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为优化亚麻籽油超声波辅助提取工艺,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以提取温度、提取时间、超声功率、液料比为变量,以亚麻籽油得率为响应值,采用Box-Behnken试验设计方法对工艺条件进行优化,并对超声波辅助提取与溶剂提取法得到的亚麻籽油中脂肪酸组成差异及其对亚麻籽微观结构的影响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优化后得到的超声波辅助提取最佳工艺条件为温度66℃、时间33 min、功率180 W、液料比13 m L·g-1,在该工艺条件下亚麻籽油得率为35.52%,与理论预测值无显著差异。扫描电镜(SEM)分析结果表明,与普通溶剂提取法相比,超声波提取可有效破坏亚麻籽表面结构,提高油的浸出率,气相色谱分析结果显示溶剂提取与超声波辅助提取法得到的亚麻籽油脂肪酸组成结构与含量并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2.
超声波辅助提取亚麻籽油的工艺条件优化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以亚麻籽为原料,利用超声波辅助提取亚麻籽油.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试验确定了超声波辅助提取亚麻籽油的较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在试验范围内各因素对亚麻籽油得率影响大小依次为提取时间>料液比>提取温度>超声波功率,以石油醚为溶剂提取亚麻籽油的较佳工艺参数为料液比10 mL/g,提取温度60℃,提取时间35 min,超声波功率60 W.在该条件下提取三次亚麻籽油得率45.75%,提取率达93.27%.  相似文献   

3.
超声波辅助提取亚麻籽油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5,他引:3  
以亚麻籽为原料,采用超声波辅助法提取亚麻籽油,研究超声波处理参数对亚麻籽油出油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超声波辅助提取条件对出油率有影响.随着粒度的减小、料液比的降低、超声波处理时间的延长、功率的增大以及浸提温度的升高,出油率呈上升趋势.提取温度对出油率的影响达到显著水平,而超声波处理时间和料液比对出油率的影响不显著,但均大于超声波功率的影响.优化工艺条件为超声波处理温度40℃、超声波处理时间20 min、超声波功率240 w、料液比1:8(W/V),其出油率为39.57%.超声波辅助提取是一种有效的油脂提取方法.  相似文献   

4.
以亚麻籽为原料,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运用响应面试验优化超声波辅助法提取亚麻籽油的主要工艺参数(超声波温度、超声波时间和超声波功率)。结果表明:在超声波温度55℃、超声波时间50 min、超声波功率400 W的条件下,亚麻籽油提取率最高,为37.43%。影响亚麻籽油提取率的因素依次为超声波温度超声波时间超声波功率。通过气相色谱仪对提取的亚麻籽油进行成分分析,共鉴定出了37种脂肪酸成分。  相似文献   

5.
姚玥 《中国油脂》2022,47(2):104-108
以脱脂亚麻籽粕为原料,采用酶法联合超声波提取其中的亚麻籽胶。以亚麻籽胶得率为指标,筛选提取亚麻籽胶的最适酶制剂,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正交试验对酶添加量、提取温度、提取时间、料液比、超声功率进行优化,并对提取的亚麻籽胶中单糖组成及含量进行测定,对其结构进行红外光谱表征。结果表明:最佳酶制剂为果胶酶;亚麻籽胶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酶添加量1.25%、提取温度40℃、提取时间30 min、料液比(脱脂亚麻籽粕与水的质量体积比)1∶30、超声功率400 W,在此条件下亚麻籽胶得率为33.41%;亚麻籽胶中单糖的组成及含量分别为甘露糖0.97%、鼠李糖14.05%、葡萄糖醛酸0.16%、半乳糖醛酸22.17%、葡萄糖3.76%、半乳糖17.44%、木糖23.53%、阿拉伯糖10.30%、岩藻糖7.62%。  相似文献   

6.
以蚕蛹为原料,研究超声波辅助提取蚕蛹油的最佳工艺条件。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选取超声波功率、提取温度、提取时间及料液比为影响因素,以蚕蛹油提取率为响应值,设计响应面试验;并采用GC对蚕蛹油的脂肪酸组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最佳工艺条件为蚕蛹经粉碎过40目筛,以石油醚(60~90℃)为提取溶剂,在超声波功率225W、提取温度40℃、提取时间37min、液料比11:1条件下,蚕蛹油得率可达30.85%。蚕蛹油中的脂肪酸组成以不饱和脂肪酸为主,其中亚麻酸和油酸含量分别为31.58%和34.14%。蚕蛹油的超声波辅助提取是一种有效的油脂提取方法。  相似文献   

7.
以蚕蛹为原料,研究超声波辅助提取蚕蛹油的最佳工艺条件。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选取超声波功率、提取温度、提取时间及料液比为影响因素,以蚕蛹油提取率为响应值,设计响应面试验;并采用GC对蚕蛹油的脂肪酸组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最佳工艺条件为蚕蛹经粉碎过40目筛,以石油醚(60~90℃)为提取溶剂,在超声波功率225 W、提取温度40℃、提取时间37 min、液料比11:1条件下,蚕蛹油得率可达30.85%。蚕蛹油中的脂肪酸组成以不饱和脂肪酸为主,其中亚麻酸和油酸含量分别为31.58%和34.14%。蚕蛹油的超声波辅助提取是一种有效的油脂提取方法。  相似文献   

