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化学镀法制备纳米级镍晶体和镍磷非晶合金及其表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化学镀方法制备出纳米Ni和纳米Ni–P合金。X射线衍射测定出纳米Ni为面心立方晶体,纳米Ni–P为非晶态合金。TEM测定结果显示纳米晶Ni呈球形,粒径分布均匀,平均粒径为60nm,分散较均匀;纳米Ni–P非晶合金粒径分布为10~80nm,存在少量较大的团聚体。  相似文献   

2.
生产球形纳米碳酸钙新型碳化反应器开发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已经工业化的纳米碳酸钙生产方法所生产的产品多为立方形和纺锤形,目前还没有生产球形纳米碳酸钙的工业方法。给出了一种生产球形纳米碳酸钙的喷射一乳化新型组合式碳化反应器,并进行了小试和中试实验研究。在小型实验装置上,采用正交试验的方法,确定出粒度分布窄的球形纳米碳酸钙的最佳反应条件为:温度15℃,氢氧化钙浆液质量浓度65g/L,气液体积比5:1。在完成小试的基础上,建成了年产60t纳米碳酸钙的中试实验装置,并成功制备出平均粒径80nm球形纳米碳酸钙。  相似文献   

3.
利用TiCl4低温水解法,添加TiO2溶胶制备了纳米TiO2粉体.用X射线衍射、透射电子显微镜和激光粒度仪研究了制备的纳米TiO2粉体的晶型、形貌、晶粒尺寸及粒径分布.结果表明:所得纳米TiO2粉体原始沉淀为金红石型,其粒径为10 nm左右的棒状粒子,经500℃煅烧2h,获得结晶完整、球形、粒径分布很窄的纳米TiO2粉体,其平均粒径为34 nm,粒径分布范围为20~50 nm.  相似文献   

4.
微波加热制备纳米ZnO粉体及其表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李平  赵会玲  张萍  贾振斌  魏雨 《精细化工》2003,20(5):265-267
以硝酸锌和氢氧化钠为原料,三乙醇胺为表面活性剂,采用微波加热沸腾回流,在不同的反应条件下制备出了平均粒径为25~80nm的纳米级ZnO粉体。采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及粒度分布仪等测试手段,对产品的物相、形貌和粒度分布进行了表征。实验结果表明,利用微波加热制备出的纳米ZnO粉体结晶性能良好,粒径大小均匀;三乙醇胺的加入,明显地改变了氧化锌的结晶行为,晶体形貌由原来的棒状变为准球形,粒径减小到纳米级。  相似文献   

5.
采用Triton X-100/正己醇/环己烷/氨水体系配制反相微乳液,在碱性条件下正硅酸乙酯在反相微乳液中发生受控水解,合成了具有无定形结构的球形二氧化硅纳米粒子。通过红外光谱(FT-IR)、X衍射(XRD)、透射电镜(TEM)分别对样品的结构及形貌尺寸进行了表征和分析。结果表明:改变表面活性剂加入量可以得到不同粒径(50~110nm)、不同粒度分布及不同分散程度的球形二氧化硅纳米粒子。随着表面活性剂在微乳液中体积分数的增大,二氧化硅纳米粒子的粒径先减小后增大,团聚程度也呈现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当表面活性剂在微乳液体系中的体积分数为20%时,所合成的二氧化硅纳米粒子粒径最小(50nm),粒度均匀且呈现出良好的分散性。  相似文献   

6.
以工业钛液为原料,在常温常压下制备了锐钛矿型纳米二氧化钛粉体。用X射线衍射、高分辨率电镜、激光散射粒径分析、BET(Brunauer-Emmett-Teller)比表面积分析、X射线光电子能谱(X-ray photoelectron spectroscopy,XPS)和扫描电镜等对粉体进行了表征,研究了硝酸浓度和反应时间对粒径大小的影响。结果表明:制备的纳米二氧化钛呈球形,平均粒径小于10nm,粒径分布窄,结晶良好,BET比表面积为139.57m2/g。样品中的聚集体为近似球形,其尺寸为35nm。XPS分析表明:在纳米二氧化钛颗粒表面不仅包括钛、氧和碳元素,还包括氮、铁和硫元素。  相似文献   

