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研究岛弧系具有特殊意义,因为这些构造位于地球最大的地貌构造单元——海洋和陆地的交接带,是解决一系列现代大地构造基础问题的关键。在该区发生着最活跃的构造岩浆作用,表现为极强的地震活动、现代地壳运动和火山作用。不久前,在过渡带海域内完成了大量工作,其成果都已发表。但岛弧系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岛弧,实际上仍然是个空白点。这是由于即使采用最能提供准确信息的构造地球物理方法,即各种众所周知的地震方法,研究岛弧的深部结构亦非常困难。该情况可以用海岛  相似文献   

2.
近几十年来,岩石圈板块在岛弧及安第斯型大陆边缘(边缘系)下相互会聚的概念,已成为多方面愈益详细研究的对象,基于广泛流行的增生棱柱体的概念,浊流和远洋沉积物在海沟的岛弧或大陆一侧揉成褶皱的现象,可作为俯冲作用的反映。进一步发现,与俯冲有关的环境具有越来越明显的复杂性和多样性。海沟的研究表明,增生棱柱体可以缺失。计算和实际观察均证明了未固结沉积物俯冲的可能性。最后,还揭示了越来越多的标志,表明某些俯冲带之上的悬翼遭受构造侵蚀。显然,有赖于岩石圈板块接合处应力的性质和附加的地质  相似文献   

3.
岛弧构造     
俯冲大洋板块与上覆岩石圈之间的相互作用造成板间的逆冲断层地震。全球地震图显示,这些地震的分布与俯冲边界非常一致。当考虑地震能量释放,发现这里释放出全球地震总能量的90%以上。通过区分马里亚纳型和智利型弧,即区分弧后构造应力是张性还是压性,对这种引人注目的情况作了进一步的分析。本世纪最大的地震,似乎无一出现在马里亚纳型边界。因此上田等断定,大洋板片与上覆板块的相互作用,在上述两种极端情况之间有着明显的变化。马里亚纳的情况是板片相对自由地沉入地幔。然而,在智利板片与上覆板块接触处遇到强大的力学阻抗。自然,这种耦合作用可以随板块形状及板块运动的变化而有所不同。当各种海底构造抵达俯冲带,耦合作用也可能发生变化。并且,这些观察成果表明,  相似文献   

4.
从晚中生代起,北、中琉球与南琉球在地质和构造上就有很明显的差别。这种差别似乎与面对琉球的菲律宾海床的性质,亦即北为大东海岭和美海台,南为较深的海盆有关。从晚中生代到第三纪,北、中琉球是一个与南琉球分离的构造单元。以后在晚第三纪到第四纪,随着岛群以不同速度向东南移动而联合成为一个岛弧。  相似文献   

5.
琉球岛弧从地貌上和地质上分为三部分:北琉球(大隅群岛)、中琉球(奄美大岛和冲绳岛)、南琉球(宫古岛和八重山岛)。琉球群岛被吐噶喇海峡和宫古凹陷分隔,两者都被认为是左行断层,它们已为一些人详述过。有意义的是,北、中琉球的前中新世沉积被认为是日本  相似文献   

6.
岛弧的形态是由于弧后盆地长轴方向岩石膨胀,导致弧后盆地轴线形变,推动岛弧向俯冲带方向弯曲,形成弧状岛弧.弧后盆地长轴方向的岩石膨胀,是由于俯冲洋壳脱水,导致脱水带之上(弧后盆地长轴方向)陆壳底部熔化(底侵),形成拱形熔化面,导致熔化面之上的岩石差异化升温和差异化膨胀.弧后盆地长轴方向岩石膨胀长度与岛弧的弧度成正比,岛弧的弧长等于弧后盆地长轴的长度与岩石膨胀长度之和.根据岩石膨胀长度可以计算岛弧的偏移距离和弧长,反之,根据岛弧的偏移距离或弧长也可以计算岩石膨胀长度.根据岩石膨胀长度和岩性,可以推算出熔化面之上岩石的温度增加值、陆壳底部熔化(底侵)的厚度和弧后盆地的沉降深度.  相似文献   

7.
台湾岛位于东海陆架边睡,是我国大陆东缘的海岸山脉,岛四周的大陆架明显不对称,东部海底以1/10的坡度急降到太平洋中,离岸不到10km,即降到1000m水深,离岸约50km,水深可达4000m。但在岛的西部,陆架则连续延伸140~200hm与大陆海岸衔接,西部陆架大部价区域水深小于60m。这种情况在西太平洋的各个岛弧中是独一无二的。台湾岛弧北接日本-流球岛弧,南连菲律宾岛弧,处于两个岛派的交接处。这说明台湾的构造演化既与西太平洋岛弧系有密切的联系,又有其特殊的发展过程。台湾岛弧的大洋一侧没有深海沟,东吕宋海为在吕宋岛北端便已封闭…  相似文献   

