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特种车辆驾驶室减振器的阻尼特性是由阀系参数决定的,准确地求解节流阀片在阀口位置的变形是通过仿真准确获取减振器阻尼特性的关键。以特种车辆驾驶室减振器为研究对象,建立其节流阀片在区间线性均布压力下的力学模型及变形解析式,并进行了正确性验证。分析阀片开度随阀系结构参数变化的规律,在此基础上建立驾驶室减振器阻尼分段特性仿真模型,并通过仿真实例与试验进行了对比验证。结果表明,不同速度下阻尼力仿真结果与试验结果相对偏差均在6.19%以内,说明所建立的驾驶室减振器阻尼分段特性仿真模型可较为真实地复现减振器的动态阻尼特性。  相似文献   

2.
基于磁流变液减振器的车辆悬挂半主动控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猛  唐伟 《兵工自动化》2004,23(2):41-43
磁流变液减振器,通过线圈电流改变磁场调节磁流变液在阻尼通道中的流动,实现对减振器阻尼力的控制.车辆悬挂系统由弹性元件、导向元件和减振器组成.基于磁流变液阻尼器的车辆悬挂半主动控制,采用二自由度1/4车体模型构建控制器模型.通过二次型最优控制LQR算法,根据极值原理导出最优控制律,以确定半主动减振器驱动器控制力.仿真表明,该控制器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和良好的减振效果.  相似文献   

3.
针对采用一体化设计、整体式车身结构的多轴车辆,建立刚柔耦合虚拟样机模型,对多轴车辆的平顺性进行研究。基于驾驶室连接方式、驾驶室结构形式和驾驶室顶部连通形式3个设计要素,分析整车在不同载重和不同工况下的平顺性。分析表明,带有斜支撑桁架结构的驾驶室能够有效降低车辆行驶时驾驶室的加权加速度均方根值;顶部不连通的结构形式驾驶室舒适性更好;通过优化驾驶室结构形式和顶部连通形式,车辆在空载和满载情况下的平顺性得到了较大的改善,能够更好地满足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4.
以某型振动除冰车为研究对象,建立整车模型,以驾驶员在不同频率下振动除冰作业及高速转场中所受到的垂直振动加速度均方根值为目标函数,对比3种工况下的区别,对驾驶室悬置阻尼进行优化,提出取值方案,以提高驾驶员的舒适性,提高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5.
根据汽车减振的特点,设计了一种磁流变减振器,并对它的阻尼力进行了理论推导,从推导的阻尼力公式可看出,根据设计的减振器,在车辆悬架动态性能模拟试验台上对示功特性和速度特性进行了试验验证,证明了推导的阻尼力公式中阻尼力与通电电流成非线性(二次)关系是合理的,对设计出真正用于实际的减振器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非线性金属丝网减振器的试验建模和参数辨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试验和理论相结合的方法,对非线性金属丝网减振器进行研究分析,建立了一种基于工程实践应用的减振器非线性数学模型,以此来描述迟滞非线性系统的动态特性.试验表明:在周期激励作用下,非线性金属丝网减振器的迟滞回线不仅与振幅有关,还与频率有关.通过对金属丝网减振器工作机理的分析,将减振器的恢复力分解为弹性力和阻尼力两部分.结果表明,该模型能很好地描述这类非线性迟滞系统的动态特性,为工程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7.
分析了叶片式减振器内部缝隙泄漏对阻尼力的影响.将泄漏缝隙简化成一个与常通孔并联的等效节流通道,依据伯努利方程计算常通孔流量,并将计算值作为真实值,应用减振器阻尼力台架实验数据,间接得出了等效节流通道的流量特性及结构参数.最后,利用插值法绘制了泄漏流量百分比与常通孔孔径、叶片摆动角速度之间的关系图.研究表明:极小孔径变化能引起极大阻尼力变化,说明通过控制传统叶片式减振器常通孔的流量可以实现可控阻尼力减振器;减振器内部泄漏缝隙对阻尼力的贡献要大于节流孔的贡献,缝隙泄漏量是影响可控减振器阻尼特性的关键数据.等效节流通道的结构参数可为可控减振器设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电流变液体及其在汽车减振器上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该文探讨了电流变液体在汽车减振器上的应用。这种减振器通过电信号的控制来实现阻尼力的快速、连续调节。该文讨论了电流变减振器的典型结构及其控制系统,并阐述了电流变减振器对电流变液体的要求。此外还提出了一种全新的电流变减振器结构,并提供了该减振器的试验结果。  相似文献   

9.
主动减振器随着车辆在道路行驶状态的改变而实时调整阻尼特性,配备主动减振器的车辆进行道路模拟试验时,需实时控制主动减振器的阻尼特性,以使其符合车辆在试验台架上振动状态所要求的阻尼特性.本试验研究中,通过发送车辆CAN报文信号给悬架电子控制单元(ECU,Electronic Control Unit),由ECU计算并输出控制指令,实现对主动减振器阻尼状态的控制,求解系统频响函数,对主动减振器的车辆进行迭代,并对迭代后的台架响应信号与期望响应信号的时域、频域和伪损伤进行一致性分析.通过对比主动减振器控制与非控制状态下迭代后的台架响应信号,分析时域信号重合度与迭代误差,证明CAN报文仿真控制主动减振器的方法能够有效对配备主动减振器的车辆进行道路模拟试验.  相似文献   

