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本文利用百度地图人口迁徙大数据,采取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对2019年和2020年同时段长三角地区城际人口流动网络结构特征进行研究。研究发现:第一,2020年初,长三角地区整体人口流动强度相较于2019年同时段有所下降,经济发达城市和旅游热门城市人口流动强度下降较多;流动人口网络结构稳定,区域人口流动已经逐步恢复。第二,2020年这一时段,长三角地区人口流动强度呈现出“北高南低、东高西低”的分布特征,浙江省和江苏省的人口流动强度分布呈现单极化趋势,安徽省呈现多极化分布态势。第三,2020年前后,由苏州、杭州、上海等城市构成的节点位于人口流动网络的顶端,通过邻域渗透和等级辐射塑造出具有等级化和邻近性的城际人口流动网络;网络结构随时序的变化不大,人口流动强度和网络密度呈周期波动变化,周一和周末较高,其他时段较低。第四,各城市点度中心性的差距显著,此外,人口流动网络可分为八个子群,各子群的形成主要依赖于地理上的邻近性。  相似文献   

2.
城市群不仅是地理上的相邻性,更重要的是经济上的关联性,而企业是城市关联网络的“作用者”。在全球、国家和地区3个空间层面上,采用企业关联网络的分析方法,揭示了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的城市体系的主要异同所在。北京、上海、广州和深圳既是全国的核心城市,也分别是3个地区的“门户城市”,发挥向外连接全球经济网络和向内辐射区域腹地的“两个扇面”作用。3个地区的门户城市、主要城市和一般城市在各个层面的关联网络中都形成明显的梯度格局。在地区层面上,珠三角地区的城市体系以两个核心和单一层级(省域)为特征,显然不同于京津冀地区和长三角地区的城市体系以单一核心和两个层级(区域和省域)为特征。  相似文献   

3.
城市群不仅是地理上的相邻性,更重要的是经济上的关联性,而企业是城市关联网络的"作用者"。采用企业关联网络的分析方法,在全球、国家、地区三个空间层面上,揭示长三角地区作为国家级城市群和长江中游地区作为区域性城市群的主要异同所在,解析两个城市群在全球和国家体系中的网络关联格局、以及城市群内部的网络关联格局。  相似文献   

4.
借助于时空行为大数据,以城市间的“人口流动”为切入路径,以“等级+网络”双维度的叠加分析为研究思路,在对“等级—网络”双维度下城市关联的认知方法、城市关联性评价标准及其适用范围展开理论辨析后,确定并建立了从“等级—网络”视角下认知城市关联性的关注点和测度城市关联性的指标体系。同时在优化现有分析手段的基础上,以长三角城市群作为样本,定量测度其在2015—2020年间的城市关联性指标变化,并进一步通过层次分析和聚类分析提炼得到了长三角城市关联性的6类演变模式及其对应城市。发现:长三角城市群整体呈现出“等级结构弱化”和“网络关联维稳”的发展趋势;长三角城市群内部已经形成了相对均衡的等级结构,同时在全国人口流动网络之中,长三角城市群内对于人口输送、转运发挥较明显作用的城市依然还是少数的几个省会级城市;在“等级—网络”双维度叠加的视角下,长三角城市根据其关联性演变模式的差异可被划分为“关联性最高且稳定,等级—网络双维均衡”的上海和苏州,“关联性高且稳定,网络维度主导”的杭州和南京;“关联性较高但波动明显,网络维度主导”的合肥、无锡、金华和宁波等共计6种类型。  相似文献   

5.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程,长三角区域越来越纳入全球经济网络,城市体系演化表现出新的特征.从经济全球化的视角,采用关联网络和价值区段的分析方法,揭示了长三角区域的城市体系演化的3个主要特征:①上海作为长三角区域的"门户城市",发挥向外连接全球网络和向内辐射区域腹地的"两个扇面"作用:②长三角区域内部的城市之间关联网络具有层级和地域的双重属性,企业是城市之间关联网络的"作用者":③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国际劳动分工导致长三角区域的城市体系正在从以"行业类型"为特征的空间经济结构转变成为以"价值区段"为特征的空间经济结构.  相似文献   

