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能源紧张已不仅仅是我国面临的重要问题,而是世界共同面临的问题,所以节能成为缓解能源紧张的关键措施。目前建筑行业对能源消耗量较大,所以发展节能型建设是建筑业节能的关键。建筑节能是一项系统的、综合性的技术,所以需要从建筑设计入手,进行全面的节能设计。文章从前期方案节能设计入手,分别对可再生能源的利用、不同区域的特点、公共建筑和住宅建设的侧重点不同等几个方面对建筑节能设计进行了具体的阐述。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能源紧缺一直是我国经济发展中面临的主要问题。这也使节能成为一件关系到民计民生的大事。在社会整体能源消耗中,建筑行业的耗能占有较大的比重,因此建筑设计中的节能设计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关键环节。在建筑设计中有效的采取节能措施,降低资源能源的消耗,为人们提供一个健康、舒适的生存环境,更好的推动当前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当前大家普通关注的重要的问题。文中从建筑节能的涵义出发,分析了我国建筑设计中的节能设计措施,并进一步对建筑围护结构的节能设计进行了具体阐述。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在经济的带动下,我国建筑行业得以快速发展起来,大量建筑的兴建,导致能源消耗不断的增加。建筑能耗已占全社会总能源的较大比例,所以建筑节能已被提到重要日程上来。建筑电气节能作为建筑节能的重要内容,通过对建筑电气进行节能设计,可以有效的实现能源的节约,加快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文章从建筑电气节能设计的意义入手,对建筑电气节能设计的原则进行了分析,并进一步对建筑电气节能设计的措施进行具体的阐述。  相似文献   

4.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家开始了大规模的建设,城市每天都发生着翻覆天地的变化,建设规模的扩大对能源的消耗量也随之增加,能源紧缺的现状不但没有得到缓解,相反还有加剧的趋势,在这种环境下,国家对节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能源消耗中,建筑消耗的能源占重要部分,所以为了节约能源,应注重建筑设计中的节能设计。文章从建筑节能入手,分析了建筑节能设计的重要性,并对建设节能设计的思想进行了阐述,同时对建筑节能设计中的具体应用进行了相关的研究。  相似文献   

5.
随着能源紧缺越来越严重,建筑节能已被提到了重要日程安排上来,而在建筑节能中,建筑设计节能技术的应用具有极其重要意义。文章从我国节能设计的应用现状出发,对房屋建筑节能设计措施进行了分析,并进一步对建筑节能设计中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具体的阐述。  相似文献   

6.
随着能源消耗量的不断增加,能源日益枯竭,在这种情况下,节能成为当前社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元素。建筑作为能源消耗的大户,建筑电气节能已成为当前节能工作中非常重要的内容。虽然电气节需要贯穿于电气的整个生命周期,但在各个阶段中设计阶段则是节能的重点,对于整体节能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在建筑电气节能上,需要从设计入手,实现资源的充分合理利用,充分的利用当前先进的节能产品,确保节能的效果。文章从建筑电气节能设计、节有措施进行分析,并进一步对变压器、照明、电动机等的节能设计进行了具体的阐述。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能源的消耗量不断的加大,能源短缺已成为全世界都需要共同面对的重要问题。我国人口众多,是一个能源消耗大国,根据对我国整体能源消耗结构分析可以发现,建筑行业是能源消耗的大户。所以节能应从建筑行业节能入手。文章从建筑电器的节能设计入手,分别从电器节能中对节能光源、节能灯具、节能电器附件的选用等几个方面对电器节能设计的要求进行了分析,从而达到节约能源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经济逐渐与世界接轨,我国的国民经济发展也十分迅速,这让我国的国民生产力大幅度提高,居民的生活水平也不同以往,而生活质量以及居住要求的提高带来的是能源的大幅度消耗,能源的矛盾已经成为当前我国十分重要的急需解决的问题,在我国的所有能源消耗产业中,建筑行业中的照明能源的消耗大约占据我国能源消耗的五分之一,对于一个国家来说,照明的消耗是必要的,也是必须的,是一个国家耗能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电气照明的节能措施需要人们重点关注,是十分重要的工作,文章通过对于建筑节能设计进行简单介绍,并提出节能措施在建筑电气照明工程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9.
就我国能源的实际情况来讲,我国能源短缺,开发利用率低、能源消耗浪费问题严重,能源问题一直是影响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性问题。在各种能源消耗中,建筑供暖问题对能源的消耗是巨大的,占我国全部能源消耗总量的五分之二。同时建筑供暖还造成了严重的空气污染,为此针对民用建筑供暖领域采取有效地节能措施,实现对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消除环境污染问题,已经发展成为我国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央空调得到广泛的应用,其已成为当前建筑中非常重要的运行系统之一。中央空调在确保人们生活和工作环境舒适的同时,也需要大量的能源消耗,而且随着建筑规模的不断扩大,中央空调系统的功率和数量的增加,导致其对能源的消耗量也呈不断上升趋势。特别是在当前建筑能源中,中央空调的能耗所占比例较大,而且呈现不断增长的势头,所以加强中央空调系统的节能设计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文章从中央空调系统的构成入手,对中央空调设计中的关键环节进行了分析,并进一步对中央空调的节能设计进行了具体的阐述。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我国建筑设计模块的节能型方案的分析,更有利于满足我国建筑业的可持续应用需要。这就需要展开建筑物节能功效的剖析,从而有效缓解当下社会能源的短缺情况,进行建筑节能设计模块的优化,保证建筑节能设计水平的提升。在文章中,笔者就建筑设计的节能措施展开分析,进行不同建筑模块的应用,保证建筑设计节能效益的提升,以满足当下建筑节能设计的应用需要,以提升其应用效益。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保护环境和节约能源的要求也在逐渐的提高,而建筑能耗在我国能源消耗之中的影响性和重要性是非常重要的,其中建筑节能材料的检测是确保建筑节能的质量、实行节能目的中非常重要的方面,保温材料质量的好与坏,对建筑墙体的保温节能效果有着决定性的作用。文章就建筑墙体节能保温材料及其检测技术进行了以下的探究。  相似文献   

