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采用TSI AM-510型智能防爆粉尘检测仪和TSI Aero Trak TM 8220型激光粒子计数器对北京市西城区三个服装市场的室内、室外PM10的质量浓度和数量浓度进行了现场测试,并评价可吸入颗粒物的浓度水平和污染特征,分析室内外颗粒物之间的相关性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PM10是服装市场室外大气及室内环境的主要污染物。服装市场在室外颗粒物PM10质量浓度超标的情况下(0.15 mg/m~3),室内颗粒物PM10与标准相比的合格率为30%,在室外PM10质量浓度0.15 mg/m~3的情况下,室内PM10的合格率为92.2%。2服装市场室内外颗粒物浓度水平之间存在密切的相关性。室外颗粒物是室内颗粒污染的主要来源,室内颗粒物浓度随室外浓度变化而变化,且吸烟和人员活动是服装市场可吸入颗粒物的重要室内污染源。3对于颗粒物数量浓度比,室内室外PM1/PM10、PM2.5/PM10、PM1/PM2.5的比值都在0.99以上,表明可吸入颗粒物中的绝大部分都是粒径小于2.5μm的可吸入肺颗粒物,对人体健康具有更大危害。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4,(18)
近年来以PM2.5为代表的颗粒物污染备受社会各界关注,针对大气颗粒物污染,很多的研究大都集中质量浓度上,而且针对颗粒物的观测采样也重点放在市中心区,本文将目光放在大气颗粒物的数浓度上,选取南京市浦口区为采样点,利用日本加野麦克斯3887D型尘埃粒子计数器观测了生活区和风景区的颗粒物垂直分布。结果表明:生活区和风景区中,不同层次不同直径的颗粒物处于同一个量级,只是垂直分布特征存在差异。生活区中,直径较小(直径为0.3μm、0.5μm、1μm)的粒子数浓度随高度增加先增后减,而直径偏大(直径为3.0μm、5.0μm)的粒子其数浓度分布特征则恰好相反。在风景区,随着颗粒物直径的增大,颗粒物数浓度随高度减小的趋势越显著。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3,(31)
根据2013年19月唐山市城市空气质量PM2.5监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表明PM2.5污染具有季节性,冬季污染严重,春夏季较低。PM2.5浓度日变化则呈双峰状态,高峰出现在上午89月唐山市城市空气质量PM2.5监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表明PM2.5污染具有季节性,冬季污染严重,春夏季较低。PM2.5浓度日变化则呈双峰状态,高峰出现在上午89时,次高峰出现在晚上219时,次高峰出现在晚上2122时。地域分布则呈现出越靠近市中心PM2.5浓度越高的特征。PM2.5/PM10的比值为0.606,表明唐山市区空气中细颗粒物PM2.5在PM10中的比重大于粗颗粒物,细颗粒物PM2.5污染严重。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5,(2)
目的了解冬春季节室内空气颗粒污染物污染水平。方法于2013年1—5月工作日期间在济南市某办公场所采用LD-5C(B)微电脑激光粉尘仪对室内空气颗粒物PM10、PM2.5进行监测。结果济南市冬春季节室内颗粒物PM2.5、PM10平均质量浓度分别为0.082、0.115 mg/m3;采暖期室内PM2.5、PM10的质量浓度(0.152、、0.191 mg/m3)高于非采暖期(0.050、、0.079 mg/m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暖期室内PM2.5/PM10为0.807,非采暖期PM2.5/PM10为0.59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4.917,P=0.001);室内外PM2.5相关系数r=0.878,P=0.001;室内外PM10相关系数r=0.701,P=0.001。结论济南市冬春季节室内颗粒物污染较重,室内外颗粒物质量浓度有较好的相关性,采暖对室内细颗粒物浓度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5.
大气颗粒物是指液体和固体微粒均匀地分散在空气中形成的相对稳定的悬浮体系。按照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分为总悬浮颗粒物(TSP,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100μm)、可吸入颗粒物(PM10,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10μm)、细颗粒物(PM2.5,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2.5μm)及超细颗粒物(PM1.0,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1.0μm)等。  相似文献   

6.
选取校园教学、办公、宿舍等功能区进行颗粒物浓度的监测,计算PM2.5个体颗粒物暴露浓度及由颗粒物导致的疾病相对危险度,以对校园空气环境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校园各功能区颗粒物浓度受学校周边建筑施工及交通扬尘影响较大,同时人员密集区的人员活动造成的二次扬尘致使局部场所颗粒物浓度较高。交通扬尘颗粒物主要是粒径10μm及以上的大粒径颗粒,其余各监测地点主要是粒径5μm以下的颗粒物。通过时间加权的个体颗粒物浓度计算,PM2.5的个体颗粒物暴露浓度教师为128μg/m~3,学生为160μg/m~3,因细颗粒物导致呼吸系统疾病的相对危险度较大。  相似文献   