6.
创新是区域和城市高质量发展的主要动力,城市创新网络研究成为当前热点。从技术知识应用的新视角,利用专利转让数据,以长三角41个城市为研究对象,研究2014—2019年区域技术转移创新网络的空间特征及演化规律,结果表明:直辖市、省会城市、经济强市在网络中地位显著并引领网络的发育;上海与省会城市、沪宁线城市、沪杭线城市之间的关联构成了网络空间结构的核心骨架;分析网络方向特征发现上海在长三角扮演着区域技术策源地职能,苏州承担区域技术应用市场职能;对比技术转移与企业关联两个网络,发现大部分城市经济职能与创新职能的预期相匹配,少部分城市由于经济结构、创新政策等原因,两种职能出现明显偏差。证实了上海“十四五”规划纲要中科技创新目标的科学合理性,并对长三角区域创新协调发展相关研究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城市网络研究的理论、方法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网络研究是近年来区域城市体系研究的热点领域,以流动空间理论为基础,通过引入关系数据,对城市之间的网络关系进行研究.回顾了城市网络研究的理论发展历程,明确“中心流理论”作为一种新的“元地理”是传统“中心地理论”的补充.梳理了网络关联度、网络腹地、网络结构和网络层次的研究方法和内容.然后,以长三角城市群作为示例,探讨城市网络研究在区域城市体系规划中的实践应用.  相似文献   

8.
区域内部可达性的增强使得对区域系统的研究从方法上更强调流动视角下的网络模型应用,内容上则集中在地域组织结构演化的探讨。缺少连续、稳定的观测数据是长期以来研究的瓶颈所在。社交网络位置数据作为网络技术发展下的一类新型数据源,它为实现区域流动空间的观测创造了机会。通过采集社交网络上的位置数据来模拟区域内的人流情况,构造了以城市节点和人流构成的区域流动空间模型,并对其结构特征展开了实证分析。分析表明,长三角地区流动空间具有流动强度层级结构明显、城市牵引力规模依赖、空间形态的多中心、行政区划限制区域流动等特征,这些特征表明尽管局部上表现出了网络特征,但是在区域尺度上,长三角地区的区域流动空间仍然受中心地范式的主导。  相似文献   

9.
以长三角城市群为研究区域,基于城际高铁通行时长、班次数据、人口流动数据,利用平均旅行时长、社会网络分析研究高铁对区域可达性和空间联系格局演变的影响,发现:(1)高铁推动各大中小城市均衡地接入长三角高铁网络,区域可达性整体水平提升了50%,但过长的途外附属时间使得未开通高铁的城市、中小城市在区域可达性格局中处于劣势。(2)高铁推动了长三角空间联系格局的非均衡演变,在中心辐射型高铁网络的带动下,人口趋于向上海、南京、杭州、合肥等中心城市流动,与周边地区形成同城化的核心边缘模式,而未开通高铁的城市与外围城市在空间联系格局中面临着要素流失的困境。(3)总结了高铁影响区域发展的作用路径,为推动长三角高质量和区域一体化发展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0.
近40年城镇化进程中,我国大量乡村地区的空间生产逻辑因人口流动发生变化,乡村的社会关系被赋予了新的形式与内涵,也蕴含了由于社会关系变迁而导致国土空间规划衔接乡村振兴的现实困境。本文以四川省典型空心村为例,展开社会关系网络变迁机制及乡村规划探讨。过程如下:收集村落40年间的人口、社会关系、就业等基础数据,借助社会网络分析方法构建1980年、1990年、2000年、2010年、2020年的血缘、地缘关系网络结构模型,通过网络密度、k-核、中心度的指标计算,对比分析空心化前、后的社会网络结构整体紧密度、局部稳定性、个体集中趋势特征变化。结果显示:血缘关系整体紧密度先升高后降低、局部稳定性增强后减弱、个体集中趋势持续减弱;地缘关系整体紧密度持续降低、地缘关系局部稳定性及个体集中趋势呈现波动。进一步研究发现:(1)人口流动、聚居方式、就业分异是社会关系网络变迁的显性影响因素;(2)社会交往体系分化、家庭结构核心化、个体需求多元化是社会关系网络变迁的背后机制;(3)乡村的社会关系网络变迁与村落空间、邻里空间、家庭空间的变化紧密关联,并影响着乡村规划与治理。因此,依据“人口—社会关系—社会运行—乡村...  相似文献   

