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 了解山东省16个地市小麦中镉的污染状况,并对其膳食暴露量及健康风险进行评估。方法 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检测2020—2021年山东省16个地市小麦中镉含量,结合山东省居民小麦消费量计算镉膳食暴露量,采用安全限值法(MOS)和美国环境保护局推荐的健康风险评价模型评价镉引起的健康风险。结果 山东省小麦中镉含量的中位数为0.020 2 mg/kg,检出率为97.5%;小麦中镉的污染呈现山东省南部及胶东半岛较高,西北部较低的分布;山东省居民每月经小麦摄入镉的平均暴露量为1.80 μg/kg·BW,低于每月可耐受摄入量参考值(25 μg/kg·BW);通过小麦的镉暴露量的MOS为13.9,风险可以接受;个人致癌平均年风险为0.46×10-5/年,低于国际放射防护委员会推荐的最大可接受年风险水平。结论 山东省居民通过小麦摄入镉的健康风险处于可接受水平,但不同地区的小麦污染存在区域差异。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估重庆市居民膳食中铬暴露水平及潜在的健康风险。方法 利用2018—2021年重庆市9类共2 780份食品中铬含量监测数据,结合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项目2018年重庆市膳食调查数据(3 d 24 h膳食回顾法),采用蒙特卡罗模拟估计重庆市居民膳食中铬暴露水平并评估其健康风险。结果 重庆市各类食物中铬平均含量范围为0.013 9~0.126 3 mg/kg,总体检出率为40.6%。铬平均含量以水产品及其制品最高,其次是特殊膳食用食品、叶菜类蔬菜和大米。重庆市居民膳食中铬每日平均暴露量范围为0.683~2.117 μg/kg·BW,高食物量消费人群的膳食暴露水平(P95)范围为1.165~3.597 μg/kg·BW。各年龄组人群的铬每日平均暴露量随年龄增加有降低的趋势,1~6岁人群的铬每日平均暴露量最高,60岁以上人群最低;男性铬平均暴露量高于女性;城市地区人群的铬平均暴露量高于农村地区。谷物及其制品对重庆市居民膳食中铬暴露的贡献率最高,达39.31%~49.13%,其次为蔬菜、肉及肉制品。各年龄、性别、地区组人群膳食中铬每日平均暴露量和P95暴露量占每日耐受摄入量(TDI)的比例均低于1。结论 重庆市居民膳食中铬暴露的健康风险较低,谷物及其制品、蔬菜、肉及肉制品是膳食中铬摄入的主要来源。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我国边销茶中蒽醌(以9,10-蒽醌为代表)的污染状况,评估我国边销茶饮用人群的暴露水平及健康风险。方法 用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法(GC-MS/MS)测定边销茶样品中蒽醌(以9,10-蒽醌为代表)的含量,基于2016—2017年边销茶中9,10-蒽醌食品安全风险监测数据,结合内蒙古自治区、西藏自治区、青海省居民的边销茶消费量数据,通过简单分布评估法对当地居民通过饮用边销茶蒽醌的暴露量进行估计,并与每日允许摄入量(ADI,6.8 μg/kg·BW)比较后进行风险评估。结果 141份边销茶样品中蒽醌总检出率为75.18%,平均含量为0.029 2 mg/kg,我国尚未制定茶叶中蒽醌的限量标准,以2014年欧盟法规条例(EU)No 1146/2014中规定的茶叶中蒽醌最大残留限量0.02 mg/kg作为参考,总超标率为57.45%。定型包装和散装的边销茶蒽醌超标率分别为64.63%和47.46%。简单分布评估结果显示,我国内蒙古自治区、西藏自治区和青海省饮茶者全人群每日通过边销茶摄入蒽醌的平均水平为9.37×10-4 μg/kg·BW,占ADI的0.013 8%;边销茶高消费人群的每日暴露量(P95暴露量)为3.12×10-3 μg/kg·BW,占ADI的0.045 9%。不同性别-年龄组中,45~59岁女性组每日平均暴露量和P95暴露量最高,分别为1.41×10-3和6.16×10-3 μg/kg·BW,远低于ADI值。结论 内蒙古自治区、西藏自治区和青海省居民经边销茶摄入的蒽醌对人体造成的健康风险较低,处在可接受水平。但我国边销茶中普遍存在蒽醌污染,需要进一步对茶叶中蒽醌进行溯源分析并控制污染源。另外,为积极应对欧盟等国家和地区对我国出口茶叶的蒽醌含量限定,建议相关部门研究制定茶叶中蒽醌的合理限量规定。  相似文献   

