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陵3-2构造位于QDN盆地松涛凸盆地松涛凸起带上,对该构造的陵水组地层反波振幅,频率和速度参数的综合分析结果表明,陵水组层具有烃类直接指示的多项地震反射特征,别外,对该区晚新世早中新世时期沉积环境及沉相带的分析结果,认为T60-T61地层为极有利的储盖组合,因此,判定陵3-2构造为有利的含油气构造。  相似文献   

2.
琼东南盆地深水区油气成藏条件和勘探潜力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受新生代大陆边缘拉张、印一欧板块碰撞、南海海底扩张等多种构造活动控制与影响,琼东南盆地经历了多期构造演化,形成了多凸多凹的构造格局.该盆地深水区负向构造单元主要有乐东、陵水、北礁、松南、宝岛、长昌等6个凹陷,正向构造单元主要包括陵南低凸起、松南低凸起和北礁凸起.通过层序地层和沉积相研究以及油气成藏条件分析认为,深水区凹陷内普遍发育始新统湖相泥岩和渐新统崖城组海岸平原相-半封闭浅海相泥岩2套主力烃源岩,存在渐新统陵水组、中新统三亚组2套区域储盖组合和滨海相砂岩、扇三角洲相砂岩、盆底扇砂岩、中央水道砂岩、生物礁(滩)灰岩等5种类型储集层,发育由一批大中型背斜、断背斜构造圈闭及大型地层岩性圈闭组成的6个有利构造带.在上述研究基础上,划分出以陵水、松南一宝岛、长昌、北礁凹陷为烃源灶的深水区4个含油气子系统,优选出中央峡谷构造一岩性圈闭带和长昌凹陷中央背斜构造带作为勘探首选的2个有利构造带,提出以钻探陵水X-1、长昌Y-1等目标为突破口,通过解剖中央峡谷构造一岩性圈闭带和长昌凹陷中央背斜构造带推动深水区勘探进程.  相似文献   

3.
南图尔盖盆地是重要的油气探区,受区域构造的影响,侏罗系沉积层序的发育演化与构造活动密切相关,研究区尚未勘探的有利构造圈闭逐渐减少,岩性-地层油气藏已经成为重要的勘探目标。 为此,在对地震、测井及岩心等资料综合分析的基础上,通过构造演化分析、层序地层格架建立以及沉积相分析,对南图尔盖盆地 A 探区萨雷布拉克地区侏罗系沉积层序特征及有利地层不整合圈闭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①萨雷布拉克地区在侏罗纪和白垩纪时期经历了 3 次较为明显的构造运动,可将其构造演化划分为 3 个阶段,即断陷期、断-坳转换期及坳陷期,形成了 3 个二级层序,并在其层序格架内将侏罗系划分为 7 个三级层序,每个三级层序中可划分出 2~3 个体系域;②早侏罗世断陷期(SQ1,SQ2)主要发育湖泊及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体系,中侏罗世断-坳转换期(SQ3,SQ4)主要发育湖泊及三角洲沉积体系,晚侏罗世坳陷期(SQ5,SQ6,SQ7)主要发育湖泊、三角洲及河流沉积体系;③侏罗系有利的地层不整合圈闭主要为 SQ1 和 SQ2 与上覆地层形成的地层削蚀不整合圈闭,以及 SQ5 与下伏地层形成的地层超覆不整合圈闭。  相似文献   

4.
通南巴地区上二叠统-下三叠统层序地层划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海相碳酸盐岩层序地层学及沉积学原理,结合野外露头层序调查和覆盖区钻井、测井及地震等资料的分析,根据层序界面组成、特征、识别标志及形成机理等因素,将四川盆地通南巴地区的上二叠统-下三叠统地层划分为8个Ⅲ级层序、2个Ⅱ级层序。在建立等时地层格架的基础上,对该区上二叠统-下三叠统台盆的沉积充填结构和有利储层发育层位进行了刻划,还指出了本区下一步天然气勘探部署的有利方向为马路背-黑池梁地区的T1f1-P2ch、T1f3、T1j2储层及元坝地区的T1f1-P2ch、T1f3、T2j2储层。  相似文献   