7.
阿维菌素水悬纳米胶囊剂的研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尚青  冯树波  郑和堂 《农药》2006,45(12):831-833
研究开发了一种全新的农药剂型水悬纳米胶囊剂,利用乳液聚合反应制备的纳米级胶囊。经电镜及粒度分析仪检测。粒子为单分散、均匀的球形颗粒,平均粒径33.1nm,粒度分布11.6nm;原子力显微镜检测验证丁上述结果,且证明纳米胶囊2000倍稀释后稳定性良好;释放性试验显示阿维菌素水悬纳米胶囊具有缓释性能。对菜青虫的药效试验结果表明,阿维菌素水悬纳米胶囊半致死浓度LC50为0.018mg/L,与阿维菌素乳油相比(LC50为0.0408mg/L)毒力提高,且速效性良好。  相似文献   

8.
纳米氧化亚镍包覆Al复合粒子的制备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杨毅  刘永峙  李凤生  刘宏英 《化工学报》2005,56(11):2228-2232
为了获得具有良好红外吸收特性及低发射率复合颜料,通过将纳米NiO复合于片状金属铝粉表面的方法,获得了复合效果好的纳米NiO/Al复合粒子.为了保证复合物的红外伪装性能,通过对复合前驱体Ni2CO3(OH)2/Al的热分析,确定了对复合物的热处理温度.通过对复合物热处理前后的电镜照片分析,发现热处理前复合物表面是由线状的Ni2CO3(OH)2交织而成的,而热处理后则变成了由纳米球状NiO粒子连接而成的球链.这种现象在同类研究中尚未见报道.对比所制备的纳米NiO/Al和NiO的XRD图谱,发现纳米NiO/Al中的NiO衍射峰宽化,表现出纳米粒子的特征,由半高宽计算出其晶粒粒径为12 nm.  相似文献   

9.
快速均匀沉淀法制备Zn3(PO4)2纳米微粒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快速均匀沉淀法在水相体系中制备Zn3(PO4)2纳米微粒。以H3PO4和Zn(NO3)2作为反应起始溶液,通过加入含表面活性剂聚乙二醇辛基苯基醚(OF)的冷氨水,制备出无团聚、粒度分布窄、粒径为40-50nm的球形Zn3(PO4)微粒。  相似文献   

10.
以硫酸锌和碳酸钠为原料,采用液相沉淀法制备了平均粒径为60 nm的氧化锌,通过正交试验得出制备纳米氧化锌的最佳工艺条件。用激光粒度分析、热重分析(TG-DTA)、X射线衍射分析(XRD)及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等物理手段对纳米氧化锌的粒径分布、热性能、晶形结构及微观形貌进行表征。结果表明:产品颗粒大小均匀,分散性较好,平均粒径为60 nm,前驱体的煅烧温度为400 ℃,形貌呈球形或类球形。纳米氧化锌作光催化剂对酸性品红和甲基橙进行光催化的实验表明:纳米氧化锌的光催化能力较强,对酸性品红和甲基橙的降解率分别为98.75%和92.37%。  相似文献   

11.
流变相-前驱物法制备纳米氧化镁粉体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占丹  黄琳  肖作安  张克立 《化学试剂》2007,29(3):141-142,156
以普通氧化镁和邻苯二甲酸为原料,采用流变相-前驱物法制备了纳米氧化镁粉体,用元素分析和红外光谱表征了前驱物的组成和结构,通过热重分析确定了煅烧温度,分别用X射线粉末衍射、透射电镜对纳米氧化镁粉体的结构及形貌大小进行表征。用该法制备出的纳米氧化镁粉体为立方晶型,形状近似球形,分散性好,平均粒径约为10 nm。  相似文献   

12.
利用微波介电加热和微波干燥水解法制备TiO2微粒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欧阳志强  刘桂华 《江西化工》2003,(4):133-136,150
利用微波介电加热和微波干燥条件下TiCl4直接水解的方法制备出平均尺寸为40m,粒径分布窄,均为球形且形态均一,团聚较少,金红石型的TiO2纳米粒子,其内部品粒平均大小为17nm。而传统加热和干燥条件下形成的纳米微粒平均为60nm,粒经大小不均一,形态较不规则,团聚严重。微波加热和干燥方法具有清洁、快速均匀高效、环境友好的优点,推广前景良好。TiCl4水解法经济便利,适于工业化生产。  相似文献   

