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采用浸泡-焙烧负载元素铝的方法对硅藻土进行改性,研究改性硅藻土对硫酸锌溶液中氟的吸附性能,并利用EDX能谱分析、扫描电镜(SEM)及X射线衍射仪(XRD)对硅藻土和改性硅藻土的成分、形貌及微观结构等进行表征。结果表明,硅藻土改性对于提高其在硫酸锌溶液中的脱氟性能效果明显,在改性硅藻土投加量15g/L,吸附时间30min,pH=4,温度45℃的条件下,其吸附效果最佳,溶液中的氟离子浓度由180mg/L降低到78.56mg/L,脱氟率达到了56.36%;EDX、SEM及XRD分析结果表明,改性硅藻土表面有效负载了Al元素且其杂质元素含量明显减少,孔径明显增大,这对于硅藻土脱氟性能的提高十分有利。  相似文献   

2.
以改性有机肥为吸附剂吸附水中Cu(Ⅱ),探究了Cu(Ⅱ)初始浓度、吸附时间、吸附温度、吸附剂用量、转速和溶液初始pH值等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pH=5、温度30 ℃、转速150 r/min时,改性吸附剂吸附Cu(Ⅱ)在2 h达到吸附平衡;吸附剂用量为8 g/L时,吸附量最大;吸附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方程,等温吸附曲线符合Langmuir方程,说明其吸附为单层吸附。  相似文献   

3.
通过溶液浸渍法成功制备粉煤灰负载Fe2+/Cu2+催化剂,利用XRD、XRF和FTIR等对组成和结构进行表征,研究pH值、反应温度、H2O2质量浓度及催化剂用量等对甲基橙降解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粉煤灰负载型催化剂的活性组分由粉煤灰本身所含铁,以及浸渍过程中吸附和表面残留的铜、亚铁离子组成。负载型催化剂对甲基橙降解具有较宽的pH值范围,良好的降解效果,对于1 g/L的甲基橙溶液,当催化剂用量为1 g/L,pH值为4,反应温度为50℃,H2O2质量浓度为33.3 g/L,搅拌时间为20 min,甲基橙的降解率接近100%。  相似文献   

4.
以盐酸活化的赤泥为载体,氧化镧为活性组分,制备了赤泥负载镧的新型吸附剂.探讨了新型吸附剂制备最佳的条件对除氟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盐酸浓度为6 mol/L,赤泥负载镧的反应时间为20 h,镧离子浓度为0.25 g/L,焙烧温度为500℃的条件下制备的吸附剂对氟离子具有较强的吸附能力;当吸附时间为60 min,pH值为6.0,氟的初始浓度为40 mg/L,氟与吸附剂的质量比为l:100时,氟去除率可达98%以上.在25℃下,吸附除氟过程符合Langmuir吸附等温式,线性方程为:c_e/q_e=0.015 9c_e+0.049 5,线性相关系数为:R~2=0.992 5,其饱和吸附量为62.89 mg/g.单分子层吸附氟是吸附的主要形式.  相似文献   

5.
采用浸泡—焙烧负载元素铝的方法对硅藻土进行改性,研究改性硅藻土对硫酸锌溶液中氟的吸附性能,并利用EDX能谱分析、扫描电镜(SEM)及X射线衍射仪(XRD)对硅藻土和改性硅藻土的成分、形貌及微观结构等进行表征。结果表明,硅藻土改性对于提高其在硫酸锌溶液中的脱氟性能效果明显,在改性硅藻土投加量15g/L、吸附时间30min、pH=4、温度45℃的条件下,其吸附效果最佳,溶液中的氟离子浓度由180mg/L降低到78.56mg/L,脱氟率达到了56.36%;EDX、SEM及XRD分析结果表明,改性硅藻土表面有效负载了铝元素且其杂质元素含量明显减少,孔径明显增大,这对于硅藻土脱氟性能的提高十分有利。  相似文献   

6.
为进一步提高固体废弃物钒钛钢渣(VTSS)吸附脱除Hg0性能,利用浸渍方法改性制取KBr/VTSS、KI/VTSS吸附剂,并运用XRD、SEM表征,在固定吸附床上研究了反应温度、烟气SO2、O2、H2O和改性剂负载量对Hg0脱除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升高反应温度显著提高Hg0脱除效率和累积吸附量,负载3%KI的吸附剂,其Hg0脱除效率最高,在200℃下的最高效率可达97.9%,吸附3 h后的吸附容量为163.4μg/g;SO2和H2O抑制Hg0的吸附,而O2显著促进Hg0的吸附;KBr、KI负载量的提高可促进Hg0脱除,分别负载10%KBr和3%KI的吸附剂,在120℃时Hg0脱除效率最高分别达到73.5%和90.6%,吸附3 h的累积吸附量分别达到114.1和153.1μg/g。  相似文献   

