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在中国陶瓷史研究中,国内外诸多陶瓷学者都把越窑放在十分重要的突出地位,特别是中国周边的学者,比如日本学者就将浙江青瓷称作"大越窑"。长期以来,越窑被认为"诸窑之冠"地位神圣不可动摇,越窑一叶障目的现象不可忽视。笔者试图选择从横向维度"关于越窑是‘青瓷之源’的观点及其质疑"和纵向维度"越窑只是代表浙江青瓷其一个时代其产品的特色与文化,浙江青瓷文化是多元文化"进行探讨、研究和分析,从而重新审视并端正"越窑"在浙江青瓷中的地位,辨析两者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从龙泉窑区云和出土的西晋青瓷虎子和水盂看,龙泉窑当时烧制技艺在一部分窑口已经达到与越窑、瓯窑相近的水平。只是在瓷釉上色泽偏深,造型上偶尔出现较为粗疏之处,但龙泉窑青瓷在西晋时期已经较为成熟。文章以龙泉窑西晋青瓷虎子和水盂,与越窑瓯窑婺州窑的同类青瓷器物进行比较,阐述龙泉窑青瓷西晋时期的自身特点,对研究龙泉窑西晋青瓷有良好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3.
中国自古以来就因瓷器文化在世界上居于很高的地位,而位于中国浙江的越窑则是中国古代著名的青瓷窑系之一。千百年来,越窑青瓷随着人类审美的发展而发展,装饰艺术也随时代不断地发展变迁,呈现出越窑青瓷的多元化和多样性的特征。纵观历史,越窑青瓷一直不断地向世界输出自己独特的魅力。从装饰艺术层面上来说,它是艺术审美领域中最直接的艺术表现形式和表达效果,是越窑青瓷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拨开这笼罩在越窑青瓷上的一层纱,就能透过其看向本质。本文通过研究越窑青瓷的装饰表现特征,感悟传统越窑青瓷文化内涵,希望能做到坚持古为今用之路,结合现代的审美需求,将形式与人文相结合、传承与创新相联动,在陶瓷领域中设计出充满艺术性兼具实用性的生活器物。  相似文献   

4.
正瓷器的发明,从青瓷开始。从商周时期我国出现的由陶到瓷过渡的原始青瓷,到公元一世纪东汉时期的浙江烧出成熟的青瓷,发展到宋代青瓷的髙峰,经历了两千年的岁月。农耕手工业时代,历史上每一个时期的窑口,对青瓷在物质与精神层面的研发创造,进步与发展。都是以提髙社会人们的生活质量为目的地。宋龙泉窑继南方青瓷越窑体系,于南宋中期以后,青瓷出现了质的飞跃。成功的烧制出了薄  相似文献   

5.
青瓷是中国最早烧成的瓷器。中韩两国的青瓷文化。青瓷工艺技术有很多相似之处,也有很多不同点。在中国,青瓷的主要产地是浙江。上虞窑、越窑、瓯窑、婺州窑、秘色窑、龙泉窑、交坛下官窑等,构筑了庞大的青瓷窑系。其中龙泉青瓷超越群伦,创造了青瓷的高峰。本文分析了中国青瓷与高丽青瓷在釉料及造型上的区别。  相似文献   

6.
浙江是我国乃至世界瓷器的发源地,作为我国南方青釉瓷产地的代表,已先后创烧和发展了最早的瓷器--越窑青瓷、著名的龙泉窑和南宋官窑青釉瓷等享誉中外的青釉名瓷.在本工作中,采选了这3类青瓷标本中具有代表性的64件标本,对这些标本的胎、釉化学组成、显微结构以及工艺性能进行了综合分析测试,并采用多元统计等数据处理方法,展现了3类青瓷各自不同的元素组成模式和显微结构特点,并据此探讨了我国南方3种青釉名瓷的相互关系和工艺演变.  相似文献   

7.
《佛山陶瓷》2021,31(7)
浙江是我国古代瓷业的主要发源地和重要产区之一,而越窑青瓷是世界公认的"瓷母"。但对于工业化、信息化快速发展的中国而言,无论在人民审美认同的观念还是行为层面,都更容易受到全球化、发展差异和生活境遇等因素干扰,从而使青瓷文化的传承逐步倒退。因此,越窑青瓷传统技艺的文化保护与再生,实现本土性的现代化转型,成为阐释中国特色陶瓷文化的传承发展的重要使命。文章将以越窑青瓷传统技艺文化在近现代的发展为例,通过对其现状、转型、背景的调查研究,尝试进行越窑青瓷的生态文化景观现代化构建,对其本土性的现代化实践与转型及越窑青瓷技艺在当今的社会发展中将如何生活化传承与旅游活化,以及本土性的现代化实践的转型等展开探索。  相似文献   

