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合成了稳定性较好的交联型PSt/PBA固含量达50% 以上的复合乳液,用透射电镜测定了乳液粒径并观测粒子的微观形态,对St/BA不同比例的乳液粒径、稳定性及共聚物的玻璃化温度进行比较,结果表明:St/BA比例增大,粒径增大,粒子的分散性减小,玻璃化温度升高,乳液稳定性增强。  相似文献   

2.
中空聚合物乳胶粒子的制备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了在制备中空乳胶粒子的过程中,复合乳液(苯乙烯(St)-丙烯酸丁酯(BA)-甲基丙烯醛(MA))进行种子聚合时,St/BA的质量比和MA的用量对胶乳粒子的空径、粒径和表面羧基质量摩尔浓度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当St/BA的质量比为19,MA质量分数为单体的5.6%时,形成的乳胶粒子的空径最大。  相似文献   

3.
通过DSC、TG、溶胀性测定等分析方法,对环氧树脂/聚(丙烯酸丁酯一苯乙烯一甲基丙烯酸甲酯)[EP/P(BA-St-MMA)]半胶乳型互穿聚合物网络(semi-LIPN)中环氧树脂对体系的玻璃化转变、热稳定性、溶胀性、成膜性及乳胶膜的吸水性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在EP与丙烯酸酯总量一定的情况下,增大EP用量,实际上提高了丙烯酸酯聚合物的交联密度,从而使丙烯酸酯聚合物的玻璃化转变温度提高,而该semi-LIPN弹性体的溶胀性则略有降低;在热稳定性实验中,虽然EP的分解温度一致,但交联聚丙烯酸酯的分解温度提高;实验范围内,EP对乳液的成膜性影响不大,但可显著降低乳胶膜的吸水性,并提高乳液对基质的粘附力。  相似文献   

4.
正丁醇钛—乙酸钡水解法合成BaTiO3粉体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着重研究了Ti(O^nBa)4-Ba(DAc)2水解法合成高纯超细BaTiO3粉体的制备工艺。借助TGDTA,XRD,TEM,SEM,SAXS和ICP-AES等分析手段,研究了PH值,Ba/Ti比和(Ba/Ti)比,反应温度,浸泡处理等对BaTiO2粉体性能的影响,采用本工艺方法合成的BaTiO3粉体,纯度达99.80wt%,比表面积为68m^2/g,一次粒子平均粒径46.7nm,二次粒子粒径  相似文献   

5.
以过硫酸钾/亚硫酸氢钠(KPS/SHS)为引发体系,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或十二烷基硫酸钠/聚氧乙烯基辛基酸醚(SLS/OP)为乳化剂或复合乳化剂,于50℃或60℃下进行偏氯乙烯/丙烯酸甲酯(VDC/MA)的乳液共聚合。实验结果表明,采用乳化剂SDBS或复合乳化剂SLS/OP,加入适量离子型第三单体和pH值调节剂,可以制得总固物含量大于50%的稳定性好、粒径适宜、阻透和涂敷性能良好的VDC/  相似文献   

6.
李家政  张文林 《粘接》1998,19(4):6-8
采用微乳液聚合的方法制备了「PSt微乳胶粒子,并以此为核进行VAc的种子乳液聚合,形成了以PSt为壳的乳胶粒子,分析了该种子聚合的动力学及反应机理,为PVAc乳液的改性进行了基础实验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聚硅氧烷改性苯乙烯—丙烯酸丁酯共聚乳液膜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采用共混和共聚两种改性方法制备了不同聚硅氧烷含量的苯乙烯-丙烯酸丁酯(St-BA)共聚乳液,测定了改性St-BA乳液膜的表面性能,吸水率及力学性能,并用SEM对膜断面的形态结构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与共混改性相比,共聚改性St-BA乳液膜具有互穿网络结构,从而明显抑了聚硅氧烷向膜表面的迁移以及两相间的相分离过程,提高了改性St-BA乳液膜的耐水性及耐污染性,共聚改性St-BA乳液膜中聚硅氧烷含量在  相似文献   

8.
在无皂条件下,利用偶氮二异丁基脒盐酸盐(AIBA)作引发剂,探讨苯乙烯/丙烯酸丁酯/甲基丙烯酰乙氧二甲基丁基溴化铵(St/BA/DBMA)三元阳主子共聚物乳液制备的合理条件,通过电镜观察到粒子形态规则,大小均一,功能性单体DBMA是以甲基丙烯酸二甲胺基乙酯和正溴丁烷为原料,选择乙腈作溶剂合成,制取的最终产品纯度高,收率高。  相似文献   

9.
橡胶粒子的粒径及粒径分布对ABS性能和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种子乳液聚合技术在聚丁二烯(PB)和丁苯胶乳(SBR)乳胶粒上接枝共聚苯乙烯(St)和丙烯腈(AN),分别合成了橡胶含量为20%的ABS共聚物,并研究了ABS的力学性能和形态结构。结果表明,在两种ABS中橡胶粒子都比较均匀地分散在SAN基体中,其橡胶粒子直径分别为0.05μm(SBR0和0.25μm(PB)左右,并且在PB橡胶粒子中含有大量的结构--SAN次级粒子,其冲击强度值分别为15J/m  相似文献   