7.
以高锰酸钾为浸渍液,采用浸渍法对果壳活性炭进行改性制备负载锰活性炭(Mn/AC),通过SEM、BET、FTIR等技术对负载锰前后活性炭进行表征,并考察了其对苯酚的去除率,通过单因素实验研究了Mn/AC投加量及p H值对苯酚吸附性能的影响,采用吸附等温线模型、动力学模型对Mn/AC吸附苯酚过程进行拟合,研究其吸附特性及机理。结果表明,Mn/AC对苯酚的去除率是负载前(NAC)的3.7倍,25℃,不调节p H值,Mn/AC的投加量为5 g/L时,对苯酚去除率为95.4%;Freundlich模型可较好地拟合Mn/AC吸附苯酚过程,吸附动力学符合拟二级动力学方程。  相似文献   

8.
王景芸 《矿冶》2011,20(2):98-100
粉煤灰是煤炭燃烧后的废弃物,比表面积较大,对染料大分子具有一定的吸附脱色能力。本论文以活性艳红染料废水为研究对象,考察硫酸改性粉煤灰对染料废水的吸附脱色作用。实验表明,硫酸浓度、粉煤灰活化温度、粉煤灰的加灰量、废水pH值及初始浓度对吸附活性均有影响。当硫酸浓度为7 mol/L、活化温度为300℃、粉煤灰加入量为10 g/L时,pH值为10、浓度为20 mg/L的染料溶液脱色率可达97.8%。  相似文献   

9.
将赤泥通过盐酸改性,得到改性赤泥,以改性赤泥为载体,氧化铈为活性组分,制备了赤泥负载铈吸附剂.在25℃和静态条件下,对赤泥负载铈吸附剂处理含磷废水进行了研究,探讨了赤泥负载铈吸附剂的制备条件、赤泥负载铈吸附剂用量、废水pH值、吸附时间及磷的浓度对除磷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赤泥负载铈吸附剂的制备条件为:盐酸浓度为6mol/L,赤泥负载铈的反应时间为16h,四水硫酸铈浓度为0.4g/L,焙烧温度为500℃;在废水pH值为5.0,磷浓度0~100mg/L范围内,吸附时间为90min,按磷与赤泥负载铈吸附剂质量比为1︰80投加赤泥负载铈吸附剂进行处理,磷的去除率可达97%以上.利用Langmuir吸附等温式对吸附数据进行拟合,得到25℃下的线性相关性R2=0.9919,吸附剂的饱和吸附量为44.65mg/g.磷在吸附剂表面的吸附是单分子层吸附.  相似文献   

10.
为制备镁铝摩尔比为4∶1的镁铝水滑石(LDH),实验采用共沉淀直接法,即在450 ℃温度下焙烧LDH 3 h,得到焙烧镁铝水滑石(CLHD)。取CLDH吸附剂于250 mL锥形瓶中,在一定条件下对5 000~20 000 mg/L高浓度Cl-模拟溶液及实际脱硫废水进行脱氯吸附实验和CLDH再生及重复使用性实验。探究了不同反应时间、初始浓度、反应温度、溶液的初始pH及CLDH的投加量对氯离子的脱除效果的影响,采用BET,XRD,FT-IR探究吸附机理。实验结果表明,CLHD吸附Cl-是由于层间阴离子可交换性(“结构记忆”),对Cl-吸附符合一级动力学模型,吸附量及脱氯率随反应时间的增大呈现出先快速增加后缓慢增加的趋势,吸附平衡后发生缓慢脱附反应;吸附等温线符合Freundlich方程模型,吸附量随Cl-初始浓度的增加而增大,最佳脱氯效果参数为Cl-浓度5 000 mg/L,之后随着氯离子浓度增大,由于吸附点位数量一定,脱氯率降低;CLDH对吸附Cl-的脱除率及吸附量随着温度的增加而增加,当反应温度为65 ℃时,脱氯率及吸附量最大,当温度继续升高,CLDH对Cl-的吸附效果大幅下降;改变pH值,CLDH对Cl-的吸附效果差别较小,但当pH=8时达到脱氯率及吸附量的最大值;随着CLDH投加量的增加,脱氯率逐渐变小,最佳投加量为8 g/L。65 ℃、pH=8时的实际脱硫废水脱氯实验中,CLDH脱氯率可达50.90%,一次煅烧再生CLDH脱氯率稍降,二次煅烧再生CLDH脱氯率降低约50%,CLDH对脱硫废水脱氯具可再生重复使用性。  相似文献   