5.
琼东南盆地深水区断裂对沉积充填的控制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沉积学、构造地质学为指导,利用宝南断阶带新采集的三维地震资料,结合断层活动速率及断层古落差法,对陵水组同沉积断裂和沉积充填进行了精细研究。研究表明:宝南断阶带陵水组沉积时期主要发育大型海底扇沉积体系,控制陵水组地层沉积的主要同沉积断裂为(8)号边界断裂及F1、F2、F3断裂。该组断裂在空间上显示出明显的分段性,其中(8)号断裂活动强、弱交替出现,为多点供源型断裂;F1、F2、F3断裂形成多个横向凸起调节带和走向斜坡调节带,这些调节带为沉积物的优势运移路径。根据断裂控砂特征提出了宝南断阶带汇聚型多级断阶控砂模式;预测了宝南断阶带陵三段F1断裂坡折带中部,F2、F3断裂交汇处,F1、F2断裂东部3个有利区。该研究对指导琼东南盆地深水区新区钻井部署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为了消除制约琼东南盆地深水区坡折带陵水B构造区油气勘探进程的地层速度规律不清、构造圈闭评价受限、不同地质体交互沉积、岩性圈闭难以刻画等问题,本文提出了基于地质沉积与构造共同约束的高精度叠前深度偏移速度建模方法,从大、中、小三种尺度研究了琼东南盆地深水坡折带少井区地层速度变化规律,并开展了基于气藏模式的单砂体速度验证及校正;针对深水区不同沉积地质体互相影响的岩性圈闭,从井点出发,结合沉积演化规律与叠前地震反演结果,精细刻画了不同沉积体的砂泥岩分布情况,并通过镂空技术立体化展示了不同地质体间的砂泥岩空间分布情况,实现了由点、线、面、体多维度评价岩性圈闭有效性。应用效果表明,深水坡折带陵水B构造区4 000 m埋深的深度误差仅为2~5 m,该构造区梅山组第三期海底扇西块、北块和东块砂体等3个岩性圈闭有效性较好,是较为有利的钻探目标,其中第三期海底扇西块LS7井区对应水道内富泥沉积的T40A砂体钻遇厚气层,首次在梅山组海底扇获得工业气流,在该盆地深水区打开了新的勘探领域。  相似文献   

7.
琼东南盆地构造演化特征及其对油气藏的控制浅析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琼东南盆地为一新生代含油气盆地。通过对南海扩张、红河断裂及太平洋板块等琼东南盆地区域构造演化主控因素的分析,结合其内部层序及断裂特征将琼东南盆地新生代以来的构造演化分为晚白垩世-晚渐新世多幕裂陷、早中新世-中中新世区域热沉降和晚中新世以来的新构造 3 大构造演化阶段。在构造演化基础上分别探讨了琼东南盆地构造演化与烃源岩、储盖层及其圈闭形成之间的关系,进一步指出琼东南盆地中部构造调节区域(崖北凹陷、松西凹陷、陵水低凸起、松涛凸起、陵水凹陷、松南凹陷、中央低凸起及北礁凹陷)为琼东南盆地油气勘探最有利的区域。  相似文献   

8.
双鱼石地区勘探潜力巨大,随着勘探的深入,双探1井在栖霞组取得了重大突破,但由于对该区滩体边界刻画不够细致,从而制约了勘探效益。为了深化对沉积展布特征的认识,以层序地层学、沉积学为理论基础,结合野外露头、钻井、测井及地震资料,建立层序地层格架,并利用地震多属性分析技术对滩体边界进行刻画,进而对有利区域进行预测。研究认为:栖霞组可划分为2个三级层序和2个海泛面,各三级层序划分为海进、海退2个体系域;发育开阔台地相及台地边缘相,可分为4个亚相和3个微相;将有利区划分为三级有利区,其中以断层附近的构造高点最为有利。该结论的提出以期对后续工作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9.
通南巴地区上二叠统一下三叠统层序地层划分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运用海相碳酸盐岩层序地层学及沉积学原理,结合野外露头层序调查和覆盖区钻井、测井及地震等资料的分析,根据层序界面组成、特征、识别标志及形成机理等因素,将四川盆地通南巴地区的上二叠统一下三叠统地层划分为8个Ⅲ级层序、2个Ⅱ级层序.在建立等时地层格架的基础上,对该区上二叠统一下三叠统台盆的沉积充填结构和有利储层发育层位进行了刻划,还指出了本区下一步天然气勘探部署的有利方向为马路背-黑池梁地区的T1f1-P2ch、T1f3、T1j2储层及元坝地区的T1f1-P2 ch、T1f3、T1j2储层.  相似文献   