13.
现如今,科技快速发展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人类也面临着全球化的能源危机问题,为了使建筑可以达到可持续发展,越来越多的建筑设计者关注建筑的节能设计。文章对建筑设计中的节能设计做了全面地分析,并且提出了节能设计的措施,希望可以对建筑节能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巨大的建筑能耗,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巨大负担。在建筑中推广节能技术,降低建筑能耗已是刻不容缓。针对我国建筑节能现状以及近年来全球气候的变暖,建筑节能设计可以从建筑规划设计、外墙、门窗、屋面、建筑设备等多方面进行,以提高建筑能源利用效率,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经济的快速发展使能源的消耗量越来越大,我国的能源供应一直都是非常紧张的,现在建筑行业的发展也是非常快速的,建筑行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对能源的使用量非常大,为了保证建筑行业得到更好的发展,同时也做好建筑施工中的节能措施,在进行建筑设计的时候就要做好节能设计工作。对我国目前的房屋建筑设计节能情况进行分析,可以找到更好的节能设计方法,使建筑节能得到更好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在建设设计过程中,给排水设计作为其中十分重要的一部分,其与人们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而且与能源消耗的多个方面也都存在着必然的联系。所以做好建筑给排水设计中的节能工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其对建筑整体节能将起到极为重要的作用。文中分别对建筑给排水中的节水措施和节能措施进行了分析,并进一步对建筑给排水的环保措施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7.
随着全球能源紧缺态势的不断加剧,节约能源已成为大家的普遍共识。在社会上能源消耗总量中,建筑是能源消耗的大户,为了能够实现能源的有效节约,提高资源的高效利用,目前绿色节能型建筑开始在建筑行业中推出,并成为未来建筑行业发展的主要趋势。文中针对绿色节能建筑的内涵入手,对绿色施工技术要点进行了分析,并进一步对绿色节能环境下的施工技术改良与发展进行了具体的阐述。  相似文献   

18.
建筑节能是整个建筑全寿命过程中每一个环节节能的总和。它是指建筑在选址、规划、设计、建造和使用过程中。通过合理的规划设计,在保证建筑物使用功能和室内热环境质量的前提下,降低建筑能源消耗,合理、有效地利用能源。  相似文献   

19.
随着近年来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我国建筑工程的数量不断增加,规模不断扩大,建筑工程的能源消耗量也随之提高。电能是建筑工程能源消耗的主要部分,在电能应用的过程中,还会产生电源污染、电磁辐射等危害,对我国的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的破坏。在全球能源问题日益加剧的今天,建筑电气节能与环保设计的重要性也越来越突出。基于此,文章主要围绕建筑电气节能与环保设计进行讨论,对其原则、要求、要点进行分析阐述,重点探究建筑供配电系统节能设计、电气照明节能设计的具体实施措施,以此为广大同行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随着建筑业的发展,我国的经济建设得到了快速的进步,但是同时也消耗了大量的能源。在建筑施工以及使用的过程中,会造成大量的能源消耗,在我国能源日益紧张的背景下,不利于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为了应对能源危机,我国积极宣传低碳节能的政策,而在建筑领域,建筑设计的理念也有所创新,绿色建筑逐渐成为建筑设计的发展趋势。文章对于绿色建筑设计中的要点进行了分析,阐述了在绿色建筑设计中应该注意的问题,对于建筑业的可持续性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