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采用ANSYS12中的FLUENT模块模拟覆冰导线周围的空气流场,计算不同分裂导线在全迎风攻角下的升力系数、阻力系数及扭矩系数。首先通过将湖北省中山口三分裂导线的数值计算结果与风洞实验数据进行对比,验证了计算模型的精确度,然后运用该计算模型对部分多分裂导线的气动力参数进行计算分析,得到覆冰厚度、覆冰形状以及来流风速对气动力系数的影响,同时计算分析了导线间距与直径比对尾流的影响,得到的空气动力参数可为导线舞动研究提供载荷支持。 相似文献
3.
4.
5.
6.
覆冰厚度的检测是输电线路运行部门防冰融冰工作中极为关注的问题之一,为此,总结了国内外覆冰厚度测量方法及其存在的问题。根据雪峰山自然覆冰试验站大量现场试验观测结果分析了自然条件下导线覆冰的几种典型形状特征,并基于面积等效原则,将导线实际非均匀、不规则覆冰校正为均匀覆冰,据此提出了现场人工测量时覆冰厚度的形状校正系数,为输电线路覆冰现场测量提供了一种有效且简便的测量手段。最后,利用雪峰山自然覆冰试验站对覆冰期不同覆冰阶段导线覆冰形状进行观测,对提出的形状校正系数进行试验验证,结果表明校正后导线覆冰厚度与实际覆冰厚度偏差9%,可满足工程实际需要。研究结果可为输电线路覆冰厚度现场测量、在线监测和冰厚计算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7.
8.
为研究风场湍流度对覆冰导线气动特性的影响,对D形和4种不同冰厚的新月形覆冰导线进行了风洞试验。分别在均匀流、5%和13%这3种均匀湍流场中,获得了0~180°攻角范围内单导线和6分裂导线的气动三分力系数,考察了2种不同形状覆冰时导线截面的气动力特性。同时,根据Den Hartog竖向和Nigol扭转舞动机理,讨论了覆冰导线的驰振不稳定攻角范围,为覆冰导线的舞动计算分析提供了有效参考。研究结果表明:湍流会降低新月形覆冰导线的气动稳定性,其中5%的湍流场对弛振稳定性的影响最为不利。然而对D形覆冰导线而言,湍流仅会略微改变气动力系数的幅值,不会影响其随攻角的变化规律;此外,湍流会提高D形覆冰导线的竖向弛振稳定性,而对扭转弛振稳定性几乎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10.
带电导线覆冰及电场对导线覆冰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分析了电场极性、电场强度对导线覆冰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电场对导线覆冰产生的影响与电场强度有关,当电场强度<5kV/cm时,电场的作用加速导线覆冰;当电场强度>10kV/cm时,电场的作用削弱了导线覆冰。 相似文献
11.
12.
输电线路导线覆冰机理及雨凇覆冰模型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为了揭示输电线路导线覆冰形成的原因和覆冰机理,通过对已有文献系统分析,指出导线覆冰是热力学、流体力学和电流电场耦合作用的结果.在国内外已有的覆冰模型基础上,针对雨凇覆冰过程,通过引入碰撞系数、冻结系数和收集系数给出了导线均匀覆冰和非均匀覆冰的覆冰质量和覆冰厚度预测模型,研究了在不同过冷却水滴中值体积直径、风速以及导线直... 相似文献
13.
14.
15.
对一种排列方式的四分裂新月形覆冰导线的气动特性进行了风洞实验测试和数值模拟计算,通过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的对比研究,确定了正确合理计算覆冰导线气动特性参数的方法。然后,对另一种工程实际中典型排列的四分裂新月形覆冰导线的气动特性进行了计算。最后,依据舞动机理对两种排列的四分裂覆冰导线的稳定性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由于迎风前方导线对气流的屏蔽效应,使得尾流后方导线的气动特性受到影响,稳定性发生较大变化。其中排列方式、初始覆冰角度、覆冰厚度对屏蔽效果影响较大,而在工程中常用的间隔棒跨度的改变对屏蔽效果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6.
覆冰导线风动脱冰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用半椭圆雾凇覆冰模型对导线在风力作用下的机械脱冰机理进行了分析研究,获得了最大剪切及最大扭转角的计算方法和公式,其计算结果表明:最大剪切力出现在导线端部,最大扭转角出现在导线中部,在风力自重作用下,导线覆冰可被剪破,并由端部开始,逐渐向挡中发展。 相似文献
17.
输电线路覆冰时导线表面形状对碰撞系数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输电线路覆冰是过冷却水滴与导线碰撞并被捕获的物理过程。在计算其碰撞系数时,通常采用外表面为圆形的简化模型代替实际绞合导线模型,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计算的精确性。以流体力学理论为基础,运用Fluent软件模拟了过冷却水滴与简化模型和实际模型发生碰撞的过程,通过对比分析了导线表面形状对空气速度、水滴速度和轨迹以及碰撞系数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同条件下,与简化模型相比,实际模型导线周围的空气速度更小,水滴速度也更小,绕流现象更加明显,轨迹也更向外部扩张,实际模型的碰撞系数更小。因此,为保证覆冰模型的精确性,应该使用绞合导线的实际模型进行计算。 相似文献
18.
贵州导线覆冰的类型与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合利用气象站导线积冰观测资料和电力部门线路覆冰调查资料,全面分析了贵州导线覆冰的类型和分布特征.贵州导线覆冰类型包括雨凇、雾凇、湿雪和多种混合冻结类型,混合冻结类型比例高于单一类型覆冰;雨凇和湿雪的混合冻结雪凝在全省较为普遍,出现比例不亚于雨凇;贵州冰冻灾害多年常态分布总体上呈西部多东部少、中部多南北少的特征,但各地覆冰类型随海拔高度与地形环境变化较大;由于贵州中、东部地区覆冰以危害极大的雨凇、雪凝为主,故极端情况下覆冰强度要大于西部冰冻高发区,这也是2008年特大冰灾中东部地区受灾更重的原因. 相似文献
20.
导线覆冰频率分析,选择的样本时间序列越长越好,至少10年以上,一般要求20-30年,对于有短期覆冰的地区,应结合附近长期气象资料,采用覆冰气象模式或覆冰气象特征值的方法予以延长;对于没有覆冰观测资料的重冰区,应利用附近气象站的长期气象资料的相关气象要素进行频率分析。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