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Planning》2017,(11)
教育质量是学校生存的资本,也是社会对一所学校办学水平的定位与评判。提高教育质量,增强学生对学校的认同感,就需要整合学校、家长、社会资源,提高学生对学校的文化认同,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改善师生和家校关系,提高教育管理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文章以"实施‘快乐争星’阳光评价,增强学生对学校认同感的实践研究"课题进行研究,以学生的"快乐争星"为切入点,不断完善学校的精神文明建设,教师改变教学方式,尊重关爱学生,学生在教师的教育和家长的关怀下,通过一个个争星提升自信心和光荣感,激活了学习的积极性和潜在动力,发展了个性。研究中探索出了有效的途径和方法,助推学校教育教学变革,增强学生对学校的认同。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4,(15)
<正>"望子成龙"是每一个家长的心愿。在经济腾飞的21世纪,人们对教育更加重视。尤其现在多数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家庭对子女教育方面的关注更不在话下。可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学生的教育不是学校单方面的事情,它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共同努力。如果不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不重视家校的联合,就会在教育学生的道路上走入歧途。例如,某些家长只注重成绩,忽视人格教育,只知溺爱学生,忽略学生道德教育等等。另外一方面,如果学校教育忽视了家长因素,就会使教育效果大打折扣事半功倍。可见,在新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4,(27)
<正>教育发展,核心是学校发展。什么是学校发展?是不是学校规模(校舍、学生数)扩大了就是学校发展,或者学校董事会(股份制学校、社会力量办学)满意了就是学校发展?或者家长、学生满意了就是学校发展?或者教育质量提高了就是学校发展?等等。由此看来,对"学校发展"的内涵有待我们重新审视。学校发展需要资源支撑,尤其是在当前"穷国办大教育"的前景下,教育资源短缺,学校发展必然要面对"看得见"资源的竞争和对"看不见"资源的开发的现实。一、学校发展的资源基础(一)学校发展资源的竞争与获得学校获得教育资源的基础是社会交换,只有满足具有资源的利益主体关系人的需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6,(33)
<正>《做一个不再瞎忙的班主任》以班主任"该做什么"为着眼点,将班主任工作的本位还原为搭建动起来的平台。让"动起来"消除班级事故,发展学生能力,蓬勃学生灵魂,解放班主任的忙碌;用教育借力,让家长、科任教师成为铁哥们儿,让学校领导成为班主任的"棋子",让其他社会资源为孩子的发展服务,用别人的水浇自己的田,做清闲的班主任;解剖传统教育无效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9,(29)
学校作为教育教学活动实施的一个社会机构是实施教育的主阵地,近年来,在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学校与家长、学校与社会、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各种矛盾纠纷层出不穷,校园内外各种师生伤害事故也频频发生,愈演愈烈。因此,在依法治国的大环境下,积极倡导以学生为本、依法治教、依法治校、高效管理的办学理念,让学校管理规范化、法治化、科学化,这是我国教育事业今后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4,(33)
随着高效课堂逐渐走进农村学校课堂,为农村教育教学指引出一条新思路、新方法,彻底将以往单纯以教师"教"为主,转变为学生"学"为主,起到了活跃课堂气氛,强化学生小组协作意识。然而,由于农村地区家长对教育不重视,后进生普遍偏多等特有的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效率低下。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4,(26)
教育是社会、学校、家庭三位一体的系统工程,在对儿童实施教育的整个过程中,虽然学校教育始终处于主导地位,但我们也不能忽略家庭教育,它对儿童成长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鉴于此,我们必须重视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有机结合,建立"以家长为主体,以学校为主导的双向合作关系",保持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一致性,优化教师与家长之间的合作关系,架起沟通学校与家庭的桥梁,从而使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二者有机结合,达到和谐统一,形成一股教育合力,达成教育影响的一致性,让孩子在和谐的教育中身心得到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8,(4)
校外托管教育作为一种新的教育行业在全国各地开始盛行,其存在填补了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空缺。一定程度上,校外托管教育为学生、家长和老师带来相当的便利和辅助,但与此同时校外托管教育存在的问题也不容忽视。通过对学生、家长及老师的调查发现,一方面托管机构办学质量存在良莠不齐,另一方面托管教育会增加学生负担,不利于学校教师完成课堂教学任务。因此需要理性看待校外托管教育作用,家长和老师仍是学生教育发展义不容辞的责任者。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9,(29)
文章探寻株洲随班就读工作经验,围绕核心"教育本质"层层开展。随班就读在以行动诠释教育本质的过程中:打造教育整体,致力于教育的共通性;推崇教育个性,致力于教育的多元化;回归教育本质,致力于学生的核心素养。随班就读以"教育的共同生长点"不断深化普特学生各类别层次的个性发展,力图打开面向所有学生的全面融合通道,链接政府、学校、社会、家长、学生于共同修炼中,将教育拉向无功利的价值追求,紧扣生命与爱,保持教育初心,奔向"我和你一样"的教育理想与追求。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21,(1)
<正>荥阳市特殊教育学校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小康路上一个也不能少"的要求,本着"对学生今天负责,为学生明天着想"的理念,在落实好学校日常教学"规定动作"外,积极创新送教上门模式,形成了一套符合学校和家庭实际的送教机制。送教上门服务的对象为不能到学校接受教育的6~16周岁重度残疾儿童少年。我们遵循"家庭自愿、定期入户、免费教育"的原则,侧重残疾学生身体、心理康复,注重家长的康复知识培训和残疾学生的潜能发展,提高残疾学生少年认知能力、语言能力、运动协调能力、生活自理能力和适应社会的能力。  相似文献   