4.
济南市居民主要膳食镉含量监测及暴露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了解济南市居民主要膳食镉污染现状,评估镉暴露风险。方法 2011—2012年对济南市小麦、大米、水产品、畜禽、蔬菜、蛋和乳制品中的镉含量进行监测,应用点评估方法,以山东省居民食物标准人平均消费量数据和JECFA 2010年制定的镉的暂定每月耐受摄入量(PTMI)25 μg/kg BW为参数,对济南市居民膳食镉暴露水平进行评估。结果 共监测食品样品441份,镉平均含量为49.39 μg/kg,P50和P95镉含量分别为13.40和118.20 μg/kg,总检出率为90.02%,总超标率为0.91%。小麦、大米和蔬菜均检出镉,乳制品镉检出率最低;水产品镉含量最高,镉平均含量为206.43 μg/kg。济南市居民主要膳食镉毎月平均暴露量为8.83 μg/kg BW,占PTMI的35.32%。镉贡献率较高的食品为水产品、小麦和蔬菜,贡献率分别为46.43%、32.62%和9.51%,三类食品对居民膳食镉暴露贡献了80%以上。结论 济南市居民膳食镉暴露水平位于安全限值以内,通过膳食摄入镉没有明显风险,但对头足类、贝壳类水产品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温州市本地大米重金属镉污染水平及空间分布规律,评估温州市居民食用本地大米镉暴露的健康风险。方法 收集2016—2021年温州市本地大米的监测数据,利用Arcgis 10.2软件将大米镉含量空间分布进行可视化展示,采用普通克里金插值分析方法进行插值分析;结合居民消费量数据,采用简单分布评估法,对温州市居民食用本地大米镉暴露的健康风险进行评估。结果 740份本地大米中镉含量中位数为0.069 mg/kg,检出率和超标率分别为95.68%、11.49%。本地大米镉含量较高的地方主要集中在鹿城区西北部及瑞安市中部地区。温州市成年居民食用本地大米镉的平均月暴露量和高消费人群月暴露量(P95)分别为12.04、21.08μg/kg·BW,未成年人食用本地大米镉的平均月暴露量和高消费人群月暴露量分别为17.02、32.04μg/kg·BW。居民食用鹿城区本地大米镉的平均暴露量和高消费人群暴露量均大于每月可耐受摄入量(PTMI)。结论 1.16%的温州市成年居民食用本地大米镉暴露量高于PTMI,大米高消费未成年人食用本地大米镉的暴露水平较高,居民食用鹿城区本地大米镉暴露的健康风险较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北京市S区居民通过熟肉制品暴露亚硝酸盐的潜在健康风险及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分光光度法对S区2013—2019年市售535份熟肉制品中的亚硝酸盐含量进行监测,结合S区不同年龄组居民肉制品的个体消费量数据,并与联合国粮农组织/世界卫生组织的食品添加剂联合专家委员会(FAO/WHO JECFA)规定的亚硝酸盐每日允许摄入量(ADI)0.07 mg/kg·BW进行比较,评价其膳食暴露健康风险。结果 北京市S区市售熟肉制品中亚硝酸盐的检出率为94.02%,总体超标率为9.16%。2岁以上人群通过熟肉制品的亚硝酸盐每日暴露量范围为0.000 0~0.390 0 mg/kg·BW,平均暴露量为0.018 8 mg/kg·BW,其中有2.5%人群的暴露量超过了ADI。除50~64岁组和≥80岁组外,其他年龄组人群熟肉制品来源亚硝酸盐日暴露量均超过了ADI。