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8 毫秒
1.
分析了城市化对原有排水系统的影响,并提出提高城市排水管网设计标准的改造方案。以呼和浩特市W排水系统为研究对象,应用SWMM工具,结合Arc GIS,对其排水系统进行动态仿真模拟计算。在不同降雨情景下,分析与比较了研究区域在不同管网设计重现期改造方案下的溢流量等信息,计算内涝风险指数。结果表明,城市扩张增大了原有排水管网的负荷;提高管网设计重现期可以降低内涝灾害的风险系数。另外,借鉴经济订货批量(EOQ)模型的评价方法,依据工程性与经济性评价选取最优自适应改造方案。以上方法可用于其他地区城市化自适应改造措施研究,为城市排水系统规划和防洪排涝提供理论依据和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2.
排水系统在城镇基础设施建设中起到重要作用,而分散式截流排水体制的提出有效地解决了城市排水管网建设。通过分析分散式截流排水的工作原理,对分散式截流排水体制在实际案例中的建设应用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3.
李学文 《广东建材》2012,28(7):35-37
1前言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排水管网作为城市重要的基础设施,所承受的压力越来越大,不少城市都存在排水管网设计标准偏低,排水系统建设滞后的问题,所以每到汛季,“水浸街”的情况时有发生。据广州市水务部门统计,广州中心城区现有排水管网6000多公里,达到一年一遇标准排水管网数占总量的83%,达到两年一遇标准的排水管网仅占总数的9%,全市雨污分流任务仅完成9%,一旦发生强降雨就容易出现中心城区大面积水浸。为此,广州修编了污水治理的总体规划,加大了城市排水管网改造和建设的力度。但是排水管道由于处于地下,具有隐蔽性,不便进行检测,因此如何开展对排水管道的检测,及时监测管道施工质量,掌握管道结构和功能安全情况,运用科学手段指导养护维修工作,已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4.
城市排水系统是保障城市正常运行的基础,需要在加大地下排水管网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增加管网养护投入,加大监管力度,这样才能保证排水系统安全运行和发挥设施功能。结合南京主城区排水管网管养的现状,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并从排水管网的规划、建设、养护等方面用发展的眼光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5.
城市管道排水与河道排涝设计标准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我国城市排水规划和设计中,由于管道排水与河道排涝调蓄能力的不同,暴雨资料的选样方法和设计暴雨的历时均存在一定差异,致使城市管道排水与河道排涝设计标准之间常常难以衔接。为此,以南京市的雨量资料为研究对象,采用新颖的研究思路,得出了不同选样方法与设计暴雨重现期之间的定量关系。该方法解决了管道排水与河道排涝设计重现期之间不衔接的问题,为城市排水规划中设计标准的确定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在智慧城市背景下,将智能化技术应用在排水工程中,如将各监测站数据及多种硬件采集数据整合纳入系统中,全面掌握排水系统的运行情况如管网水位、流量、水质、有害气体浓度、泵站运行状态等;以城市排水设施数据为基础,结合管网监控数据、气象预报、雨情信息,为城市排水规划、防涝预测提供决策依据。通过服务器平台统一管理,并根据用户不同需求进行统计分析并模拟,系统能够智能化、自动化响应。智慧化的排水信息平台能够支撑排水管理部门各业务单元运行、管理和决策分析于一体。  相似文献   

7.
对城市排水系统进行系统的模拟计算和能力评估,可以为城市排水系统规划方案的调整与优化提供理论指导。以奉节县老城区的排水系统规划为例,讨论了美国环保局开发的暴雨径流管理模型SWMM(Storm Water Management Model)的模拟方法,在典型降雨的条件下,用SWMM分析和评估了城市雨水管网的排水能力。研究中所应用的方法和过程具有一定的通用性,可以用于其他地区排水系统的模拟。  相似文献   