11.
《Planning》2019,(7)
"办好教育事业,家庭、学校、政府、社会都有责任。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寄宿制学校通过"家校合力"助推学生提升学习主动性,受家长认知、学生认同、班主任(教师)沟通能力等诸方面因素制约,这需要"家""校"认识的统一、方式方法的创新、"合力"的协同。  相似文献   

12.
《Planning》2019,(9)
<正>近年来,沁阳市实验小学重视美育工作,围绕"以美育人,以文化人"的目标,开设成功课程,打造成功教师,铸造成功文化,促进了学生全面发展。一、开设成功课程,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学校组织研发成功课程,确定了70余项校本课程供学生选择。每学期初,学校将开设的课程内容向学生、家长进行公示,学生在家长、教师的指导下,根据自己的兴  相似文献   

13.
《Planning》2015,(12)
<正>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教育的效果取决于学校和家庭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如果没有这种一致性,那么学校的教育和教学过程就像纸做的房子一样倒塌下来。"因此,及时全面的家校沟通便显得至关重要。通过学校与家长的沟通,让家长与学校共同分担教育学生的责任,使家长成为学校教育的重要因素。沐浴着改革的春风,农民日子过得红红火火。许多农民兼农从商、进城务工、开办厂矿等。农民腰包一天天鼓起来,可是他们忽略了  相似文献   

14.
《Planning》2018,(9)
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需要学校、家长、社会相互配合。在学校教育中,班主任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主要参与者,是学生成长阶段中的"第二父母"。班主任"身教言传"对学生习惯养成尤为重要,因此,班主任更应以身作则,做一面干净的"镜子"。  相似文献   

15.
《Planning》2016,(7)
做好问题学生的帮教转化工作已成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课题之一,也关系到学校的质量和发展。本文旨在从教育的智慧和艺术的角度来探究如何正确处理问题学生中的"问题",以提高教育的实效性、针对性,主要从树立正确的育人观、学会"视而不见"、转变处罚方式、多给学生一次犯错的机会、不轻易将问题上报或告诉家长等五个方面进行了探索和尝试。  相似文献   

16.
由于农村小学生受到环境的限制,小学生的性格孤僻、自卑,再加上家庭教育的缺失和学校德育工作的滞后,使德育工作无法科学有效地开展。小学生需要在社会环境的作用下,在教师和家长的教导下,以尊重学生主体为前提,理论联系实际,在实施过程中不断增加教育者与被教育者之间的互动。在学校和班级内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实施规则教育。教师要坚持教育原则,发挥教师角色的转变。家庭教育中,要促进其"知"、"情"、"信"、"义"、"行"五个环节的开展。学校要联系家长和社会构建长期有效的激励机制,促进德育工作的实施、监督和评价等环节公平、有效的开展。  相似文献   

17.
《Planning》2018,(9)
通过评价促进学校自主发展是学校教育评价改革的方向。促进学校自主发展评价要建构以学生发展为核心,以学校发展规划的制定、实施、评估为"引擎",以学校在组织管理、教师队伍建设、育人文化、"教与学"等方面采取的措施为关键要素的评价指标体系。为了促进学校自主发展,评价要变等级评价为学校发展性评价、变外部监督为学校自我诊断、变终结评价为关注质量形成过程、变综合评价为重点指向学生成长。  相似文献   

18.
《Planning》2020,(2)
随着时代的发展,幼儿园教育越来越受到家庭的重视和关注。本文从幼儿园的角度出发,探讨幼儿园如何与家长建立亲密的合作伙伴关系,并特别突出了家长、学生参与学校管理权利,逐渐形成社会、家长、学生共同参与、共同决策的学校民主管理新局面。  相似文献   

19.
《Planning》2014,(8)
由于农村小学生受到环境的限制,小学生的性格孤僻、自卑,再加上家庭教育的缺失和学校德育工作的滞后,使德育工作无法科学有效地开展。小学生需要在社会环境的作用下,在教师和家长的教导下,以尊重学生主体为前提,理论联系实际,在实施过程中不断增加教育者与被教育者之间的互动。在学校和班级内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实施规则教育。教师要坚持教育原则,发挥教师角色的转变。家庭教育中,要促进其"知"、"情"、"信"、"义"、"行"五个环节的开展。学校要联系家长和社会构建长期有效的激励机制,促进德育工作的实施、监督和评价等环节公平、有效的开展。  相似文献   

20.
《Planning》2019,(4)
采用《中文版学校归属感量表》(PSSM),对上海市三所中学917名初中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研究结果显示:流动儿童学校归属感整体水平较高,但显著低于城市本地儿童;学校归属感对流动儿童学业成绩具有直接效应与调节作用。为提升流动儿童的学校归属感,需要进一步加大优质学校计划的推广力度;建立课程教育与个别辅导相结合的流动儿童帮扶机制;提升家长自身的教育文化素养;创设社区流动儿童社会关爱教育平台;消除城市家长中"隔离"效应的误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