10.
减振器的性能好坏直接影响着车辆的舒适性和安全性.因而,减振器的性能试验和检测方法的研究,受到了极大的重视.本文在试验的基础上,讨论了减振器的内特性和外特性的微机测试和数据处理方法,这不仅可以缩短试验周期,提高测量精度,加速产品开发,而且对生产的质量保证,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作者提出了一种新的多级阻尼可调减振器的设计方法,并将其应用到车辆半主动悬挂系统之中,利用模糊控制规则动态调节减振器的离散阻尼系数。在液压振动实验台上进行了1DOF半主动悬挂实验模型控制实验,结果表明了该减振器能有效地衰减系统振动,大大提高了悬挂住能。该文对此项研究作了介绍。  相似文献   

12.
主动悬挂技术的应用与发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性能优越的悬挂系统,是车辆在不同条件下具有快速机动性和良好舒适性的重要保证.对于主动悬挂技术,目前主要集中在控制策略研究和致动器研究2个方面.通过对主动悬挂工作原理、结构及其控制策略和执行机构的研究进展和应用情况的分析,探讨了主动悬挂技术需要解决的问题和发展动向.  相似文献   

13.
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实时状态观测的车辆车身高度动态调节控制策略,以实现多种路况条件下的车辆高度动态精确控制.不同的道路条件下驾驶员对车辆高度以及姿态稳定性存在不同程度的性能需求,这就需要考虑通过系统外部随机激励来实现车辆高度的动态精确调节与控制.电控空气悬架系统具有非线性特性,仅以悬架动挠度作为参考的车辆高度调节会在随机扰动作用过程中产生极大偏差.因此,本文基于空气弹簧结构与气体流体特性,使用无迹卡尔曼滤波状态观测算法提出了一种悬架静平衡位置观测方法;根据所获知的静平衡位置信息,进一步使用滑模控制算法进行随机激励作用下的悬架高度与车身姿态动态调节.经过模型数值仿真和实车试验验证的结果可知,提出的动态调节控制策略可以实现随机扰动与激励作用下的车辆高度精确控制与车身姿态稳定性保持,从而实现不同道路条件与工况下的车辆综合性能.  相似文献   

14.
基于2自由度汽车悬架模型,研究减振器阻尼对车辆行驶平顺性的影响,进而确定相对阻尼系数.根据系统微分方程,用Simulink建立了零均值白噪声路面速度谱输入的非线性悬架系统模型,通过多次循环仿真得到系统响应量的时域信号.分别计算各平顺性指标,并绘制其曲面图,可以观测压缩行程和复原行程阻尼对平顺性的影响,从而确定合适的减振器阻尼.  相似文献   

15.
该文从车辆悬架系统的角度和减振器本体的角度对车辆筒式减振器侧向受力与摩擦进行了理论分析和试验 .提出了减振器硬系数等工程实用新概念 .文中系统归纳了使用国产设备进行减振器侧向受力与摩擦台架试验的技术路线与试验参数  相似文献   

16.
悬架系统非线性元件对平顺性和道路友好性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该文采用统计线性化法分析了货车悬架系统中两级变刚度复式钢板弹簧、液力减振器等非线性元件对车辆平顺性和道路友好性的影响. 试验结果表明考虑悬架系统非线性元件的影响时车辆振动状况的模拟值更接近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17.
在一定假设的基础上,建立了回转叶片式磁流变减振器的阻尼力计算模型,通过原理性试验验证了理论分析的合理性,提出了可调倍数的概念,指出了获得较大的可调倍数是回转叶片式磁流变减振器获得实际应用的关键技术。对如何提高可调倍数提出了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8.
基于仿真的特种车辆方向盘轴向减振器设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汪国胜  王哲荣  马国新 《兵工学报》2009,30(9):1153-1158
针对特种车辆在砂石路面上行驶时方向盘处手传振动很大的情况,根据人体生物力学特点,结合操纵方便性等人机工程学的要求,对所设计的减振器的轴向减振效果在MATLAB平台上进行了仿真分析;并从多学科的角度,对减振器设计参数进行了仿真优化设计。仿真结果表明:这种结构能大大减小特种车辆在砂石路面上的手传振动,提高了驾驶的操作舒适性;同时发现在一定刚度系数条件下;均有一个最佳的阻尼率能使方向盘轴向减振器第一减振阶段减振效果达到最佳,且最佳阻尼率在0.2~0.3之间,变化范围很小。从而证明了对方向盘减振器采用半主动减振的不必要性。  相似文献   

19.
针对减振器在高频激励下存在的发热问题,提出了一种阻尼特性与位移相关的叶片式减振器,即在减振器静平衡位置设计附加通道,改变减振器的阻尼特性,以降低发热功率.利用MATLAB/Simulink建立了二自由度悬架振动模型,在特定频率的路面激励下针对不同的附加通道尺寸对车身加速度、悬架动挠度及减振器发热功率进行了仿真分析.结果表明:在车辆悬架上用阻尼特性与位移相关的减振器,可以有效地降低发热量.  相似文献   

20.
根据高速履带车辆行驶工况,确定了馈能减振器的基本结构,建立了馈能减振器制动力矩模型,并进行了影响因素分析.结果表明,馈能减振器输出的制动力矩受多因素影响,不仅是悬挂系统运动速度的函数,同时也是振动加速度、整流回路负载的函数.该馈能减振器从理论上能够通过控制回路负载来实现半主动振动控制.低传动比低转动惯量是馈能减振器应具备的基本特点,也是该电磁悬挂必须研究的一项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