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毫米波阵列天线由于其阵元间距小,装配和生产过程带来的误差对通道的初始幅相带来较大的影响,因此必须对其进行校准。介绍了一种基于Phase toggle算法的近场校准方法,该方法不仅能够提高相控阵天线通道间幅相一致性,同时也能减少阵元间互耦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该校准方法稳定可靠,可有效地实现毫米波阵面的校准,具有广泛的工程适用性。  相似文献   

2.
相控阵天线装配好之后,由于各组成部件机械加工误差、装配误差、部件老化更换和环境温度改变等因素,各 单元通道的初始幅相产生差异,因此必须对天线的所有系统进行校准。本文针对小型化相控阵平台,通过硬连接将相控 阵天线的波控系统与测试设备相结合,提出一种简便的自动化近场逐点校准方法。同时,本文还提出一种简单的外监测 方法。当相控阵天线工作期间,可对阵面的幅相分布进行监测。可在相控阵天线工作期间,对近场幅相校准数据进行修 正,达到阵面自身校准的目的。经对一个16阵元的相控阵天线进行实验测量可知,该自动化校准与阵面自身校准方法可 以准确、快捷测试出天线阵面的幅相分布。非常适合一维、二维相控阵天线,尤其是小型化相控阵天线的幅相校准与监 测。  相似文献   

3.
相控阵天线近场幅相校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一种相控阵天线近场幅相校准的新方法,它不仅能校准相控阵的通道幅相差异还能对互耦进行校准.并且这种校准方法具有设备量小,稳定可靠的优点,具有广泛的工程适用性.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相控阵天线的远场校准方法——旋转矢量法,利用HFSS仿真软件对4×4元相控阵天线扫描角为0°状态进行校准仿真,效果优良;在宽角校准时,采用旋转矢量法结合最大值法进行校准,用CST仿真软件结合该方法进行仿真,效果良好;最后进行试验测试,对4×4元相控阵天线在两维宽角范围内进行校准。结果证明该方法能有效校准小阵面宽角扫描相控阵天线。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小型微带有源相控阵天线中的互耦效应及其校准问题。分析了阵元间互耦对微带阵列天线阻抗特性和辐射特性的影响,对散射矩阵法在互耦校准中的适用性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基于有源方向图的互耦校准方法。仿真分析结果表明,对于强互耦情况下小型微带有源相控阵的校准,散射矩阵法存在较大的误差,而有源方向图法更加有效。  相似文献   

6.
基于旋转矢量法的有源相控阵天线中场测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崔卫东  钟华 《现代电子技术》2011,34(15):117-120
中场测量技术所需设备量较少,成本较低,而旋转矢量法利用相控阵天线本身的波控系统测量阵面的幅相分布。两种测量各有优缺点,将这两种方法结合起来,可实现对有源相控阵天线的TR组件监测和相控阵天线的阵面幅相测量。与近场测量相比,该方法简单易行,可以实现有源相控阵天线的定期监测和校正,同时,对测量中的误差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7.
杨顺平  朱晓林 《电讯技术》2019,59(12):1477-1480
传统的平面近场诊断在通道测试时由于互耦,得到的检测值为所有通道叠加的结果,不利于单个通道信息的提取。为了去除互耦,提出了矢量旋转和近场口面诊断相结合的方法,理论上能实现对相控天线单个单元的幅度相位的检测。对该方法进行误差分析,得到了各个误差源对该方法的影响大小。通过实验验证,证明了该方法有效地减小了互耦影响,能提取单个通道的近场、远场信息,并能为相控阵天线通道校准和故障检测提供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8.
张玉  胡进 《现代雷达》2012,34(9):69-71
针对互耦会影响天线方向图的问题,首先用矩量法精确分析了考虑互耦影响时平面相控阵天线阵元的电流分布,仿真实现了阵元互耦对相控阵天线波束形成的影响效果,然后用软件补偿的方法补偿互耦所造成的影响,从而完成了相控阵天线波束形成的综合.  相似文献   

9.
大型有源相控阵校准的MCM法及其误差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高铁  王金元 《微波学报》2002,18(1):6-10
文献[1,2]对相控阵天线校准采用互耦测量的方法进行了讨论。本文对此方法进行了推广、并提出了一种用互耦法进行大型有源相控阵校准的新方法──MCM法[3,4]。在整个监测校准过程中,校准测量与各有源通道收/发监测信号幅相大小无关。本文进一步对MCM法的测量误差进行了研究,同时给出了MCM法和近场实测结果,并进行了比较。理论分析和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在工程应用中具有较大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中场测量相控阵扫描方向图的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迪  王华 《现代雷达》2005,27(7):48-50
有源相控阵天线的发射和接收天线的性能依赖于阵面口径的幅相分布,有源相控阵的幅相校准工作通常在出厂前通过暗室中的平面近场测量进行,但是某些大型的有源阵面根本无法进暗室进行校准,利用外场测量进行的校准往往无法验证其结果的好坏,该文介绍了一种中场测量相控阵天线扫描方向图的方法,使校准结果能够得到较为客观的评估。  相似文献   

11.
A technique which utilized the inherent mutual coupling in an array to both calibrate and predict the radiation patterns of a phased-array antenna is investigated. The only restriction of the technique is that the ability to transmit and receive with pairs of the array elements is required. The theory associated with array mutual coupling and its relationship to both array calibration and array patterns is discussed. The design of a test bed phased-array antenna is covered. The mutual coupling technique (MCT) is used experimentally to calibrate the test array as well as to predict the array radiation patterns. It is shown that the results obtained by MCT are in good agreement with conventional far-field measurements  相似文献   