8.
西沙海槽盆地位于琼东南盆地东部,是南海北部陆坡深水区的有利油气勘探区域。该盆地古近系发育有始新统、渐新统两套主要地层层序。始新统主要发育平行-亚平行地震相、杂乱反射地震相以及前积地震相,渐新统主要发育一套平行-亚平行反射地震相。利用地震资料对西沙海槽盆地的地层砂岩百分含量(Ps)进行了计算,结合地震相分布特点以及区域构造-沉积背景对该盆地的沉积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西沙海槽盆地始新世为陆相湖盆沉积体系,神狐隆起区以及西沙隆起区成为始新统主要物源区;渐新世主要接受滨、浅海相沉积,主要物源区为北部的神狐隆起区。  相似文献   

9.
1 构造背景日本位于太平洋的西缘,陆上和近海都发育有与俯冲作用有关的盆地。日本的许多沉积盆地主要含晚第三纪层序。其中,发育于日本主岛的本州岛北部日本海沿岸的沉积盆地对勘探石油特别重要。相对未变形的剖面出现在沿太平洋的弧前盆地内,而变形的剖面则出现在沿日本海的弧后盆地内(图  相似文献   

10.
西太平洋俯冲带,包括日本岛弧,通常与东太平洋对应部的俯冲带有明显不同的特征。日本岛弧本身由二个弧系组成;东日本弧和西日本弧,它们也有明显不同的特征。本文对在这些俯冲带上的地质构造及深部结构的最近调查的一些结果进行评论。1 比较俯冲学及日本俯冲带的一般特征日本俯冲带构成了西太平洋边缘俯冲带的重要部分。另一个主俯冲带体系为沿东太平洋边缘的秘鲁-智利俯冲带体系。这两个体系的俯冲带通常有明显不同的特征。特别的是,西太平洋俯冲带形成有孤后盆地  相似文献   

11.
柴达木盆地北缘西段部分井下地层缺乏标志层给地层对比带来困难,同时传统的沉积旋回划分方法受人为因素干扰严重。综合运用频谱分析、小波变换和滑动平均3种方法对柴达木盆地北缘西段古近系—新近系沉积旋回进行数值解析,确定了沉积旋回的划分方案,并探讨了旋回划分在小层对比及沉积环境分析中的应用意义。结果表明:综合运用3种方法对沉积旋回进行数值解析,可以互为补充、相互印证,是行之有效的方案;在缺少标志层的情况下,沉积旋回划分是小层对比的有效辅助手段;根据沉积旋回划分结果,可以分析沉积物颗粒粒度的变化幅度和频率特征,有利于提高对沉积环境变迁的认识。  相似文献   

12.
东濮凹陷古近系的低位三角洲沉积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在对东濮凹陷古近系盐岩成因重新认识的基础上,发现了湖平面频繁变化的标志,估算其湖平面变化频率为1000次/Ma,认为湖盆中央在高水位期深湖-半深湖相泥岩中发育有低位三角洲砂体,其中所含的膏盐岩属于低位期蒸发成因的盐湖沉积。低位三角洲发育在主要物源区的前方,处在深湖相泥岩包围之中,相标志、相层序、相模式和砂体的展布特征有别于深水重力流沉积,是重要的油气储集体。  相似文献   

13.
本文根据岩矿、荧光薄片资料,概括地总结了贵州二迭系碳酸盐岩主要的沉积岩石学特征:碳酸盐岩的生物造岩作用是通过直接和间接生物化学作用,以造粒、造泥、造架的形式为沉积岩的形成提供物质组分;碳酸盐岩的成岩后生作用(胶结作用、重结晶作用、交代作用)不仅表现强烈,而且一般都具有多期性和选择性。  相似文献   

14.
孤东地区古近纪辫状河三角洲及曲流河三角洲非常发育,主要由砾岩、含砾砂岩及砂岩等粗碎屑岩组成,是本区重要的沉积相类型。发育辫状河三角洲平原、辫状河三角洲前缘及前辫状河三角洲,其中,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是沉积主体。河道沉积发育,砂体总体呈层状,内部由若干个下粗上细的河道砂岩透镜体相互叠置而成,交错层发育,尤以侧积交错层异常发育为特征,岩性以颗粒支撑的砂砾岩为主。石油地质的综合分析表明,该区辫状河三角洲砂砾岩体的油气储集性较好,是区内较好的储集层之一。  相似文献   

