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传统的三维地震、水平井钻井和水力压裂技术是开发非常规油气资源的有效手段,应用于复杂油气藏识别与描述的3C-3D、9C-3D等地震技术能够有效降低勘探风险。在美国阿巴拉契亚盆地进行的裂缝性页岩气储层研究结果表明:利用纵波和转换横波联合解释技术能够提高断裂解释和天然裂缝性页岩储层预测的精度。基于纵波、转换横波联合反演提取纵横波速度比、密度等属性参数并验证了裂缝预测成果,进而提高了天然微裂缝储层"甜点"预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2.
地震属性分析技术在储层预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留中  李新宁  雷振 《吐哈油气》2007,12(2):127-131
根据目前已发表的文献,地震属性有数百个之多,通常用于地震解释的也有30—50个。地震属性技术作为地震勘探的一项新技术,已经在油田的勘探开发、油气藏的预测与描述中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它是连接地震信息与储层及油气藏分布的有效桥梁。地震属性分析技术在储层预测中的应用包括地震属性提取、地震属性优化和储层参数转换等技术。地震属性提取包括剖面属性提取、层面属性提取、三维体属性提取。通过吐哈-三塘湖盆地的应用实例分析不难看出,应用地震属性预测油气藏在原理和方法上是可行的,并且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地质勘探塔里木盆地孔雀河区块石油地质条件与勘探前景地震资料品质综合评价方法断裂构造与油气运聚关系研究—以沾化凹陷垦利断裂带为例相干数据体和面块切片技术在焉奢盆地本布图地区 地震资料解释中的应用北马庄一黑龙庙地区低孔低渗储层特征及勘探潜力面向地质导向应用的前导地质建模研究单砂体非均质性定量化描述新方法综合勘探技术在深南背斜复杂断块油气勘探中的应用油源对比对凹陷勘探的指导意义’地震属性信息预测储层厚度泌阳凹陷王集一新庄地区断裂体系与油气聚集鄂尔多斯盆地镇一径地区三叠系烃源岩地化特征及勘探前景焉普盆地…  相似文献   

4.
通过针对吐哈盆地台北凹陷侏罗系西山窑地层扇三角洲储层沉积特点,利用相关分析技术软件及解释,获得了西山窑组各主砂体地震均方根振幅属性、平均振幅属性和地震相分类属性,定性预测了砂体分布特征;采用Emerge神经网络多属性预测技术,对该区储层进行单砂体级别的定量预测描述;圈定了有利储层位置,提出了3口调整井井位,应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5.
在油田进入储层描述和开发、二次开发阶段,地面地震已不能满足储层精细描述、储层参数求取及高分辨率地震勘探的要求。为此,结合3D VSP的技术特点,确定了综合解释工作流程。首先利用准确的零井源距VSP时—深关系标定各种资料(测井、钻井、三维地面地震、3D VSP等)、确定储层参数,利用零井源距VSP资料筛选对储层敏感的属性。其次,利用3D VSP资料进行储层精细解释,识别研究区低幅度构造及小断层;通过波阻抗反演和属性分析等技术预测砂体展布及剩余油气分布。最后,结合前期分析结果综合评价储层,指出有利油气分布区,为开发评价部署提供依据。结果表明,研究区在经过一次开发后剩余油整体呈零散分布的状态,在构造高部位含油气性较差,剩余油主要分布在北东部斜坡的高部位。  相似文献   