2~5岁组和6~12岁组熟肉制品来源亚硝酸盐日暴露量在P95百分位上超过了ADI,处在不可接受水平;13~17岁组熟肉制品来源亚硝酸盐日暴露量在P95百分位上等于ADI。结论 S区市售熟肉制品中亚硝酸盐残留有导致部分人群存在慢性毒害的风险,应加强监管和抽检力度,向公众普及亚硝酸盐相关知识,最大限度地减少外源性亚硝酸盐的添加和内源性亚硝酸盐的产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我国七省市餐馆就餐人群的谷氨酸盐(均以谷氨酸计)摄入量,并评估该类人群的暴露风险。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与人口成比例的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在北京、重庆、辽宁、山东、广西、江苏与陕西7个省/市随机抽取调味品,使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接质谱测定方法检测调味品中的谷氨酸盐含量,并根据本次餐馆调查此前获得的消费量数据,采用简单分布模型计算餐馆就餐者的谷氨酸盐摄入量。结果 鲜味剂和助鲜剂的谷氨酸盐含量最高(以谷氨酸钠计),其次为鸡精/鸡粉、除鸡精外固体复合调味品、液体复合调味品、酱油、以动物原料为基料的半固体复合调味品、香辛料、酿造配制酱等,盐及代盐品的谷氨酸盐含量最低。餐馆就餐者一餐的调味品谷氨酸盐摄入量均值为47.87 mg/kg·BW,占JECFA设定ADI的39.89%。考虑就餐者一天内在餐馆外摄入的食物,则其一天的谷氨酸盐摄入量均值为61.33 mg/kg·BW(均以谷氨酸计),占ADI的51.11%。在不同规模餐馆的就餐者中,中型餐馆的一餐谷氨酸盐摄入量最高,摄入量中位数为44.46 mg/kg·BW,其次为大型餐馆和小型餐馆,三者间就餐者的谷氨酸盐摄入量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均值占ADI的比例均<50%。在不同地区,广东省就餐者的谷氨酸盐中位摄入量最高为64.22 mg/kg·BW,北京市的中位摄入量最低为18.66 mg/kg·BW,经两两比较,除山东省和陕西省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省市的摄入量水平均存在差异(P<0.05),均值占ADI的比例均<80%。城市与县城比较,城市餐馆就餐者的摄入量显著高于县城(P<0.05),均值占ADI的比例均<50%。结论 我国七省市餐馆就餐者谷氨酸盐暴露风险仍处于可接受水平,但不同省市以及城市与县城的餐馆就餐者的谷氨酸盐摄入量不同。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估我国高氯酸盐污染重点和非重点地区膳食中高氯酸盐的暴露水平及健康风险。方法 通过检索文献收集我国食品中高氯酸盐的含量数据,利用2015年中国总膳食研究数据,概率评估两类地区各年龄组居民膳食中高氯酸盐暴露风险。结果 茶叶(175.54 μg/kg)中高氯酸盐平均含量最高,蔬菜是我国居民通过膳食摄入高氯酸盐的重要食品类别(贡献率为79.40%)。