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借助耦合协调模型、灰色关联法,研究了杭州市2007—2017年旅游产业和区域经济耦合度及其影响因素。结果发现:杭州市2007—2017年旅游产业和区域经济两大系统综合发展指数呈上升趋势;耦合协调度呈中度失调上升到优质协调的优化趋势;就杭州市旅游—经济耦合度类型来看,除去2007年处于旅游超前型,其余年份均为经济超前型;并对影响旅游业发展的因素按照由大到小的原则进行排序为:国内旅游收入>国内旅游人次>A级景区数量>旅游创汇收入>旅行社>入境旅游人数>限额以上住宿餐饮营业额>星级酒店数。鉴于此,杭州市要大力推进区域旅游业的进步,进一步促进旅游业与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2.
旅游产业与区域经济存在着一定的耦合关系,文章基于耦合协调理论构建评价模型及指标体系,分析了河南省旅游产业和区域经济的发展水平及二者的关系。结果表明,河南省只有郑州市达到了优质协调,其余均未达到,且大部分地市旅游产业的发展滞后于区域经济;利用Arcgis10.0地理信息系统软件辅助作图及分析,发现耦合协调度偏低的地区在地理区位分布上无明显规律,但同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人口等因素有密切关联。  相似文献   

3.
4.
公路交通与区域经济系统在多方位、多层次存在着互动作用,两系统互动关系研究有利于促进两者协调发展。构建公路交通与区域经济系统耦合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利用耦合协调模型对河南省各地区公路交通与经济系统耦合协调发展状况进行了定量分析。研究表明:全省的交通与区域经济耦合协调度地区分布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存在很大的空间对应关系,河南省多数地区公路交通系统与区域经济系统协调度处于濒临失调或轻度失调状态。应加大河南省整体经济发展和交通建设投资力度促进河南省公路交通系统与区域经济耦合协调水平得到稳步提升。  相似文献   

5.
基于2011-2020年长三角地区33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采用耦合协调模型对长三角港城协调水平进行测度,在此基础上建立空间杜宾模型实证探究港城协调水平对城市经济增长影响的空间效应。结果表明:长三角地区静态港城协调水平整体不高,动态协调水平逐年优化,港城协调水平存在空间差异;港城协调水平与城市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空间相关性,存在空间聚集的趋势;港城协调水平对城市经济增长的影响存在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且间接效应大于直接效应。建议通过统一布局港城建设、加强区域联动分工提高港城协调水平;发挥高协调港城的空间溢出效应带动长三角整体区域经济增长,实现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6.
7.
城市产业结构是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经济活动能否持续开展取决于资源环境.因此,探讨产业结构变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有益于社会经济健康发展.研究将延安市作为研究对象,从结构水平、结构效益、环境压力、环境状态、环境响应5个层次选取24个指标构建综合评价体系,基于熵权法和耦合协调度模型对延安市2010—2020年产业结构与生态环境的协调状态进行定量化判断.结果表明:(1)延安市产业结构和生态环境耦合度保持高度相关水平;(2)系统综合评价指数曲折上升,产业结构系统综合评价指数增长缓慢,平均增速慢于生态环境综合评价指数,延安市实现产业绿色转型面临巨大挑战;(3)两者耦合协调度总体呈上升趋势,延安市产业结构和生态环境的协调水平从濒临失调转变为初级协调,协调状态逐渐向好.  相似文献   

8.
针对综合交通运输效率影响交通运输发展的问题,利用数据包络分析模型对郑州大都市区综合交通运输效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郑州大都市区近几年综合运输效率保持较高水平,但呈现下降趋势,需加强服务管理水平;交通运输与经济发展水平逐年上升,河南省对交通运输的投资较大,交通设施网络更加完备;交通运输与经济发展协调性属于优质协调,交通基础保障和先行引领作用持续显现,与经济发展相辅相成。  相似文献   

9.
10.
土地利用与区域生态安全格局紧密相关,本文在国家尺度上,选择中国2004~2014年的面板数据,将CO2排放纳入土地利用与生态安全耦合协调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综合评价函数和耦合协调模型测算土地利用与生态安全的耦合协调度,在ArcGIS软件支持下,分析31个省市区土地利用与生态安全耦合协调度的时空演变规律. 结果表明:(1)2004~2014年间,31省市区土地利用综合评价指数、生态安全综合评价指数、耦合协调度指数整体上升,反映我国近年来,随着土地利用程度的提高,生态安全水平向良性趋势发展;(2)在土地利用与生态安全耦合度的空间分异上,西部地区的耦合度主要处在低水平耦合阶段和拮抗阶段,中部地区多在磨合阶段,高水平耦合阶段主要是东部沿海地区,体现了区域土地利用与生态安全的耦合水平呈梯度空间分布;(3)从2004、2009和2014年的截面数据表明,近年来,我国大部分省市区土地利用与生态安全协调度属于中度协调耦合阶段的土地利用制约型,高度协调耦合区间的省市区数目减少,没有省市区处于极度协调耦合区间,说明我国各省市区土地利用与生态安全的协调发展水平还较低下. 研究区域土地利用与生态安全的耦合协调发展,有利于促进区域的土地合理、高效利用和解决生态环境问题.  相似文献   