7.
室内燃香烟雾空气污染特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测定了燃香后室内空气可吸入颗粒物(PM10)的数量浓度、质量浓度及甲醛浓度,分析了燃香烟雾对室内空气的污染特征,并且对燃香颗粒物的粒度分布采用分形维数进行了定量表征。结果表明:燃香后室内空气颗粒总数和质量浓度的最高值分别约为背景值的21倍和38倍,甲醛浓度最高达到了0.33mg/m3;燃香对室内空气颗粒数的影响主要集中在0.02~1.0μm粒径段,小于0.3μm的超细颗粒物所占PM10的百分比最高达到了99.94%,燃香颗粒物粒度分布分形维数的变化范围为2.57~2.73;燃香所引起的室内空气颗粒物和甲醛污染均在120min内难以彻底衰减。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颗粒物各粒径段浓度数据处理以及耦合通风空调系统,得到了新风对颗粒物计数浓度的贡献率和客室内贡献率公式.进而分析了动车组车厢内的颗粒物粒径分布特征以及新风、客室内对颗粒物计数浓度的贡献情况.结果表明客室内颗粒物主要由PM1.0组成;颗粒物粒径越小,新风贡献率越大,随着颗粒物粒径的加大,新风贡献率逐渐减小,客室内贡献率逐渐增大.该研究结果对解决动车组车厢中可吸入颗粒物浓度控制问题、提高车厢环境空气质量具有指导作用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1 前言 大气中的微小颗粒物是悬浮在大气中的尺度为几十埃至几百微米的固体或液体粒子。其中大气环境科学中最关注的颗粒物有3种——TSP、PM_(10)和PM_(2.5),分别指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小于或等于100μm、10μm和2.5μm的悬浮颗粒物。TSP中粒径较大的粒子由于重力作用,会较快沉降下来(重力沉降速度为0.01~1m/s);粒径大于10μm的颗粒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4,(1)
目的研究包头市东河区大气中可吸入颗粒物(PM10)和细颗粒物(PM2.5)的来源,为防治大气污染和保护人群身体健康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2006年4月27日—6月5日包头市东河区大气PM10和PM2.5中化学成分检测数据,采用因子分析法和富集因子法对颗粒物来源进行分析。结果包头市东河区大气PM10来源于建筑水泥尘/土壤风沙尘/机动车尾气、土壤风沙尘、工业粉尘,对PM10的方差贡献率分别为29.44%、27.17%、20.36%。包头市东河区大气PM2.5来源于建筑水泥尘/土壤风沙尘,工业粉尘/燃煤尘,对PM2.5的方差贡献率分别为54.03%和29.98%。无论是沙尘天气还是非沙尘天气,PM2.5中As、Zn、Pb、Cd等重金属元素的富集因子均高于PM10。结论包头市东河区大气PM10和PM2.5来源于自然源以及工业、燃煤尘的复合污染。  相似文献   

11.
对上海市某住宅建筑室内外PM10、PM2.5、PM1的浓度进行了测量,研究了最小通风量(外门窗关闭)条件下3种天气时颗粒浓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以及相关性,分析了颗粒物浓度与环境温湿度参数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测试期间,室内外空气中细颗粒(PM 2.5)占可吸入颗粒(PM 10)浓度比例分别达65%和87%以上;无明显室内源时,I/O比值小于1且随粒径减小而减小;室内外颗粒浓度相关性与粒径大小有关系,PM1、PM2.5的浓度相关性大于PM10。研究还表明,颗粒物浓度的关联性与天气状况有关系,多云、雨天和阴天时浓度关联性有显著差别;颗粒物的浓度受到室内外温湿度的影响,且受天气状况影响而呈现复杂性。  相似文献   

12.
《Planning》2016,(19):5-9
目的:研究大气细颗粒物(PM2.5)对儿童骨髓基质细胞(BMSCs)增殖及细胞因子分泌的影响,探讨PM2.5对儿童骨髓造血微环境的影响。方法:采用不同浓度的PM2.5溶液染毒提取后培养的BMSCs,检测BMSCs增殖和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分泌量及m RNA表达水平。结果:随着PM2.5溶液浓度增加,BMSCs增殖逐渐增强,溶液浓度达到50μg/m L后BMSCs增殖水平逐渐下降,20μg/m L时试验组BMSCs的OD值各时间段均高于对照组,而100μg/m L时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浓度(10、20μg/m L)PM2.5显著促进BMSCs分泌G-CSF、GM-CSF及m RNA表达,高浓度(50、100、200μg/m L)PM2.5抑制BMSCs分泌G-CSF、GM-CSF及m RNA表达,且浓度达到100μg/m L以上时,抑制效果达到显著水平。结论:高浓度PM2.5对儿童BMSCs具有一定的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2017年西安市采暖期采用煤改气、煤改电措施后大气颗粒物(包括PM10和PM2.5)的污染状况进行研究分析。结果表明:改变采暖措施后,西安大气中颗粒物的浓度有所下降,其中PM10的浓度范围34.9~374μg/m^3,平均浓度为153.9μg/m^3。PM2.5的浓度范围20.2~307.5μg/m^3,平均浓度为99.1μg/m3,PM2.5占PM10的平均比例为64.4%。典型日的污染仍较为严重。在测试范围内,PM10和PM2.5的质量浓度日变化呈双峰分布特征,在凌晨2:00出现浓度极值,16:30以后可以看出颗粒物浓度有上升的趋势。总体来说,西安治霾仍然还有很长路要走。  相似文献   

