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含高分子乳化剂的丙烯酸酯乳液膜的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丙烯酰胺系列高分子乳化剂与常用的低分子乳化剂以及高、低分子乳化剂的复配体系分别制备了丙烯酸酯共聚物乳液,通过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分析、动态热机械分析(DMTA)和力学性能测定,表征了丙烯酸酯乳液膜的性能,实验结果显示,含纯高分子乳化剂或低分子乳化剂的体系,其Tg均小于两类乳化剂的复配体系,且转变含量的增加,Tg下降,有模量E′下降,拉伸强度下降,复配体系乳液膜的拉伸强度大于非复配体系的拉伸强  相似文献   

2.
ε-聚赖氨酸抗菌剂的制备及其在食品包装纸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ε-聚赖氨酸、乳化剂OP-10、聚乙烯醇(PVA)、苯乙烯丙烯酸酯共聚物(SAE)为原料制成涂布乳液,并使用涂布法制备ε-聚赖氨酸抗菌食品包装纸。通过分析各种原料的用量对乳液涂布后纸张的抗菌性能的影响,确定了ε-聚赖氨酸抗菌剂水乳液各原料的质量分数:ε-聚赖氨酸抗菌剂为0.1%,乳化剂OP-10为2%,聚乙烯醇(PVA)为1%,苯乙烯丙烯酸酯共聚物(SAE)为2%。使用在该条件下制成的涂布水乳液在常温下对原纸进行涂布,可生产出抗菌效果良好的食品包装纸。  相似文献   

3.
以丙烯酸十八酯为主要单体,环己烷为溶剂,偶氮二异丁腈为引发剂,合成一种长链丙烯酸酯共聚物溶液。并以失水山梨糖醇脂肪酸酯(Span-80)/脂肪醇聚氧乙烯醚为复合乳化剂,将上述共聚物溶液制备成乳液。将聚合物乳液作为剥离剂加入天然乳胶,对比加入前后天然乳胶的表面张力、成膜时间、胶膜力学强度、吸水率及剥离强度等性能。结果表明,加入聚合物乳液作为剥离剂后,天然乳胶的表面张力由46.7mN/m降低到37.2mN/m。在25℃时成膜时间为15h,平均拉伸强度可达4.225 MPa,断裂伸长率为940.120%,吸水率为12.82%,剥离强度降至0.32kN/m。形成的乳胶薄膜在纸张表面可以完全剥离,且不损害纸纤维。  相似文献   

4.
丙烯酸氟烷基酯乳液聚合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甲基丙烯酸氟烷基酯(Zonyl TM)、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正丁酯为原料,采用氧化-还原引发体系,以十二烷基硫酸钠和全氟辛酸铵(1∶1)为乳化剂,经超声波预乳化后进行聚合,制备了一系列高氟单体含量的三元共聚物乳液,系统研究了聚合条件对乳液稳定性等影响.考察了氟元素含量对共聚物表面性能的影响,含氟共聚物对水和对油的接触角最高可分别为116°和77.5°.  相似文献   

5.
以苯乙烯(St)、丙烯酸异辛酯(2-EHA)为主要单体采用预乳化半连续种子乳液聚合工艺合成了苯丙乳液。用激光粒度仪测试了乳胶粒粒径大小及粒度分布, 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测试了共聚物的玻璃化转变温度, 用流变仪测量了乳液的流变性能, 研究了单体配比、交联剂用量以及乳化剂用量对乳胶粒粒径、乳液的稳定性、流变性、粘结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 合成的苯丙乳液为假塑型流体; 乳液的粘度随着2-EHA/St配比、交联剂用量和乳化剂用量的增加而升高; 乳液的稳定性随着乳化剂用量的增大而提高, 随着交联剂用量的增大而降低; 乳液胶膜的粘结性随着交联剂用量以及2-EHA/St配比的增大而增强; 乳胶粒的粒径随着乳化剂用量的增加而变小, 随着交联剂用量的增加而变大。  相似文献   

