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分析了新钢11号高炉炉身中上部结厚5年多,结厚物的形态变化和形成机理,通过深料线操作、布料矩阵调整、增加鼓风量、优化用焦结构、提高铁水温度、振动筛改造等日常操作手段保证了高炉生产的稳定顺行并成功将结厚物脱落,为今后如何抑制高炉炉身结厚指明了方向.另外,描述了结厚物脱落时高炉炉况、炉衬及冷却壁温度、渣铁成分等方面变化,为今后出现同类炉况提供了判断依据,方便高炉操作者及早发现,及早采取措施,避免炉凉等异常炉况出现,减少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2.
欧阳雄 《炼铁》1995,14(5):25-28
梅山2号高炉炉身结厚的原因主要有:原燃料质量差,有严重的边缘管道行程,频繁休风,连续悬料,坐料,频繁低料操作,长时间慢风作业,大剂量含钛物料护炉,以及冷却设备泼水和冷却强度过大,处理炉身结厚应遵循下部吹透,上部放开的原则,同时还要适当降低结厚部位的冷却强度和维持较高的炉温。  相似文献   

3.
王颖生  仝锋 《钢铁》1999,34(12):6-8
分析了首钢大型高炉炉身上部损坏因素,认为高炉炉身矮胖后炉身角变小,煤气流冲刷作用增大、高炉停风频繁、亏料线等引起的热冲击是上部炉墙损坏的主要原因。讨论了炉型损坏后对高炉操作的影响,通过高炉喷补修整内形,延长高炉寿命,同时可以保持好的生产指标。  相似文献   

4.
首钢高炉炉身上部损坏因素及对炉况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首钢大型高炉炉身上部损坏因素,认为高炉炉身矮胖后炉身角变小,煤气流冲刷作用增大、高炉停风频繁、亏料线等引起的热冲击是上部炉墙损坏的主要原因。讨论了炉型损坏后对高炉操作的影响。通过高炉喷补修整内形,延长高炉寿命,同时可以保持好的生产指标。  相似文献   

5.
包钢3号高炉中修炉体破损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均会  段维民 《炼铁》1998,17(2):1-5
包钢3号高炉(2200m^3)1997年5月停炉中修时对炉体进行了破损调查,调查发现,炉身中下部的炉衬已全部被侵蚀掉,炉身中下部的冷却壁(板)破损也十分严重,突其原因主要是碱金属、锌等的破坏以及冷却设备的冷却强度偏低。因此,为延长包钢高炉寿命,关键是改进炉身中下部炉衬的结构和材质,严格控制碱金属入炉量,提高冷却设备的冷却强度。  相似文献   

6.
新日本钢铁公司君津厂3^#、4^#两座高炉开始均配备有冷却板系统。随着炉子的老化,两高炉炉身内衬破损比较严重。因此,为使高炉稳定顺行及延长寿命,在休风两周时,采用新型冷却壁替代原来的冷却板系统以修复破损炉身内衬。通过修复,炉料下降的稳定性和炉墙附近的煤气流分布得到了改善。因此,高炉寿命被延长将是显而易见的。  相似文献   

7.
对铜冷却壁在武钢大型高炉的应用情况进行了阐述。选取8号高炉为代表,对武钢铜冷却壁高炉炉墙结厚的过程进行跟踪分析,找出炉墙结厚的原因,并提出防止炉墙结厚、维护铜冷却壁高炉操作炉型的对策措施。边缘气流长期不足、操作制度未能适应入炉料结构变化、渣皮脱落后操作不合理是武钢铜冷却壁高炉炉墙结厚的主要原因。须通过十字测温和炉身热负荷管理办法,控制适宜的边缘气流,入炉料结构发生变化后要进行针对性调整,渣皮脱落后的煤气流控制要遵循疏通中心引导边缘的原则,才能从根源上消除铜冷却壁炉墙结厚现象,保持铜冷却壁高炉良好的操作炉型。  相似文献   

8.
攀钢2号高炉于2004年6月开始结瘤,炉身上部炉瘤粘结高度达4~8 m,厚度最大为1.5~1.8 m,对高炉生产造成了严重的影响,高炉被迫停炉处理结瘤。通过对高炉结瘤物进行调查与成因分析,弄清了结瘤形成的原因,提出了预防结瘤的措施:加强烧结原料的管理,减少高ZnO原料入炉。  相似文献   

9.
Sato  K  金万庆 《武钢技术》1989,(4):21-24
鹿岛厂3号高炉在开炉7年之后,炉况就变得不稳定了。经过冷模型实验证明,这是由于高炉炉身上部炉衬的损坏而引起的。该厂开发了用冷却管进行修补的新技术,此修补技术的效果好,成本低,且施工时间短。修补区域只限于高炉炉身上部,而且是在对修补效果和施工时间做了多次冷模型实验的基础上进行的。采用这种新的修补技术之后,高炉的炉况变稳定了,而且炉龄可以延长到10年以上。确立延长高炉寿命的技术,对炼铁部门来说是个非常重要的课题。以前高炉寿命为  相似文献   

