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 毫秒
1.
桑黄菌原生质体诱变及发酵菌株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桑黄菌原生质体进行紫外线与He-Ne激光复合诱变处理,经过3代筛选,筛选出了5株变异株SJ1~SJ5。5株变异株都具有较稳定的遗传性,多糖发酵产量比出发菌株均有所提高,其中SJ4比出发菌株增产57.74%,表现最优,酯酶同工酶分析表明SJ4与出发菌株相比酯酶酶谱发生了变化。  相似文献   

2.
昆布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昆布的主要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开发应用前景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桑黄菌液体发酵培养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桑黄菌液体发酵的适宜培养基,为进一步研究其液体发酵工艺及提取有效成分做准备。方法:首先用单因素单指标法筛选,再用正交试验双指标法筛选。结果:桑黄菌生长所需最适C/N比为24;最适的碳源为黄豆粉和玉米粉,适宜的含量分别为4%和3%;最适的氮源为小麦麸粉,适宜的含量为0.5%;对菌丝生长发育影响显著的物质有FeSO4、ZnSO4、K2SO4、CaSO4、Na2HPO4、VB1等。结论:桑黄菌液体发酵适宜的培养基配方(g/L):黄豆粉40、玉米粉30、小麦麸粉5、酵母浸出汁4、CaSO410、K2SO41、Na2HPO41.5、ZnSO4.7H2O0.1、Fe-SO4.7H2O0.5、VB10.1。  相似文献   

4.
目的:为了更好地研究与利用猴头菌及人参的药用价值。方法:本文以猴头菌为发酵菌种,人参为药性基质(PGP组)进行双向固体发酵,得到猴头菌-人参双向固体发酵菌质(HEP组),通过苯酚-硫酸法、考马斯亮蓝法测定不同发酵时期的发酵菌质组及人参药性基质组的不同醇沉组分多糖及蛋白质的含量,并采用DPPH·法、·OH法、ABTS+·法测定不同醇沉组分的抗氧化能力。结果:总糖含量以40%醇沉组分最多,发酵至第9 d时,发酵菌质组40%醇沉组分HEP-40总糖含量达到0.98 mg/g,人参基质组40%醇沉组分PGP-40总糖含量达到1.03 mg/g,还原糖、蛋白质含量以90%醇沉组分的最多,发酵至第30 d时,发酵菌质组90%醇沉组分HEP-90还原糖含量达到0.18 mg/g,人参基质组90%醇沉组分PGP-90还原糖含量达到0.24 mg/g;发酵至第40 d时,HEP-90蛋白质含量达到0.54 mg/g,PGP-90蛋白质含量达到0.46 mg/g。菌质组各醇沉组分在发酵至第24 d时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能力均达到较好的效果,发酵菌质中不同醇沉组分多糖HEP-40、HEP-70、HEP-90的DPPH自由基清除率分别为37.66%、60.06%、73.58%;当发酵至第40 d时,HEP-40、HEP-70、HEP-90对羟自由基的清除率分别为33.71%、54.32%、94.90%;当发酵至第40 d时,HEP组的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达到峰值,HEP-40、HEP-70、HEP-90对ABTS自由基的清除率分别为44.83%、87.90%、98.90%。结论:猴头菌与人参进行双向固体发酵后,发酵产物(HEP组)中的药效活性成分与未经发酵处理的人参(PGP组)中的药效活性成分相较抗氧化能力显著提升。  相似文献   

5.
通过DPPH.和羟基自由基清除体系来研究体外桑黄深层发酵上清液的抗氧化活性。通过深层发酵得到桑黄发酵液,经过离心和旋转蒸发得到发酵上清液,用乙酸乙酯和石油醚对其进行萃取,得到不同的萃取物和萃余物,研究其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桑黄发酵上清液乙酸乙酯萃余物自由基清除能力最强,且自由基清除率随浓度增加而增强,各组分的抗氧化能力递减顺序为:乙酸乙酯萃余物>乙酸乙酯萃取物>发酵上清液>石油醚萃余物。定性实验初步验证上清液萃余物中抗氧化成分可能为黄酮、酚类、蒽醌类等。   相似文献   

6.
桑黄发酵菌粉与桑黄子实体成分分析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桑黄子实体和发酵菌粉的氨基酸、脂肪酸、矿物元素以及多糖等主要活性成分的含量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表明,桑黄子实体和发酵菌粉均含有17种氨基酸,均以谷氨酸含量最高,必需氨基酸中都以亮氨酸含量最高。优势脂肪酸均为不饱和脂肪酸,且均以油酸,亚油酸为主。桑黄子实体和发酵菌粉中都含有人体必不可缺的钙、铁、锌等8种矿物质元素。都含有丰富的多糖、黄酮类化合物和酚类物质,桑黄子实体中的多酚类物质含量是发酵菌粉的3.91倍,为37.52 mg/g;但发酵菌粉中的粗多糖含量是子实体的22.48倍,为94.20 mg/ g。  相似文献   

