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风中的少年     
《Planning》2021,(10)
<正>很奇怪,时间好像在迎着风行走。如果拂面而来的是春风,那时间也缓缓流淌;如果来的是大海中的飓风,能把船吹得东倒西歪那种,那时间便"嗖"的一下流逝掉了。历经岁月的洗礼,我们似乎就在风中成长。风中的少年一定是聪明的孩子,我们会慢慢读懂一些该懂的话,明白很多以前不懂的道理。在某个安静的夜里,我发着呆,突然冒出来一句话:"不要想那么多,做自己就好了。"  相似文献   

2.
捉蜻蜓     
《Planning》2022,(3)
<正>火辣辣的夏天还没有到来,蜻蜓早已"杨家将上阵"——全家出动旅游了。瞧,那就有一个成群结队的旅游团。我和邻居哥哥、弟弟一起捉蜻蜓去了。蜻蜓的身手敏捷着呢,我们扑上去,它就扇动翅膀飞到了高高的树枝上,我们只能"望枝兴叹";一会儿,它又落在了水中的水草上,让我们干着急……看来徒手是捉不到蜻蜓了,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21,(5)
<正>在初中语文写作教学中,为了让学生快速找到写作的窍门,不少教师都会抓住阅读和写作的结合点,开展读写结合的教学活动。学生通过阅读并模仿经典作品,的确能快速掌握写作要点,但是也产生了一个问题,那就是不少学生对模仿创作产生了依赖感,独立创作的能力还是无法提高。教师在教学中要把握好学生从模仿到自主创作的过渡阶段,引导他们逐步掌握"新瓶装新酒"的方法,学会独立写作。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7,(4)
<正>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衡量教师的职业道德是否高尚,那就看一个老师对孩子的爱有多少吧!"的确如此,爱是教师最美丽的语言,是沟通学生和教师心灵之间的桥梁,是教书育人的基础,是通往教育成功的桥梁。有了它,我们的教育才会产生无穷的智慧和力  相似文献   

5.
自然之门     
正与时间赛跑、与空间对抗,挑战自然界在我们心中设定的极限,从而打破我们心灵的枷锁并融化到大自然当中。当时光隧道展开出去,我们能感受到的是一腔执著、一份向往、一种信念,是通往"超越"的大门。如果它还在向前延伸,那便是我们的勇气,在前进、前进!我们需要的是与自然界的不卑和不亢,坚毅的姿态代表了我们的决心与勇气,而倾斜的构架则表达了我们不懈探索、坚忍不拔的意念。它的根深深插入土壤,那昂扬向上的身姿是永不妥协的精神写照,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21,(46)
<正>长大的定义,是变得孤独而又坚强。从呱呱坠地那刻起,我们的周围就洋溢着泛滥的情绪,我们毫不犹豫地表情达意。直到后来的某一瞬间,不再任由情绪随时随地泛滥成灾,开始学会隐藏,容忍。我们将那一瞬间,命名为"长大" 。长大是必然的,也是突然的。它必然拥有一段丰盈的过去,而我们在那段过去中,突然间,吞下孤独。我们将那段时光,命名为"经历"。那段经历,或长或短,但它必定足够丰盈,足够让我们变得坚强。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4,(6)
对经典作品的理解往往是多义的,所谓"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以《我的叔叔于勒》为例,可围绕"读出两个共识、思考一个争议、留下一些空白"展开教学。首先要引导学生读出共识,即文本的确定性内容;其次要引导学生思考关于文本的争议,将学生的思维引入文本的深处;最后设计课堂"留白",引导学生将文本的学习延伸到课外。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6,(4)
<正>语文教学中的阅读分为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肩负着学生学习语文基础知识的任务,而且同时肩负着引领学生构建精神家园的任务,对学生高雅的审美情趣的养成和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的树立起着巨大的促进作用。经典阅读是一种审美性阅读,经典作品在语言和内容上所包含的丰富的美学元素为我们提供了最佳的审美形式,使我们在欣赏这些经典作品的过程中进行美的熏陶、情的渐染,沟通心灵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4,(32)
<正>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小花猫开始上班了。它可是捕鼠的高手呢!自从它来到主人家之后,工作认真负责,得到了主人的喜爱。你瞧,不到一分钟的时间,它就抓住了两只正在偷东西的老鼠,只见它脚踩一只,手里还抓着一只,那样子可威风了。老鼠苦苦哀求道:"猫大侠,你就饶了我们吧!"小花猫摇摇头说:"不行,你们这两个坏家伙,如果我放了你们,你们还是会偷东西的。"老鼠家族的成员越来越少,它们的日子不好过了。老鼠大王召集老鼠们开了一个会,在会上,老鼠大王说:"我们必须想一个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6,(26)
<正>初中英语教学要求我们培养学生语言能力,突出学生为主体,挖掘学生发展潜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必须在教学过程中实现"做中学"、"用中学",给学生留出进行探索和体验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探索和体验中提高感悟能力,并丰富学习经验。而由于种种原因,学生的学习水平、发展能力并不一致,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关注学生的客观差异,注意发展学生个性,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达到学习目标,最终实现学生分层发展,提高整体素质的目标。那  相似文献   