8.
以亚麻籽为原料,采用响应面法对亚麻籽油的超声酶解提取工艺进行优化。亚麻籽经脱胶后,探究了料液比、加酶量、酶解pH、超声功率、超声时间、提取温度对亚麻籽油得率的影响,根据单因素实验设计五因素三水平响应面分析实验,确定响应面模型。根据模型回归分析得到超声酶解提取亚麻籽油的最优工艺条件为:料液比1∶10,加酶量0.10 g,酶解pH 10,超声时间40 min,提取温度50℃,在该条件下亚麻籽油实际得率达到(30.52±0.04)%。超声辅助酶法提取亚麻籽油的工艺条件简便、快速,得率高,可用于实际生产中。  相似文献   

9.
超声波辅助提取黄秋葵籽油及其脂肪酸组成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超声波辅助提取黄秋葵籽油并采用GC-MS对其脂肪酸组成进行分析。通过单因素试验考察提取溶剂、原料粒度、料液比、提取温度、提取时间、超声功率对黄秋葵籽油得率的影响。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正交试验优化得到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正己烷为提取溶剂,原料粒度40~60目,料液比1∶9,提取温度50℃,提取时间75 min,超声功率80 W。在最佳条件下,黄秋葵籽油得率为26.26%。从黄秋葵籽油中鉴定出11种脂肪酸,主要为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最高的为亚油酸,占34.06%。  相似文献   

10.
本试验以玫瑰茄籽为原料,以石油醚为提取溶剂,采用超声波辅助法对玫瑰茄籽油脂的提取工艺进行研究。利用正交试验探讨超声时间、超声温度、料液比、超声功率对玫瑰茄籽油得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影响玫瑰茄籽油得率的因素主次顺序为:料液比〉功率〉温度〉时间;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料液比1∶10、超声功率120W、温度50℃、提取时间40min,得率为11.77%。  相似文献   

11.
以5个品种亚麻籽为原料,分析和研究不同品种亚麻籽油的基本理化指标、脂肪酸分布、甘三酯组成,测定了亚麻籽及油中木脂素含量以及亚麻籽油中维生素E含量。结果表明:亚麻籽中粗脂肪质量分数为45%左右,油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较高,主要为亚麻酸(C18∶3/Ln),相对质量分数为49.20%~55.43%,其次是油酸(C18∶1/O),相对质量分数18.69%~28.21%,亚油酸(C18∶2/L)相对质量分数为10.85%~16.73%,总不饱和脂肪酸质量分数达到88%以上;亚麻籽油中主要的甘三酯为OLn Ln(17.27%~20.50%)和Ln Ln Ln(11.91%~17.02%);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亚麻籽油中维生素E含量均达到6.59 mg/100 g以上;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法分析测定亚麻籽和亚麻籽油中木脂素(SDG)的质量分数,分别为1.53%~3.69%和0.03%~0.22%。  相似文献   

12.
亚麻籽油降脂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成年大鼠为实验对象,研究摄食亚麻籽油对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的影响,结果显示,28d后各剂量亚麻籽油组与阳性对照组比较,血清总胆固醇下降达到27.0%~35.1%、甘油三脂下降3.8%~28.6%、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3.48~9.28mg/dl。亚麻籽油对血脂调节作用极其显著。  相似文献   

13.
采用HPLC-RID测定青海省亚麻籽油甘三酯组成,并利用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及判别分析对亚麻籽油进行掺伪识别分析。结果表明,亚麻籽油中共检测出8种甘三酯,其中主要甘三酯为OLnLn(22.82%)、LnLnLn(20.40%)、OLnO(14.81%)、OLLn(13.59%);运用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构建亚麻籽油甘三酯标准指纹图谱以鉴定亚麻籽油中掺入菜籽油、大豆油、花生油、葵花籽油、玉米油、芝麻油(10%、20%、30%、40%、50%)的掺伪样品,当掺入植物油质量分数达10%以上时,可以准确判别纯亚麻籽油和掺伪亚麻籽油。为进一步识别亚麻籽油中掺假的植物油种类,对掺伪油样进行判别分析,建立的判别模型适用于亚麻籽油中掺入大豆油质量分数大于10%、掺入菜籽油、花生油、葵花籽油、玉米油、芝麻油浓度大于20%时的掺伪油种类的识别鉴定。  相似文献   

