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采用自由基聚合法,以过硫酸铵为引发剂,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为交联剂,羧甲基纤维素及玉米淀粉与丙烯酸进行自由基接枝共聚合成吸水剂.并详细考察了原料配比、中和度、引发剂和交联剂的用量对接枝共聚物性能的影响,通过实验得到该吸水保水剂的适宜条件.  相似文献   

2.
土豆淀粉接枝丙烯腈水解物超强吸水树脂的合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土豆淀粉为原料,采用硝酸铈铵为引发剂进行淀粉与丙烯腈的接枝聚合反应,将聚合产物进行水解,经中和、离析、洗涤、干燥得到了吸水量500 ̄600克/克树脂的超强吸水剂。对合成工艺条件及产品的纯化方法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3.
聚丙烯酸类超强吸水剂的反相悬浮法制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卫  关荐伊 《化学世界》2003,44(3):134-136
以 6号溶剂油为分散介质 ,Span85 - OP7为分散剂 ,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为交联剂 ,过硫酸钾 -亚硫酸钠为氧化还原引发剂 ,采用反相悬浮聚合法合成丙烯酸 -丙烯酸钠交联共聚超强吸水剂。探讨了该合成工艺的最佳反应条件。产物呈均匀微粒状 ,易干燥 ,吸水率达 1 2 60 g/g,对0 .9%盐水溶液的吸液率为 1 1 0 g/g  相似文献   

4.
淀粉接收聚合物吸水树脂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淀粉接枝丙烯酸、丙烯酰胺聚合物吸水树脂合成工艺条件与吸水性能的关系,结果表明,在适当的原料配比和适宜的工艺条件下,可得到较高吸水倍数的树脂。  相似文献   

5.
聚丙烯酸类超强吸水剂的合成与性能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丙烯酸烯丙酯作为交联剂、丙烯酸(AA)为单体、过硫酸钾(KPS)为引发剂,采用溶液聚合法合成了一种聚丙烯酸类超强吸水剂。研究了合成条件对吸水性能的影响:当ρ(丙烯酸烯丙酯)=0 594g/L,ρ(KPS)=0 178g/L,单体中和度x(丙烯酸钠)=90%,c(丙烯酸钠)=4 17mol/L,聚合温度为60℃时,制得的聚合物每克吸去离子水最高达到1360mL,吸盐水(生理盐水)162mL。所得的聚合物具有良好的吸水可逆性,30min的吸水量可以达到饱和吸水量的90%。制得聚合物的热重分析表明,未吸水的该聚合物在350℃开始分解。聚合物吸水前后XRD测试结果显示:吸水前聚合物结构基本无规整性,吸水后膨胀使主链展开,结构趋于规整。  相似文献   

6.
淀粉接枝共聚合成吸水树脂工艺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淀粉为原料,丙烯酸和丙烯酰胺为共聚单体,过硫酸铵为引发剂,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为交联剂,采用接枝共聚法制备吸水树脂。研究了引发剂用量、交联剂量、单体与淀粉质量比以及丙烯酸和丙烯酰胺质量比对产品的吸水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当引发剂占干物料质量的0.6%,交联剂质量占单体质量的0.8‰,单体与淀粉质量比为4,丙烯酸与丙烯酰胺质量比为1.33,产品的吸水率可超过550。  相似文献   

7.
含N、K的羧甲基纤维素类吸水剂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过硫酸钾为引发剂,以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为交联剂,用羧甲基纤维素与丙烯酸、丙烯酸钠、丙烯酸钾进行自由基接枝共聚,再以氨水中和所得接枝共聚物,制备了不同含氮量的吸水树脂。研究了原料配比及氨水中和度对吸水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羧甲基纤维素:丙烯酸=1:10,交联剂:引发剂:羧甲基纤维素=1:3:200的条件下,聚合物的吸水性能随体系中丙烯酸中和度的提高而变强;用氨水中和制得的聚合物的吸水性能以中和度为80%时最强,吸去离子水可达563.5g/g、自来水232.5g/g、0.9%的生理盐水100.5g/g、人工尿54.5 g/g,具有相当好的耐盐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8.
王艳 《化工时刊》2010,24(12):48-50
综述了纤维素系高吸水树脂的合成方法,介绍了游离基聚合,离子型聚合,缩合或加成反应聚合等几种合成方法,并对其种类进行的综述,最后对其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
以羧甲基纤维素(CMC)和丙烯酸(AA)为原料,采用水溶液聚合法制备高吸水性树脂。较优的合成条件为:丙烯酸用量为18g时,羧甲基纤维素2 g,去离子水50 g,NaOH 7.2 g,K2S2O8 0.5 g,1 g/L的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溶液3mL,反应温度60℃,反应时间1.5h,真空干燥温度60℃。此条件下所得1g产品能吸收去离子水474.2g。测定了树脂对去离子水、自来水、模拟尿、模拟血和生理盐水的吸液倍率,并研究了产品的吸水速率、保水性和再生性。  相似文献   