12.
基于FFT的相控阵雷达校准方法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相阵控天线由于单元间互耦,器件的制造,组装误差,老化,热变形和组件更换的影响而产生幅相误差,必须进行校准和补偿。文中提出一种新的校准方法,先在相同的频率和环境条件下分别进行FFT外校准和初次FFT内校准确定内外场校正系数,然后在雷达使用期间只需作天线FFT内校准就可获得理想的精度,用一24单元实验阵列对此作了实验验证。此方法具有低设备量和高校准精度,适用于一维,二维相控阵雷达,尤其适合于机载或地面  相似文献   

13.
Fast Measurement Technique for Phased Array Calibration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A novel measurement method is proposed in order to measure the active electric fields of the individual antenna elements in a phased array antenna. Fast and accurate measurements can be realized by the proposed method because the electric fields of multiple elements can be obtained simultaneously and no phase measurements are required. Hence, it can be easily applied to the on-board diagnostics and re-calibration in the operating phased array antenna systems. In the first step with this method, the phases of multiple antenna elements are successively shifted with the specified phase intervals while the array power variations are measured. Next, the measured power variation is expanded into a Fourier series and the terms are rearranged to put them into the form of the rotating element electric field vector (REV) method. Finally, the REV solution is used to identify the electric fields of the individual elements. Additionally, a theoretical study is carried out on the accuracy of the proposed measurement method. Simple, closed-form equations have been successfully derived for the measurement errors and the calibration accuracy is theoretically estimated. The proposed measurement method is validated with experimental results and the measurement accuracy is compared with the theoretical prediction.   相似文献   

14.
低互耦星载相控阵天线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介绍了一款工作于Ku频段的低互耦星载相控阵天线的设计方法, 采用在阵列单元周围加载金属腔体的方式降低阵列单元之间的互耦效应, 从而改善相控阵天线的方向图扫描特性.针对相控阵天线在二维±60°范围内低副瓣波束扫描的特点, 对5×5子阵和16×16阵列进行了研究, 验证了阵列的互耦降低方法的有效性和电性能.研究结果表明:相控阵单元间互耦小于-16 dB, 而相控阵单元在15.1~16.8 GHz电压驻波比小于2, 相对带宽11%;在频率为f0±500 MHz范围内, E面3 dB波束宽度大于98°, 5 dB波束宽度大于113°, H面3 dB波束宽度大于113°, 5 dB波束宽度大于122°.在仿真设计的基础上, 研制了子阵天线试验样机, 测试结果与设计结果吻合良好, 证明了降低互耦方法的有效性, 天线单元方向图满足在±60°范围内波束扫描的要求, 可应用于相控阵雷达系统.  相似文献   

15.
建立逼真高效的互耦效应分析模型对相控阵天线设计至关重要。阵列天线的互耦效应通常可以用有源反射系数显性化表征,分别采用无限阵仿真与散射(耦合)系数综合实验相结合的方法提取了阵列天线的有源反射系数。首先基于无限阵方法设计相控阵渐变开槽天线,优化并获取无限阵列环境下的中心单元有源反射系数,再依据设计结果研制169单元阵列天线,通过实验测试提取中心单元与其它各激励单元的散射系数的幅值与相位变化,最后采用散射(耦合)系数法综合出有限大阵列的有源反射系数。无限阵仿真结果与有限阵实测结果在扫描盲点出现角度、频段、有源驻波整体趋势等方面吻合良好,从而验证了无限阵设计方法在天线工程设计中的实际效果。  相似文献   

16.
吴春邦  刘虎  李岩 《微波学报》2022,38(5):29-32
设计了一种工作于X频段的星载圆极化相控阵天线。相控阵天线单元的馈电探针与连接器进行了一体化设计,消除了焊点,提高了阵面的可靠性;同时阵列单元周围加载金属腔体结构,降低了单元间的耦合,展宽了天线波束,提高了阵列的扫描增益;阵面为全金属结构,可实现相控阵的均温性与内部热量的辐射,阵面自身具有较强的空间抗辐照能力,同时也能对相控阵内部的有源器件提供良好的辐照屏蔽。相控阵有源组件和合成网络采用瓦片架构,具有轻量化和低剖面的特点。所设计相控阵天线具有±60°宽角扫描能力和4%的工作带宽。  相似文献   

17.
针对有源相控阵天线的超低副瓣、高增益及精确波束指向等性能的实现进行分析研究。首先分析一般相控阵雷达天线及其校正耦合网络的结构,并对实时校正的原理以接收校正为例进行详细的阐述,最后通过某有源相控阵雷达天线实测数据验证该方法的有效性及可行性。  相似文献   

18.
提出了一种基于混合蝴蝶交配优化(butterfly mating optimization,BMO)算法抑制阵列天线互耦的新方法.该方法首先根据建立的阵列天线的非线性优化模型,对优化变量进行分组排序,利用二进制BMO算法对模型馈线进行稀布优化;其次,为平衡全局搜索和局部寻优能力,在标准BMO算法的基础上赋予蝴蝶个体均匀混沌初始化和自适应变位移机制,对天线结构进一步优化.将所提方法应用于二元甚低频(very low frequency,VLF)紧耦合伞形天线阵,结果表明:所提方法能够有效改善相控时阵元的辐射电阻,组阵增益接近理论值,提升了阵列天线的波束合成性能.该方法为大型阵列天线互耦抑制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