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褐煤蜡是一种从褐煤中提取的矿物蜡,广泛应用于日用化工、精密铸造、造纸、印刷等领域。前期研究表明,相同生产工艺条件下,褐煤蜡化学成分会因其原料产地的不同呈现一定差异,从而使褐煤蜡表现出不同的物理化学性质。为对比研究我国褐煤蜡系列产品与国外对应产品的品质区别,文章利用气相色谱及气质联用法分别对我国黑龙江宝清和德国产褐煤粗蜡,脱脂蜡及精制蜡的化学成分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黑龙江宝清产粗蜡、脱脂蜡、精制蜡和德国相应产品的化学成分组成基本一致,但粗蜡和脱脂蜡中一些成分的含量略有差异,中药指纹图谱技术表明黑龙江宝清产精制蜡中化学成分及各成分含量与德国同类产品的无明显差异(相似度为0.988),说明我国黑龙江宝清产褐煤蜡系列产品与德国同类产品的品质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2.
<正> 一、我国褐煤蜡的构成性能、用途和质量标准褐煤蜡有两大品种,即普通褐煤蜡和浅色褐煤蜡。普通褐煤蜡主要由C_(20)-C_(34)的蜡酸、蜡醇及它们的酯所构成,还有少量萜烯类、树脂酸、地沥青等。普通褐煤蜡是棕黑色固体,无毒、无味、熔点高、光泽好,能溶于多种有机  相似文献   

3.
作为褐煤生产的附产物,褐煤蜡具有较高的使用价值。介绍了褐煤蜡及其应用发展前景,阐述了国内外褐煤蜡的发展历史,并从粗蜡提取、脱树脂、氧化精制三个方面对褐煤蜡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
浅色褐煤蜡     
一、绪言用有机溶剂从褐煤(或泥煤)提取的粗褐煤蜡。精制之后生产出浅色的蒙旦蜡。从而使粗蜡变成了有很大使用价值的浅色蜡。一般地讲,其加工方法是将具有复杂组份的粗蜡经脱树脂后漂白精制。再经化学处理而制得。  相似文献   

5.
《应用化工》2017,(9):1678-1682
铬酸-硫酸氧化脱色精制褐煤蜡过程中的关键步骤会产生大量含铬酸性废液,对环境造成极大污染。运用间接电化学氧化方法经过单因素和正交实验,优化了含铬废液回收铬与氢氧化钠联产过程中的电流效率。根据褐煤蜡氧化精制工艺实际情况确定最优电解条件为:阳极硫酸铬浓度0.6 mol/L,阳极硫酸浓度0.5 mol/L,阴极氢氧化钠浓度0.8 mol/L,电流8.2 A和电解时间10 h。在此条件下,阳极电流效率84.91%,阴极电流效率82.01%,总电流效率166.92%。  相似文献   

6.
《应用化工》2022,(9):1678-1682
铬酸-硫酸氧化脱色精制褐煤蜡过程中的关键步骤会产生大量含铬酸性废液,对环境造成极大污染。运用间接电化学氧化方法经过单因素和正交实验,优化了含铬废液回收铬与氢氧化钠联产过程中的电流效率。根据褐煤蜡氧化精制工艺实际情况确定最优电解条件为:阳极硫酸铬浓度0.6 mol/L,阳极硫酸浓度0.5 mol/L,阴极氢氧化钠浓度0.8 mol/L,电流8.2 A和电解时间10 h。在此条件下,阳极电流效率84.91%,阴极电流效率82.01%,总电流效率166.92%。  相似文献   

7.
从蔗糖滤泥中提取蔗蜡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何伟平  苏小健 《化学世界》1992,33(5):235-238
本文论述了甘蔗蜡的组成,性质和用途,并着重研究了以石油醚-乙醇混合溶液为提取剂,从蔗糖滤泥中提取蔗蜡的工艺,根据首次发表的精制蔗蜡红外光谱图,对蔗蜡的组成做了初步研究和讨论。  相似文献   

8.
崔东方 《中国化工贸易》2013,(11):237-237,402
概述了褐煤蜡的特性和应用,重点介绍了褐煤蜡连续萃取的工艺流程,旨在推动我国褐煤蜡产业的发展,期望我国褐煤蜡能够大规模生产,从而大幅度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市场竞争力。  相似文献   

9.
褐煤蜡对硼基木材的腐烂真菌具有良好的抑制性能,为解决建筑木材防腐性能需求高和褐煤资源利用价值低的问题,本文以黑龙江某褐煤为原料,在原煤煤质特征表征基础上,分别以乙醇、乙酸乙酯、二甲苯、环己烷为抽提剂抽提褐煤蜡。研究表明:原煤属“年轻褐煤”,以乙酸乙酯为抽提剂,在褐煤水分为9.18%、抽提固液比为1:5、抽提温度为60℃、抽提时间为4h的条件下,获得抽提产率为1.86%,抽提率为54.39%的褐煤蜡,其中主要含有长链脂肪酸、酯类等化合物,为我国建筑木材防腐用褐煤蜡的生产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0.
以褐煤蜡酸和氢氧化钙为原材料,通过转矩流变仪熔融合成褐煤蜡酸钙。考察了温度以及转速对目标产物合成的影响。采用红外光谱(FTIR)、差示扫描量热法(DSC)、热重分析仪(TG)、元素分析仪分别对目标产物进行了分析和表征,结果表明合成了目标产物褐煤蜡酸钙。  相似文献   

