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介绍一种基于进气腔压力反馈机械式高速气缸缓冲装置。根据仿真数据,找到较好缓冲时可变面积节流口变化曲线,结合实验得到不同负载质量及不同活塞速度下缓冲行程中进气腔压力变化规律。将进气腔压力作为缓冲阀芯控制气压,对缓冲过程中排气节流面积进行控制。设计实验样机并在不同工况下对其进行实验。结果表明,在一定工况变化范围内,此缓冲装置具有较好的自适应能力,符合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2.
标准气缸的尺寸设计徐文灿标准气缸是指大批量生产的常规气缸。它包括单作用气缸、单活塞杆和双活塞杆的双作用气缸(含缓冲气缸)。标准气缸的尺寸设计就是根据对气缸的工作要求,选定气缸的缸径和行程。1预选缸径根据气缸带动的负载,计算气缸的轴向负载力F,图1给...  相似文献   

3.
高速气缸缓冲腔系统缓冲能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高速气缸缓冲腔系统的缓冲能力进行了深入的理论分析.针对活塞基准速度为2 m/s、速度波动10%的高速气缸,通过对缓冲腔系统输入能量和输出能量的仿真研究和实验研究,从中获得了缓冲腔系统缓冲能力相对缓冲行程、活塞速度、驱动质量变化的规律性认识,为研制对高速气缸活塞速度变化有自适应能力的压力反馈式缓冲阀奠定了必要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
本文介绍具有径向反馈的长行程伺服气缸及气动位置发送器(变送器)的工作原理、传递函数的推导、动态特性的讨论分析。由于这种伺服气缸的行程不受限制,具有很大的刚制(对负载),其位置决定于输入的气压讯号,其速度可以用输入压力变化的速度进行控度,所以能够应用现在市场上大量销售的气动单元组合仪表,进行对位置及速度的开环和闭环的集中控制,并列举了位置、速度控制回路应用的例子。  相似文献   

5.
该文总结当前动车组作业平台翻板的工作过程及控制原理,结合在实际使用中所产生的问题,对翻板的功能要求进行了系统地分析,对比当前使用中翻板的优缺点.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采取双活塞带自由缓冲行程气缸驱动翻板的改进方法.经实践验证,此改进方法可以有效地解决当前翻板机构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金良 《液压与气动》2001,1(4):20-20
一般的气缸作往复运动需用换向阀控制 ,对换向频率较高的往复运动 ,电磁换向阀就无法适应长时间工作 ,且换向阀需用控制电路控制 ,成本高、电路复杂。为此 ,在齿轮齿条式转向器磨合及寿命试验中 ,设计了一种行程可调的气缸。其工作原理如下 (图 1)。1 缸盖  2 缓冲弹簧 (一 )  3 活塞杆  4 缸筒5 换向机构  6 活塞  7 缓冲弹簧 (二 )  8 行程调节杆图 1 行程可调气缸结构原理图1 原理工作时压缩空气由缸盖 1处进入A腔 ,A腔内的压缩空气由换向机构 5的C处进入 ,经D处进入B腔 ,此时气缸A ,B两腔内均有压缩空气 ,形成差动 ,…  相似文献   

7.
某些高速气动机构在特定的工作环境下,不适合安装复杂、庞大的缓冲装置,要求能够简单、可靠、高效地进行缓冲控制。文中采用了气缸运动行程末端排气节流的方式对气动机构的高速运动进行缓冲控制,并结合机构运动和控制过程建立系统数学模型,在Matlab/Simulink环境下建立系统仿真模型。通过实验和仿真研究,确定了控制参数对机构缓冲效果的影响以及合适的调节范围。  相似文献   

8.
影响缓冲气缸动态性能的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气缸来说,人们最关心的是它的输出力大小、活塞的速度大小和速度变化规律、活塞到行程终端是否撞击端盖等问题。这些性能涉及的因素很多,本文通过对缓冲气缸动态性能的实验研究,来分析缓冲气缸运动过程中的动态性能以及影响动态性能的若干主要因素。一、缓冲气缸的结构特点和运动情况1.缓冲气缸的结构特点图1为缓冲气缸的结构原理图。它与无缓冲气缸不同之处是:它在活塞两侧增加了一对缓冲柱塞,在前后端盖上增加了柱塞孔、单向阀、可调节流阀。当缓冲柱插入柱塞孔时,由于密封件的密封,使活塞与端盖间造成一个准封闭的气室,即缓冲腔气室。由于节流阀排气不畅,来自活塞上的能量转化为缓冲腔内的气体内能(即压力能),使其压力p_2或p_3上升,产生对活塞的反向作用力(制动力),从而使活塞速度下降,达到缓冲目的。  相似文献   

9.
李哲  王祖温  包钢 《中国机械工程》2005,16(19):1722-1725
研制了以压力反馈式缓冲阀为核心的自适应缓冲系统,运用遗传算法对缓冲阀参数进行了优化设计,自适应缓冲系统的仿真结果表明了优化方法的正确性,其优化效果非常显著。采用优化参数的自适应缓冲系统的实验结果表明,当高速气缸活塞基准速度在2.76~3.34m/s之间变化时,气缸活塞均以0.01~0.38m/s之间的速度到达行程终点,实现了对活塞速度变化的自适应缓冲。  相似文献   

