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摩擦提升容器过卷制动负荷是计算摩擦提升容器结构强度的主要载荷,也是设计楔形罐道、布置提升系统的基础数据.目前,在没有通过计算求得摩擦提升容器过卷制动负荷的情况下,对于多绳罐笼一般都借用空罐的最大制动减速度以不超过五倍的重力加速度为限,并用这个极限值来核算罐笼的结构强度.国内外的实践经验证明,摩擦提升容器过卷后进入楔形罐道产生的最大制动减速度,远比五倍的重力加速度要小,采用这个数值显然不利于提高设计质量和经济效益,同时,楔形罐道和提升系统的布置也难以作到合理.因此,探讨摩擦提升容器过卷制动负荷的计算方法并力求接近实际情况乃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2.
多绳摩擦轮提升,容器过卷制动负荷是计算提升容器结构强度和设计楔形罐道的主要参数,不少科技工作者对此作了许多有益的工作。概括地说,计算原理多以能量法或牛顿第二定律为基础,主要以过卷速度或加速度来衡  相似文献   

3.
阳铮 《煤》1994,(1):50-54
立井提升容器全速过卷保护装置潞安矿务局阳铮1立井提升容器全速过卷保护的现状我国煤矿立井提升系统的提升容器过卷保护装置,多绳摩擦轮式提升系统,在井上和井底都没有楔形木罐道,井上还没有防撞梁;单绳缠绕式提升系统,只是在井下过放距离内的工字钢梁上放置一根方...  相似文献   

4.
刘同义 《矿山机械》2005,33(11):117-118
目前矿井提升系统中普遍采用木质楔形罐道用于提升容器的过卷防护。出于木质罐道制动力不足,可能导致提升容器冲撞防撞梁的问题。特别是对那些速度快,载荷大的提升容器,利用楔形罐道制动更是困难。当过卷事故发生后,木质罐道即被压坏,必须重新安装,恢复麻烦。用液压缓冲器代替楔形罐道不仅是解决提升容器过卷时制动力不足的有效措施,而且可以自行恢复,维护简单。  相似文献   

5.
在摩擦轮绞车提升中,为防止过卷事故的扩大和产生再生事故,井上下均设置过卷缓冲装置——楔形罐道。过卷事故的原因有多种,但最严重的情况是绞车没有制动的全速过卷,即提升容器没有减速便冲入了楔形罐道,而摩擦轮仍以原速运转。当发生全速过卷时,要求楔形罐道能付出相当大的制动阻力或制动功。因为绞车没有制动,它对容器仍保持着牵引力,所以对井上的楔形罐道更为不利。设计中应该尽可能改善上升容器制动过程中的受力状况。当其他条件一定时,只有设法减小提升绳作用于容器上的牵引力。而这个力的大小决定于下降侧钢绳牵离点处的拉力。因此,使下降侧钢绳牵离点处的拉力迅速降低到最小值,看来是唯一可  相似文献   

6.
王锦华 《矿山机械》2003,31(11):82-83
过去我国一些煤矿(特别是摩擦式提升)曾采用木质楔形罐道作为过卷缓冲保护装置(这种装置结构为“楔”形,其斜度一般做成井口1:100、井底1:80),当发生过卷时,依靠提升容器的罐耳挤压木质楔形罐道而产生阻力,迫使提升容器减速停车。然而使用情况表明,木质楔形罐道作为过卷缓冲装置时使用效果并不理想,其制动性能受其本身的材质、温度、湿度以及过卷速度有关。过卷较轻时,罐耳紧紧挤压在楔形罐道上,致使恢复比较困难,过卷较严重时,致使楔形罐道损坏。另外,楔形罐道在整个缓冲过程中缓冲力不是定值,难以计算,其缓冲力的产生是靠罐耳对罐道的挤压…  相似文献   

7.
《煤矿设计》1980年第2期发表的“多绳提升中楔形罐道的设计与计算”一文(简称“设计与计算”),对正确分析多绳提升容器过卷时的受力情况和改进现有的缓冲装置很有参考价值.但文中所提及的某些设计原则和假设还有待进一步验证.现就该文的几个观点提出看法与作者商讨:  相似文献   

8.
在多绳提升中,木质楔形罐道不是一种理想的过卷保护装置。为此,国内外许多人试图探索一种比较理想的装置来取代它。 根据生产实际的要求,这种装置应具备如下性能: 1.应能吸收较大的冲击能量,并能安全有效地缓冲过卷容器; 2.缓冲过程距离短且平稳;3.应具有明确的机械物理性能,预先通过严格计算,确定各项参数来满足各提升系统所限定的缓冲制动特性, 4.维护和运转费用低,能重复使用; 5.动作后的恢复时间不长; 6.容器过卷制动后,对该容器不存在反作用力。  相似文献   

9.
液压缓冲技术在矿用提升设备上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刘同义 《矿山机械》1996,24(7):25-25
目前国内矿井提升设备的防过卷装置普遍采用楔形罐道。据测定楔形缺勤道斜度为1:100时,测量水平力为8.4kN,制动力仅为20kN。实践证明,当限速装置失灵,提升容器全速过卷进,楔形罐道不能吸收提升容器及运动部件的全部能量,曾多次发生撞坏防撞梁,甚至扭断全部钢丝绳,造成提升容器坠落的重大事故。或者出现提升容器过卷,楔形罐道严重劈裂和皮现象。对于新型大型提升容器更是不能经常有效作用。显然,利用楔形展道制动大型提升容器是困难的。1.液压缓冲回路及其工作过程用液压缓和换术代警楔形庭遭,真回路幼附图所示。真工作过程为…  相似文献   