10.
陈铭铨 《攀钢技术》1996,19(5):18-26
攀钢高炉近年来发生的炉墙结厚,除原燃料质量差、操作不当、设备故障或缺陷等原因之外,还有钒钛磁铁矿高炉冶炼特有的“钛结厚”。其结厚部位主要发生在炉体中下部的炉腹、炉缸部位。消除中下部炉墙结厚的方法主要是上部疏松、下部吹活,逐步加重。采取的积极的防稠、消稠措施,以防止中下部炉墙结厚,实现一代炉龄的长期稳产高产。  相似文献   

11.
本文简述了实测2号高炉结瘤后操作炉型变化情况,及其对炉况的影响,并针对此问题,分析了炉身上部结厚的原因,提出了洗炉和炸瘤方法。  相似文献   

12.
高炉结瘤的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云彩 《炼铁》1995,14(3):46-48
预防结瘤是高炉操作者的首要任务。接触炉墙的炉料停止运动与软熔的炉料重新凝固是高炉结瘤必不可少的前提条件。只要消除前提条件之一,炉瘤就不会形成。为此应从如下几方面进行工作:精料、保持合理的煤气分布、炉缸、保持高炉顺行、严防低料线作业、防止向炉炉内漏水、处理好长期停风操作、控制炉腰和炉身下部温度及稳定操作。  相似文献   

13.
对昆钢3#高炉在第六代炉役后期的炉型特征与针对该炉型特点高炉操作实践方面所做的工作进行了总结分析。通过对昆钢3#高炉在2005年1~8月的炉型变化特点进行较为全面的分析后采用改善炉料结构、优化四大操作制度及改进炉外喷淋、加强冷却制度管理、改善炉身中下部冷却效果等技术措施,昆钢3#高炉在炉役后期实现了较高水平稳定顺行生产,并延长了第六代炉役服役时间。  相似文献   

14.
利用扇形和三维半裁扇形高炉冷模,分析了高炉上部炉型和炉料形状对煤气流分布和炉壁混合层形成的影响。在高炉炉身上部损坏的情况下,形成炉壁混合层,与正常炉型的情况相比,炉壁煤气流速增加1.5-2.5倍,高煤气流速区域扩大1.5-2.0倍。当炉料继粒矿石比率增大时,这种情况尤为明显。因为其交叉断面积的急剧变化和炉壁与炉料之间摩擦角的增大,延缓了焦炭下降速度,增加了小矿石的渗透作用而形成了炉身上部炉壁混合层  相似文献   

15.
林成城  项钟庸 《宝钢技术》2009,(4):53-56,62
大型高炉边缘煤气流的稳定性和均匀性对高炉顺行影响较大,炉身结构直接影响上部炉料和气流分布。结合宝钢高炉生产实践和高炉炉身结构设计,探讨高炉不同炉身结构煤气流分布特点,以及炉身结构差异对煤气流影响原因;研究针对不同炉身结构的煤气流控制技术,探索优化高炉炉身结构设计对策,使高炉炉身设计结构与高炉下料和煤气流分布相协调。  相似文献   

16.
邯钢4号高炉对炉身上部及炉喉部位进行了遥控喷补造衬,喷补后高炉煤气流分布趋于合理,消除了突然悬料和频繁崩料,炉况稳定、顺行,生产技术指标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7.
系统分析了安钢1#高炉1997年3月下旬炉身局部结厚的形成原因,提出了今后高炉生产中应该吸取的经验教训。  相似文献   

18.
冷钢1^#高炉结瘤浅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冷钢1^#高炉炉身中下部结瘤的原因,认为主要是由于原燃料粉末多、操作低料线、炉温大起大落、炉料分布不合理等造成。预防结瘤必须贯彻精料方针,高炉操作保证稳定,禁止低料线操作和保护炉内周向气流的均匀分布。  相似文献   

19.
对武钢6号高炉炉身结厚的处理实践进行了总结,并提出了预防结厚的措施。认为冷却系统漏水、焦炭和烧结矿质量变差、冷却强度过高、应对措施滞后等是6号高炉炉身结厚的主要原因。经过半年来的摸索清理了炉身结厚,取得的经验教训是:①早发现早调剂,改变煤气流来冲刷结厚的渣皮是最经济有效的手段;②在调剂的过程中应坚持"以风为纲"的原则,在保证风量的前提下来调剂才能取得经济实惠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王颖生 《首钢科技》1999,(2):242-243,249
本文针对首钢高炉炉型的具体情况,分析了炉身上部炉型损坏的因素,简介了采用喷补耐火材料修复炉型的方法,并探讨了炉身上部内型环炉况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