造作用;东营期为走滑构造变形体制,最大主压应力方向为近东西向,表现为北东向右旋走滑、东西向挤压和南北向伸展的构造变形特征,同时,二界沟断层作为构造带边界对局部应力场的方向造成改变.研究结果表明:在复杂的应力条件下,伸展构造、走滑构造、挤压构造、反转构造在本区均有发育,并存在特殊的构造现象:断层与褶皱枢纽的走向出现规律性渐变、走滑断层平直段存在"海豚效应"现象.结合区域应力场的变化以及构造带边界的影响,构造变形叠加和复杂的先存构造条件是产生复杂构造现象的原因.构造活动与油气成藏在时间上相契合,对油气成藏与保存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针对镇泾地区长6~长8层位油气运聚方向不明确致使该区油气勘探受阻的现状,采用异常压力研究的新思路来寻找油气勘探认识上的突破口.利用声波测井资料制作近50口井泥砂岩压实曲线、计算每口井的压力系数,结合镇泾油田的地质背景,研究镇泾地区地层的压实特征及异常压力与油气成藏条件和运移成藏过程之间的关系,并将各种因素的时空配置关系有效地结合起来研究镇泾地区的成藏问题.对进一步论证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延长组的勘探潜力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根据川南构造展布的独特形式,探讨川南地区的特定边界条件及其对区内应力场的控制作用,建立起川南统一的非均匀联合应力场的观点,从而将川南构造划分为三向压应力构造带及中腹构造应力联合区。认为各(?)向压应力构造带对下古生界油气运移聚集具较好的成藏条件,中腹构造应力联合区受三向压应力联合作用,为川南下古生界油气勘探的适景区。  相似文献   

7.
鄂西渝东区上古生界构造型式及对石炭系勘探认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鄂西渝东区海相地层经历了多期构造运动 ,受到过多种应力场作用 ,因应力条件、介质条件和边界条件差异 ,形成了现今比较复杂的构造面貌。纵向上 ,因上、下构造变形层抗应变能力的不同 ,在挤压应力作用下发生差异形变 ,产生纵向变异 ;横向上 ,形成了隆凹相间的区域构造面貌。本文根据鄂西渝东区区域和局部构造特征、构造型式、展布规律 ,论述了古、今构造对本区油气运移和聚集的控制作用 ,指出本区石炭系勘探的有利区带及目标。  相似文献   

8.
速度谱校正及其在地层压力预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油气勘探中,地层压力预测主要依靠地震速度谱数据,但地震速度的精度较低。时由于影响速度分析的因素较多,速度谱异常值较多,因此利用地震速度资料做地层压力预测要保证其可靠性,需对速度资料进行校正,本文提出应用中值滤波技术剔除地震速度资料中的异常值,提高地层压力预测的精度。  相似文献   

9.
川东北海相地层的岩性特点、油气聚集、异常高压和异常低压在海相地层的特点,决定了海相地层在钻井施工中容易出现溢流和井漏交替发生的现象,很难建立井筒压力的静态平衡。川东北海相地层的钻井井控有其特殊性,根据井控技术理论与钻井现场实际,针对川东北海相地层的钻井工作,总结出川东北海相地层的钻井井控工作要点和工作思路。  相似文献   

10.
在详细分析临南洼陷油气运移的动力系统、输导条件、运移方向以及运移时期的基础上,对临南洼陷内油气运移特征进行了系统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临南洼陷油气运移系统具有明显的分层特征,在3 000m以上地层为正常压力系统,3 000 m以下地层为混合压力系统,浮力和异常压力构成了临南洼陷内油气运移的主要动力;(2)近东西走向的断层和相互连通的砂体共同组成了油气由洼陷中心向边缘运移的通道;(3)油气由洼陷中心向边缘运移共有4个优势运移方向;(4)油气运移时期出现在渐新世东营期.  相似文献   

11.
煤层气成藏的构造应力场研究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构造应力场是控制煤层气成藏极为重要的因素,深入探讨不同性质构造应力场对煤储层的改造及控制机理,将会为煤层气勘探前景评价提供重要的理论基础.本文在区域构造应力场研究的基础上,分别探讨了不同性质构造应力场的作用特征及其对构造发育、构造展布、构造组合及构造变形的控制作用;分析了不同性质构造及其组合、应力-应变环境对煤储层的改造作用,探讨了不同变形机制和不同结构构造煤在不同构造应力场中的发育及展布规律.研究表明,挤压应力场作用下,在强变形带的中心及其附近,可以形成糜棱煤类构造煤,但糜棱煤分布较为局限;在较大范围内形成脆性变形系列的构造煤,是煤层气勘采的有利区带;拉张构造应力场中,大部分区域内有利于煤层裂隙的形成和渗透率的提高,但易造成煤层气的散失,含气量降低,应重视有利的储气构造的研究.剪切构造应力场中,以平移断层为界,煤层的赋存状态、煤体结构和煤储层物性都会存在一定的差异,应对不同的构造单元分别研究其煤储层特征.  相似文献   

