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除尘灰中微量有害元素的富集形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解决高炉有害元素对炼铁系统的危害,结合国丰炼铁系统的烧结、高炉除尘灰SEM、EDS、XRD、面扫描分析,得出以下结论:烧结机尾除尘灰及高炉重力除尘灰的有害元素含量较少,可直接应用到烧结生产中;而烧结机机头除尘灰含有害元素K、Cl、S,并且烧结矿中K与Cl元素几乎都以KCl形式存在,高炉除尘灰有害元素较为复杂,其有害元素存在形式多为絮状结晶,且以Zn形核长大为主,K、Cl形成KCl粘附于絮状晶体上,S也几乎全部集中在絮状晶体中。烧结机头除尘灰及高炉布袋除尘灰必须经过处理才能再次应用到烧结生产中。  相似文献   

2.
赵贵希  刘其敏 《中国冶金》2014,24(12):51-54
通过对高炉原燃料的K、Na、Zn含量分析,并进行投入支出平衡计算,找出烧结矿、球团等是高炉碱、锌负荷的主要来源,高炉渣是排碱的重要途径,布袋灰和重力灰是排锌的主要途径。探讨了减少高炉内碱、锌富集的方法和措施,控制进厂精粉碱、锌含量,废物料脱碱、脱锌,降低炉渣碱度,减少块状带吸附等,可有效降低高炉的碱害、锌害。  相似文献   

3.
利用除尘灰生产海绵铁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更好地实现循环经济,降本增效,合理利用太钢除尘灰资源,降低除尘灰中Zn、K、Na等元素对高炉的不利影响,采用隧道窑工艺,以转炉除灰尘、AOD除灰尘、铁鳞、高炉瓦斯灰等配料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采用该工艺处理除尘灰生产海绵铁是可行的,Fe金属化率达到80%以上,脱Zn及碱金属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4.
冶金尘泥循环利用过程中锌、铅、碱金属等有害元素循环富集问题普遍存在,影响烧结透气性和球团质量,也影响高炉顺行及耐材寿命,增加能耗,应予以脱除。转底炉工艺锌脱除率在90%左右,碱金属综合脱除率60%~70%,同时回收金属化球团、粗锌粉和蒸汽,实现铁、碳、锌等有价元素的资源化综合利用,投资回报可观。试验表明,采用水洗工艺,高炉布袋灰氯的脱除率约95%,钾的脱除率约83%,烧结机头灰钾、钠、氯脱除率都在90%以上;转底炉粗锌粉水洗后,品位可从16%提至45%及以上,滤液还可通过蒸发结晶、提纯的方式提取KCl产品,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5.
为充分利用高炉粉尘中的Fe、C等有价资源,对高炉粉尘还原提锌过程进行了热力学计算与分析,并以烧结除尘灰、高炉重力灰和高炉布袋灰为主要原料进行还原提锌试验。结果表明,随还原温度的升高或配碳量的增加,球团的金属化率和脱锌率均呈现增加的趋势。为得到最佳的金属化率、脱锌率,应控制球团的还原温度为1 200℃、碳氧摩尔比为1.40。  相似文献   

6.
 目前,中国各大钢厂烧结机头除尘灰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碱金属和重金属超标现象。很多企业将这部分固废直接返回烧结使用,致使有害元素循环富集,严重影响除尘效率、烧结矿质量以及高炉的顺行。提出了一种机头电除尘灰资源化方法,采用水浸、磁选、过滤、蒸发等工艺,去除其中的有害元素,并开发出二次提纯结晶的方法,将KCl质量分数由93.0%提高到99.8%,成倍地增加了其经济价值,为烧结机头除尘灰资源化处理提供了新的路线。  相似文献   