7.
采用滤纸片法和二倍稀释法对桑黄发酵产物中菌丝体不同溶剂提取物和发酵液的抑菌作用及热稳定性进行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桑黄菌丝体甲醇、正丁醇提取物和发酵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肠炎沙门氏菌、鼠伤寒沙门氏菌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且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活性表现出较好的热稳定性.与此同时,桑黄菌丝体正丁醇提取物对4种指示菌的...  相似文献   

8.
桑黄菌的研究与开发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综述了桑黄菌的生物学特征、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人工培养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并提出今后桑黄菌研究与开发的重点.  相似文献   

9.
以菌丝体黄酮含量、产量及胞外黄酮产量为评价指标,对桑黄(鲍氏层孔菌)产黄酮发酵条件进行了优化,通过单因素及4因素3水平正交试验筛选出了桑黄黄酮发酵的最适培养基:葡萄糖10g/L,玉米粉40g/L,豆饼粉5g/L,KH2PO43g/L,MgSO41.5g/L。通过优化培养条件,得到最适产黄酮液体发酵条件为培养温度28℃,摇床转速160r/min,pH值自然,接种量8%~10%,装液量100mL(250mL三角瓶),发酵周期144h。  相似文献   

10.
桑黄菌液体发酵工艺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能够提高桑黄液体菌丝体粗多糖产量,通过单因素试验,以菌丝生物量及菌丝多糖产量为指标,考察了接种龄、发酵液初始pH、装液量、接种量以及摇床转速等因素对其的影响,采用正交试验确定较佳发酵条件。结果表明:当装液量130mL/500mL,pH5.5,摇床转速180r/min时,菌丝生物量达18.2g/L,桑黄胞外粗多糖产量达6.02g/L。  相似文献   

11.
百合多糖的化学结构及抗肿瘤活性   总被引:34,自引:0,他引:3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用水提取百合块茎粗多糖 ,经Sevag脱蛋白质 ,透析后经DEAE cellulose及SephadexG 10 0柱色谱纯化 ,得到百合纯多糖组分LBPS I .经完全酸水解 ,PC ,GC ,IR ,高碘酸氧化 ,Smith降解 ,甲基化分析 ,1H及13C NMR等研究百合多糖的化学结构 ,表明LBPS I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0 2 0 0 ,比旋光度 [α]2 0D =+192 .3(c 0 .75 ,H2 O) ,特性粘度 [η]=14.0 6× 10 3 mL/ g .LBPS I是由α D (1,4 ) Glcp和α D (1,3) Glcp以 2∶1的比例交替形成主链 ,并有α D (1,6) Glcp侧链的葡聚糖 .小鼠移植性实体瘤研究表明 ,LBPS I对移植性黑色素B16和Lewis肺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2.
甘薯多糖SPPS-I-Fr-II组分的结构与抗肿瘤活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薯多糖组分SPPS -I-Fr-II纯品 ,经甲基化分析 ,高碘酸氧化 ,Smith降解 ,1H、13 CNMR及IR等对其化学结构研究表明SPPS -I-Fr -II是由α -D -Glcp以 1,6糖苷键形成的一种葡聚糖。小鼠移植性实体瘤研究表明SPPS -I-Fr -II对移植性黑色素B16和Lewis肺癌有很强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3.
阙斐  黄涵年  赵粼 《食品工业科技》2019,40(16):290-293,303
以香蕉为材料,分别通过自然发酵、酵母菌发酵、植物乳杆菌发酵制作香蕉酵素,测定酵素在发酵过程中组分及抗氧化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自然发酵和酵母菌发酵、植物乳杆菌发酵的香蕉酵素其DPPH自由基和羟自由基清除能力随着时间的延长而增长,DPPH自由基最高清除率分别可达到48.97%、79.54%和69.79%,羟自由基清除率最高可分别达37.68%、49.97%和45.38%。酵母菌发酵、植物乳杆菌发酵的香蕉酵素SOD和碱性蛋白酶活力随着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增强,达到最大值后呈现相对稳定的状态,而自然发酵的香蕉酵素多糖含量达到最大值后呈逐渐减弱趋势,三种酵素SOD最高酶活力分别达到89.5、86.79和48.35 U/mL,碱性蛋白酶的最高酶活分别为67.90、66.58和32.28 U/g。酵母菌和植物乳杆菌发酵的香蕉酵素多糖的含量随着发酵时间的延长出现先增加后稳定的变化趋势,最大含量为20.45 和19.9 mg/g,而自然发酵的香蕉酵素达到最大值17.31 mg/g后呈逐渐下降趋势。自然发酵的香蕉酵素各项指标均低于酵母菌和植物乳杆菌发酵的香蕉酵素,并且接种酵母菌的酵素各项指标都高于接种植物乳杆菌的香蕉酵素,但差异不明显,说明这两种菌均可用于接种香蕉制作酵素。  相似文献   