12.
恩口—斗笠山复向斜构造应力场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煤田构造应力场有其自身特点,选择恰当的应力场标志物是其中的关键问题.本文通过对小褶皱、初始雁行张裂隙脉、共轭剪节理及其镜质组反射率各向异性特征的综合研究,恢复了区内晚古生代以来的五期构造应力场,由此反溯了恩口—斗笠山复向斜的形成和演化过程.  相似文献   

13.
龙门山北段阳平关地区构造变形序列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龙门山造山带和米仓山造山带是中国大陆颇有影响力的造山带。阳平关地区位于前两者之间,阳平关断层的形成以及后期的构造变形均受这二者的明显控制和影响。通过对阳平关断层上盘、断层面以及下盘的实测研究,对阳平关地区的构造变形期次与区域构造应力场作了探讨。认为主要区域构造应力场有六期,第一期为NE-SW向挤压,第二期为NW-SE向挤压,第三期为S-N向挤压,第四期为NE-SW向挤压,第五期为NW-SE向挤压,第六期NE-SW向拉伸。阳平关地区构造变形从印支晚期一直持续到喜马拉雅期。  相似文献   

14.
潞安矿区构造应力场的恢复与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潞安矿区地质构造的展市规律进行了分析和研究。通过大量的节理测量资料,首次恢复了该矿区自中生代以来的三期构造应力场,在此基础上,详细分析了矿区各类构造的形成演化历史。研究结论对矿区未开拓区的矿井构造预测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利用古构造应力场二维数值模拟,预测研究区沙河子组岩体的破裂程度,分析古构造应力分布特征,划分裂缝发育级别。预测结果表明,十屋油田沙河子组储层裂缝主要发育在断层位置及其附近地区,储层经历两期构造应力场作用并形成了2期4组裂缝,裂缝主要发育的方向为北东向和南北向。  相似文献   

16.
In order to study the rules of distribution in a plastic zone of rocks, surrounding a roadway, affected by tectonic stress, we first analyzed the mechanics of a roadway affected by tectonic stress and derived a theoretical formula for the plastic zone of rocks surrounding a roadway. We also analyzed the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plastic zone under different levels of tectonic stress, vertical pressure, cohesion and friction angle of the surrounding rock. Secondly, we used numerical simulation to analyze the range and shape features of the plastic zone of rocks surrounding the roadway, given different tectonic stress levels. Finally we used a rock drilling detector to carry out field measurements on the broken state of rock surrounding the roadway at the -700 substation and channels in the Xinzhuang mine of the Shenhuo mining area. Given the measured ground stress, we analyz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ectonic stress and the distribution of this plastic zone. Our results show that the range of the plastic zone at the top and bottom of the roadway increases with an increase in tectonic stress and this increase is especially obvious at the roadway comer.  相似文献   

17.
对太原地区地质构造的展布规律进行了分析和研究.通过大量的节理测量资料,恢复了该地区中生代以来的三期构造应力场,在此基础上,详细分析了该地区各类构造的形成机制.讨论了太原地区区域构造格局的形成演化历史.  相似文献   

18.
The law of variation of deep rock stress in gravitational and tectonic stress fields is analyzed based on the Hoek-Brown strength criterion. In the gravitational stress field, the rocks in the shallow area are in an elastic state and the deep, relatively soft rock may be in a plastic state. However, in the tectonic stress field, the relatively soft rock in the shallow area is in a plastic state and the deep rock in an elastic state. A method is proposed to estimate stress values in coal and soft rock based on in-situ measurements of hard rock. Our estimation method relates to the type of stress field and stress state. The equations of rock stress in various stress states are presented for the elastic, plastic and critical states. The critical state is a special stress state, which indicates the conversion of the elastic to the plastic state in the gravitational stress field and the conversion of the plastic to the elastic state in the tectonic stress field. Two cases studies show that the estimation method is feasible.  相似文献   

19.
以丹江口水库为对象,根据库区地震地质构造建立库区的有限元模型,反演库区蓄水前的构造应力场和地应力场,并分析其分布特点以及库区塑性应变特点,探讨构造应力场对水库诱发地震的影响,研究成果为水库诱发地震机理研究提供参考,并为丹江口水库续建工程诱发地震的预测与安全评价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以丹江口水库为对象,根据库区地震地质构造建立库区的有限元模型,反演库区蓄水前的构造应力场和地应力场,并分析其分布特点以及库区塑性应变特点,探讨构造应力场对水库诱发地震的影响,研究成果为水库诱发地震机理研究提供参考,并为丹江口水库续建工程诱发地震的预测与安全评价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