11.
《Planning》2014,(24)
<正>时代赋予了我们做教师的责任,那就是要对每一位学生负责,我们教给学生的不光是文化知识,还有一项就是对美的发现和追求。著名雕塑家罗丹说:"生活中不是没有美,而是我们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是啊,当下中学生由于忙于升学,很少有时间认真地去观察、感受生活中的美,甚至连多读几遍现有的教材都没有时间,更谈不上鉴赏文章内在美了。常说"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在如今"勤奋、苦作舟"的同时,何不让学生快乐起来,学会欣  相似文献   

12.
《Planning》2016,(33)
随着科学教学的不断改革与创新,科学老师把越来越多时间用在实验器材的选择与使用上,关注器材是一件好事,但过度关注就像寓言故事中的"买椟还珠",实验器材就有如那"椟"一样,老师却把它们当成"珠",而学生发展则成了"椟"。下面笔者将简单阐述如何处理这两者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Planning》2015,(38)
合作探究是我们课程改革下的热点名词,它主张以小组合作教学的方式展开具有实践性、延伸性的探究活动,以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与个性成长。英语学习是不少学生的"心头病",明知道它重要得必须"爱不释手",却被困扰得"头疼不已"。我们在教学中如何帮助学生迈过这道坎,学好、用好英语呢?我觉得,这个时候,我们这些摆渡人就需要"合作探究"这叶扁舟的帮忙了。  相似文献   

14.
正以"寻找局气"为题,那什么是"局气"呢?"局气"是北京人形容人与人交往中,够意思、够仗义。我们寻找"局气",也就是在寻找这种原汁原味的北京精神!我们就胡同里,寻找局气的根。然而,胡同早已不是我们想象中的样子,已经变成缺少人气的过道。梁思成先生有句话,"胡同也像人体一样有经络、脉搏、肌理,如果不科学伺候它就会生病。"很显然我们的胡同病了。  相似文献   

15.
冯仑 《中州建设》2008,(20):94-95
时间这个东西特别有趣,它既是生产资料,也是消费资料;它既是资本品(投资品),也是消费品。比如说欧洲人很悠闲,一瓶啤酒就能坐在海滩泡一下午,对他们来说,时间就是消费品。但对我们来说,每天加班加点,那时间就是资本,我们是要靠这个时间去换取金钱的。所以。在人有限的一生当中,有一个互相排挤的效应,也就是说,你的生产时间将挤兑你的消费时间,反之同理。  相似文献   

16.
《建造师》2003,(6)
本部新作在上一期中同样也受到了极大的关注,相信大家已经看到了吧。这款已经受到如此期待和喜爱的经典作品我们将会随时关注它的新情报然会以最快的速度进行报道,力求能让所有读者在游戏未亲身感受之前先在这里观赏到游戏中优秀的画面,至少也不会对于这款游戏未曾接触,如果真的是这样的话那这款游戏在发售前都被一层神秘的棉纱所  相似文献   

17.
《Planning》2014,(12)
<正>孩子如同一张白纸来到这个世界,又如同一朵纯净的小花来到我们的校园,在我们学校班级的大家庭中茁壮成长,那我们如何来评价学生的生活学习呢?如果说学生是花朵,教师是园丁,那么教师对学生正确、适当的评价就是学生成长的催化剂。美国的教育心里学家盖杰和伯令纳在《教学心理学》一书中就曾经指出:"对于教师来说,表扬是最容易使用和最自然的、有效的形成动机的方法。"而小学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学科,它包含了很多情感,教师的鼓励能满足学生情感上的需求,使学生课堂上的表现更积极、更充实、更持久地激发和保持小学生的  相似文献   

18.
《建造师》2003,(6)
“无尽之纱加“这部游戏系列相信应该是令众多老资格玩家熟悉的不能再熟悉的作品了,自从它出现在这个游戏世界中的第一天,就注定是一部经典制作的游戏,原因就在其中心的那一个游戏之魂上。这一系列游戏最为引人的就应该算是它那精彩的故事内涵和带给我们的深刻寓意,相信这应该就是它所要带给我们的东西了。在当  相似文献   

19.
《Planning》2014,(14)
英国著名心理学家罗伯尔说过:"压力如同一把刀,它可以为我们所用,也可以把我们割伤。那要看你握住是刀刃还是刀柄。"由此可见,压力并不可怕,关键在于你对待压力的态度。作为教师就应该让学生懂得:适当的压力可以锻炼人的适应能力,磨练我们的意志,提高我们的生存能力,促进我们的成长。承受适当的学习压力是我们快乐学习的必要内容。因此,在学习压力面前,我们不能一味地抱怨压力太大,那样往往于事无补,反而会加重压力感;积极的态度是努力调整自己的心态,学会学习,变压力为动力。  相似文献   

20.
《Planning》2014,(29)
进入八年级后,我们增加了物理课,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它来探索科学世界。但学了一段时间后,学生觉得物理课充满了枯燥的定理、公式、演算等内容,对它根本就不"感冒"。那么,怎样培养学生对物理学习的浓厚兴趣和积极向上的情感呢这变成摆在每位物理教师面前的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