6.
以醋酸乙烯酯(VAc)、甲基丙烯酸甲酯(MMA)和甲基丙烯酸二甲胺乙酯(DM)为原料,采用无乳化剂乳液聚合法合成出了一系列VAc-MMA-DM阳离子共聚物乳液,测定了此乳液的转化率和稳定性,找到了合成最稳定且转化率最高的VAc-MMA-DM阳离子共聚物乳液的配方和条件;由电镜测得此乳液为球形粒子,粒径约为0.1 μm.将VAc-MMA-DM阳离子共聚物乳液加到竹浆或纸浆中,通过对纸张的环压强度、耐破度、撕裂度等的测定,发现当乳液的用量为1.0%时,其增强性能最好.  相似文献   

7.
以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全氟辛基磺酸钾(FC-80)和脂肪醇聚氧乙烯醚(AEO-9)为混合乳化剂,制备了一系列不同含氟量的含氟丙烯酸酯(FA)-丙烯酸丁酯(BA)共聚乳液,系统研究了不同反应条件对于乳液共聚的动力学影响,利用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波谱确认了共聚物的分子结构,利用接触角的测定研究了共聚物膜表面的性能.结果...  相似文献   

8.
为改进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丙烯酸丁酯(BA)共聚物的性能,利用乳液共聚合方法,将γ-甲基丙烯酰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TMSPMA)引入共聚物分子链。用红外光谱仪和热重分析仪对共聚物进行了表征;研究了反应温度、引发剂浓度、乳化剂浓度和TMSPMA浓度对乳液共聚合反应速率的影响。红外谱图中1144cm-1处Si-O-Si键的吸收峰表明TMSPMA与MMA/BA发生了共聚合反应;引入TMSPMA的共聚物在250℃以前热性能稳定,MMA/BA共聚物的起始分解温度得到提高;升高反应温度、增大引发剂或乳化剂摩尔浓度及降低TMSPMA摩尔浓度都可以提高聚合反应速率。得到了聚合反应活化能和动力学方程。  相似文献   

9.
丙烯酰胺-DBMA反相乳液共聚合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SPAN80作为乳化剂,偶氮二异丁基脒盐酸盐(AIBA)作为引发剂,进行丙烯酰胺-N,N-二甲基-N-丁基-N-甲基丙烯酸乙酯溴化铵(DBMA)反相乳液共聚合反应。研究了单体配比、乳化剂用量、引发剂用量及反应条件等对聚合反应动力学的影响,考察了该共聚物乳液的流变性能。  相似文献   

10.
以烯丙基嵌段聚醚(PAB)为反应型乳化剂,采用全氟烷基乙基丙烯酸酯单体(FEA)对其进行改性,并通过羟甲基丙烯酰胺(HMA)进行自交联,以醋酸乙烯酯(VAc)、丙烯酸丁酯(BA)、甲基丙烯酸(MAA)为主要单体,通过乳液聚合法制备了全氟自交联型聚醋酸乙烯酯乳液。同时考察了全氟单体对乳液的稳定性及涂膜的常规性能及耐水性、耐候性和耐蚀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氟单体含量为4.0%时,涂膜光泽度达84.5%,硬度2H,附着力1级,柔韧性1级,耐冲击性50cm,全氟自交联醋酸乙烯酯共聚物成膜时产生了较大取向作用,含氟基团向空气/聚合物界面伸展,对聚合物内部分子形成了很好的保护作用,故全氟自交联型聚醋酸乙烯酯膜具有良好的耐水性、耐候性和耐蚀性。  相似文献   

11.
通过乳液共聚合分别合成了两种具有互补结构的共聚物乳液: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丁酯-甲基丙烯酸聚P(MMA-BA-MMA)和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丁酯-乙烯基吡咯烷酮)P(MMA-BA-VP)。通过^1H-NMR测定,研究了共聚物组成与单体投料组成的关系;通过FR-IR、DSC、表 及力学性能测试,研究了P(MMA-BA-MMA)/P(MMA-BA-VP)共聚物复合体系氢键相互作用及其对聚合物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P(MMA-BA-MMA)/P(MMA-BA-VP)共聚物复合体系存在氢键相互作用,氢键相互作用导致复合体系表面降低、拉伸强度提高。  相似文献   