15.
通过大量的岩心观察和描述,结合沉积特征、测井、区域地质等基础资料,对安棚深层系沉积特征与沉积相进行了全面的分析,认为安棚深层系属近源快速堆积的扇三角洲沉积体系,共划分为9种岩相特征;在砂岩和砾岩中发育平行层理、斜层理、块状层理;主要发育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席状砂等微相。明确了不同时期、不同砂体的沉积微相展布特征,同时与冲积扇沉积体系进行对比研究。在对扇三角洲的形成条件、岩性特征、沉积微相特征分析的基础上,研究了扇三角洲的识别标志,并建立了扇三角洲的沉积模式。  相似文献   

16.
边缘体系(E.阿甘德提出的术语,拉丁文为liminaris,来源于limen—边界,界限),指安第斯型或巽他型活动大陆边缘。与岛弧体系一样,它们是发生于板块汇聚边界—贝尼奥夫带中和贝尼奥夫带上方的深部作用的反映。其特征是具有巨大的火山—深成岩带,如安第斯的阿劳卡带和鄂霍次克—楚科奇带,以钙碱性系列占优势。根据早中生代生成于联合古陆周缘的边缘体系的资料,确定了边缘体系结构和发展的基本特点。它们的发展业已纳入八大型构造旋回中,并且是按阶段进行的。在早期阶段,一些边缘体系背后形成了伴有拉斑玄武岩喷溢的引张地带。在造山阶段(造山边缘阶段)大陆边缘的拱形抬升产生了一种对应的应力场:在穹窿及其洋侧是引张,与地台的沉降边缘交界处为挤压,形成褶皱及逆掩断层。由于越来越多的硅铝地壳物质参与而生成的钙碱性岩浆的成分也发生了变化。  相似文献   

17.
梅河盆地古近系扇三角洲分布范围广,沉积厚度大。在岩心观察、粒度及测井曲线分析的基础上,识别出扇三角洲相的扇三角洲平原、扇三角洲前缘及前扇三角洲等3种亚相,进一步划分为水上分流河道、水上分流河道间、河道间沼泽、水下分流河道、水下分流河道间、河口坝及席状砂等7种沉积微相。平原河道间沼泽为重要的聚煤场所,而在此盆地扇三角洲发育规模较小的稳定时期则是油页岩主沉积阶段。  相似文献   

18.
渤海海域新近系浅水三角洲沉积体系分析   总被引:25,自引:1,他引:25  
渤海海域新近系长期被认为属于冲积河流相沉积, 然而近年勘探成果表明, 渤海海域渤中凹陷、黄河口凹陷新近系广泛存在浅水湖泊沉积, 其中还发现了一种优质储集体---浅水三角洲砂体。笔者从古生物组合、泥岩特征、岩电特征、砂岩百分含量、砂岩粒度特征、沉积构造等方面证实了渤海新近纪存在浅水湖泊沉积。在河流入浅湖处则发育浅水三角洲, 可以从沉积层序、沉积微相类型等方面加以识别。浅水三角洲不同于经典的Gilbert 型三角洲, 有其自身的特点, 表现为垂向上相序不连续; 骨架砂体为分流河道砂体; 河口坝厚度较薄; 前缘相带十分宽广; 砂体具条带方向性; 三角洲形态表现为鸟足状等。  相似文献   

19.
孤东地区古近纪辫状河三角洲及曲流河三角洲非常发育,主要由砾岩、含砾砂岩及砂岩等粗碎屑岩组成,是本区重要的沉积相类型.发育辫状河三角洲平原、辫状河三角洲前缘及前辫状河三角洲,其中,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是沉积主体.河道沉积发育,砂体总体呈层状,内部由若干个下粗上细的河道砂岩透镜体相互叠置而成,交错层发育,尤以侧积交错层异常发育为特征,岩性以颗粒支撑的砂砾岩为主.石油地质的综合分析表明,该区辫状河三角洲砂砾岩体的油气储集性较好,是区内较好的储集层之一.  相似文献   

20.
四、印度尼西亚及邻区的岛弧大地构造1.引言岛弧的复杂特征和历史可通过印度尼西亚及周围地区的岛弧来加以说明,那里的强烈构造作用和岩浆作用记录了亚洲、太平洋和印度—澳大利亚三个岩石圈巨板块及许多小板块间的相互作用。我在各报告和图件中,对印度尼西亚、东南亚、南菲律宾、美拉尼西亚西部及邻近海区的陆上和近海地质及地球物理资料作了现代板块运动情况和板块构造性质演化的综合。在我完成此书后,我的概念已有发展,但本文中提到的一些解释主要取自这本论文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