8.
城市排水系统作为城市基础设施的重要部分,在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开封市近年来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城市排水设施通过建设不断改善,市区排水除涝能力有了显著提高。但是现有的排水管网仍然满足不了使用需求而存在一些问题。首先从城市排水系统规划、排水工程改造、现有管道设施状况、防汛基础设施等方面分析存在的薄弱环节,然后提出在《城市排水工程规划规范》指导下,采取相应地行政、技术措施的想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9.
论述了科学规划设计城市给排水系统的重要性,针对城市给排水设计与规划中常见的问题,从排水管网布置、管材选择、污水收集系统建设等方面,阐述了完善国内城市排水系统的措施,从而保证给排水系统的正常运行。  相似文献   

10.
《门窗》2016,(4)
通过对城市排水的相关知识的相关梳理,整理出从城市排水分区规划、排水管网设置、可持续发展和与周边区域结合等方面考虑如何设计出合理的排水系统规划。并揭露了现存排水管理体制中存在的有待改善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以南昌市青山湖排涝片区为研究对象,从典型暴雨的选择入手,结合现行规范要求,分析了不同典型暴雨的放大方法以及水利部门"综合雨型"的优缺点,应用MIKE软件模拟不同设计暴雨雨型对城市排涝过程的影响。通过对泵站开机负荷、主要控制断面的水位和流量等情况的对比分析,提出城市内涝防治体系设计暴雨雨型计算方法的选择建议。研究结果表明,同倍比放大法虽然便于应用,但其主要统计时段降雨量的重现期差异很大,难以客观评价市政排水与流域排涝系统的能力;同频率放大法能够控制主要时段的"同频",但其时间刻度需要细化,调算过程较为复杂,而且不同典型暴雨同频放大条件下的排涝过程差异较大;"复合雨型"可以兼顾城市排水与流域排涝系统的能力复核,雨型生成过程相对简单,便于应用。  相似文献   

12.
俞珏瑾 《中国市政工程》2012,(6):39-41,47,104,105
真如城市副中心位于上海市普陀区中部,所处区域排水系统均已建成,因地区功能定位的提高,局部区域的暴雨重现期由P=1 a提高到P=3 a,导致已建排水系统中部分排水设施无法满足设计标准,雨水管道须翻排,雨水泵站须扩容。设置雨水调蓄管可在充分利用现有排水设施,减少排水设施改、扩建工程量的基础上,提高已建排水系统的设计标准。以真如城市副中心增设雨水调蓄管方案为例,介绍雨水调蓄管在已建排水系统中的设置原则、设置方案、雨水调蓄量的确定及雨水调蓄管的工程设计,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余杨钦 《福建建筑》2012,(3):107-109
随着城市发展,建设城市立交道路作为缓解城市交通拥挤的一种有效手段正得到更多应用。城市立交道路的排水系统是否可靠与顺畅,对立交道路的正常运行起着至关重要作用,本文笔者结合多年来城市立交道路排水设计的经验,对立交雨水设计流量计算及系统设计做些介绍,与同行共同交流探讨。  相似文献   

14.
刘剑 《山西建筑》2014,(14):157-158
阐述了在城市内涝的状况下,雨水排水系统的设计优化措施,以及在应对城市内涝中发挥的作用,并在工程实例基础上,从雨水泵站设计、雨水管道工程设计等方面入手,改进了雨水排水系统的设计措施,以减少积水对城市的危害,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15.
During medium and high intensity storm events, urban drainage networks can rapidly reach their maximum capacity, and subsequently floods can occur. Owing to the non-linearity of the processes involved, it is evident that the return period of a rainfall is different from the return period of the generated overflows. Therefore, the assessment of the maximum overflow volume related to a given return period is a key element in the management of urban drainage networks, since it may cause problems to infrastructure and economic losses. In this paper, a combined methodology for the hydraulic rehabilitation of such networks is proposed, by expressing their hydraulic critical conditions in terms of overflow volumes rather than rainfall volumes and considering both observed rainfall data and synthetic hyetographs derived from statistical analysis. The first application of the proposed methodology to the sewer network of the Mesola Municipality is presented and commented on.  相似文献   