7.
在钢铁联合企业中,富含K、Na元素的烧结机头电除尘灰与富含氯离子的烧结烟气湿法脱硫废液的资源化利用是制约烧结工序环保工作的难题。本文通过对脱硫废液与机头电除尘灰的特性进行研究,发现烧结机头电除尘灰中碱金属元素的摩尔浓度为Cl元素的1.18倍;在机头灰的浸出液除杂过程中还要进一步引入Na元素,进一步放大了氯离子总量与碱金属含量不匹配的问题。本文提出烧结机头电除尘灰和脱硫废液的协同资源化利用技术,采用富含氯离子的脱硫废液与烧结机头电除尘灰进行浸出试验;通过对浸出液进行除杂、脱色,并进行浓缩结晶,制取KCl和NaCl晶体。试验结果表明,脱硫废液与机头电除尘灰以4∶1的比例混合搅拌,不仅能够满足烧结机头电除尘灰浸出液中碱金属离子与氯离子的平衡需要,而且能够代替清水用于溶解机头灰,从而实现烧结烟气脱硫废液与机头电除尘灰的环保协同处置和资源化利用。按照400万吨的规模测算,烧结机每月可产生机头灰600 t,应用新技术每月可生产300 t的KCl、60 t的NaCl,每月经济效益约为44.7万元。  相似文献   

8.
通过研究邯钢烧结机和高炉碱金属的走向及平衡,得出烧结矿中的碱金属绝大多数来源于混匀料,机头除尘灰碱金属含量较高,必须进行脱碱处理才能返回利用。高炉的碱金属负荷为4.69 kg/t,排碱率仅为44.78%,必须控制焦炭和烧结矿的碱金属含量,适当改变炉料结构,并提高煤比,有利于降低高炉碱负荷。  相似文献   

9.
对高炉布袋除尘系统管道板结的原因进行了分析,认为其主要影响因素是高炉煤气水分含量高,炉顶温度偏低,瓦斯灰中锌、氯含量高。通过提高干熄焦配吃比例,控制高炉顶温140℃,减少烧结料中杂质带入的锌、氯含量,定期排碱等措施,管道板结现象再未发生,布袋粘结透气性得到有效改善,高炉运行正常。  相似文献   

10.
秦勇 《鞍钢技术》2014,(6):35-39
介绍了攀钢钒一期高炉煤气全干式除尘工艺原理、主要设备及关键技术,同时对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通过采取检测高炉荒煤气含水量和瓦斯灰Zn含量、优化除尘筒体运行方式和反吹清灰模型等措施,有效减轻了高炉荒煤气管道堵塞和煤气设备腐蚀问题,延长了干式除尘布袋使用周期,确保一期高炉煤气除尘的稳定运行。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鞍钢含铁尘泥的种类、产量及各种尘泥的物理特性,对现行含铁尘泥的几种循环利用工艺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尘泥混合预处理后再参与烧结配料的工艺,虽然循环利用量大,但不宜处理高锌、高碱金属含量的尘泥.对于高Zn、高碱金属含量尘泥,采用生产铁碳球团工艺,加入铁水罐中可以充分利用余热,实现铁碳球的自还原;在转炉兑铁前加入可以改善转炉造渣过程、高效回收其中的铁.高炉除尘灰与煤粉混合用于高炉喷吹,可以提高煤粉燃烧率、控制风口燃烧温度,有利高炉低硅冶炼.针对鞍钢高炉锌负荷有所增加的形势,建议选择转底炉工艺处理高杂质含量尘泥.  相似文献   

12.
安钢铁前系统含铁除尘灰冶炼价值的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张红丽  秦延华  陈伟  王永挺 《河南冶金》2005,13(1):17-19,27
介绍了安钢高炉瓦斯灰和烧结机头除尘灰应用情况,对K、Na、Zn在高炉内的循环过程及对高炉产生的影响以及由此引起一些炉况不顺的征兆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对应措施和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3.
摘要:以某钢铁企业烧结机头电除尘灰为原料,采用水浸-过滤-蒸发浓缩-冷却结晶工艺研究KCl的回收试验及浸出渣的再利用。研究浸出时间、液固比、搅拌速度和浸出温度等因素对KCl的回收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1号、2号电场除尘灰经过一次水洗浸出后,碱金属K、Na的脱除率分别达99.90%、99.99%和99.85%、99.93%,浸出渣铁品位为47.51%和43.90%,重金属Pb质量分数为0.14%和0.57%,浸出渣可返回烧结工序;3号、4号电场除尘灰经过二次水洗浸出后,碱金属K、Na的脱除率分别达99.34%、99.66%和99.38%、99.69%,浸出渣铁品位为35.19%和20.86%,重金属Pb质量分数为10.86%和14.50%,浸出渣可作为火法回收铅的原料。浸出液经过蒸发浓缩冷却结晶,得到产品中KCl质量分数为93.39%。  相似文献   

