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给寒区水库护坡抗冰冻设计提供依据,以冰板为研究对象,考虑冰板的破坏特征、性质及冰板形成过程中存在的大量缺陷,应用断裂力学理论研究冰板的挤压破坏极限应力,据此确立冰压力的计算方法。算例计算结果表明:冰板挤压破坏具有脆性特征,冰压力随着冰厚的增加而增大;在冰厚相同条件下,冰压力计算值与标准值和实测值基本吻合;冰压力计算公式能够反映冰压力形成过程的物理本质,符合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2.
结合月亮湖水库库区面积大、坝线长、坝高低等特点,在护坡设计中充分考虑冰压力对大坝的破坏作用,达到其它平原区水库设计的安全、经济和实用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黄壁庄水库主、副坝较长,每年冬季坝坡受库面冰冻破坏,防冰冻破坏任务艰巨。根据黄壁庄水库冰壅破坏过程及其特点,对冰压力作用进行深入分析,有针对性地提出并实施冰壅危害防治措施。多年运行表明,黄壁庄水库冰壅危害防治措施效果显著,有良好的工程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冰模拟实验与水利工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冰及冰凌的威胁是与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密切相关的重大问题。由于冰问题的复杂性,可靠地确定冰荷载的方法应该是:理论(包括公式计算)的方法与室内模型实验或现场观测密切结合,因此冰模拟实验已成为工程设计及工程论证不可缺少的工具。通过对冰模拟实验以及低温冷冻模型冰特性的论述和水工结构物冰荷载模拟实验的实例,阐述了冰模拟实验技术对水工建筑物冰问题研究的必要性和适用性。  相似文献   

5.
采用破冰船引航的方式可有效保障商船在极地冰区的航行安全。通过基于闵可夫斯基和原理的扩展多面体构造任意形态的海冰单元,同时发展基于扩展多面体单元的粘结失效模型模拟海冰的破碎过程,从而建立基于扩展多面体的离散元方法。采用扩展多面体离散元方法模拟船舶冰区航行过程中的船-冰相互作用,并分析船舶结构上的冰载荷。根据“雪龙号”船体结构模型,采用扩展多面体离散元方法模拟了单船破冰条件下的冰荷载,通过船舶抗冰设计中常用的冰阻力Lindqvist公式和Riska公式校核离散元计算结果。对比结果表明,扩展多面体离散元方法与相关公式计算结果相近,对船舶结构冰荷载的模拟精度较好。采用离散元方法计算了引航条件下破冰船和货船上的冰荷载,分析不同航速和船宽比条件下两船上的冰阻力大小和特点。扩展多面体离散元方法可有效用于船舶结构的冰荷载分析,其计算结果可为冰区船舶设计和航行安全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6.
在寒冷地区坝体土工膜防渗结构的稳定分析必须考虑动冰压力,通过分析得出当冰块运动方向与坝面有夹角时的抗滑稳定安全系数的表达式,可供设计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7.
水位降低时冰盖板对坝坡产生的弯矩计算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将冰盖板自重作为均布荷载,考虑了冰与坝坡冻结约束条件和冰的物理力学性质,建立了水位下降时,冰盖板对坝坡产生的破坏弯矩的计算公式。与现有国内外同类公式相比,该公式物理意义明确,参数易于确定,符合工程实际,便于工程应用。  相似文献   

8.
加冰拌和混凝土作为降低混凝土出机口温度的有效措施在水利水电工程混凝土施工中广泛采用。加冰工艺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加冰拌和混凝土的预冷效果,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三峡一期工程混凝土预冷系统中,采用了三种不同的加冰工艺,实际运行情况表明,三种加冰工艺均可满足生产要求。  相似文献   

9.
加冰拌和混凝土作为降低混凝土出机口温度的有效措施在水利水电工程混凝土施工中广泛采用。加冰工艺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加洋拌和混凝土的预冷效果,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三峡一期工程混凝土预冷系统中,采用了三种不同的加冰工艺,实际运行情况表明,三种加冰工艺均可满足生产要求。  相似文献   

10.
坝内埋管极限状态设计方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伍鹤皋  马善定 《水利学报》1998,29(3):0026-0030
在综合分析坝内埋管现行设计理论和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坝内埋管极限状态设计方法. 该方法以钢筋混凝土非线性分析为主要手段,可以同时考虑坝体荷载、内水压力、温度荷载的作用,全面分析坝内埋管中钢管、钢筋和混凝土的应力状态和承载情况,并决定钢管壁厚和外围坝体混凝土的配筋,它对于改进坝内埋管的强度设计,具有重要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1.
高寒地区大型液压升降坝设计问题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贵友  朱水生  李强 《人民长江》2016,47(10):62-64
辽宁省海城市大型液压升降坝是目前国内已建的挡水面积最大的液压升降坝,也是在高寒地区建设的第一座液压升降坝。该坝挡水面积达960 m~2,拦蓄水量达336.79万m~3。解决该工程防冰害设计及汛期消能防冲问题,是工程成功与否的基础。通过参考先行建设的一座小型液压坝积累的经验,提出了该坝在防冰害设计和消能防冲方面的设计思路,并在实际运行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相关设计方案可供其他液压升降坝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12.
通过分析冰压力产生的原因和其对水库建筑的影响,阐述了在冰体作用下,水库坝面、护坡、溢洪道闸门闸墩、取水管道等水工建筑物由于受到撞击及冻结开裂而导致的破坏,初步提出了减少冰压力对水库影响的具体措施以及应急方案。  相似文献   