8.
龙泉窑始烧于北宋前期,是宋代八大窑系(北方的定窑、钧窑、磁州窑、耀州窑,南方的龙泉窑、景德镇窑、吉州窑、建窑)之一。龙泉窑烧制的青瓷,既借鉴了越窑、瓯窑、婺州窑的烧制技术,又融合了“南艺北技”,是集实用性和艺术性于一体的具有极高商业价值和艺术价值的珍品。  相似文献   

9.
瓷器是中国历史上的一大骄傲,中国的瓷器在唐代就已经发展至很高的水平,丝绸之路更是让中国陶瓷横跨欧亚,成为了来自东方的珍宝,浙江越窑青瓷也是当时的代表。北宋时期,瓷器进一步发展,龙泉窑在越窑的影响下开始烧造青瓷。到了南宋时,北方工艺的流入让龙泉窑结合南北技法的优点,烧制出具有自身独特风格,名扬世界的粉清釉瓷,成为了中国陶瓷史上辉煌的一笔。当代青瓷的发展处于一个开放而华美的时期,结合历史的传承,更带有欣欣向荣的蓬勃朝气,这两种因素的叠加,注定了青瓷创作将走上一条集精美与品质的兴旺之路。  相似文献   

10.
中国是瓷器的发源地,中国制瓷史从青瓷开始,最早的瓷器便是越窑青瓷。从东汉创烧出成熟的青瓷器以来至今已有近二千年的制瓷历史。以浙江地区为中心的越窑系青瓷的烧造历史几乎贯穿了中国制瓷史的始终。因此,越窑在中国陶瓷史上具有瓷器鼻祖的地位。  相似文献   

11.
周云  温集强 《水泥》2007,(10):29-30
我厂3号回转窑(Φ4m×60m)生产线在1996年年底由SP窑(产量912t/d)改为NSP窑(产量1320t/d),预分解系统为四级旋风预热器带离线式分解炉  相似文献   

12.
13.
陈建文 《广东化工》2006,33(6):79-81
乙烯酮(双乙烯酮)是十分重要的化工中间体,其下游产品较多。江苏某化工厂开发生产乙烯酮(双乙烯酮)下游产品三十多个,年生产规模三万多吨,是国内以乙烯酮(双乙烯酮)为中间体生产精细化学品的综合骨干企业。针对乙烯酮(双乙烯酮)下游产品废水特点,该厂结合企业实际,开展了产品优化,结构调整,清洁生产,资源循环利用,节水降耗等工作,从源头削减了污染物的生产。同时投资二千多万元新建预处理装置三套,6000m3/d废水生化处理装置一套,使全厂乙烯酮(双乙烯酮)下游产品的废水得到了有效的治理。  相似文献   

14.
水泥水化热是中、低热水泥和核电工程用水泥的一项关键的技术指标。全球范围内测定水泥水化热的方法有溶解法、直接法/半绝热法、等温传导量热法三种。本文总结了中、美、欧相关方法标准,对其测试原理、仪器设备、试验过程等方面进行了比对,并对其在领域的应用做了简单的概括。  相似文献   

15.
阐述并比较了几种加压设备在乙炔加压清净过程中的性能和特点。  相似文献   

16.
The miscibility of various amorphous polybutadienes with mixed microstructures of 1,4 addition units (cis, 1,4 and trans 1,4) and 1,2 addition units have been investigated. The studies here involved optical transparency, 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ry, and small angle light scattering. It was found that a 90 percent (cis) 1, 4 addition polybutadiene was immiscible with high (91 percent) 1,2 addition polybutadiene. Reduction of the 1,2 content to 71 percent induced an upper critical solution temperature (UCST) with the cis 1,4 polymer. Polybutadienes with 50 percent and 10 percent 1,2 contents were miscible above the crystalline melting temperature of the cis 1,4 polybutadiene. Immiscibility of the 91 percent 1,2 addition polymer was also found with a 10 percent 1,2 polybutadiene. The latter polymer also exhibits an UCST with the 71 percent 1,2 polymer. The results are used to interpret the characteristics of blends of polybutadienes of varying microstructure.  相似文献   

17.
唐蕾 《粉煤灰》2013,(5):5-6
以F类粉煤灰为例,详细介绍了测定粉煤灰中烧失量的步骤、计算数学模型、影响测量不确定度的因素以及各项测量不确定度分量评定,人员、设备、材料、方法、环境都是影响测量不确定的因素。  相似文献   

18.
19.
姬波  刘奇峰 《河南化工》2005,22(3):43-44
利用组件技术开发化工原理实验课件,给出了系统层、组件库层和应用层的架构划分。重点讨论了组件库的设计,给出了流体阻力这一典型实验的实现描述。实践证实,基于组件技术可以提高仿真实验的开发效率。  相似文献   

20.
Makarov  A. G.  Kiselev  S. V.  Kozlov  A. A. 《Fibre Chemistry》2021,53(2):68-72
Fibre Chemistry - Classical methods for predicting polymeric materials deformation processes are based on numerical solution of governing Boltzmann-Volterra viscoelasticity type of equations, which...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