6.
苑书金 《天然气工业》2007,27(12):52-54
鄂尔多斯盆地北部上古生界是陆相致密的隐蔽性气藏,具有低孔、低渗、低压、多层叠置的特点。由于储层与围岩的波阻抗差异小和薄互层多,储层预测成为目前该盆地北部地区勘探开发的主要难题之一。为提高储层预测的精度,开展了基于地震频谱分解技术的储层预测技术研究。Gabor Morlet小波变换的谱分解技术直接使用频率参数控制,克服了常规频谱分解技术的局限,适用非平稳地震信号的分析,能更有效地突出信号的局部特征,具有可逆性和非正交性。应用Gabor Morlet小波变换的频谱分解技术,对该盆地北部大牛地气田D16井区下石盒子组2+3段储层进行地震频谱成像,其成果展示了河道砂体的非均质空间展布特征,与实钻情况吻合,证实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7.
利用 10口井的全波测井资料 ,结合岩石物理测定数据 ,对莺歌海盆地A区新近系地震储层预测及含油气性检测相关岩石物理参数进行了研究 ,指出了在该地区应用常规纵波波阻抗技术进行储层预测及含油气性检测的若干难点。这些研究成果对于在莺歌海盆地合理应用地震储层预测和含油气性检测技术具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波斯湾盆地中部S区块为例,运用地震属性分析技术,结合地质、测井及地震等资料,在层位精细标定和构造精细解释的基础上,应用正演模拟方法从中优选出能够反映该区储层物性及含气性较敏感的瞬时振幅、瞬时频率、瞬时相位等3种属性,并依据这3种地震属性的分布特征,对储层的平面分布特征进行了描述。在此基础上结合测井资料,将该区储层分为四类,其中:M井区综合评价为一类储层;M井区西北综合评价为二类储层;H井区综合评价为三类储层;F井区以南综合评价为四类储层。可见地震属性分析技术可为该区隐蔽油气藏的勘探与开发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9.
南堡凹陷深层火山岩气藏地质特征及评价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火山喷发模式的指导下,应用井震联合识别技术,刻画了火山岩的空间分布,利用曲率、均方根振幅等地震属性对火山储层发育状况进行了预测与描述;利用Schlumberger的FMI、ECS等特殊测井与常规测井组合对火山岩储层的岩性、类型进行了分类评价。钻井—地震—测井联合应用对火山岩储层的岩性、空间展布、储集性能一体化评价的方法为南堡凹陷火山岩油气藏勘探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0.
针对柴达木盆地柴西南地区岩性油气藏、塔里木盆地碳酸盐岩缝洞型储层、四川盆地和吐哈盆地高陡构造、哈萨克斯坦滨里海盆地盐丘和盐下构造等重要勘探盆地和重点勘探领域,进行地震资料处理、有利储层预测、油气检测等方法研究,形成了多信息约束、多方法综合的静校正技术、地表一致性处理技术、叠前保真去噪技术、各向异性浮动基准面叠前成像技术、波动方程叠前深度偏移技术、模型正演及多属性半定量缝洞型储层预测技术、三维缝洞体系定量雕刻及流体识别技术,同时形成了三维大连片一体化处理解释、碳酸盐岩缝洞型储层的半定量—定量描述、复杂地表高陡构造成像和盐下构造成像等配套技术。在重要勘探盆地和重点勘探领域应用以上技术系列,取得了明显的勘探效果。  相似文献   

11.
这个史例分析描述了将时延(或4D)地震同3D弹性地震模拟,储层描述以及流体流动模拟结合起来更好地理解油、气和水的排泄模式,并识别滞油区。 该研究的结果是我们形成了一套自相容的储层模拟技术,该技术能使误差减小到最小,并预测地震响应的变化,这些地震响应在空间、时间和幅度上都与墨西哥湾Timbalier南的295油田的一个复杂的,内部缠绕的浊积岩河道储层中观测到的地震响应很类似。  相似文献   

12.
利用地震属性能够对非常规储层中的裂缝等不连续异常进行识别,但碳酸盐岩缝洞型储层非均质性强,地震信号响应复杂,使得储层精细结构描述面临重大挑战。为此,提出针对目标储层的裂缝精细预测技术流程,首先使用构造导向滤波(SOF)方法去除地震数据中的噪声,在保留断层构造特征的基础上,增强地震数据中的有效信息;其次,充分挖掘地震信号的多尺度特征,开展多方法技术的组合应用,包括基于三维多尺度体曲率属性(3D MSVC)、蚂蚁追踪、最大似然属性以及基于二维希尔伯特变换的储层裂缝多尺度体边缘检测;最后,将这些方法获得的缝洞储集体的多源特征信息进行降维优化和融合,从而降低地震精细预测的多解性和不确定性,实现碳酸盐岩缝洞储集体不同尺度特征要素信息的同步检测。实际地震资料应用结果表明,该方法对裂缝、溶洞、古河道和隐伏断裂有很好的检测效果,能够为碳酸盐岩缝洞型储层勘探开发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3.
 海拉尔盆地是一个断陷叠置的复杂盆地,历经五个发育阶段,具有三套烃源岩地层、五套储层。该盆地近地表结构、岩性及速度在纵横向上均复杂多变,且规则干扰较为强烈。为此,基于宽方位角观测系统设计提出“四高、四精确、三小、二中、一宽、三措施”的配套岩性勘探地震采集技术、保真处理及精确成像技术、复杂断陷盆地层序地层学解释技术、精确储层预测技术、岩性圈闭识别与描述技术等组成的海拉尔断陷盆地岩性地震勘探集成技术系列,在海拉尔盆地贝尔凹陷及乌尔逊凹陷的岩性勘探应用中取得了成功,其中据此预测成果部署的希3井和巴X2井均获高产工业油流。  相似文献   