12.
采用马来酸聚乙二醇单酯对环氧树脂进行改性,然后用丙烯酸酯化,制得光固化涂料用一系列低黏度、柔韧性好的环氧丙烯酸酯.并对所合成树脂的黏度、柔韧性、耐冲击强度、附着力、硬度、光泽度以及耐化学品等性能进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马来酸聚乙二醇400单酯改善体系黏度的效果最好且与环氧树脂的当量比为0.1:1时最佳;和未改性树脂相比,涂膜的柔韧性显著提高,光泽度增加,附着力变好.  相似文献   

13.
阳离子水性聚氨酯乳液的合成及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二异氰酸酯和聚酯二元醇合成聚氨酯预聚体,采用N-甲基二乙醇胺(N-MDEA)为亲水扩链剂,制备了阳离子水性聚氨酯(CWPU)乳液,研究了制备CWPU乳液的影响因素,并研究了CWPU乳液涂膜的拉伸性能。研究表明,当N-MDEA的质量分数为7.0%-9.5%,R值为1.3-1.5,中和度为80%-100%时,可制得稳定性较好的CWPU乳液。随着N-MDEA含量增加,CWPU乳液涂膜拉伸强度增加,断裂伸长率下降;随着中和度的提高,涂膜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同时提高。  相似文献   

14.
以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2-乙基己酯和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等为单体,制备了以PMMA-BA为"核"、PEHA-GMA为"壳"的微相复合乳液.利用透射电镜和激光动态光散射对乳胶粒子的形态和粒径分布进行了表征.研究了乳液聚合物和乳液与水溶性脲醛树脂共混物经不同温度热处理后的物理性能.结果表明,合成乳液的乳胶粒子具有预期的核-壳结构,粒度分布窄,平均粒径为132 nm;乳液聚合物和乳液与脲醛树脂共混物均随着热处理温度的升高,玻璃化转变温度升高,拉伸强度增大,断裂伸长率变小,吸水率降低.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制备丙烯酸酯改性水性聚氨酯乳液,研究内交联剂对其性能的影响。方法以聚氨酯为种子乳液,以三羟甲基丙烷单烯丙基醚(TMPME)为扩链剂和内交联剂,以甲基丙烯酸甲酯(MMA)及丙烯酸酯丁酯(BA)为丙烯酸酯单体,制备丙烯酸酯改性的水性聚氨酯(WPUA),研究TMPME用量对WPUA及其胶膜性能的影响。结果当TMPME质量分数为3%时,乳胶膜的吸水率可降至7%;对乳胶膜进行热处理可进一步提高膜的耐水性;当TMPME质量分数为2%时,乳胶膜的拉伸强度可提高至8.7MPa,断裂伸长率升高至620%,综合性能最佳。结论引入一定量的TMPME,可以提高WPUA中分子的交联度和膜的致密性,从而显著改善乳胶膜的耐水性和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16.
以烯丙基磺酸钠(ALS)为可聚合乳化剂,采用种子乳液聚合法制备丙烯酸功能化纳米氧化石墨烯(FAGO)/丙烯酸酯复合乳液。通过红外光谱、XRD表征GO、FAGO的结构,通过SEM和TEM观察GO、FAGO、纳米FAGO/丙烯酸酯复合乳液的形貌。结果表明,丙烯酸上的羧基与GO羟基反应生成了酯键;FAGO的边缘发生扭曲变形,局部产生较多褶皱,体系的不规整度显著增加;纳米FAGO/丙烯酸酯乳胶粒子呈规则的球形。纳米粒径电位分析表明,纳米FAGO/丙烯酸酯复合乳液粒径大小均一,分散性良好,随着ALS加入量的增加,纳米FAGO/丙烯酸酯乳胶粒子的粒径逐渐减小,其分散性指数(PDI)先减小后增大,相应的Zeta电位逐渐升高,乳液的黏度逐渐增大,乳胶膜耐水性变差,当ALS用量为0.8wt%时,纳米FAGO/丙烯酸酯复合乳液综合性能最佳。   相似文献   