10.
采用过氧化预辐射法将生产高分子特效膜残留下的废苯乙烯(St)与聚丙烯酸丁酯-丙烯酸(PBA-AA)接枝,制得PBA-AA/St接枝共聚物。比较了辐射法和化学法所制接枝共聚物的粘接性能,考察了St含量、丙烯酸丁酯(BA)/AA共聚物特性粘度、AA用量、BA和St预辐射剂量对接枝共聚物粘接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辐射法所制接枝共聚物的粘接性能优于化学法所制接枝共聚物的粘接性能;废St比纯St效果好;当St含量为33%、BA/AA共聚物特性粘度适中、AA用量为5.5份(BA用量固定为100份)、BA预辐射剂量为16.0kGy、St预辐射剂量为32.0kGy时,制得的接枝共聚物的粘接性能最为理想  相似文献   

11.
用阳离子乳化剂的丙烯酸丁酯-苯乙烯共聚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4种阳离子乳化剂,以过硫酸钾为引发剂合成了丙烯酸丁酯(BA)─苯乙烯(St)共聚物乳液。考察了乳化剂种类、聚合条件及加料方式对共聚合及乳液稳定性的影响,发现乳化剂十二烷基二甲基苄基氯化铵用量为2.0%时,BA─St共聚物的[η]和乳液粘度出现拐点现象。  相似文献   

12.
丙烯酸乳液聚合物裂解色谱/质谱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采用裂解色谱/质谱-计算机联用技术,对聚丙烯酸丁酯,丙烯酸丁酯/苯乙烯共聚物,丙烯酸丁酯/醋酸乙烯共聚物三种乳液聚合物的热裂解产物进行了分析,其特征裂解碎片被检测,质谱定性一可靠。结果表明,由于三种聚合物的组成和结构不同,其裂解机理亦不相同。PBA,PBA/St以解聚机理裂解,其主要特征裂解产物是聚合单体;而PBA/VA以断袭机理裂解,主要特征解产物为醋酸,苯,苯甲酸丁酯等,裂解产物中的二,三...  相似文献   

13.
MBS是甲基丙烯酸甲酯(MMA)、聚丁二烯(PB)、苯乙烯(St)的共聚物。作为PVC的改性剂,在使PVC增韧的同时,保持了树脂原有的光学性能。MBS的化学组成,粒径尺寸和颗粒结构等因素,都对PVC/MBS合金的性能有着重要影响。本文以种子乳液聚合方法合成出化学组成25/60/42,粒径约为0.3μm的核-壳结构型MBS改性剂,与PVC共混,测定PVC/MBS合金的综合性能,均得到较好的数据  相似文献   

14.
本文是在反应性乳化剂MAPS存在下,以过硫酸铵/焦亚硫酸钠/硫权亚铁为引发体系,进行偏氯乙烯与丙烯酸酯的乳液聚合,制得了自性好、粒径适宜的乳液。由该乳液形成的涂层具有良好的耐蚀性,消除了通常乳液聚合的残留低分子乳化剂对涂层性能的不利影响。本文讨论了乳液聚合的pH值,温度,时间,亚铁盐及MAPS的添加量等聚合条件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苯乙烯(St)/丙烯酸丁酯(BA)体系在无乳化剂的条件下分别与少量的自制的N,N-二甲基,N-丁基,N-甲基丙烯酰氧乙基溴化铵(DBMEA)、N,N-二甲基,N-丁基,N-(3-甲基丙烯酰胺基)丙基溴化铵(DBMPA)进行共聚,难过离子交换--电导滴定确定了两体系微球表面基团及粒子表面电荷密度,认为微球大小及表面电荷密度主要由引发剂浓度、共聚单体浓度、离子强度、St/BA主单体比及单体加料方式决定  相似文献   

16.
采用乳液聚合法制备含氢聚硅氧烷(PHMS)/丙烯酸丁酯(BA)复合乳液。讨论了不同乳化剂及聚合寺乳液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非离子型乳化剂聚乙二醇辛基苯基醚及半连续加法可制得稳定的PHMS/BA复合乳液 。  相似文献   

17.
研究不同比例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EVA)乳液与聚氨酯(PU)乳液共混体系稳定性,流变性及表面精度与pH值关系,以示差势量扫描量热计(DSC)表征共混体系相容性,共混体系对A1,聚丙烯,纸等基材粘接强度都较EVA乳液有明显增强,交联温度对共混乳液粘接强度影亦被研究,EVA乳液与PU乳液配比为80/20时共混体系综合性能最好。  相似文献   

18.
γ-ray引发的VAc种子乳液聚合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辐射法制备了以PSt为核以PVAc为壳的乳胶粒子。电观察结果表明,种子聚合后乳胶粒子半径增加8倍。对反应的机理及动力学进行了研究,为PVAc乳液的改性作了基础实验方面的探索研究 。  相似文献   

19.
HBA/PET/HQ—TPA液晶共聚芳酯的合成与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延明  曹振林 《塑料工业》1995,23(5):8-10,7
采用熔融缩聚方法合成了HBA/PET及HBA/PET/H1-TPA液晶共聚酯。应用DSC,偏光显微镜等对共聚酯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加入第三单体后,可以改善二元聚酯HBA/PET的共聚反应条件,并且所有样品匀具有较大的特性粘度,较小的熔融热焓,二元体系的玻璃化转变较明显,加入第三单体后的三元共聚体系玻璃化转变消失,并且随着第三单体含量的增加,共聚酯熔点上升。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交联PBA为主链,gr和AN为接技单体,通过乳液接枝共聚会成了PBA-g-AS井聚物.研究了乳化剂加入量、引发剂种类及用量、单体加入方式及单体浓度、反应时间以及PBA胶乳性质等对接枝率、转化率及粒子形态的影响,同时也研究了TDM用量对接枝链分子量及接枝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