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疫情防控带来的线上教学“新常态”,为高校思政课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带来新挑战。为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学校思政课的系列讲话精神,服务“十四五”高等教育的高质量发展,高校思政课迫切需要聚焦情感育人问题,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领导管理、目的任务、教育对象和学科融合四个方面深入思考,切实增强学生思政课学习的获得感。  相似文献   

2.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重大疫情的有效防控,需要全国人民团结一心、精准施策、科学防控,也需要多角度社会化研究本次疫情。在常态化疫情防控过程中对于高校大学生青年群体的管理,需要进一步明确思政课的教育任务,教育过程中要充分认识大学生居家防疫的心理,研判疫情防控要求下思政课教学改革的必然性,探究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的路径,结合疫情应对现状探索强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施方案,加强思政引领,为科学防控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3.
利用互联网资源,借助微信、微博等自媒体载体,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微思政”,是对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益补充,具有教育主体地位平等、教育内容精炼、教育形式多样、话语体系丰富等特点。高校的“微思政”建设已经取得一定成效,但仍面临许多问题,应进一步强化“微思政”教育理念、加强“微思政”平台建设、优化教育内容和方法、健全有关管理机制。  相似文献   

4.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党治国理政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党的治国理政服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思维能力是有效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前提,影响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方法及育人成效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在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学习与运用五大思维能力,高瞻远瞩的战略思维能力,谋划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大局;创新思维能力,增强高校思政教育活力;底线思维能力,划定高校思政教育红线;辩证思维能力,把握高校思政教育矛盾;历史思维能力,厘清高校思政教育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5.
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保障,对学生成长成才和三观形成具有重要的影响。互联网的发展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新现象、新内容和新挑战,需要进一步加强“互联网+”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广度、深度、精度上的融合。从“三全育人”协同育人体系构建、基于学生群体画像进行精准思政两大维度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进行研究,通过互联网信息平台全方位、多层次、多维度地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提质增效。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我国高校隐性课程教育开始着重研究“课程思政”,因此在显性课程中融入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元素成为高校教学改革的热门话题。目前我国高校的显性思想政治教育主要围绕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传统文化、“四史”教育等展开,因此将这些思政元素融入显性课程中,发挥出各自的隐性育人功能,引导高校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及价值观。但现阶段隐性思政教育尚处于起步阶段,我们可以从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四史”教育等方面入手,将其显性特质转化为隐性属性,为高校显性课程与隐性思政的融合教育研究提供理论和实践上的指导。  相似文献   

7.
在践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过程中,将“小我”融入“大我”,强化政治认同、文化认同与价值引领,已成为学科教育的普遍共识。高校公共英语课程思政的目标是要让思想政治教育更加灵活、高效,在培养学生英语知识与技能的同时,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激发高校学生的“报国志”“爱国情”,塑造学生家国情怀。面对中西文化碰撞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在高校公共英语教育实践中,通过铸就师德师魂、深挖教材思政资源、注重学科融合与优化思政评价等方式,可推进高校公共英语课程思政教育提质增效。  相似文献   

8.
挖掘信息疫情下高校文献检索课程的思想政治元素,着力解决思想政治与高校文献检索课程有机融合的途径和方法.主要从信息素养的重要性、信息源与识别、信息检索与处理、信息伦理与安全4个方面入手,将信息疫情下的思政元素嵌入教学过程中,切实发挥课堂主渠道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教育主体运用网络技术、新媒体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教育理念、方法和手段。当前高校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大学生信息甄别能力不足、思政课教师综合素养不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机制不完善。可以从提升大学生的网络素养、增强高校思政课教师的综合素质和完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保障机制三方面来提升高校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话语是高校思政课教学内容的外在表现形式,其现实针对性、时代性、实效性将直接影响主流意识形态教育、高校思政课的有效性和青年学子的价值认同。课题组随机选出湖南省8所高等院校师生作为调查对象,围绕“高校思政课教学话语创新”的主题,从“大学生的满意度和期望值”两个维度进行问卷调研和深度访谈。调查后,运用Excel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把脉当前高校思政课教学话语创新的现实困境,找准高校思政课教学话语创新的着力点,实现高校思政课教学话语的时代转型。  相似文献   