10.
<正> 提升装置的安全保护是矿井生产的重要环节。目前,多绳摩擦提升的使用日趋广泛,然而无论是自动或半自动控制系统所采用的自动减速开关及各种防过卷保护装置,都不能完全消除过卷事故。因此绝大多数提升装置都装了楔形罐道及挡罐梁(防撞梁),对减轻事故的严重程度起了一定作用。楔形罐道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谢劲松 《西山科技》2000,(B06):39-41
分析了木质楔形罐道作为提升容器过卷后的机械保护装置所存在的不足,提出了安装摩擦卷筒式防坠罐装置的措施。  相似文献   

12.
关于多绳提升井塔防撞梁的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煤矿设计》1980年第2期刊登有讨论多绳提升井塔防撞梁设计计算的文章〔1〕.如何设计防撞梁,是一个较为复杂的问题.本文对这一问题的某些方面进行探讨.1.设计计算的原则诚如许多同志所指出的那样,提升容器的过卷,大多发生在操作失误与保护装置失灵这两个条件同时具备之时.否则,二者缺一,不致构成严重的过卷事故.既然如此,作为安全设施的防撞梁,就必须能在提升绞车全速运转过卷的条件下,经受住虽经楔形罐道减速但仍以一定速度上升的提升容器的撞击.  相似文献   

13.
一、问题的提出在摩擦轮提升设施的设计中,为吸收提升容器事故性过卷后的动能,一般应设有过卷制动装置。通常采用木质楔形罐道配合刚性罐耳的结构形式。其优点是:结构简单,维护、安装方便,成本低。然而从历年过卷事故的教训中也反映出了一些缺点:(1)由于制造楔形罐道的木材为天然生长,其材质情况比较复杂,如材质疏密程度,纹理形状,含水份大小等因素,致使其物理机械性能和制动阻力不稳定,波动范围很大,有的甚至劈裂不起作用,达不到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4.
<正> 迄今为止,联邦德国均以楔形罐道做为对过卷和过放的容器直接作用的制动装置。楔形罐道只有在过卷高度和过放距离至少为10m;最大运行速度不大于10m/s 以及有效载荷不超过18t 时才能有效地制动容器。在 WBK 的试验井架上,用自由落体法试验研究用于过卷过放保护的吸能器,证明英国研制的 SELDA(利用材料延展的线性  相似文献   

15.
以罐道绳为研究对象,建立罐道钢丝绳系统动力学模型,得到考虑罐道绳张紧力和自身质量的偏微分方程。对罐道钢丝绳系统模型在罐道绳不同张紧力、提升容器不同提升高度等情况下进行数值仿真分析,仿真结果表明:罐道绳动刚度不受提升容器作用力幅值影响;罐道绳动刚度变化幅值和罐道绳张紧力成正比例关系;罐道绳提升两端处动刚度变化幅值大于提升中间段动刚度变化幅值。  相似文献   

16.
针对因提升容器偏载等因素导致的容器及提升绳等产生的偏摆问题,对罐道绳张紧力等参数进行计算分析。以铜兴公司为例,选择罐道绳并确定合理的张紧力,应用效果较好。得出罐道绳刚性系数与容器的偏摆值存在反比例关系,提升速度和载荷在罐道绳中段对容器的偏摆值影响较大、而在起始和终止段影响较小等张紧特性。  相似文献   

17.
一.概述近年来,在多绳提升矿井中,提升容器以很高的速度运行,运行中由于电气元件失灵或因司机操作失误,经常发生过卷事故。目前,国内多绳提升最高速度已达15米/秒,国外已超过20米/秒,提升容器如全速过卷,而不采取有效措施,势必造成严重后  相似文献   

18.
罐道受力计算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对罐道所承受的外力(无论是绳罐道还是钢罐道)尚无统一的计算方法.为了确定其计算公式,现正进行力的实测.本文从理论上推导出钢罐道承受外力的计算式,将对罐道受力的实测和最后确定计算公式有利.并对绳罐道承受外力情况作了论述.一、刚性罐道受力概述在立井井筒内,提升容器的罐耳与罐道保持一定的间隙,如图1所示.如果罐道无任何偏斜和突出的地方,提升容器又呈不摆动的理想状态下,提升容器对罐道将不产生  相似文献   

19.
由于不同高度绳罐道的横向刚度不同,提升容器在运行过程中受到横向载荷的作用,对提升容器的位姿产生一定的影响。通过简化绳罐道提升容器偏载的力学模型,得到了提升容器的位移、转动角和横向载荷的关系,构建了ADAMS仿真模型,验证了理论计算的结果。矿井提升容器位姿的确定对井筒的横截面和罐道的布置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为避免提升容器在立井井筒中运行发生偏离以防撞坏井筒装备甚至卡罐、断绳事故,对于使用钢丝绳罐道的立井,井筒罐道对提升容器运行轨迹和钢丝绳罐道维检工作尤为重要,通过对钢丝绳罐道强制周期性维检、采取护绳措施、定期进行试验、定期更换全绳等措施,可延长钢丝绳罐道的使用寿命,减少提升安全事故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