14.
鄂尔多斯盆地深部煤层气资源丰富,对其进行勘探开发面临着黄土塬资料信噪比低、煤层薄且横向变化快、“甜点”预测精度要求高3方面地震勘探技术难题。为实现深部煤层气的规模效益开发,近年来针对鄂尔多斯盆地东缘深部煤层气目标的地震采集—处理—解释一体化技术和地震—地质—工程一体化技术有显著进步,黄土山地区“两宽一高”(宽频、宽方位、高密度)地震采集技术及“双高”(高保真、高分辨率)地震资料处理技术的应用为深部煤层气地震勘探构建了高品质的数据基础,使得地震勘探目的层的主频达到40 Hz,频带拓宽了10 Hz以上,成像精度稳步提高。精细构造解释及储层评价技术为落实煤层气“双甜点”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煤层预测厚度达到5 m,裂缝预测吻合率达到79%。地震—地质—工程一体化技术的应用实现了地震勘探向地质开发的有效延伸,鄂尔多斯盆地大宁—吉县区块煤层钻遇率提高到97%以上,水平井的产气量达10×104m3/d,有力支撑了煤层气的高效建产。  相似文献   

15.
在油气勘探过程中,储集体识别与描述是关键。地震分频处理技术是一项针对地层厚度和地质体非连续性进行成像或模拟的地球物理新技术,对各类储集体的识别与描述比较有效。在东营盆地多年油气勘探过程中,针对多种类型储集体复杂多变的特点,及常规地震资料品质难以满足储层精细识别描述的客观条件,采用地震分频处理技术开展储集层预测,获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6.
中国陆相盆地特有的构造,沉积及物源条件决定了岩性油气藏为中国祟相盆地中广泛而普遍存在的地质现象,随着中国陆相盆地油气勘探开发程度的提高,岩性油气藏所占比例越来越大,重要性日趋突出,同时,岩性油气藏具有高度复杂性和难以预测性,如何充分利用地震,地质、测井,钻井,测试及分析化验资料,极大地发挥三维地震资料的空间预测能力,形成岩性油气藏描述与预测技术思路及技术体系,提高对岩性油气藏的综合描述与预测能力,是目前岩性油气藏勘探突破技术之关键,文章以准噶尔盆地夏盐3井区岩性气藏描述与预测为具体研究实例,形成了以精细构造分析技术,相(微相)分析技术,层序地层分析技术,储层综合分析与评价技术,地震储层横向预测技术,多参数含油气检测技术,地震多元属性分析技术及综合分析与评价技术等手段为支撑的岩性气藏描述与预测技术体系,实际应用表明,该套技术体系对于勘探阶段岩性油气藏的描述与预测是行之有效的。  相似文献   

17.
基于地震理论及地震应用技术,针对外围油田不同的储层沉积模式及实际地震资料,建立地震正演模型,给出了目前地震资料的适用条件;对已经成形的属性分析技术进行了改进并联合地震反演技术对储层进行了精细描述;应用最新的分频解释技术预测储层的优势沉积相带;同时发展了以地震波特征点理论为基础的储层预测方法,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鄂尔多斯盆地大牛地气田属于低孔、低渗致密储层的岩性气藏,储层的砂体较薄而且相变频繁,储层非均质性强,纵横叠置,规律性差,目前鄂尔多斯地区大牛地气田勘探开发中的难度非常大。针对大牛地气田的储层地质特征,提出了基于叠前近、远道差异的叠前含气性检测技术和基于地震属性的储层属性参数建模技术,实际应用中效果良好,提高了大牛地气田的储层描述精度。  相似文献   

19.
在富台下古生界潜山地震资料品质较差、埋藏深、上覆层速度变化大的条件下,在潜山构造形态描述中应用三维地震叠前深度偏移技术、褶积法合成地震记录技术和变速成图技术,在潜山储层预测中应用测井约束反演技术和模式识别技术,精细描述了潜山构造形态并对储层进行了预测;实践证实,这些技术应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20.
《江汉石油科技》1993,3(1):83-83
盐湖盆地储层评价是针对盐湖盆地的特殊矛质,运用地震、测井、钻井资料,利用沉积地质学、数学地质、计算机技术手段以及各种分析手段进行综合研究。1.以地震资料为主,结合测井、地质和钻井资料,对储层作出完整的描述,选用和研制有针对性的软件,通过储层标定与储层地震响应研究,进行储层横向预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