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在新时代新征程的奋斗中,团结各民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实现中华民族历史伟业的必然选择。以云南高校如何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思政课教学为研究视角,论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高校思政课的必要性与重要性;论述在云南高校中加强对各民族大学生铸牢中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教育,引导各族青年团结奋进,维护好民族团结,建设好美丽家园,对云南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具有现实意义。提出通过深入挖掘云南地方史中民族团结的典型事例,从“普洱民族团结誓词碑”“兴盛番族”锦幛的生动史实,到新时代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的现实事例,通过在思政课上讲好民族团结的云南故事,引导各族学生成为民族命运共同体的缔造者,共筑中国梦的云南篇章;提出思政课融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要创新思政课教学方式,坚持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统一,坚持灌输性和启发性相统一,坚持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统一。  相似文献   

3.
从教育学视角,观照网络空间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机遇以及“后部落”“后真相”“数字资本主义”和“分人”等现象给其带来的挑战,应积极从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培养学生信息素养和数智赋能中华民族共享文化符号构建的角度予以教育应对。  相似文献   

4.
“五史”教育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具有历程融通、内容契合、目标一致的逻辑关联,“探究“五史”教育融入高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对于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重要意义。其实现路径为改进第一课堂教育教学、发展第二课堂教育教学、构建全方位育人立体课堂。  相似文献   

5.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经由中国几千年历史发展久经锤炼而形成的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新时代高校培育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助于大学生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共担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使命.因此,高校要以正确的国家观、民族观、历史观、文化观培育大学生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由于大学生存在易受西方多元价值观引导,产生历史虚无主义,文化不自信等错误倾向,高校应采取发挥思想政治课主渠道的作用,推进主题实践教育,构建网络文化平台等多种形式培育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相似文献   

6.
7.
李雯  王颖  刘玉  胡睿 《商品与质量》2022,(19):97-99
2021年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之后,保持脱贫成果稳定、防止返贫、推进乡村振兴成为后脱贫时代民生工作重点.作为高等教育的民生工程,高校学生资助工作在巩固教育扶贫成果中作用关键,需因势而新、顺势而为.后脱贫时代高校学生资助工作需直面精准资助复杂化、贫困学生发展性需求增加、学生资助方式亟须多元化等新挑战,牢固树立发展型...  相似文献   

8.
以历史共同性内容为研究重点,加强中华民族共同体共同性内容教育,是促进民族团结进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基本内容,是增强民族凝聚力、向心力、战斗力的重要举措。运用历史文献研究法,梳理厘清了中华民族共同体共同的历史发展进程、格局、状态,构建起具有历史逻辑起点、历史性内在意蕴、历史性支持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9.
贫困是一个亘古常新的问题。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以马克思主义反贫困理论作为思想指导,牢记使命带领人民群众从实践中探索国家减贫路径,取得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反贫困斗争的伟大成就。后脱贫时代,中国反贫困形势由绝对贫困向相对贫困转化,贫困人口状态脆弱性突出,分布特征以散点化、高流动性为主。针对新发展阶段的相对贫困治理难题,要始终坚持马克思反贫困理论的指导以及党对相对贫困治理的全面领导,加快构建相对贫困长效治理机制,积极探索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路径,努力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以及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目标。  相似文献   

10.
精准脱贫和乡村振兴协调推进,对建成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具有重要战略意义.云南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地处西南边陲,受生态环境脆弱、经济社会发展起步晚、区域发展差异大、体制改革迟缓、教育和科学技术落后等综合因素制约,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具有特殊性、复杂性和脆弱性.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增强扶贫产业带动力等有效措施,能不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振兴乡村;同时需要有针对性地深化全面从严治党,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扶贫与"志智双扶"相结合,发挥地域优势促进产业振兴,致力于民族文化传承与开发,加强沿边开发开放,构建大扶贫格局.  相似文献   

11.
自信意识与忧患意识体现了中华民族自信自强、居安思危的优秀品格,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自信意识是基于忧患的自警自励;忧患意识是基于自信的居安思危。中华民族对自信意识和忧患意识的辩证理解与亲身践履,无疑为中华民族优秀品格的形成、中华民族精神的创立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乡村旅游因其对乡村经济的带动性而成为消除贫困、实现乡村振兴的有效方式。以乡村旅游资源丰富的脱贫县——魏县为研究对象,聚焦居民感知的微观视角,对魏县的乡村旅游助推乡村振兴的经济绩效、社会文化绩效和环境绩效3个维度进行调研,利用因子分析对魏县的乡村旅游助推乡村振兴的绩效进行梳理分析与实证研究,探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脱贫县乡村旅游绩效评价与提升路径。这对于探讨脱贫县从扶贫脱贫工作到乡村振兴工作的有序衔接,促进乡村旅游产业结构的升级和调整,最终实现乡村振兴,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南昌水专学报》2019,(5):31-35
《中国共产党章程》是立党之本,是新时代党的建设的总纲,是九千多万名党员必须恪守的党规党法。学习党章、认同党章、实践党章共同构成了大学生党员党章意识生成的逻辑轨迹。新时代铸牢大学生党员的党章意识对于提升大学生党员党性修养、落实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永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都显得至关重要,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高校应该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中提升大学生党员党章意识,并且通过增强大学生党员学习党章的系统性、提高大学生党员践行党章的主动性、建立健全大学生党员党章意识工作机制等措施,不断铸牢大学生党员党章意识。  相似文献   

14.
15.
教育扶贫是阻断贫困代际相传,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的重要举措.新形势下,职业教育应充分整合自身教育资源优势、科技优势等积极为精准扶贫、乡村振兴提供智力支持.以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帮扶的位于高原地区的少数民族聚集村落为案例,从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视角,深度剖析职业教育服务模式如何转型,为贫困地区"输血",斩断贫困根子,为职业...  相似文献   

16.
当前我国正处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过渡期,以玉龙县奉科镇的脱贫实践为例,思考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对策,认为要立足于脱贫攻坚的经验,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发挥农民在乡村振兴中的主体作用,实施乡村建设行动,科学制定村庄规划,因地制宜、循序渐进地推进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17.
研究行业协会的职责,不断强化行业协会的历史使命,促进行业协会在后金融危机时代中不断发挥作用,为我国经济发展保驾护航,积极维护社会的和谐与安全稳定,已成为一项摆在我们面前不容忽视和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18.
伴随后金融危机时代的到来,混业经营的经济发展模式逐渐成为多数人的共识。本文结合我国的特殊国情,探究了在农村经济发展中银保合作的发展趋势。农村经济的发展,不仅需要资金支持,同时也需要一套完善的风险管理机制和保障体系。银行机构需要保险机构帮助其建立风险分散体系以保障贷款的安全性;与此同时,保险机构也需要增加其产品的销售渠道,将银保合作作为其新的业务增长点。  相似文献   

19.
20.
在后金融危机时期,既有金融领域仍然存在的风险以及其他经济发展的不确定因素可能影响劳动关系稳定的问题,更有经济复苏过程中劳动者利益诉求变化引发的新矛盾。因此深入研究后金融危机时期劳动关系的新情况,分析新特点,提出当前稳定劳动关系管理的基本思路,对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促进就业和社会稳定具有更为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