分别与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世界卫生组织食品添加剂联合专家委员会设定的暂定最大每日容许摄入量(PMTDI)(10 μg/kg?BW)和我国学者暂定每日容许摄入量(tTDI)(0.7 μg/kg?BW)相比,99%居民膳食中高氯酸盐暴露量低于PMTDI,但在两类地区各有4.96%和26.57%居民的高氯酸盐膳食暴露量超过tTDI;在饮茶人群中,95%居民膳食中高氯酸盐暴露量低于PMTDI,而在两地区各有57.47%和77.94%的饮茶人群膳食高氯酸盐暴露量超过tTDI。结论 我国居民经膳食摄入高氯酸盐暴露风险总体较低,但存在一些重点地区因局部高污染等因素导致暴露风险高于其他地区。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上海市市售婴幼儿配方乳粉中氯丙醇酯(MCPDE)和缩水甘油酯(GE)的污染水平,评估婴幼儿膳食暴露风险。方法 利用2020年上海市市售90件婴幼儿配方乳粉中MCPDE和GE的风险监测数据,结合婴幼儿膳食消费量数据,采用点评估法对婴幼儿经婴幼儿配方乳粉的3-MCPDE、2-MCPDE和GE进行膳食暴露评估。结果 上海市市售婴幼儿配方乳粉中3-MCPDE、2-MCPDE和GE的检出率分别为100%、100%和12.2%,含量平均值分别为0.084、0.021和0.005 mg/kg,最大值分别为0.231、0.034和0.031 mg/kg。上海市0~6月龄婴儿每日经婴幼儿配方乳粉摄入3-MCPDE的平均暴露量和P95暴露量分别为1.262和2.166 μg/kg·BW,分别占3-MCPDE每日耐受摄入量(TDI,2 μg/kg·BW)的63.1%和108.3%。6~12、12~36月龄婴幼儿每日经婴幼儿配方乳粉摄入3-MCPDE的平均暴露量和P95暴露量均低于TDI值。不同月龄组婴幼儿每日经婴幼儿配方乳粉摄入2-MCPDE的平均暴露量为0.118~0.319 μg/kg·BW。不同月龄组婴幼儿每日经婴幼儿配方乳粉摄入GE的平均暴露边界比(MOE)和P95 MOE均大于10 000。结论 上海市0~36月龄婴幼儿每日经婴幼儿配方乳粉摄入3-MCPDE和GE的健康风险总体上处于可接受水平。但对于高食物消费量的0~6月龄婴儿,其通过婴幼儿配方乳粉暴露3-MCPDE的健康风险需引起关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以估算长期经大米摄入的镉暴露水平为例,比较食品污染物暴露评估过程中常用的3种统计模型,即观测个体均数(OIM)模型、贝塔二项正态分布(BBN)模型和非参数模型的优缺点。方法 以大米、镉、膳食等为中文关键词,Rice、Food和Cadmium等为英文关键词,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和PubMed数据库中关于我国大米中镉浓度的文献,并结合一项中国营养调查中3 d 24 h膳食调查获得的食物消费量数据,分别采用上述3种模型,估算我国居民及各年龄性别组人群长期经大米摄入镉的暴露水平。结果 全人群OIM模型显示我国人群经大米导致的镉暴露量第2.5~97.5百分位数(P2.5~P97.5)为0.081~0.576 μg/(kg·BW·d),非参数模型的结果为0.081~0.573 μg/(kg·BW·d),BBN模型结果为0.104~0.611 μg/(kg·BW·d)。不同人群中OIM模型、非参数模型与BBN模型估算的镉暴露水平的平均值相近,其中全人群中3种模型均值分别为0.278、0.277和0.278 μg/(kg·BW·d)。结论 在原始数据充足的条件下,非参数模型与OIM模型评估结果近似,而BBN模型可以通过扣除个体内消费频率差异,对经食品污染物的暴露评估结果更保守。  相似文献   

