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运用灰色系统理论中的灰色聚类评判方法,考虑泰安市区的岱宗坊(居民区)、火车站(工业区)、迎春(混合区)三个采样点为聚类对象,SO2、NOX、TSP三个评价因子为聚类指标,一级标准、二级标准、三级标准三个灰类为聚类灰数,对泰安市区大气环境质量进行了评价.评价结果表明:火车站点污染较重,迎春次之,岱宗坊污染程度最轻,与实际情况相符合.  相似文献   

2.
应用灰色聚类法评价湖泊水体富营养化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将湖泊作为一个灰色系统,用灰色聚类法对其水体进行富营养化评价,以便为湖泊的管理提供依据。确定叶绿素a(Chl—a)、总磷(TP)、总氮(TN)、化学需氧量(COD)与透明度(SD)五个污染指标作为聚类指标,参照中国湖泊富营养化评价标准,将富营养化分为6个级别作为6个灰类,并将污染指标监测数据和灰类值进行无量纲化处理;计算各聚类对象的各污染指标对各灰类的白化权函数和聚类权;进而计算出各聚类对象的聚类系数,最后按照最大隶属度原则确定聚类对象所属的类别。并以东昌湖为例,验证了应用灰色聚类法对湖泊水体进行富营养化评价的准确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3.
将湖泊作为一个灰色系统,用灰色聚类法对其水体进行富营养化评价,以便为湖泊的管理提供依据。确定叶绿素a(Chl-a)、总磷(TP)、总氮(TN)、化学需氧量(COD)与透明度(SD)五个污染指标作为聚类指标,参照中国湖泊富营养化评价标准,将富营养化分为6个级别作为6个灰类,并将污染指标监测数据和灰类值进行无量纲化处理;计算各聚类对象的各污染指标对各灰类的白化权函数和聚类权;进而计算出各聚类对象的聚类系数,最后按照最大隶属度原则确定聚类对象所属的类别。并以东昌湖为例,验证了应用灰色聚类法对湖泊水体进行富营养化评价的准确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4.
针对城市空气质量的不确定性,引入灰色综合法对晋城市5个监测地点在三年中的大气质量进行灰色综合评估,评价因子为SO2、NO2、PM10.通过计算白化函数、灰聚类与聚类系数,最终确定出各灰类的污染级别,并找出最大贡献因子。评价结果与晋城市环境质量相吻合,可以作为环境治理和保护的依据。  相似文献   

5.
根据在水环境质量评价中重点需要清晰划分灰类和合理确定聚类权重的要求,本文采用极差化对水质监测数据进行归一化处理,并使用阈值倒数法确定聚类权重,用这两种处理来改进了灰色聚类方法。同时,利用改进的了灰色聚类方法,并结合拉萨市中干渠水环境质量监测数据进行实算应用,通过比较分别采用改进的灰色聚类方法、常规的灰色聚类方法和现行水环境质量评价最不利评价原则方法得到的评价结果,表明改进的灰色聚类方法更符合水环境质量类别的实际情况,且对于评价水环境整体质量更加客观、可靠。  相似文献   

6.
基于灰色聚类评估理论,提出了利用多项参数综合评价再生混凝土粗骨料质量等级的方案.方案依据中国《混凝土用再生粗骨料标准》选取了表观密度、空隙率、坚固性、压碎指标、微粉含量、泥块含量、吸水率等7项参数作为综合评价指标,采用相似权法确定各指标的客观权重,根据评价指标等级赋值区间的特点,将质量等级划分为4个灰类等级;利用白化权函数构建了评价模型,通过对灰色聚类系数的计算,得出再生混凝土粗骨料质量等级的评价结果;最后通过实例分析检验了该评价方案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7.
在传统三角白化权函数的基础上,构建一个新的正弦曲线形式的白化权函数,以提高聚类对象划分为其所属灰类的聚类系数,继而建立一种灰色聚类评价改进方法.经仿真实验发现,改进方法能够有效降低聚类信息熵的值,并能提高聚类对象的归属性.通过引用研究生招生实际数据,分析验证了改进的灰色聚类评价方法在招生质量评价应用中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8.
根据路面系统本身所具有“灰色”本质的特点,应用灰色系统理论的灰色聚类方法,对水泥混凝土路面状况进行综合评价,指出了灰色聚类指标HSPJ,并利用HSPJ对路面进行综合评价,算法简单明了,有理论依据,可用性强,具有较高的应用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9.
根据路面系统本身所具有“灰色”本质的特点,应用灰色系统理论的灰色聚类方法,对水泥混凝土路面状况进行综合评价.提出了灰色聚类指标HSPJ,并利用HSPJ对路面进行综合评价,算法简单明了,有理论依据,可用性强,具有较高的应用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0.
灰色聚类评价是环境质量等级研究的一种简单易行的方法.本文利用灰色聚类评价的原理和方法对滏阳河邯郸市区段的从南环到北环的8个监测断面2002年水质进行了评价,说明了评价方法和步骤,物理意义十分明确,并根据评价结果,分析了滏阳河邯郸市区段水质污染程度,可以为水环境保护工作提供防治依据。  相似文献   