10.
崖13-1气田有众多断层及不螯合面存在的条件下保存了丰富的天然气。其封闭闭条件主要有压力封闭和毛细管封闭,构成良好的复合型封闭。在构造顶部及其西翼断上盘主要由梅山组异常高压成压力封闭,其东民办由三亚组及陵水组二段泥岩形成毛细管封闭,而下伏的崖城组含煤地层则由略高于陵水组气层的过剩压力和较差的岩石物性形成了良好的“封托”。正是由于这种压力、毛细管力的共同作用,因而尽管崖13-1气田地质条件复杂,仍然  相似文献   

11.
石油地质综合研究表明,五八区538井区三叠系白碱滩组处于有利的构造位置上,具有较好的构造一岩性圈闭形成条件,发育有水下分流河道及河口坝等有利沉积相带,存在着T3b1^3、T3b2^1、T3b2^2主要储层发育带,见到良好的油气显示并在邻区发现有油气藏,具备形成油藏的良好条件。针对白碱滩组进行预探井钻探或老井恢复试油,是该研究区有可能实现油气勘探突破的方向。  相似文献   

12.
南堡凹陷高柳斜坡带已进入高勘探程度区,有效勘探岩性圈闭是研究的难点。为精确预测有利储层分布,基于钻井、测井和三维地震资料,运用高精度层序地层学研究方法,建立了高柳斜坡带沙三段高精度层序等时地层格架。高柳斜坡带沙三段由4个三级层序(SQ1~SQ4)构成,以其内部岩性突变面和稳定泥岩段为界进行高精度层序划分,识别出12个四级层序地层单元。通过层序内部含油气特征分析,明确了有利储层分布特征及控制因素,认为SQ2-2、SQ2-3、SQ3-1、SQ3-2和SQ3-3四级层序内水下分流河道和河口坝是有利含油储集砂体;以层序约束、砂体分布及构造匹配为基础对有利储层分布进行了预测。该研究可为岩性油气藏勘探提供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13.
CF-3井井深12000m,位于俄罗斯联邦北部地区的科拉半岛。该并1965年开始设计,1970年初开钻,到1984年钻至井深12000m,后来由于卡钻事故,从7000m例钻,到1991年第二次钻至12000m。原计划钻至20000m,钻遇岩为火成岩,地层倾角为70°~80°,地温梯度:井深小于3000m,△T=1℃/100m;井深大于3000m,井底最高温度达250℃。一、钻井目的主要目的是为研究地壳构造、地层参数和矿藏资料,到1992年为止已在3个方面进行了国际性合作研究:1.与美国合作研究了深部地层岩石的物理性能;2.与日本合作研究了深部地层油、气、水运移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14.
东营凹陷南斜坡古近系不整合及其在油气成藏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营凹陷南斜坡地处盆地边缘,构造活动频繁,发育多期不整合。根据不整合发育的规模,可将不整合分为3个级别,其中T1和TR为一级不整合;T7,T6′和T6′为二级不整合;T6,T4,T3和T2为三级不整合。不整合类型主要有平行不整合、削截不整合和超覆不整合,分析认为上泥下砂的削截不整合和超覆不整合对形成地层圈闭最为有利。不整合在油气成藏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4个方面:扩大了油气运移的距离,改善了储集层的储集性能,改变了油气运移的方向,表明烃源岩可能发生二次生烃作用。  相似文献   

15.
复杂地质构造中地下储气库的形成和生产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地下储气库的建造与生产工艺方法会受到其所处的地质构造的很大影响。这里以位于白俄罗斯的奥西波维奇地下储气库为例来探讨这一问题。该地下储气库建在地质结构复杂的含水层中,储气库库体所在的450~500m深度的地层为原生代扎尔诺夫组砂岩。砂岩从下向上可分为1,1a,2,2a,3-Ⅰ和3-Ⅱ几个自然层。这里,数字表示渗透层,数字加字母表示渗透性相对较弱的岩层。地层2分布于整个构造内,其平均厚度为26m,开型孔隙度为21%。地层3(3-Ⅰ和3-Ⅱ)在构造西部、部分在构造中央逐渐尖灭。其平均厚度为3~16m,…  相似文献   