11.
城市解读--试论城市意象的模糊性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东  许铁铖 《华中建筑》2000,18(3):67-70
文章就现代城市特色缺乏、意象衰微而提出城市意象模糊性问题,追溯了其理论与3两方面的原因。作者探讨了相关的对策理论及其非决策 之后,就所截取的城市的四个片断进行了对策性的研究,以期对提高城市意象力作出有益的探索与尝度。  相似文献   

12.
钱明亮  张小建  任丽琴 《山西建筑》2008,34(15):349-349
探讨了亭、廊、架的作用及设置原则,提出了园林和绿地中应用亭、廊、架时应遵循宜小不宜大、宜散不宜聚、宜藏不宜露等原则,并结合当地特点、周围环境、绿地性质,以期设计出轻巧别致、新颖美观的亭、廊、架。  相似文献   

13.
李瑞 《广州建筑》2008,36(1):40-43
随着中国建筑市场的发展,建筑开发商对建筑项目的品质、成本、进度等的要求越来越高,这使得项目管理中的关键环节——设计管理变得越来越重要。本文介绍了项目管理中设计管理的概念和任务,分阶段论述了设计管理在工程项目中所起的作用,指出了设计管理的核心,并指出了一种研究设计管理的内容和方法的途径。本文最后列举了两个工程实例,从正反两个方面说明了设计管理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4.
从科学方法论的视角对普遍存在于自然界、工程技术领域以及经济、社会领域中的互动现象进行了初步探讨.建立了互动、互动效应、互动发生规律等概念,对互动效应、互动方式和互动发生律进行了初步分类.并对互动原理在科学史和科学实践中的运用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15.
针对合同文件前期准备工作对建设工程管理目标实现的重要性,通过招标文件对施工项目的造价、质量、工期、安全等管理目标控制的分析,提出了相应控制措施、方法,为建设单位实现工程管理目标工作明确了思路。  相似文献   

16.
分析了项目成本管理的含义,针对设备管理在成本控制中的重要性,从设备的使用、维护和维修三个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以提高设备的完好率、利用率、经济寿命率,从而更好地控制项目成本.  相似文献   

17.
对天棚无抹灰层、楼面无找平层施工进行了介绍,结合具体工程实例,全面论述了天棚无抹灰层、楼面无找平层施工工艺,提出了具体的质量控制措施并进行了具体的经济技术分析,得出了天棚无抹灰层和楼面无找平层施工完全可以保证工程质量、缩短工期、降低施工成本的结论。  相似文献   

18.
针对钻孔桩施工中导管堵塞的危害性,结合工程实践,从混凝土使用的外加剂、混凝土的和易性、骨料粒径和级配、导管和隔水设施及泥浆比重等几个方面对灌注桩施工中塞管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9.
针对施工现场做出的混凝土试块抗压强度值波动大或强度低达不到设计的标准强度等问题进行了具体分析,从普通混凝土试件的制作、养护到检验评定,指出了混凝土试块在制作、养护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对我市建筑市场状况的分析,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加强建筑市场管理,发挥各职能部门的作用,提高建设工程质量进行一些肤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