11.
改性灰色聚类在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将改性灰色聚类法应用于土壤重金属污染的评价,并将此法与模糊综合评判法及灰色聚类法所得的结果相比较,获得了更为合理的评价结果。  相似文献   

12.
改性灰色聚类法在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将改性灰色聚类法应用于土壤重金属污染的评价,并将此法与模糊综合评判法及灰色聚类法所得的结果相比较,获得了更为合理的评价结果。  相似文献   

13.
灰色聚类方法在滏阳河水环境质量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灰色聚类评价是环境质量等级研究的一种简单易行的方法.本文利用灰色聚类评价的原理和方法对滏阳河邯郸市区段的从南环到北环的8个监测断面2002年水质进行了评价,说明了评价方法和步骤。物理意义十分明确,并根据评价结果,分析了滏阳河邯郸市区段水质污染程度,可以为水环境保护工作提供防治依据。  相似文献   

14.
灰色聚类法是灰色系统理论的一种,它以模糊数学为基础,并在此基础上有所发展、创新。灰色聚类模型的特点是对数据的分辨力高,多个评价因子的综合评价中有独到的优势。给水管网水质是多个因子的综合作用结果,不利于直观判断。因而可借助灰色聚类模型理论,确定实际的各项指标的数值与评价标准的关系,把各个因子定量的监测数据转化成综合性的结论。依靠灰色聚类理论来确定管网水质的归类以此方法来评价给水管网各个监测点的水质情况,确定管网水质的归类,最后用实例验证模型计算值与实际情况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5.
灰色理论在环境质量评价中的应用与完善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针对目前应用灰色理论(灰色聚类法,灰色关联度法与灰色局势决策法)评价环境质量所出现的分辨率不够的现象,由于污染因子不同,其标准值不同,对环境质量的影响不同以及考虑到下(上)一级别的值域对上(下)一级的权重彼此都有贡献,提出了采用加权与“大于其上一级别之和”的两点修正建议,并将完善后的这几种方法用于环境质量评价中,与改进层次分析法比较的结果表明,分辨率有所提高,评价结果更接近于客观实际环境.  相似文献   

16.
灰色聚类法在地下水质污染综合评价中的尝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运用邓聚龙教授创出的灰色系统理论的灰色聚类方法,根据地下水质污染的分级标准,对地下水质污染的程度进行综合评判,力图探索一条新途径。结合实际资料作了一次尝试,并与综合指数法的评价结果进行了比较,获得了令人较为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将灰色理论与模糊评价结合起来,建立一种基于模糊灰色的综合评价方法,对工程结构进行更加准确、有效的安全评价.方法利用灰色关联分析确定影响因素的权重系数;根据基于三角白化权函数的灰色评估,建立白化权函数;利用灰色聚类理论得到综合聚类系数矩阵,从而构造出模糊隶属度矩阵,再利用模糊算法评估结构安全;通过实例对方法进行证明.结果针对工程结构安全评价中专家评判信息的模糊与灰性,将灰色理论与模糊评价方法相结合,建立一种基于模糊灰色的综合评价方法.结论运用模糊灰色评估方法对工程结构安全风险进行评价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8.
模糊自组织神经网络在语音识别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对语音信号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讨论了模糊自组织神经网络(FSONN)在语音识别领域的应用,并对FSONN算法进行改进。语音训练的实验结果表明,修正后的FSONN具有较强的聚类能力,这表明人工神经网络在完成某些语音识别子任务上仍大有可为  相似文献   

19.
知识窗     
知识窗ISO9000族○标○ISO9000族标准是由国际标准化组织(ISO)颁布的世界第一套管理性标准。已有8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推广和使用ISO9000族标准。它系统地提出了企业应从“管理职责”、“合同评审”、“过程控制”、“检验和试验”等20个管理...  相似文献   

20.
公路平面交叉口是公路网交通流的重要转换节点,同时也是交通事故多发的"黑点",及时掌握交叉口的安全状况对预防交通事故,减少交通伤害十分必要。通过对平交口安全影响因素梳理,提出基于道路和环境特性的公路平交口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并给出了各指标的模型表达式。利用熵理论和序关系分析方法,组合赋权确定了各指标权重;运用灰色聚类评估方法,对指标体系进行聚类分析,根据灰类将交叉口安全水平划分为5个等级(A-E级)。结合公路平面交叉口的实际调查数据进行实例应用,并与传统的主观评价方法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基于综合赋权灰色聚类评价的交叉口安全等级与传统评价方法有较好的一致性,能反映其实际安全状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