13.
水口水电站采用坝后式厂房的布置型式。为解决下游水位较高而引起的厂房稳定将厂坝联为一体共同承担上下游水压力,本文采用空间有限元计算方法研究了厂坝联结对厂房一期混凝土结构应力的影响,为厂坝联合受力的可行性提供了设计依据。  相似文献   

14.
南一水库工程由福建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设计,漳州市水电局为建设单位,水电十四工程局总承包施工.该工程于1988年2月10日正式开工建设,1990年3月10日开始浇筑混凝土,1992年11月11日下库蓄水.坝体混凝土采用薄层通仓、各坝段交叉上升浇筑方式和全方位全历时动态温度控制措施,取消了坝体纵缝,保证了在降温设施简化、温控费用较低的条件下能全年正常施工.结合该工程的实际,采用了梯段爆破和预裂爆破技术开挖坝基,选用普硅低热型水泥,高掺粉煤灰、加片冰拌制混凝土及组合悬臂钢模板等技术,并在我们国内首次成功地应用了“气力输送片冰”新工艺.南一大坝从1990年至今,已经历了五个低温期,其中经受了1992年1月近40年0℃以下历时最长的低温考验,目前尚未发现坝体破坏性裂缝.  相似文献   

15.
本文概述了已建碾压混凝土坝的类型,影响碾压混凝土坝设计断面的因素。对各种地基上碾压混凝土坝的断面如何选择,对其稳定设计及上、下游坝面的设计选择。并论述了碾压混凝土的施工方法及细部设计,为碾压混凝土的设计技术和应用提供了一个广阔的范围。  相似文献   

16.
在压力管道混凝土中,由温度引起的应力很大,仅温度应力就可能引起管道混凝土开裂.因此温度应力是一项很重要的荷载,但在压力管道设计中如何考虑温度应力是摆在设计人员面前的一道难题.针对这一问题,考虑混凝土施工期和运行期,用编制的混凝土结构温度应力有限元法程序计算了下游坝面压力管道混凝土开裂和不开裂两种情况下的温度徐文应力,清楚地揭示了管道混凝土开裂和不开裂时钢筋中的应力变化情况,为工程设计提供了科学的依据.另外还计算和比较了考虑和不考虑钢村和钢筋在计算管道混凝土温度应力时的差异.  相似文献   

17.
在混凝土坝的静力计算中,坝基扬压力是建筑物的主要外力之一,对水工建筑物如何合理地设计和计算坝基的扬压力分布图形将具有重要意义.着重分析和讨论了灌浆帷幕和排水孔幕等措施对混凝土坝坝基扬压力分布的影响.基于上述的分析和探讨,最后提出了合理的防渗排水措施和其扬压力分布图形.  相似文献   

18.
采用三维极限平衡法对万家口子水电站高碾压混凝土拱坝坝肩稳定性进行了分析,得到了高碾压混凝土拱坝坝肩在拱坝体型和高程调整后的安全稳定系数.计算中考虑了水压力、块体重力和地震力和拱推力的作用.其计算结果对拱坝坝肩抗滑稳定设计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西北水电技术》1984年第2期上发表了“混凝土内钢管承受内水压力的计算方法”一文(以下简称“文”),就坝内钢管承受内压时钢管与混凝土联合受力计算方法中混凝土抗裂强度的安全系数问题进行了探讨,并对坝内钢管的设计和结构型式提出了一些改进建议。目前在建和将建的大型水电站中大多数发电引水钢管采用坝内钢管的型式,就此问题能展开一些讨论,对提高我们的设计水平、促进水电建设事业的发展将是有益的。(我们)在此本着共同探讨的愿望也就上述问题谈一些看法,不妥之处请预指正。  相似文献   

20.
坝后背管外包混凝土厚度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伍鹤皋  张伟  苏凯 《水利学报》2006,37(9):1085-1091
采用平面非线性有限元法对某水电站下游面钢衬钢筋混凝土压力管道进行了分析,计算中考虑混凝土开裂和地震作用的影响。研究了5种外包混凝土厚度0.5、0.8、1.2、1.5和2.0m的坝后背管在内水压力和地震作用下的承载规律,分析了外包混凝土厚度对管道的动、静力承载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设计内水压力作用下,外包混凝土厚度较小时,管坝接缝面附近的局部坝体开裂,并使管道钢材应力提高,但其材料强度和变形仍能满足规范要求。地震作用分析表明,外包混凝土越厚,坝后背管结构的基频值越高;但厚度越大,管道钢材动应力值也越大,说明采用较小的外包混凝土厚度有利于减小钢材的动应力。因此,在满足施工要求和安全的前提下,建议在坝后背管设计中采用厚度较薄的外包混凝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