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 毫秒
1.
王婷  刘明军  吴志强 《节能技术》2012,30(5):424-427
某电厂3号机凝结水泵在2008年检修时进行了凝结水泵的变频改造,在改造后的变频调试中,凝结水泵3A在850 r/min到900 r/min这个转速范围内振动明显,严重影响了机组安全生产运行。用ANSYS软件模态分析计算做理论指导,通过加固强化基座桶体刚度来提高桶体的固有频率而避开共振峰转速,以使泵在变频转速范围内能够避开基座筒体的固有频率,从而解决变频运行中振动值过大的问题,达到预期的节能效果。  相似文献   

2.
以某1 000MW机组轴系为研究对象建立了有限元模型,利用该模型研究了三支撑结构的振动特性,并进行了试验验证.结果表明:发电机两端的支撑特性对三支撑结构振动的影响较大,现场动平衡需要考虑的因素较多,当判断不平衡形式和轴向位置时,需要考虑主跨两端的支撑特性;若仅仅简单地按照谐分量法直接判断不平衡形式,则在振动处理中可能导致反复动平衡均无效,甚至使振动发散.  相似文献   

3.
电机在运行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会产生异常振动,从而造成设备停运。而手持式振动仪能够方便、快捷地检测到电机振动的数据并进行分析,有助于及时明确设备振动的原因。通过对上安电厂两台电机进行状态检测、数据分析,分析并总结了振动速度、位移、加速度超标的原因及解决方法。结果表明:工艺水泵电机基础刚性不足导致的共振表现为水平振动速度大,且为垂直振动速度的5倍以上,基础加强后振动速度明显减小;磨煤机电机在振动速度与位移均正常的情况下高频加速度大是由轴承油膜失效或消失所致,加注润滑脂后可正常运行,并可延长轴承的使用寿命。因此,手持式振动仪是检测、评估电机运行时振动情况的有效工具,在电机日常维护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为解决汽轮机组低压缸轴承振动大的问题,对低压转子振动响应特性进行了研究。基于转子动力学理论建立了转子-轴承支撑系统有限元分析模型,考虑支撑刚度对转子系统振动的影响,计算了不同支撑刚度下转子轴承振动、轴振和绝对轴振响应特性。研究表明:不同支撑刚度下转子不平衡振动响应差异较大,柔性支撑下,轴承振动较大,轴振较小;转子绝对轴振能够较为真实的反映实际振动情况,3 000 r/min工作转速时,柔性支撑下轴承振动对转子不平衡力变化较为敏感;现场可通过精细动平衡降低轴承振动。  相似文献   

5.
吴国兵 《能源与环境》2011,(3):14-16,19
通过对凝结水系统变频调节的应用分析、控制策略研究及采用变频所取得的节能成效,进一步阐述变频调节在火电机组节能降耗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开关磁阻电机的振动和噪声问题一直是限制其应用和推广的瓶颈,而定、转子之间的径向电磁力导致定子的形变是产生电磁噪声和振动的根本原因,因此通过有限元仿真分析得出电机在不同电流、不同转子位置时的非线性电感曲线族、瞬时转矩和电磁力,在此基础上基于机械阻抗法建立了Matlab/Simulink电机模型,计算电机运行时所产生的振动加速度,总结了一些减小电机振动和噪声的设计原则,并通过试验样机验证了所提建模仿真方法的有效性,可为开关磁阻电机的减振和降噪研究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7.
基于非能动余热排出可视化实验系统,利用高速摄像机和高频动态压力传感器等仪器对非能动余热排出管路中的凝结水击现象进行了实验研究,探究凝结水击发生过程汽液相界面变化与压力振荡信号之间的耦合关系,并分析了凝结水击的发生过程、发生位置和发生次数的变化规律.结果 表明:凝结水击会经历分层流、波状流、弹状流和汽泡破碎4个阶段,其中分层流和波状流过程管内压力稳定,弹状流过程管内会出现负压,汽泡破碎时会产生巨大的压力脉冲信号;随着加热管热流密度的增加或过冷水温度的升高,凝结水击的发生位置向管路出口方向移动;一定时间内的凝结水击发生次数随热流密度的增加或过冷水温度的升高而减少.  相似文献   

8.
比较了不同的燃烧器结构后设计了非对称射流燃烧器,并通过实验研究了非对称射流燃烧器的射流速度、喷嘴角度对常温空气MILD燃烧的影响。结果表明:丙烷流量在0.4~0.8m3/h、空气流量在11~22m3/h都可以达到MILD燃烧状态;增大射流速度,减小喷嘴角度可以使温度峰值降低,温度分布更均匀,MILD燃烧更稳定,效果更好,NOx排放量大大减小,达到了"近零排放"。  相似文献   

9.
刘宇  胥学峰  丁显 《太阳能》2024,(2):54-63
针对塔式太阳能热发电站共性存在的冷盐泵振动问题,对塔式太阳能热发电站的冷盐泵支撑平台结构形式进行了分析,剖析了振动机理,发现了振动原因,并提出了“治标”方案和根本解决方法。研究结果表明:由于熔盐动能和动量很大,熔盐运行系统中较多的弯道导致流体在流动时产生巨大冲击力,是形成振动的激振源;同时,冷盐泵所处的悬臂梁结构支撑平台存在刚度差的问题,容易导致冷盐泵与平台设备的整体晃动。从设计角度减少弯道数量并增加支撑平台刚度是解决振动问题的有效手段,可对塔式太阳能热发电站的设计和安全运行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0.
针对汽轮机组、航空发动机等两跨三支撑轴系常发生不平衡振动故障问题,研究了各转子不平衡对轴系振动特性的影响.首先建立两跨三支撑轴系动力学有限元模型,在各跨转子上分别施加同相和反相不平衡激励,对轴系不平衡稳态响应进行分析,并搭建了轴系模拟实验台.结果表明:这种轴系转子跨内加重振动以单转子不平衡振动特性为主,转子间振动相互影响较大,具有明显的悬臂转子外伸端振动特性.  相似文献   

