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端面谐波齿轮传动较径向谐波齿轮传动有不同的特点,它是在轴向变形力的作用下迫使端面齿柔轮变形使其与端面齿刚轮啮合并产生相对运动。对端面谐波齿轮传动来说,啮入深度、齿侧间隙等是分析和评价其啮合性能的质量指标,而齿形角、柔轮的变形规律和变形量的大小,又是影响啮入深度和齿侧间隙的主要因素。为此本文利用已建立的啮合分析计算方法,通过计算机绘出的图形,着重分析齿形角、最大变形量等对啮入深度和齿侧间隙的影响,并从中获得了一些有实用价值的结论,从而为端面谐波齿轮传动选取合理的啮合参数和结构参数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
基于刀具基本齿廓,根据齿廓法线法求得柔轮齿廓,再通过包络理论求解出与其共轭的刚轮齿廓。利用Matlab软件的数据处理和绘制图形功能,编程显示出刚柔轮齿廓的参数及形状,并进行新齿形啮合性能的判断,计算出理论啮合弧长及同时啮合的齿对数。对柔轮齿廓上每个点在啮入过程中与刚轮齿廓的侧隙值进行求解,找出最小侧隙值并进行规律分析,验证刚柔轮不发生啮合干涉。分析柔轮变形引起的轮齿偏斜现象,针对此现象引起的刚柔轮啮合问题,采用修改变位系数的方法,在不改变柔轮齿廓参数的条件下,设计刚轮的三维齿廓来避免啮合干涉。  相似文献   

3.
孙月海  郑惠江  张策 《机械传动》2005,29(1):4-6,16
修形直齿轮因误差因素在齿对的啮入和啮出位置会出现啮合干涉或啮合间隙。本文利用齿对的啮合变形与齿廓法向修形量、齿廓误差的关系,推导了啮合齿对在啮合线的啮入和啮出位置所存在的几何干涉或啮合间隙,得到了啮合重合度小于2和3的齿轮副啮合齿对的最大干涉量或间隙量的计算表达式,为分析修形直齿轮的啮合状态和修正齿轮修形参数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谐波齿轮传动的啮合干涉验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论述了谐波传动的特点和柔轮与刚轮啮出(啮入)瞬时齿顶干涉的条件,推导了干涉条件中各参数的近似计算和确定方法,介绍了一种动力型谐波传动啮合干涉的验算方法。  相似文献   

5.
针对某些NGW行星齿轮减速机使用20°压力角直齿渐开线花键,国家标准中无此种花键,有关文献中又没有介绍的问题,文中通过内啮合齿轮几何尺寸计算公式,推导出20°压力角直齿渐开线花键几何尺寸计算公式,通过与法国花键比较,并根据两种花键联接强度等同的原则,确定公式中的有关参数。  相似文献   

6.
图1所示为我公司静液装载机传动双行星轮中的大行星轮,行星传动采用双行星轮结构,传动为太阳轮与大行星轮外齿啮合传到大行星轮,大行星轮作为内花键作用的内齿与小行星轮啮合,带动小行星轮转动,  相似文献   

7.
针对弧齿锥齿轮的双重双面法加工方法,以小轮齿槽中点作为双侧齿面修形的参考点,通过预置双侧齿面的啮合参数,构建符合啮合性能要求的目标齿面,建立基于加工参数优化的目标齿面误差数学模型和约束函数,采用非线性约束优化函数反求大轮的加工参数。根据齿面几何接触分析和有限元接触分析,对优化后的加工参数进行验证,结果表明,齿面修形后的啮合性能满足预期需求。  相似文献   

8.
以摆线针轮行星传动机构为对象,采用反转法建立了摆线齿廓方程,推导出针齿与摆线轮齿廓间压力角的计算公式,分析了几何参数对压力角的影响规律。在此基础上,针对该机构多齿啮合的结构特点,分析了摆线轮与单齿、多齿啮合时压力角随曲柄轴转角的变化规律,探讨了摆线轮与单齿、多齿理想啮合,以及考虑几何误差和构件弹性时机构压力角的计算方法。算例结果表明:考虑针齿实际啮合状态时计算压力角能够较精确地揭示机构的传力特性。该种计算方法可为摆线针轮行星传动机构的静力学分析及强度设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佟士懋 《机械传动》1995,19(4):38-40
本文所探讨的“转化啮合再现法”其要点为(1)使柔轮处与刚轮空噪啮合时相同的变形条件下进行范成加工;(2)加工装置中的波发生器固定不动,切齿刀具与刚累存在着对 应关系;(3)按柔轮的当量齿轮法进行设计计算,将当量齿轮的分度圆取在柔轮中线上,并使该对啮轮假想的节圆与分度圆重合,按上述原理设计加工的谐波传动齿轮副能够符合齿廓啮合基本定理,柔轮轮齿加工装置结构简单,生产率高。  相似文献   

10.
啮出作用是降低啮轮噪音和磨损的一种技术. 在齿轮啮合过程中,齿在啮入时的摩擦系数大约是啮出时的两倍.由子啮出时磨损时小于啮入磨,若将啮入最小化、啮出最大化,传动效率将会  相似文献   