11.
目前,应用型高校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开始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这类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建设仍然处在探索阶段,只有解决这一育人的重要“供给侧”问题,明确其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取向和渠道取向,才能实现新时代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新作为。应用型高校要遵循高等教育育人规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规律、青年学生成长成才规律以及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在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构建的路径设计和渠道实施上,建立富有差异性和针对性的,明确强化课程、实践、产业、文化、心理这“五位一体”的思政育人要素清单。  相似文献   

12.
积极探索党史学习教育在思政教育中的有效运用,是当前党史学习教育时代背景的现实需要。本文探讨了党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必要性,提出了实现党史学习教育和高校思想政治建设互促共进的可行性途径。高校应以党史学习为契机,着力加强党史教育队伍主力军的建设,深入推进思政课程、课程思政、网络思政和实践活动教育四大主渠道的改革创新,构筑党史学习与思政教育深度融合新路径,形成“党史—思政”一体化模式。  相似文献   

13.
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使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背景、价值需求、教育重心和价值主体都发生了相应的改变。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决定了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在教学模式、方式和思维上进行变革以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基于社会主要矛盾变化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改变,重新探讨了新时代高校思政教育的使命担当和发展路径,旨在消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困惑,提升思政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4.
红色基因是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思想内核,也是中国人民永葆底色的精神支柱。红色基因与高校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的融合,是继承和发扬革命光荣传统的需要。分析红色基因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意蕴以及存在的现实困境,从打造“互联网+红色基因”平台、将红色文化融入思政课和校园文化方面着手,拓宽思想政治教育新路径。  相似文献   

15.
当前高校运用新媒体创新开展思政政治教育工作进行了一些探索和尝试,取得一定的成效,但也存在部分教育主体运用新媒体开展思政工作自觉性不强、教育模式较为落伍等问题,认真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提出创新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加强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构建学校、家庭、学生相结合的立体思政教育模式等策略.  相似文献   

16.
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已成为新时代人才培养的基本内容。在高校“课程思政”建设中必须遵循规律性、把握原则和要点,才能取得满意的效果。在“课程思政”视阈下研究分析了金融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的几个要点,从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案、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教学质量保障机制等方面对近年来教学改革中的实践进行了总结,以期对探索更适合金融专业的课程思政教学模式,实现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相似文献   

17.
高校思政教师的职业自我概念具有丰富的内涵:它涉及角色性自我、能力性自我和对象性自我。当前,高校思政教师现实的职业自我概念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所要求的职业自我概念存有相当差距,并且这种差距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根本要求的有效实施。因此,需要从上述诸方面探究高校思政教师职业自我概念的影响因素的构成问题,从而为高校思政教师建构正确的职业自我概念,创新教育方法,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实践,以期逐步实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化和现代化。  相似文献   

18.
“微思政”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模式。在《智能测绘》课程中开展“微思政”教育,包括四方面内容:“微思政”平台的应用和“微活动”的开展、“微思政”元素的深度挖掘、思政元素和专业知识的“微融合”及考核中“微思政”的应用。实践证明,“微思政”教育在工科专业课中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实现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专业人才育人目标具有重要意义,也可为其它专业课的课程思政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在智慧教育引领下,改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堂授课方式,探讨微课程、直播课堂、雨课堂等创新课堂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总结应用的可能性以及存在的问题:智慧教育与思政课结合的创新理念推广不充分;教师利用智慧教育开展思政教育的实践水平不足;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与网络教学资源结合不紧密。从而探讨智慧教育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创新路径:树立正确的信息时代教学观念;有效拓展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积极创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式。  相似文献   

20.
“新时代”背景下,为了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外语课程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针对大学英语课程教材中缺少中国思想文化内容、教学重点中思政元素缺失、思政教育方法陈旧等问题,必须对大学英语课程进行思政化改造。大学英语教学团队要从思政教育资源开发、“第一、二课堂”相结合进行教学设计、思政教育内容全课程体系融入、师资队伍能力提升等方面进行探索,从而构建全新的英语“课程思政”格局,重塑大学英语教学内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