14.
该研究以金枪鱼碎肉为原料制备蛋白肽,并对其特征性成分、体外抗氧化活性及体内抗疲劳活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金枪鱼蛋白肽蛋白质含量90.11%,钙含量213 mg/100 g。呈味核苷酸及电子舌结果表明金枪鱼蛋白肽主要滋味为鲜味,且GMP对金枪鱼蛋白肽的鲜味贡献较大。电子鼻结果表明其风味成分主要为氮氧化合物、无机硫化物、甲烷等短链烷烃类化合物、有机硫化物、醇醚醛酮类化合物。体外抗氧化结果显示金枪鱼蛋白肽ABTS+和DPPH自由基清除的IC50分别为0.52 mg/mL和4.32 mg/mL,表明金枪鱼蛋白肽具有良好的体外抗氧化活性。抗疲劳结果显示中剂量组金枪鱼蛋白肽可以显著延长小鼠负重游泳时间(P<0.01),显著降低血清尿素氮(P<0.05)和乳酸(P<0.01)含量,表明金枪鱼蛋白肽具有良好的体内抗疲劳活性。该研究利用金枪鱼碎肉制备具有独特风味和抗氧化、抗疲劳活性的优质金枪鱼蛋白肽,为金枪鱼碎肉高值化利用提供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15.
通过测定大豆异黄酮、总黄酮、总多酚含量的变化,结合发酵过程中浏阳豆豉的抗氧化活性的变化,来探讨浏阳豆豉抗氧化活性变化的机理。结果表明:虽然总黄酮与总大豆异黄酮的含量逐步减少,但发酵初期原料中大豆异黄酮主要为糖苷型(占85.75%),而发酵末期则主要为更具活性的苷元型大豆异黄酮(占81.41%),且总多酚经发酵从2.78 mg/g提升至5.76 mg/g,发酵最后一天(L20)豆豉的总抗氧化能力、DPPH·、·OH、O2-·清除率分别增加至1088.91 U/g、93.67%、90.24%、88.38%,此外相关性结果表明苷元型大豆异黄酮要比总多酚对豆豉抗氧化活性的影响更大。实验证明发酵有助于大豆中总多酚的增加以及糖苷型大豆异黄酮向苷元型大豆异黄酮转换,这是提高豆豉抗氧化能力及功能性的关键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6.
以紫花芸豆为原料制备芸豆酵素,探究其发酵过程中pH、总酸、还原糖、可溶性固形物、总酚、黄酮含量的变化规律,并分析各成分与抗氧化活性参数(还原力、ABTS+自由基清除率)的相关性.结果表明,芸豆酵素发酵过程中pH持续降低后趋于平缓趋势,总酸变化规律与之相反;还原糖含量由发酵初期小幅度上升至11.2 mg/mL,随之不断下...  相似文献   

17.
甘薯多糖SPPS-I-Fr-Ⅱ组分的结构与抗肿瘤活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甘薯多糖组分SPPS-Ⅰ-Fr-Ⅱ纯品,经甲基化分析,高碘酸氧化,Smith降解,1H、13CNMR及IR等对其化学结构研究表明SPPS-Ⅰ-Fr-Ⅱ是由α-D-Glcp以1,6糖苷键形成的一种葡聚糖。小鼠移植性实体瘤研究表明SPPS-Ⅰ-Fr-Ⅱ对移植性黑色素B16和Lewis肺癌有很强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8.
采用层析法富集北京洋槐蜜中抗氧化成分,利用高效液相测定其化学组成并研究其中已知化学成分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作用,旨在评价北京洋槐蜜的抗氧化功能。结果显示:北京洋槐蜜中含有绿原酸、咖啡酸、对香豆酸、山奈酚、异鼠李素、松属素、白杨素和高良姜素8种已知成分,含量在9.5~257.8μg/100g之间,除松属素和白杨素外,其余各成分均有清除DPPH自由基的能力,且差异显著(P<0.01)。从有效成含量及抗氧化能力综合考虑,山奈酚可视为北京洋槐蜜中最有代表性的抗氧化成分。  相似文献   

19.
对生姜酵素理化成分、风味成分及抗氧化性进行检测分析.结果 表明,生姜酵素的pH值为3.80,总酸为2.91 g/100 g,乙醇含量为0.82 g/100 g,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为24.4%,乳酸含量为2.6× 103 mg/l00 g,总酚含量达到5.77 μg/μL.利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分析鉴定出...  相似文献   

20.
樟芝菌丝体的不同提取方法及其抗肿瘤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不同的方法对樟芝菌丝体进行提取,使用高效液相(HPLC)对提取物进行了分析,选定乙醇为提取溶剂;并用不同浓度的乙醇在不同时间下提取樟芝菌丝体,确定95%乙醇超声波提取的三萜产量最高,在1g菌丝体中可以获得25.24mg的三萜;并对其进行体外抗肿瘤活性试验,结果表明,80%乙醇浸提18h,在50μg/mL时,体外对小鼠淋巴白血病细胞L1210和人肠癌细胞SW620都有很强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