13.
药用载体——硫化亚锑钠米胶粒的制备及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两种不同的硫源 ,制备了两种不同粒径分布的药用载体——硫化亚锑纳米胶粒。透射电镜 (TEM)和原子力显微镜 (AFM)表征显示 ,两者的平均粒径分别为 1 0 nm和 40 nm,且均为球形颗粒。同时讨论了硫源和分散剂对纳米胶粒粒径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以氯化镍和草酸铵为原料,首先用室温固相反应制备出前驱体,再在350℃下煅烧2h,获得了纳米氧化镍粉体。用X射线衍射、透射电镜、扫描电镜、电感耦合等离子体(ICP)原子发射光谱仪和化学分析法对产物的组成、大小和形貌进行了表征,研究了煅烧温度和时间对产物粒径的影响。结果表明获得了平均粒径为25nm、分布均匀、无团聚的纳米粉体。  相似文献   

15.
采用水热法,以钛酸丁酯为钛源,通过控制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和加料顺序,制备出平均粒径范围在12nm~50nm的球形TiO_2颗粒。通过X射线衍射(XRD)和透射电镜(TEM)对所制备的TiO_2进行了表征。研究结果表明,球形纳米二氧化钛的粒径随反应温度的升高和反应时间的延长而增大;填料顺序对粒径几乎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16.
Ag@SiO2复合纳米粒子的光化学还原法制备及表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光化学还原法在大颗粒负载型SiO2表面上成功制备了负载型Ag@SiO2复合纳米粒子,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和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等分析方法对样品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球形银纳米粒子均匀分散于球形SiO2复合粒子表面,复合粒子粒径在150~180 nm,且颗粒均一、分散性好.银粒子的粒径在10~15 nm,样品中银粒子具有良好的面心立方结构,晶型很好,银粒子的等离子共振吸收的最大峰位于474 nm.  相似文献   

17.
郑学洪 《江苏陶瓷》2005,38(1):15-17
以Cr(NO_3)_3·9H_2O和NH3·H_2O为原料,采用直接沉淀法制备了纳米Cr_2O_3粉体。通过差热分析、X射线衍射、透射电镜、比表面积分析研究了粉体的制备过程和合成粉体的性能。所得纳米Cr_2O_3分散性良好,粒度分布均匀,平均粒径20~30nm,粒子形状为球形。  相似文献   

18.
从光纤照明系统的组成入手,分析了造成光纤照明系统产生光斑不均匀的原因,研究解决光纤照明系统的光斑匀化技术,包括在光源结构上增加光学附件改变光线传播路径,弥补中空部位光强,合理布局光纤在与光源耦合端面处的排列或耦合角度以及在光纤束光出射端增加光斑匀化光学系统等技术。  相似文献   

19.
纳米碳酸钙的制备及表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陈尔凡  鲁云华 《硅酸盐学报》2003,31(12):1192-1196
研究了以氧化钙和二氧化碳为原料,化学法制备纳米碳酸钙的工艺条件、添加剂的影响及形态。结果表明:中间体氢氧化钙的初始浓度、二氧化碳的流量、反应温度、搅拌速度及添加剂等在控制制备纳米碳酸钙颗粒的形状和尺寸中均十分重要。透射电镜观察结果表明:通过控制反应及添加剂,可以得到尺寸规整的链锁形、纺锤形和球形纳米碳酸钙。表面能谱证实产品为高纯的碳酸钙。X射线衍射和电子衍射的结果进一步表明:所制纳米碳酸钙均属方解石型六方晶系,a0=0.498 9 nm,c0=1.706 2 nm;为多晶结构。  相似文献   

20.
研究以钛酸丁酯和氯化锶为原料,采用溶胶-沉淀法合成纳米钛酸锶(SrTiO3),通过对产物X射线衍射分析,可知NaOH浓度对产物结构具有较大影响;研究不同淀粉添加量与纳米SrTiO3粒度分布之规律,通过改变淀粉配量可有效地控制纳米SrTiO3粒度分布;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对产品形态和结构进行表征,所得纳米SrTiO3形态比较规则,多数呈球形颗粒,单分散性好,粒径分布为30~80nm。讨论溶胶一沉淀法制备纳米SrTiO3的反应过程,阐明淀粉对纳米SrTiO3粒度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