11.
糠蜡是由高级脂肪酸和高级一元醇所组成的酯类混合物,是一种多用途的化工原料。文章通过皂化法对精制粗米糠蜡的皂化温度、加入碱液浓度及皂化时间三个操作因素进行考察,以产品得率为指标找出最优的工艺条件。实验结果表明:三个操作因素对产品得率影响主次顺序为皂化温度、皂化时间、碱浓度;产品得率的最佳工艺条件为皂化温度95℃,皂化时间3.5h,加入碱液浓度6%,精制米糠蜡的收率75.3%。  相似文献   

12.
褐煤蜡族组成中正构物碳数及含量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宝才 《云南化工》1991,(4):8-12,26
C_2H_4Cl_2-CH_3CH_2OH处理云南寻甸和吉林舒兰褐煤蜡,得到纯蜡和C_2H_4Cl_2—CH_3CH_2OH可溶物。用阴离子交换色谱和硅胶色谱法将纯蜡分离成游离酸、酯中酸,醇和烃。GC/MS对各族组成中正构物链长进行定性分析,GC对其定量分析,获得族组成中正构物的碳数分布和含量分布。  相似文献   

13.
粗褐煤蜡中一般都含有较多的树脂,它妨碍着许多用蜡工业部门的很好使用。在发展以褐煤蜡为基础的各种加工蜡、精制蜡中,树脂也是一种有害的杂质,需要预先除掉。因此,脱树脂的工作是一个发展各种加工蜡的先决条件。关于粗蜡的脱脂工作,国外最早的方法有过热蒸汽真空蒸馏法,用强氧化剂(如 H_2SO_4、H_2SO_4+K_2Cr_2O_7、KM_nO_4等)将树脂破坏而得几乎不含树脂的光亮的蜡,  相似文献   

14.
本文采用正交试验法考查了混合溶剂及工艺条件对褐煤蜡产率和质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采用乙醇/汽油混合溶剂萃取褐煤蜡,能得到较高的粗蜡产率。  相似文献   

15.
前言褐煤蜡在我国的生产历史已有20余年了,但在生产过程中缺乏准确快速的分析方法。褐煤蜡是用苯做溶剂从褐煤中抽提出来的。在抽提过程中,抽提液的浓度,一般都未控制。有时凭经验肉眼观察,既不准确又不可靠。为了加强技术管理及时掌握抽出液的浓  相似文献   

16.
煤基合成油系列产品之一粗蜡是精制费托蜡系列产品的原料;费托蜡是一种亚甲基聚合物,是利用合成气或天然气合成的烷烃;高熔点费托蜡具有精细的晶体结构,可用于亮光蜡、纺织助剂、热熔胶、油墨及涂料、塑料加工、食品及化妆品等领域。  相似文献   

17.
朱娟  张水花  郭斌 《山东化工》2014,(11):39-41,44
以石油醚为萃取剂,对云南曲靖褐煤进行了褐煤蜡提取实验研究,采用单因素试验对褐煤蜡提取率影响因素进行选择,并用正交试验设计方法对提取条件进行了优化,对优化产物进行了酸值、皂化值测定。结果表明:对褐煤蜡提取率影响最大的因素是提取温度,其次是水分,提取时间影响最小。优化工艺为:含水量为6.32%,温度为45℃,时间为150min,料液比为1∶4。在此条件下提取率达到4.97%,产物酸值、皂化值分别为:46.95 mg KOH/g、62.03 mg KOH/g。  相似文献   

18.
《化学工程》2015,(11):60-65
研究了褐煤资源高效综合利用中干燥时间、干燥温度、干燥方式等因素对原料煤性质,特别是粗褐煤蜡和腐植酸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原料煤的干燥需要在适宜的温度下和时间内进行,水分不是越低越好,否则不仅浪费能源和时间,还会影响主要产品的产率及品质。褐煤蜡产率与含水量之间存在重要的内在联系,即不同干燥条件下,水质量分数在10%—20%之间时,褐煤蜡产率均较高。同时,原煤在开采后允许进行一定时间的放置,除水质量分数降低外不会对原煤产生其他影响。建议在褐煤综合利用中,原料煤的干燥最好在100—150℃之间进行,调节干燥时间(需30—60 min),使水质量分数控制在10%—20%之间。  相似文献   

19.
以褐煤蜡为基本原料,通过脱脂和氧化精制[1],并对其进一步加工,制成以碳链长C22-C28为主要成分的长链线性饱和羧酸钠盐成核剂。文章主要考察了褐煤蜡的脱脂和氧化精制时的氧化剂比例、氧化反应时间对产物收率和颜色的影响[2]以及制成钠盐产品对塑料产品的力学性能影响[3]。  相似文献   

20.
甘蔗蜡精制脱色初步考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喜彬 《当代化工》2004,33(6):337-339
简述了甘蔗蜡的性质、成因、制备过程及用途,介绍了实验室考察甘蔗蜡精制脱色的试验情况,结果表明采用溶剂萃取与白土精制的组合方法可以大大改善甘蔗蜡的颜色,从深棕色蔗蜡原料中得到黄色和暗黄色的精制后蔗蜡产品,而采用加氢精制和溶剂萃取的组合方法来处理甘蔗蜡。效果不好,蜡的性质发生了根本的改变,已经不具备蔗蜡特有的性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