11.
文中针对大运河沿线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交互耦合关系不明确等问题,以大运河沧州段沿线4 km范围为研究区,利用2014,2018和2020年3期的土地利用数据和RSEI模型评价的生态环境数据,建立耦合协调度模型评价研究区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的关系。结果表明:2014-2020年间,大运河沧州段沿线4 km范围,主要土地利用类型是耕地和建设用地,两者占比达95%以上,大运河沿线生态空间挤占严重;生态环境质量指数RSEI整体呈降低趋势,降幅达9.5%,林地、草地对生态环境有积极的贡献,建设用地对生态环境有消极贡献;至2020年,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的耦合关系表现为极不耦合发展土地利用滞后型,说明土地开发利用与生态环境之间的矛盾进一步加剧,土地的不合理利用对生态环境造成了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12.
借助物理学的耦合度函数,构建生产性服务业与装备制造业的耦合协调度模型,对全国4个直辖市2006--2009年这两个产业的耦合协调发展状况进行比较,以探寻重庆生产性服务业与装备制造业在协调发展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促进重庆这两个产业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利用新贸易理论的产业内贸易模型,从一体化组织内各成员国福利效应的视角,对为什么由发达国家组成的一体化组织均很成功,而发展中国家的一体化组织不甚成功这一现象,从理论上做出解释。本文物研究支持了中国家的区域经济一体化要慎行的论点,但并不否定发展中国家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努力,关键是区域经济一体化不能影响全球多边贸易体制作用的发挥,否则对发展中国家而言得不偿失。  相似文献   

14.
通过构建旅游业与生态环境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权法和耦合协调模型,对重庆市2000—2017年旅游业-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状况及演化特征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1)重庆市旅游业发展速度较快,平均每年提升4.8个百分点,但整体滞后于生态环境;生态环境除个别年份波动较大,整体呈上升趋势.2)两者的耦合水平较低,协调发展水平不断...  相似文献   

15.
分析城市聚集、区域经济增长与聚集效应的正相关关系,论述构建长株潭区域聚集效应的实现途径。  相似文献   

16.
环境会影响生产的可持续性以及社会福利,而生产的进行不可避免地要使用资源并造成对环境的污染,从而降低环境资源的质量和数量.构造了一个基于环境质量的动态经济模型,并探讨了该系统的最优税收政策问题,得出了基于环境质量的动态经济系统最优总税率,以及外生政策变量r1、r2的最优比例.  相似文献   

17.
对全球经济一体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全球经济一体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是世界经济一体化的两种基本形式。阐述了这两种基本形式的特点和相互关系,论述了经济一体化对世界经济发展的影响。这种影响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就中国如何应对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潮流和趋势,提出了策略建议。  相似文献   

18.
产业链和创新链协调发展对区域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测算 2012 — 2021年 31 个省份双链耦合协调度,采用核密度估计描述全国双链耦合协调度的变化趋势和差异;采用必要条件分析(NCA)与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fsQCA)相结合的方法,挖掘 TOE 框架下 6 个前因变量与双链耦合协调度提升的复杂因果关系。结果表明:全国双链耦合协调度不断提升,但省际差距不断增大;单个要素并不构成双链高耦合协调水平的必要条件,高数字产业建设在产生双链高耦合协调水平方面发挥着普遍作用;驱动双链高耦合协调水平的路径具有“殊途同归”特征,产生双链高耦合协调水平的路径分别为数字产业-教育驱动型、数字经济驱动型和数字设施-数字产业-教育均衡驱动型。  相似文献   

19.
20.
以黄河流域九省(区)为研究对象,基于水-能源-粮食(WEF)系统耦合发展理念,采用CRITIC赋权法,构建综合评价模型和耦合模型,评价黄河流域2005-2018年期间WEF系统的协调质量。结果显示:(1)黄河流域WEF系统的综合评价指数呈稳步上升趋势,其中水资源子系统和能源子系统的年平均增长率分别为0.81%和0.63%,在研究期内相对波动幅度较小;粮食子系统年平均增长率为2.59%,上涨幅度最大,波动幅度也最大。(2)2005-2018年黄河流域WEF系统的耦合度值均在0.95以上,且波动幅度较小,表明3个子系统之间联系非常紧密。(3)耦合协调度在研究期内由初级协调发展阶段过渡到了中级协调发展阶段,流域内不同区域也呈现出不同的特点:流域上游经济发展水平较弱,WEF系统协调发展水平较好,水资源子系统综合评价指数较高;相较于上游而言,流域中下游水资源与能源压力较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