10.
淀粉和纤维素基高吸水性树脂的制备与性能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对以淀粉或羧甲基纤维素为原料,用丙烯酸进行接枝共聚得到高吸水性树脂作了介绍。将丙烯酸用氢 氧化钠部分中和,然后与淀粉或羧甲基纤维素共混,用水溶性的过硫酸铵做引发剂,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做交联 剂,在一定的反应温度下得到了不同吸水能力的高吸水性树脂;找到了吸水能力与天然高分子加入量之间的关系。 以淀粉和羧甲基纤维素为原料的产物的最高吸水能力分别为 108g·g-1及 152g·g-1,是一种良好的吸水剂。  相似文献   

11.
杨丽莉 《河北化工》2007,30(1):3-5,9
采用单因素和正交实验方法,研究了羧甲基淀粉取代度与一氯乙酸用量、反应时间、反应温度、乙醇用量、氢氧化钠用量之间的关系,找出了取得最大取代度的优化反应条件,并对产物和原料淀粉进行了IR谱图的表征.  相似文献   

12.
微波法合成高取代度羧甲基淀粉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玉米淀粉为原料,利用微波辐射制备了羧甲基淀粉钠。以取代度为目标,研究了反应物料配比、微波辐射时间、微波辐射强度等因素对反应的影响,确定了优化反应条件为:淀粉:一氯乙酸:氢氧化钠=1:1:2.4(摩尔比),微波辐射时间11min,微波辐射强度:127.5W(以微波炉功率计),分散介质乙醇用量为50ml,产物取代度可达0.8以上。  相似文献   

13.
羧甲基淀粉的合成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张艳萍  许力  李正林  陈英 《辽宁化工》2006,35(12):683-685
用淀粉与氯乙酸在碱性条件下发生醚化反应制备了较高取代度羧甲基淀粉。探讨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氢氧化钠用量,氯乙酸用量和水分含量等因素对羧甲基淀粉取代度的影,确定了最佳反应条件。结果表明,用乙醇溶剂法制备羧甲基淀粉工艺合理,操作简单,易于控制,产品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较高的取代度,应用前景较好。  相似文献   

14.
用湿法制备出了具有较高取代度的羧甲基淀粉(CMS)。通过实验得到了取代度(DS=0.19)的羧甲基淀粉。实验表明:此法工艺简单、设备投资低、耗时少。能够获得取代度较高,溶解性好,粘度高的羧甲基淀粉。  相似文献   

15.
在高取代度羧甲基淀粉(CMS)合成工作基础上,深入研究了其应用性能,包括糊液粘度,流变性能,酶对糊料作用生成还原糖的性能,认为CMS在DS≥0.5,质量分数在2%~8%之间,能够代替价格较高的海藻酸钠用于印花糊料,以降低生产成本;研究了DS≥0.4CMS在油田钻井泥浆方面的应用,认为高取代度的CMS有着较好的降失水作用和较高的抗盐能力。  相似文献   

16.
富马酸淀粉甲酯的合成及其抑菌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2步合成了富马酸淀粉甲酯(SMF).先由富马酸单甲酯(MMF)与亚硫酰氯反应生成富马酸单甲酯单酰氯(MMFC),MMFC再与可溶性淀粉反应得到SMF.通过单因素实验确定SMF的最佳合成工艺为:亚硫酰氯和MMF的摩尔比为3∶1、在90℃下回流反应45 min(MMFC收率可达92%以上);MMFC与可溶性淀粉的摩尔比为40∶1、在25℃反应16 h,再分别经40%乙醇溶液和10% KHCO3溶液洗涤至中性.在此条件下富马酸淀粉甲酯的酯化度为12.03,其抗菌活性与富马酸单甲酯接近.  相似文献   

17.
周亚  郭永超  赵彦生 《辽宁化工》2011,40(11):1121-1123,1126
以淀粉为主要原料,丙烯酸(AA)为接枝单体,采用水溶液聚合法制备高吸水性树脂。探讨了淀粉、引发剂和交联剂用量,丙烯酸中和度等因素对产物吸水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聚合温度为50℃,淀粉、引发剂和交联剂用量分别为丙烯酸用量的10%、0.7%和0.03%的条件下,所制备的高吸水性树脂的吸蒸馏水和生理盐水能力最高可达786 g/g和79 g/g。  相似文献   

18.
AlCl_3/D_(72)树脂催化合成水杨酸甲酯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邓宇 《精细化工中间体》2002,32(1):34-34,38
用AlCl3/D72 作催化剂 ,合成水杨酸甲酯研究了催化剂用量、反应时间、反应温度、醇酸比对反应的影响 ,确定了反应优惠条件、催化剂用量为 1% (与原料水杨酸的质量比 )、反应时间 3h、反应温度 65~ 70℃、醇酸比 3~ 4∶1(mol/mol不加带水剂 )或 1.5~ 2∶1(mol/mol加带水剂 ) ,收率大于 92 %  相似文献   

19.
以玉米淀粉,丙烯酸和丙烯酰胺等为原料,经接枝聚合合成了淀粉接枝丙烯酸/丙烯酰胺类超强吸水性树脂,讨论了淀粉,引发剂,交联剂,丙烯酰胺等用量以及反应时间等因素对树脂吸水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