17.
张灏  杨继萍  陈功  李红  苏航 《复合材料学报》2018,35(11):2935-2941
在丙烯酸酯体系中加入填料酚酞基聚芳醚酮(PEKC),通过紫外光(UV)固化交联制备出可快速固化且耐超低温(液氮)的PEKC/丙烯酸酯体系,通过考察PEKC/丙烯酸酯体系的凝胶率及固化收缩率,确定了其在UV固化下的交联程度及固化收缩状况;通过动态热机械分析表征了PEKC/丙烯酸酯体系的线性热膨胀系数(α),研究了其在温度变化下的尺寸稳定性;测试并比较了PEKC/丙烯酸酯体系在超低温及室温下的剪切强度,表征了其耐超低温性能。结果表明,PEKC与丙烯酸酯质量比为0~4%的PEKC/丙烯酸酯体系可以实现快速固化,固化5 s后树脂的凝胶率可达80%以上。随着PEKC/丙烯酸酯中PEKC质量比从0增加到4%,固化后PEKC/丙烯酸酯体系在-150~50℃温度范围的线性热膨胀系数由6.71×10-5-1降低至5.29×10-5-1,体收缩率由25.61%降低至6.24%,线收缩率由1.78%降低至0.41%,而其断裂延伸率逐渐提高,韧性增强。研究发现,PEKC/丙烯酸酯复配体系的室温拉伸强度都在20 MPa以上,PEKC与丙烯酸酯质量比为3%的PEKC/丙烯酸酯体系铝-玻璃搭接在室温和液氮温度下的拉伸剪切强度分别可达17.48 MPa和17.23 MPa。  相似文献   

18.
利用种子乳液聚合以及双丙酮丙烯酰胺(DAAM)与己二酰肼和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醚(GMA)与乙二胺的交联反应合成了系列聚苯乙烯/聚丙烯酸正丁酯(PS/PBA)室温界面自交联乳胶互穿聚合物网络(IPN)。拉伸实验结果表明,自交联可提高LIPN的拉伸强度,减少永久形变,并且拉伸强度随DAAM和GMA用量的增加而增加。动态力学谱结果表明,自交联使LIPN的玻璃化温度升高以及阻尼性能下降,并且随DAAM用量的增加,阻尼性能降低;随GMA用量的增加,阻尼性能先增后降。GMA为5%时,LIPN具有较高的拉伸强度和阻尼性能。  相似文献   

19.
Hydrophilic polymeric membranes were prepared by radiation cast-copolymerization of ethyl acrylate with various diacrylates and dimethacrylates. The hydration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the copolymers were studied as a function of copolymerization composition. The degree of hydration, tensile strength, tear strength, elongation at break, and Young's modulus increased with decreasing concentration of the ethyl acrylate component. In a certain copolymerization composition, the hydrophilic polymeric membranes which resemble the mechanical property of the biomedical materials were obtained.  相似文献   

20.
目的提高丙烯酸酯共聚乳液胶粘剂的粘接强度,运用响应面法对丙烯酸酯共聚乳液胶粘剂的配方进行优化。方法将硬单体和软单体的质量比、乳化剂质量分数、引发剂质量分数、丙烯酸质量分数作为考察因素,以丙烯酸酯共聚乳液胶粘剂在PE板上的剥离强度作为因变量,利用Design-Expert软件对2个自变量进行多次拟合,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和三维曲面,得到最优的丙烯酸酯共聚乳液胶粘剂配方,最后加以实验验证。结果二项式是描述因变量和自变量之间的最佳模型,当硬单体和软单体的质量比值为2.09、乳化剂质量分数为1.56%、引发剂质量分数为0.54%、丙烯酸质量分数为6.16%时,能够获得最大的剥离强度。剥离强度为5.36 k N/m时,混合制成的丙烯酸酯共聚乳液胶粘剂在PE板上的剥离强度最优,即得到最优的丙烯酸酯共聚乳液胶粘剂配方。结论将响应面实验设计方法应用于优化丙烯酸酯共聚乳液胶粘剂配方,可减少实验次数,且对丙烯酸酯共聚乳液胶粘剂在PE板上的剥离强度具有较好的预测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