14.
通过实地监测,针对不同车间的棉尘颗粒物的浓度及粒径分布特征进行了对比分析,监测结果表明:清花,梳棉及细纱车间的平均总颗粒物浓度分别为3.65 mg/m 3、2.87 mg/m 3、1.75 mg/m 3,均大于棉尘接触限值.由前纺工艺至后纺工艺,总颗粒物浓度呈逐渐减小的趋势,清花车间总颗粒物浓度是细纱车间浓度的2.08...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上海市某办公建筑在不同时段和条件下PM2.5等颗粒物浓度的现场测试,得到室内PM2.5浓度分布及变化特性,并分析了影响PM2.5浓度变化的室外颗粒物浓度、门窗开启情况、测试时段、室内人员、吸烟、空调系统、地毯扬尘等因素,探讨了PM2.5与其他粒径颗粒物浓度变化的相关性。实测发现办公楼室内PM2.5浓度在不同时期的变化较大,为了室内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建议在颗粒物污染较严重时期,尽量少开门窗,加强新风过滤处理,在室内发尘较严重的区域,建议同时使用局部净化设备。  相似文献   

16.
北京四合院可吸入颗粒物浓度测试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苏雅璇  赵彬 《建筑科学》2008,24(4):19-23
本文测定了北京四合院内4户人家室内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的计数浓度,分析了粒径分布,并考察了影响四合院室内可吸入颗粒物污染的不同因素。实验表明,空气内可吸入颗粒以细颗粒为主,粒径小于2.5μm的颗粒物占97%以上,煤球炉是四合院内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污染的重要来源。  相似文献   

17.
以粒径在10μm以下的可吸入颗粒物为研究对象,在混合通风形式为主的办公通风室内温度场及速度场作用下,选取具有代表性的0.1μm、25μm及5μm粒径颗粒物,主要研究、对比分析不同颗粒物的室内沉积及分布特性。结果表明:不同粒径的颗粒物在室内的浓度衰减速度差别很大,小粒径0.1μm和25μm颗粒物在室内分布较均匀、沉积率较低,是影响室内空气品质的主要因素;大粒径颗粒物5μm在室内分布不均匀,受重力及室内气流组织影响明显,较多地分布在室内的下部及靠近风口处,沉积率较高。  相似文献   

18.
为了探究建筑工地周边重点区域扬尘污染特征,选取广州市某典型建筑工地为研究对象,以 PM2.5、PM10 作为扬尘监测指标,采用激光散射扬尘监测仪对建筑工地周边的下风向区域、出入口区域、居民区一定范围内的扬尘浓度进行了监测,从空间分布和时间变化角度分析了建筑工地周边重点区域的扬尘污染特征。结果表明,建筑工地周边下风向区域因空气流通较好,扬尘浓度随距工地边界距离增加而衰减;周边出入口区域因施工车辆频繁进出,扬尘污染极为严重;周边居民区易形成街道峡谷效应而不利于施工扬尘的扩散,居民区内扬尘浓度衰减不显著。监测期内,每日扬尘污染差异较大,PM2.5、PM10浓度范围为 21.8μg/m3~71.7μg/m3、41.2μg/m3~143.2μg/m3,这与背景浓度变化和差异性的施工活动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9.
城市烹饪油烟颗粒物排放特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主要分析烹饪油烟颗粒物物理特性,发现油烟颗粒PM1/PM2.5质量比为0.66~0.85。这类细小的有机气溶胶颗粒与室外大气中充分混合并长时间存在;油烟PM2.5/PM10范围在0.57~0.62,即烹饪油烟含有约含有40%的粗颗粒,在排放后主要影响建筑内及建筑周围区域。通过对油烟颗粒数浓度粒径分布曲线拟合发现,熏肉、烤肠油烟的颗粒峰值粒径分别为51 nm和44 nm,对应几何标准差分别为1.65和1.98。计算油烟排放速率,得到小型、中型、大型餐饮酒店的PM10排放速率分别为5.79 g/h、35.86 g/h、152.9 g/h;PM2.5排放速率分别为3.47g/h、21.5 g/h、91.7 g/h。烹饪油烟湖南菜和广东菜的油烟密度分别为1.51 kg/m3和1.72 kg/m3,对应光学复折射系数分别为1.55-0.005i和1.53-0.009i,说明烹饪油烟主要通过光散射作用影响大气能见度,产生灰霾效应。  相似文献   

20.
为了解2020年哈尔滨市冬季颗粒物浓度的时空变化规律,分析室外PM10和PM2.5浓度的影响因素。文中采用相关性分析法探讨气象因素对PM2.5和PM10污染物的影响。得出冬季室外颗粒物的浓度相对较高,并且不同地点的颗粒物浓度相差较大,绿地PM2.5、PM10浓度最低,PM2.5、PM10受室外气象因素的影响,与温度及太阳辐射呈负相关。经研究发现,室外颗粒物浓度在不同地点相差很大,并且温度与相对湿度对其影响较大,风速与其相关性较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