11.
齿轮传动的线外啮合与冲击摩擦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通过齿轮传动线外啮合机理分析,提出沿啮合作用线方向构建"系统等效误差-轮齿综合变形"计算模型的方法.按统计规律将齿轮主要误差项沿啮合线一次合成为系统等效误差;根据啮合原理和"轮齿综合变形-载荷历程"曲线,反推出线外啮入冲击点的轮齿变形.将系统误差与轮齿变形沿啮合线二次合成,推导出线外啮入冲击点几何位置判据.获得啮入点的几何位置和冲击力这一关键数据,并求解出线外啮合段各点的几何位置和冲击力.进而建立线外啮入冲击摩擦模型,推导出各接触点的冲击摩擦力与摩擦因数.与相关研究比较,以上模型和计算方法及其分析结果比较可靠.上述研究对于深入探索齿面摩擦性态和齿轮传动减振降噪等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12.
齿啮式谐波减速器的连接方式及特点 谐波齿轮传动输出端的连接方式很多,其连接方式将直接影响力和运动的传递及结构尺寸的大小。渐开线花键齿啮式输出连接方式是其中应用普遍的一种,这种连接方式的特点是轴向结构尺寸小,能补偿由于制造、装配等因素带来的误差。  相似文献   

13.
由于插齿刀在加工花键孔时,刀具与齿圈做无侧隙、顶隙的内啮合运动,所以应按照内齿轮啮合传动的规律进行计算。结合以下加工实例介绍插齿刀齿形改制的相关计算过程。  相似文献   

14.
点接触齿面啮合分析的基本公式及其应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建立了一个包含四个安装参数和一个转角参数在内的点接触齿面副啮析的数学模型,并导出了一组基本公式。这些公式适用于齿面啮哈的任何接触点。利用这些公式一方面能够计算分析已知点接触齿面副的啮合性能,而且比用TCA要方便快速得多,另一方面也能够根据对啮合性能的要求设计点接触齿面副。  相似文献   

15.
针对少齿差行星齿轮传动时的多齿啮合效应,采用有限元法建立了渐开线少齿差多齿啮合模型,分析了动态轮齿的接触特性分析,得到了完整啮合周期内齿面接触应力、齿面印痕、齿面滑动位移等啮合特性参数,分析了啮入、啮出冲击对齿顶刮行的影响。采用长修形法对少齿差行星传动的齿轮进行齿廓修形,使轮齿啮合状况得到了改善,明显减小了啮合冲击对齿顶刮行的影响,研究结果对指导少齿差行星齿轮传动设计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为解决直齿圆锥齿轮的端啮问题,通过对直齿圆锥齿轮进行齿廓修形,提高小端的油膜承载能力,使得载荷沿齿宽方向分布均匀。齿廓修形先采用二次抛物曲线,再改变主动轮和从动轮的齿顶修缘高度,确定修形参数后,建立直齿圆锥齿轮无限长线接触弹性流体动力润滑模型,压力和膜厚采用多重网格法求解,弹性变形采用多重网格积分法求解。齿顶修缘后啮入点的油膜压力比原来小,油膜厚度变大;二次抛物曲线修形后,啮入瞬时点和啮出瞬时点的油膜压力在赫兹接触区明显降低,赫兹接触区的油膜厚度明显增大,沿啮合线分布的最大油膜压力降低,最小油膜厚度增大,中心油膜压力降低,中心油膜厚度增大;修形参数的变化影响修形后的油膜压力和油膜厚度;修形改变了齿宽方向的载荷分布,直齿圆锥齿轮的小端和大端的载荷差距减少,齿面载荷由端部向齿宽中部转移。研究结果说明,齿廓修形可以改善齿轮的润滑状况,提高啮合过程的油膜压力,减少齿面的摩擦和磨损,同时也可以避免齿面胶合的产生。  相似文献   

17.
刘光磊  江平 《机械设计》2005,22(Z1):109-110
以弧齿锥齿轮的齿面网格点为基础,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分析了刚支条件下弧齿锥齿轮啮合间隙的变化情况,可以判断弧齿锥齿轮的啮入和啮出位置,为弧齿锥齿轮的静态载荷分配和动态啮合迹分析提供条件.  相似文献   

18.
线面共轭啮合原理及齿面构建方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定义曲线与曲面共轭啮合的概念,即给定运动的两构件上的一条光滑曲线和一个光滑曲面始终保持连续相切接触,并给出由共轭啮合副齿面形成曲线与曲面共轭啮合的一般方法,在共轭啮合副的一个齿面上构建啮合管齿面与另一齿面相啮和;提出以适当半径的球体沿啮合曲线的指定等距线包络出管状曲面的齿面构建新方法,推导啮合管齿面方程、接触曲线方程等,给出啮合曲线选取的条件以及啮合管齿面半径的选取范围,从而建立以啮合曲线为脊线构建管状共轭齿面的理论;以摆线针轮行星传动为例,构建针齿螺旋管齿面,讨论线面共轭摆线针轮行星传动的特性;分析表明,线面共轭具有点接触特性,通过构建合适的线面共轭啮合副,可获得近似纯滚动啮合,齿面滑动率小,传动效率高。  相似文献   

19.
基于斜齿齿轮副的啮合特点,分析了斜齿齿轮泵的运行特性,推导了产生困油现象时的重合度计算公式。斜齿齿轮泵可以通过优化齿轮几何参数消除困油现象,给出了不发生困油现象的临界螺旋角与齿宽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20.
针对柔性体人字齿同步带与带轮在完全和不完全啮合区的啮合状态不同,而引起带齿形形状的变化。依据人字齿同步带的传动特点,研究人字齿同步带带齿在不同啮合区与带轮的啮合形态,采用空间微分几何,建立带齿空间几何数字化设计模型,以此数字化建模机理,进行三维实体模型设计,为模具数字化设计和系统动力分析提供精确模型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