16.
袁媛  王沛永 《风景园林》2016,(4):116-121
近些年我国城市内涝问题频发,其中有城市快速扩张、排水系统老化等表面上的原因,更主要的是在集中收集、快排为主的雨水排放指导思想下,应对超过管道排水能力的雨水问题时捉襟见肘,而"海绵城市建设"的提出给解决内涝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通过分析内涝产生的原因及可能的应对手段,结合我国古代城市内涝管理及国外城市建设的经验,提出应把排水与蓄滞结合起来统一考虑,合理规划城市排水管网、城市河湖水系、城市绿地三个要素的布局,绿地的低影响开发结合管道排水系统应对普通降雨,以提高河网等地表排水通道密度,结合地下大型排放设施、地面安全洪泛区和天然水体等调蓄设施应对超量雨水,是防止城市内涝的有效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7.
Thorndahl S  Willems P 《Water research》2008,42(1-2):455-466
Failure of urban drainage systems may occur due to surcharge or flooding at specific manholes in the system, or due to overflows from combined sewer systems to receiving waters. To quantify the probability or return period of failure, standard approaches make use of the simulation of design storms or long historical rainfall series in a hydrodynamic model of the urban drainage system. In this paper, an alternative probabilistic method is investigated: the first-order reliability method (FORM). To apply this method, a long rainfall time series was divided in rainstorms (rain events), and each rainstorm conceptualized to a synthetic rainfall hyetograph by a Gaussian shape with the parameters rainstorm depth, duration and peak intensity. Probability distributions were calibrated for these three parameters and used on the basis of the failure probability estimation, together with a hydrodynamic simulation model to determine the failure conditions for each set of parameters. The method takes into account the uncertainties involved in the rainstorm parameterization. Comparison is made between the failure probability results of the FORM method, the standard method using long-term simulations and alternative methods based on random sampling (Monte Carlo direct sampling and importance sampling). It is concluded that without crucial influence on the modelling accuracy, the FORM is very applicable as an alternative to traditional long-term simulations of urban drainage systems.  相似文献   

18.
设置雨水调蓄池是城市雨水利用的有效措施,但目前国内还未有设置调蓄池的雨水管道设计计算方法.为此,结合雨水管道设计的推理法和管道空隙容积理论,提出了通过设置雨水调蓄池,使上游雨水全部持续进入调蓄池而延长下游管道的汇流时间t,的合理假设,计算下游雨水管道的降雨历时应包括地面集水时间t1、折减条件下管道流行时间mt2和上游管道的设计流量充满调蓄池的时间t3,从而得到了适用于设置调蓄池的雨水管道设计公式,并将其应用于西北某规划科技园的雨水利用系统的管道设计中,与传统的设计方法相比,提高了系统的雨水调蓄功能,并降低了管道造价.  相似文献   

19.
采用以Excel为数据库的编程方法对排水管网进行了优化设计。Excel可与其他应用软件实现资源共享,支持VBasic编程,便于排水管网优化设计计算。对污水管道采用两相优化理论设计,对雨水管道采用与地面坡度一致法进行优化计算。将污水、雨水、合流制管网及混合管网统一为排水管网,用一套程序同时完成各种体制的排水管网的优化设计计算。  相似文献   

20.
气候变化带来的雨洪灾害是城市发展的巨大挑战之 一,评估城市未来的雨洪风险并开展有效的规划应对是目前城 市发展的重大需求。未来气候情景下上海极端降水的时空格局 还未得到充分研究。利用第六次耦合模式比较计划(CMIP6) 中12个全球模式气候数据耦合上海市10个气象站点历史数 据,选用Delta降尺度方法预测上海市SSP245、SSP585 情景下的2025—2055和2070—2100年重现期为5、10、 20、50、100年的降水。使用SCS-CN模型模拟得到了多情 景下上海市径流深度,结果表明21世纪末期比21世纪中期最 大径流深度最高增加100%。结合各区域排水能力,划分了上 海市多情景下的雨洪风险等级。结果表明,上海市中心城区排 涝标准较高,雨洪风险较低,而中心城区以外区域风险相对较 高。针对不同风险等级区域,从流域视角统筹城市雨洪设施建 设,合理布局,提出防洪、除涝、雨水排水相互协调的规划响 应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