11.
对于多台凝结水泵运行的机组,除采用变频调节外,充分利用凝结水泵性能,在更宽的负荷范围内实现单泵安全运行,对电厂节能将起到重要作用。根据某1000 MW电厂的实际情况,分析低负荷下单泵运行的经济性和安全性。实践表明,在500~700 MW,采用单泵运行比采用双泵运行具有更高的节能效果。  相似文献   

12.
通过比较四种变频改造的技术方案,分析某电厂4号机组凝结水泵变频改造后的节能效果与运行情况。采用高压变频技术对凝结水泵进行调速改造后,降低了母管压力,实现了"软启停",延长了系统寿命,经济分析表明凝结水泵采用变频控制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3.
减缓车削加工时细长轴振动的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振动严重影响细长轴类零件的加工质量,由于细长轴类零件长径比大、刚性差,固很难控制车削时发生的振动。从振动的角度对细长轴车削时变形情况进行了分析。介绍了细长轴的常见振动理论和在主车削力作用下细长轴的动特性。然后通过有限元法仿真了细长轴振动的模态特性。通过比较分析,从理论上证实了使用浮动跟刀架能有效地补偿控制振动以减少径向振型的振幅,从而明显地减小细长轴的加工误差。  相似文献   

14.
具有温度场的冷却叶片振动特性计算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稳态热传导的相关理论,建立了透平冷却叶片温度场和热应力场的四面体三维有限元分析模型和方法,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透平冷却叶片振动特性三维有限元分析方法,开发了相关计算软件。对某航空发动机透平高压第1级冷却叶片在不同工作条件下的振动特性进行了计算分析,同时研究了热应力、温度场、转速等对叶片振动特性的影响,表明本文中所建立模型和方法是科学、合理和精确的,为开展透平冷却叶片的设计和振动安全性评价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刘延太  沈立好 《节能》2009,28(4):41-44
介绍了高压变频器的特点及结构原理并对实际运行情况进行了节能分析,更进一步认识高压变频器的节能效果以及典型水泵的节能利用。  相似文献   

16.
赵军  董佳欢  于胜  乐美鑫 《柴油机》2020,42(3):53-55
针对某科考船冷却水泵组开展泵组隔振设计。通过上下层隔振器选型及中间筏体结构设计,使系统的各阶模态频率在一定程度上低于主要扰动频率,同时使筏体的主要振动模态远离扰动频率。仿真计算和实船测试结果验证了该泵组隔振设计达到相应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7.
The behaviour of the pressure exponent in the Sieverts-type empirical law is evaluated for hydrogen permeation through Pd-based membranes under the influence of non-ideal internal diffusion and transport in an asymmetric multilayer porous support.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non-ideal diffusion causes the pressure exponent to be non-monotone within the temperature range investigated (300–500 °C), showing a minimum point indicating the passage from slower internal diffusion to slower transport in support. Additionally, a detailed analysis shows that the maximum transmembrane pressure difference (in terms of maximum feed pressure with constant permeate pressure) is the only operating parameter affecting the uncertainty degree by which the pressure exponent is evaluated. This analysis also shows that the Sieverts-type empirical law can be fully used in the presence of supports. This suggests that an overall transport mechanism resulting from a combination in series/parallel of different elementary mechanisms obeying this law can be also described by the same type of law with a different value of pressure exponent and permeance.  相似文献   

18.
回热器对跨临界CO_2水源热泵的影响判别式及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回热器对跨临界CO2压缩循环效率等的影响,推导出回热器对系统的制热效率影响的判别式。在带回热器和不带回热器两种情况下完成了跨临界CO2水源热泵系统的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带回热器的跨临界CO2水源热泵系统的制热效率和制冷效率略高于不带回热器时系统的效率;带回热器时热泵系统的制热效率比不带回热器系统的制热效率高约4%-8%。  相似文献   

19.
搭建热泵干燥实验台,研究干燥室内不同热风温度、循环风速和排湿时间对菊花干燥特性的影响,并感官评定成品品质。结果表明:热风温度越高、循环风速越大或排湿时间越长,含水率越低,热风温度对含水率的影响最为明显;热风温度越高或循环风速越大,干燥初始相对湿度越大,干燥到一定时间相对湿度反而越小,转折时间点均约为10h,干燥全过程排湿时间越长,相对湿度越小;热风温度、循环风速对干燥速率与对相对湿度的影响呈现相同的规律,转折时间点分别为15和17h;热风温度越高、循环风速越大或排湿时间越长,干燥周期越短。任何一种参数过高均会影响成品品质,需综合调控这三个参数才能得到最佳干燥品质。  相似文献   

20.
The objective of the present work is to increase the quantity of condensate water from atmospheric air during the air conditioning (A/C) process by using two techniques: increasing moisture content in atmospheric air by adding steam and passing compressed air instead of atmospheric air, respectively. The experiment was performed with both capillary valve and thermostatic expansion valve operations for assessing the volume flow rates (VFRs) of condensate and coefficient of performance (COP) concerning the air A/C arrangement. The control valve operated for the steam supply case was at half valve opening and one-fourth opening, respectively. The R-22 refrigerant was used in this study. From this study, it was perceived that the condensate water quantity was increased by adding the moisture to the inlet air for the A/C system simultaneously with the usage of compressed air. Furthermore, the COP of the system was also compared to normal atmospheric air admission conditions. The compressed air and steam admission to the A/C system has shown a tremendous increase in COP together with the VFR of the system rather than atmospheric air admission condition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