14.
石伟 《冶金动力》2011,(2):18-20
从除尘原理、结构方面对高炉煤气布袋除尘工艺中滤袋方式、滤袋选择、反吹方式、输灰方式等主要配置进行分析,指出高炉煤气布袋除尘应优先采用外滤氮气脉冲反吹,气力输灰的除尘方案。  相似文献   

15.
通过研究邯钢2#高炉入炉原燃料和产物Zn的含量发现,高炉的Zn负荷为0.576 kg/t,高炉的排Zn负荷为0.305 kg/t,排锌率52.95%,高炉正处于Zn的积蓄期。入炉原燃料中烧结矿的Zn负荷为0.478 kg/t,占比最高,到达了82.32%,烧结矿是高炉Zn的主要来源,控制烧结矿的锌含量就必须严格控制混匀料中炼钢除尘灰、瓦斯灰的添加比例。Zn对高炉的破坏主要有两点,一是Zn会破坏焦炭、烧结矿、球团矿的强度,导致料层的透气性降低,压差升高。二是粘结在炉身上部、炉喉、上升管、下降管等部位形成“锌瘤”,影响高炉安全生产。  相似文献   

16.
为了弄清国丰1 780 m3高炉中碱金属的来源与去向,降低高炉碱负荷以减轻碱金属对高炉的危害,对国丰1 780 m3高炉以及为其供给烧结矿的230 m2烧结机进行了碱金属的平衡研究。结果表明:国丰烧结过程中的K主要由白灰带入,Na主要由巴西粗矿带入;1 780 m3高炉吨铁碱负荷为5 047 g,进入高炉的碱金属主要来源于烧结矿;高炉中的K、Na主要通过炉渣排出。  相似文献   

17.
有害元素对高炉炉况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石钢在入烧料中配加大量除尘灰后,K,Na,Zn等有害元素含量增加,在系统中循环,无法外排,对高炉炉况产生的恶劣影响。对炉况发生变化前的一些征兆及采取措施后炉内有害元素的变化趋势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8.
对莱钢型钢区域的烧结、高炉进行了系统的锌分布及平衡研究。结果表明,265m2烧结机的锌金属带入量为0.88kg/t,主要由混匀料和冷返矿+灰带入(合计95.40%),由烧结矿和返矿带出(合计97.77%);1#高炉的锌金属带入量为0.85kg/t,主要由烧结矿和球团矿带入(合计92.45%),由重力灰和布袋灰排出(合计82.86%)。结合莱钢生产实际,提出了降低锌带入量及提高脱锌率的建议,如除尘灰、污泥等通过转底炉脱锌后再利用,通过高炉操作降锌等。  相似文献   

19.
王博 《新疆钢铁》2015,(1):13-15
文章介绍了在高炉出渣出铁过程中进行的布袋灰熔化试验。试验表明利用高炉渣铁物理热处理含铁布袋除尘灰,可以解决除尘灰对环境的污染问题,能有效回收除尘灰中的铁元素,而且不影响高炉的正常生产运行。  相似文献   

20.
《山东冶金》2008,30(4)
第一批:干熄焦技术;高炉富氧喷煤工艺;小球团烧结技术;烧结环冷机余热回收技术;烧结机头烟尘净化电除尘技术;焦炉煤气HPF法脱硫净化技术;石灰窑废气回收液态CO2;尾矿再选生产铁精矿;高炉煤气布袋除尘技术;LT法转炉煤气净化与回收技术;LT法转炉粉尘热压块技术;轧钢氧化铁皮生产还原铁粉技术;锅炉全部燃烧高炉煤气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