16.
霸县凹陷南洼槽沉积相研究及岩性地层圈闭识别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霸县凹陷南洼槽构造、沉积特征和成藏条件研究,首次建立了该区古近系层序地层等时格架,将沙一下亚段—沙四段划分为7套三级层序,明确了沉积体系及沉积相在等时地层格架内的空间展布及特征,指出文安斜坡内带、"凹中隆"背斜构造带和洼槽带为3个岩性地层圈闭发育的有利区带。综合应用地震相分析、地震属性分析及地震反演等技术进行岩性地层圈闭的有效识别。构建了斜坡带、背斜带和洼槽区岩性地层油藏模式,对有利勘探目标进行精细落实优选,钻探文安1、文安11井均获成功,研究表明该区是岩性地层油藏规模勘探的有利区,对冀中坳陷富油气凹陷岩性地层油藏勘探具有一定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7.
琼东南盆地渐新统陵水组坡折带类型及层序地层样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沉积学、层序地层学和石油地质学理论为基础,在琼东南盆地渐新统陵水组层序地层格架的基础上,识别出了断裂型和挠曲型两种坡折带类型,并阐述了各种坡折带的特点以及对沉积体系的控制和影响作用,同时相应建立了单断型箕状断陷式和断阶式两种层序地层样式。单断型箕状断陷式层序地层样式往往发育于具一条主控凹断裂的箕状凹陷中,按构造几何形态可分为凹陷边缘陡坡带、凹陷中心深陷带以及凹陷边缘缓坡带3个构造区带。断阶式层序地层样式主要是在一条主断裂的控制下、多条与主断裂走向平行的次级断裂共同作用构成的一种特殊的层序地层几何样式。系统研究了各层序地层样式的分布,剖析了各层序地层样式内部沉积体系的展布。研究表明,各层序中的低位域砂体和高位域砂体为有利的勘探目标。  相似文献   

18.
结合区域资料,对研究区94口钻井资料进行分析,并利用储层划分与对比的方法对白于山区长2油层组进行地层划分与对比,将长2油层组划分为3个亚层以及6个小层。通过对长2油层组进行地层划分与对比,为后期研究构造特征、沉积相和砂体展布规律、有利区预测及油田开发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滨里海盆地盐上层的油气地质特征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通过对滨里海盆地盐上层系的基础地质,石油地质特征的综合分析,可知盆地不同地质的地层,构造,石油地质特征等有明显的差异性,从平面上不同地区盐上层系的差异性出发,对已发现的油气田(藏)的特点和分布规律进行了研究,指出,在盐上层系中,卡拉通-田吉慈隆起区和北里海-阿兹吉尔隆起区为有利勘探目标区;盆地东部延别克-扎尔卡梅斯和扎纳若尔地区以及盆地南部的比克扎尔隆起区为较有利勘探目标区;盆地西部和西南部的阿斯特拉罕-阿克纠宾斯克隆起带的西南坡和西坡以及盆地西北部的乌津地区为具有一定勘探潜力目标区。  相似文献   

20.
运用层序地层理论及研究方法,利用野外露头、钻井岩心观察与测井、地震资料,对鄂西渝东区飞仙关组(T1f)地层开展层序地层研究,识别层序边界,建立地层格架。结果表明:鄂西渝东区T1f按岩性地层划分为4段,分别为飞一段(T1f1)~飞四段(T1f4),在T1f共识别出2个Ⅲ级层序(SQ1和SQ2)并进一步将飞三段(T1f3)~飞四段(T1f4)地层划分为3个Ⅳ级层序(Ssq1、Ssq2和Ssq3)。重点对飞仙关组Ⅳ级层序进行分析,认为建南地区T1f发生了3期相对海平面升降,形成了3期鲕粒滩,鲕粒滩存在自西向东迁移趋势,层位逐渐抬高,且主要位于高位体系域中的台地边缘相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