11.
王道平  尚庆雨  牛芳 《煤炭学报》2017,42(12):3300-3304
为了研究分级低氮燃烧技术主燃区温度及过量空气系数对氮氧化物排放的影响,以烟煤为研究对象,利用两段式高温滴管炉,对主燃区温度1 000~1 600 ℃的工况下NOx 排放规律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主燃区温度在1 000~1 600 ℃时,过量空气系数从1.0增加到1.6,浓度随之升高。当过量空气系数大于1时,主燃区温度越高,NOx 随过量空气系数增加的幅度就越小。在保证煤粉燃尽率的前提下,主燃区温度越高,所需过量空气系数越小,可以有效减少锅炉排烟热损失。主燃区温度为1 000~1 400 ℃,主燃区过量空气系数为0.786时,氮氧化物排放量最低。主燃区温度为1 500~1 600 ℃,主燃区过量空气系数为0.69时,氮氧化物排放量最低。主燃区温度从1 000 ℃升高到1 600 ℃时,NOx 的脱除率从80%升高到96%,主燃区的温度和NOx 的脱除率正相关。主燃区的温度为1 400~1 600 ℃时,随过量空气系数的增加,热力型NOx 占总NOx 的比例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2.
本文概述了荆各庄矿主采煤层 (9层煤 )的地质概况 ,介绍了煤自燃倾向性鉴定原理和方法 ,通过对采自不同地点的煤样进行自燃倾向性实验 ,推测出不同区域的自然发火情况。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乌达煤田Ⅷ2C火区自燃形成条件及过程进行观测和理论分析,得出了煤矿导火带形成的条件。当煤矿导火带高度大于采空区深度、遗煤带厚度大于0.4 m、供风输氧量大于煤层燃烧最小需要量、煤体温度高于自燃点、排烟能力大于煤层燃烧的最大产烟量时产生煤田地面火区,并对这一结论在乌达煤田Ⅲ和Ⅷ火区的10个燃烧带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14.
何少君 《煤炭技术》2008,27(5):90-91
各选煤厂煤仓仓存总容量基本都在全厂5~15 d的入厂量左右,如何分析、预防预测及杜绝煤在仓内自燃,对于选煤厂的安全生产工作及经济效益都有很大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为扩展逆喷室燃煤粉工业锅炉对中等挥发分烟煤的适用性,以大同烟煤为研究对象,利用数值模拟技术,对14 MW旋流逆喷式燃烧器三维建模,模拟了燃烧器内的燃烧组织过程。通过对比挥发分较高的神华煤模拟结果发现:着火位置、供料量和燃烧室温度均是影响中挥发分烟煤燃烧稳定的关键因素,延长高温区域、增加回流区域面积、强化燃烧器燃烧过程组织可有效提高燃烧器对中等挥发分煤种的燃烧效果,根据煤质特性,选择相应的运行条件可起到良好的稳定燃烧作用。结合现场运行,同时对现有燃烧器进行了优化研究,最终确定了14 MW燃烧器燃用大同煤的最佳运行工况,即一次风速为24 m/s、二次风速为10 m/s和进料量为0.35 kg/s的优化运行条件,经对运行过程检测,燃烧器出口和炉膛温度由原来的926.5℃和856.7℃分别升高至1 055.6℃和938.8℃,燃烧效率达到98%以上,燃烧更加稳定。  相似文献   

16.
肖发齐  吴玉新  刘青  张海  金燕 《煤炭学报》2016,41(10):2568-2575
燃煤加热节约沥青搅拌站的运行成本。设计了出力为4 t/h的煤粉旋流燃烧室及其加热系统,并对燃烧室开展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煤粉颗粒燃烧室内迅速着火燃烧,燃烧室内速度场和温度场分布较为对称;旋流燃烧室内流场由旋流燃烧器和切向喷入燃烧室的二次风共同主导,当燃烧室切向进入的二次风与中心射线的偏置角不小于60°,一次风率在0.15~0.20,旋流燃烧室内流场合理,煤粉的燃烧效率可达97%~99%,NO_x排放浓度在650 mg/Nm~3左右,具有较高的负荷调节能力。模拟结果论证了在沥青搅拌站上使用煤粉旋流燃烧的可行性并提供了一定设计指导。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由于电力需求的不断扩大,及煤炭价格的日益走高,煤电之间的矛盾日益加剧,电企如何降低煤炭成本,成为电企的首要任务,地处西南的广西利用其区位优势大量进口印尼煤,在降低煤炭成本的同时采取的相应措施以保证在燃用偏离设计煤种较大情况下的机组安全稳定,使印尼煤在广西区内得到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8.
矿井火灾是煤矿的重大自然灾害之一。通过对平煤十三矿己15-17煤层进行DSC实验测定,确定其自燃倾向性等级属于Ⅱ类自燃煤层。采用最短自然发火期模型解算得出己15-17煤层自然发火期为49 d,这为生产过程中及时采取有效防灭火措施,防治本煤层自燃提供了理论依据,确保了矿井的安全生产。  相似文献   

19.
煤最短自然发火期实验及数值分析   总被引:47,自引:9,他引:38  
邓军  徐精彩 《煤炭学报》1999,24(3):274-278
根据兖州矿区煤样自然发火实验,测算出煤不同温度时的发热强度和耗氧速度,在此基础上,通过煤自然发炎数值模拟计算,分析不同供风强度、散热边界条件和煤的粒度等对煤最短自然发火期的影响关系,从而确定出实际开采条件下煤层的最短自然发火期。  相似文献   

20.
铜坑细脉带矿体的破碎带矿岩具有氧化自热自燃特性,因而在开采中发生了井下火灾,为此决定用灌泥浆扑灭坑内自燃火灾。本文介绍试验研究情况,结果表明这一方法是行之有效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