14.
亚麻分离蛋白提取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将亚麻籽经筛选除杂后,送入脱皮机分离为亚麻籽仁和亚麻籽皮,取一定量的亚麻籽仁加入料液比1∶5的石油醚脱脂,在20℃的水浴振荡器中提取3h,经抽滤固液分离,干燥固相,得脱皮脱脂亚麻籽.以脱皮脱脂亚麻籽为原料,采用碱溶酸沉的方法提取亚麻分离蛋白的工艺研究表明,亚麻分离蛋白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是:提取液pH值为9.5、提取温度为60℃、料液比为1∶30、提取时间为165 min.最佳工艺条件时蛋白提取率达52.71%,提取的分离蛋白的蛋白质量分数为95.20%.  相似文献   

15.
以亚麻籽为原料,采用超声波辅助法对亚麻籽胶的提取工艺进行研究,针对料液比、提取温度、提取液pH、提取时间和提取功率5个因素进行了单因素试验及正交试验,结果表明:温度对亚麻胶提取的影响最大,由正交实验得出最佳提取亚麻胶的工艺条件为:料液比1∶30(g/mL),提取温度90℃、初始pH 7.0,提取功率240 W,时间40 min、时亚麻壳中亚麻胶的提取率为19.8%。  相似文献   

16.
亚麻粕中亚麻胶提取与纯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亚麻粕为原料,采用正交试验对亚麻胶提取、纯化工艺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亚麻胶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浸提温度70℃,pH 2.0,料液比1:21(g/mL),醇沉浓度75%;纯化时石灰乳-磷酸脱蛋白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每50 mL浸提液中氢氧化钙加入量0.3 g.温度80℃,保温时间50 min.  相似文献   

17.
采用差示扫描量热仪、低场核磁、原位拉曼光谱仪等手段研究不同酶解时间下亚麻籽粕蛋白酶解物对面团的冷冻保护作用。结果表明:酶解时间60 min时,亚麻籽粕蛋白酶解物的热滞活性最高,为0.83℃,且此酶解时间下亚麻籽粕蛋白酶解物的冰重结晶抑制活性最显著,大冰晶比例降至最低。将亚麻籽粕蛋白酶解物添加到面团体系中发现水解度为13.62%(酶解60 min)的酶解物冷冻保护效果最为显著,与对照组相比,面团中强结合水提高了13.2%,弱结合水、自由水分别降低了0.7%、7.9%;面团的最大发酵高度、最终高度、开始泄露CO2时间分别提高了18.5%、24.4%、34.4%;蛋白结构分析表明,当水解度为13.62%时,面筋蛋白中α-螺旋相对含量最高,与对照组相比提高了35.3%,无规卷曲相对含量降低了28.9%;氨基酸侧链I760值提高了282.3%,I850/I830值降低了59.6%;二硫键g-g-g构型和g-g-t构型相对含量分别提高了8.8%、9.8%。综上,亚麻籽粕蛋白酶解物提升了面团的持水性能,缩短了面团...  相似文献   

18.
亚麻籽粘质物的脱除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亚麻籽为原料,研究了热水浸泡法脱除亚麻籽粘质物的影响因素.以粘质物脱除率与其粘度的乘积——粘性脱除率为指标,通过正交实验确定了各因素的合适水平:温度70 ℃、pH 6.0、料水质量体积比1 g:7 mL、时间60 min、脱粘次数4次.采用体积分数70%的乙醇沉淀粘质物得到粗亚麻籽胶,粗亚麻籽胶中多糖和蛋白质的质量分数分别为65.4%和8.50%.热水浸泡法工艺简单,粘质物脱除率达到74.0%,粘性脱除率达16.7%,提取的粘质物可以通过进一步纯化制备亚麻籽胶,而脱粘的亚麻籽可以进一步仁壳分离,分别提取亚麻籽油和木酚素.  相似文献   

19.
降脂植物油——胡麻油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简述了胡麻油对人体的保健作用、作用机理及降脂效果,并提出了提高胡麻油中α-亚麻酸含量的有效途径及人体适宜的摄入量。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不同制油方法对青海亚麻籽油品质及货架期的影响,对青海亚麻籽分别进行焙炒、烘烤、高压高温湿热、脱胶、真空冷冻干燥前处理,再分别采用螺旋压榨法和液态静压法制油,测定亚麻籽油出油率、过氧化值、酸价、水分及挥发物质量分数、脂肪酸含量、挥发性组分相对含量、总酚含量,并利用Schaal烘箱法建立亚麻籽油氧化动力学模型预测货架期。结果表明,焙炒螺旋压榨法制得的亚麻籽油出油率、总酚含量明显高于其他处理组,过氧化值、酸价、水分及挥发物质量分数均低于其他处理组,模拟预测货架期最长,为353 d。焙炒螺旋压榨法制得的亚麻籽油挥发性组分种类最多,为72 种,其他制油方法制得的亚麻籽油挥发性组分为40~60 种,不同制油方法对亚麻籽油挥发性组分影响明显。此外,亚麻籽油5 种主要脂肪酸中亚麻酸含量最高,为54.71~61.03 g/100 g,不同制油方法对亚麻籽油脂肪酸含量影响不明显。综上,与其他方法相比,焙炒螺旋压榨法制得的亚麻籽油品质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