10.
IP200伺服无级定位气缸是气缸活塞杆行程可进行无级伺服控制的气缸,其行程随控制信号压力的变化而呈线性变化输出。即给定一气压信号,气缸活塞杆就能停顿在相应的位置上,根据给定的气压信号变化程度能实现行程范围内任何一段动作的进、退和停顿三种气缸杆运动状态。  相似文献   

11.
针对具有内置溢流阀的溢流式高速缓冲气缸建立了非线性动力学模型,并运用Simulink软件建立仿真模型进行数值计算,得到气缸在缩回运动过程中的位移、速度以及各腔室压力的仿真数值解。为了验证仿真模型的正确性,搭建了高速气缸缓冲性能测试平台,对气缸在运动过程中的相关动态参数进行试验测试,通过试验数据与仿真结果的对比分析来对仿真模型进行验证。最后通过仿真分析了内置溢流阀的阀芯质量和预紧弹簧刚度对气缸缓冲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的溢流阀阀芯质量和预紧弹簧刚度都对气缸缓冲性能有较大的影响,为进一步研制更高性能的高速气缸缓冲结构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2.
供气压力波动自适应缓冲高速气缸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缓冲是研制高速气缸要解决的关键难题。针对内置缓冲式气缸的缓冲过程建立了数学模型,从吸收能量和冲击能量之间的关系研究供气压力波动对缓冲的影响,仿真结果和试验结果基本吻合。根据分析结果,研制了内置供气压力反馈缓冲结构的新型高速气缸。试验结果表明该新型气缸的缓冲在一定供气压力波动范围内具有良好自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13.
对采用活塞式缓冲机构的高速液压缸的缓冲过程进行了理论分析和实验研究。将整个缓冲过程分为孔口节流缓冲、锥形缝隙节流缓冲两个阶段,建立了该过程的数学模型,利用数学模型,分析了结构参数对缓冲速度及缓冲腔压力的影响。对两组不同结构参数的样机的缓冲过程进行了试验,理论分析结果与试验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4.
基于主从控制理论提出一种新的阀控缸电液系统位置和压力主从控制方法。建立阀控缸系统位置传递函数后,将液压缸两腔的压力动态变化信号应用位置-压力转换公式转换为位置信号,再将转换的位置信号叠加到电液伺服系统的主位置闭环内,以实现阀控缸系统位置和压力的主从控制。通过在MATLAB/Simulink中搭建的仿真模型,仿真分析该方法的控制效果,结果表明该控制方法正确可行。通过分析现场样机矫直钢板时液压缸的位置和压力信号,证明电液伺服系统位置-压力主从控制方法可以实现位置、压力不同变量的在线主从控制,提高了系统的响应速度和控制精度,为其他电液伺服系统的设计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5.
分析气液增压缸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得出气液增压缸的数学模型,针对某公司生产的S830506D型号气液增压缸,运用AMESim建立一个工作周期内气液增压缸运行模型,并对该缸的动态性能进行仿真,分析气源压力、预压弹簧刚度、高压密封处过流面积对增压缸动态性能的影响。对气液增压缸的设计和选型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A bushing is a device used in automotive suspension systems to cushion the force transmitted from the wheel to the frame of the vehicle. A bushing is essentially a hollow cylinder which is bonded to a solid metal shaft at its inner surface and a metal sleeve at its outer surface. The shaft is connected to the suspension and the sleeve is connected to the frame. The cylinder provides the cushion when it deforms due to relative motion between the shaft and sleeve. The relation between the force applied to the shaft or sleeve and its deformation is nonlinear and exhibits features of viscoelasticity. An explicit force-displacement relation has been introduced for multi-body dynamics simulations. The relation is expressed in terms of a force relaxation function and a method of determination by experiments on bushings has been developed. Solutions allow for comparison between the force-displacement behavior by experiments and that predicted by the proposed method. It is shown that the predictions by the proposed force-displacement relation are in very good agreement with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相似文献   

17.
通过拆除驱动元件气缸缸座内防尘圈,减少了枉塞与缸座缓冲孔的摩擦,使气体能快速通过缓冲孔作用在活塞上,在保证气缸正常工作的同时减少了气缸的启动和缓冲时间。更换其控制元件,提高其换向的灵敏性,缩短挟向时间。并对管路系统改造优化,可提高气缸的反应速度,缩短卷取炉导板装置的升降时间,提高炉卷轧机的穿带速度和轧制速度及轧件头尾表面质量。  相似文献   

18.
对高速气缸缓冲腔系统能量进行了深入的理论分析,提出了“两个线性关系的假设”和基于“两个假设”的自适应缓冲原理。针对活塞基准速度为3 m/s,速度波动10%的高速气缸,通过对基于此原理的自适应缓冲系统的仿真研究和试验研究,证明“两个线性关系的假设”是成立的,自适应缓冲原理是正确的,为解决工况条件变化的高速气缸的缓冲问题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