11.
谷朊粉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该文介绍近年来对谷朊粉的化学组成、应用和改性等方面研究进展。谷朊粉特有功能性质在食品生产中具有广泛用途,通过一定生物化学改性,可大大拓宽谷朊粉应用范围,谷朊粉系为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和开发利用蛋白质资源。  相似文献   

12.
2009年干旱半干旱地区小麦品质状况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2009年,选取河北、山东、山西、陕西四个省干旱半干旱地区节水高产小麦样品114份,对籽粒感官性状、质量指标、品质性状进行全面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达到优质强筋小麦国家标准样品占样品总数15.8%,达到优质弱筋小麦国家标准样品占样品总数0.9%;通过试验筛选推荐适合该区域种植的节水高产优质多抗小麦新品种。  相似文献   

13.
小麦B淀粉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麦B淀粉是生产小麦淀粉、谷朊粉的副产物,其产量占面粉总量10%~20%;该文介绍小麦B淀粉来源、组分特点及其利用情况。  相似文献   

14.
了解河南省小麦和小麦粉中铝本底情况,为监管部门防控措施提供依据,为小麦及其制品中含铝标准修订提供帮助。在河南省17个地市共采集了569份小麦、小麦粉和麸皮样品,样品直接从农户家或者农村小磨坊中获取,确认没有添加含铝添加剂后采集。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检测铝含量。检测结果显示,小麦、小麦粉和麸皮中铝含量的平均值分别为30.92 mg/kg、15.14mg/kg和58.32mg/kg,结果表明小麦中铝元素主要集中在麸皮中。调查结果为相关生产加工者和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对小麦粉及其制品的生产加工和监管提供技术支撑,结合当地实际情况,还可为制订适合本地的小麦及其制品等相关食品安全标准制修订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调查分析黑龙江省小麦和小麦粉中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eoxynivalenol, DON)污染状况。方法 样品经乙腈-水(84:16)溶液浸泡提取,净化柱净化后,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对黑龙江省90份收购环节小麦和127份市售小麦粉中DON含量进行检测,并对污染情况进行研究。结果 小麦及小麦粉样品DON平均含量分别为133和417 μg/kg,检出率均为100%。在检测的217份样品中,最大检出值为970 μg/kg,DON含量均低于我国限量标准1000 μg/kg。结论 检测数据表明,小麦和小麦粉易受DON污染;我国东北部产区小麦粉中DON的含量较中部地区低,这可能与中部地区的温湿度条件较东北部地区更有利于真菌生长、产毒有关;小麦粉中DON的含量大于小麦中DON的含量,提示小麦粉的运输及储存过程可能导致其DON含量增加;因此,对市售小麦粉的管理应重点关注其出厂后的运输储存条件。  相似文献   

16.
小麦胚芽蛋白制备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麦胚芽蛋白是一种完全蛋白,其氨基酸全面平衡,且易于被人体吸收,在营养学上具有重要意义。该文主要对小麦胚芽蛋白营养价值、制备及其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7.
Two different commercial bread wheat flours (BF‐I, 65% extraction and BF‐V, 86% extraction) were separated into gluten and starch milk by making a dough, allowing some time for maturation, dispersing the dough in water and wet sieving/washing. The effect of using of warm water (20–45 °C) for dough making and washing on separation was studied for BF‐I flour at 640 g kg?1 water to flour ratio of and 300 s maturation time, and the separation was found to improve with increase in temperature. The combined effects of water temperature (20–50 °C) and water to flour ratio (640–780 g kg?1 for BF‐I and 620–870 g kg?1 for BF‐V) were studied at 600 s maturation time. The quantities and dry matter contents of the gluten fraction and starch milk were measured; a sample of starch milk was centrifuged to obtain decantate, tailing and prime starch fractions, and the dry matter contents of each were determined. All the dried samples were also analysed for protein content, and the fractional recoveries of dry matter and protein in the gluten fraction, prime starch, tailings and decantate were calculated.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e optimum point for BF‐I flour to be the combination of optimum farinograph water absorption and 40 °C. BF‐V showed very poor separation behaviour within the ranges studied. At the optimum farinograph water absorption the use of warm water for dough making and 20 °C water for washing steps was also tried, but no significant improvement over the 20 °C results was obtained. © 2002 Society of Chemical Industry  相似文献   

18.
应用超微粉碎技术制备全麦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该文报道应用超微粉碎技术制备全麦粉生产工艺。通过对各种麸皮粉碎研究,得到最佳工艺条件:各类麸皮在-10℃时,经6~10 min超细粉碎,通过100目筛,便可作为全麦粉生产添加原料之一。  相似文献   

19.
糯性小麦淀粉特性和利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糯性小麦淀粉因不含直链淀粉或直链淀粉含量很低,所以在食品工业和非食品工业上有重要应用价值。该文主要论述糯性小麦淀粉品质特性及其在食品工业中开发应用。  相似文献   

20.
本实验在长9 m,宽6 m,高9 m的模拟中试仓,设计装粮线6.0 m,实储小麦高度5.7 m,N_2流量为30 L/m~3,恒定通入仓内。粮情测控智能终端测定18 min/次,当各点N_2浓度最高且持续稳定,停止向仓内通入N_2。结果表明:通过从离送气口的对称点位测得N_2在仓内传递速度均匀,因此可以均匀布点进行。水平方向距离送气口越远,N_2传递速度越慢。垂直方向距离越远,N_2浓度上升的越慢;离送气口越近,点之间N_2浓度差越大;离送气口越远,检测点之间浓度变化越相似。各点时间-N_2浓度均成显著正相关(p0.01),且检测点越接近,相关性越强,随着检测点之间距离的增加,相关性系数越来越小,说明N_2逐层传递,相邻检测点之间影响较大。通过对距离相同的水平与垂直检测点N_2浓度变化的分析,由显著性p=0.02(p0.05)得到垂直方向N_2浓度变化显著快于水平方向N_2浓度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