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陆梁油田石南21井区头屯河组油藏部分井由于注水不受效等因素导致地层能量下降,地层供液能力差,连续生产产量低,吨油能耗高,井口盘根干磨损坏频繁。对于这些低产低能井,利用动液面连续监测数据判断关井后动液面恢复情况,从而确定关井时长,并利用井区自动化程度较高的优势,连续计量产量和实时采集功图,根据产量变化和功图诊断结果确定开井时长及关井时机,由此制定出合理的间开制度,可以改善油井供采关系,减少无效生产时间,提高其开发效果,实现节能降耗和延长设备寿命的目的,为国内外自动化油田低产低能井方便快捷地确定油井合理间开制度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2.
贾悦腾 《清洗世界》2020,36(2):50-51,53
目前商河油田商三区低渗透油藏注采井网遭到破坏,水驱控制程度大幅下降,水井注不进,油井低产低液,开发遇到困难。本文针对商三区低渗透油藏特点,选取商13-60块沙二上和商13-58块沙三上为研究对象,在油藏精细描述研究、开发效果评价、剩余油研究和井网研究的基础上,寻找潜力,研究挖潜技术,制定挖潜方案,提高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3.
针对储层物性差的欠注水井,通过表活剂的优选和复配,形成了适合低渗透油田降压增注的表面活性剂体系配方,现场实施7口井。达到了降压增注效果,层间吸水状况得到改善,连通油井产量递减趋势得到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4.
低渗透油层注水见效差,注采井间的注采对应关系一直是评价注水效果的重难点,它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油井以及整个油田的产量和含水率,只有清楚注采对应关系,这样才能合理的作出调剖、堵孔、补孔等措施,从而降低油田递减,控制含水率。本研究通过利用油田砂体、沉积相及生产资料分析并结合吸水剖面来研究曾岔油区长6油层注采井间的对应关系,可见油层连片、储层物性较好,井网完善的井区注采对应关系好,水驱控制程度较高,而差油层区、井网不完善的边部、油层数多射孔不完善的区域水驱控制程度和动用程度低,是今后调整的重点。  相似文献   

5.
针对海拉尔油田低产井举升效益低的问题,开展举升系统效率影响因素分析,确定了主要影响因素,地面上应用节能型抽油机、多功能调速装置、二次减速装置等,实现抽汲参数与地层供液能力的匹配;地下优化杆柱组合与泵径,保证油井在合理沉没度下运行,应用深井减载装置,降低悬点载荷。在机采管理方面加大了低产井转间抽、转提捞生产的规模,制定完善了低产井转间抽、转提捞标准及间抽制度优化方法,确定了各项节能措施的适用性,初步形成了低产井举升制度优化方案,有效提高了举升效率。  相似文献   

6.
唐80井区东部区域属于特低-超低渗透储层,储层物性差、渗流能力低,存在油井单井产能低、产量递减快、地层压力水平低、注采井网不适应裂缝性特低渗透储层等问题,迫切需要研究合理的注采井网及井距。启动压力梯度是低渗、特低渗油田有效开发中必须要考虑的因素,本文计算了考虑启动压力梯度条件下的极限驱动井距,并研究了考虑满足最终采收率及满足单井控制可采储量下限的井网密度,即:技术合理井网密度及经济极限井网密度。结果表明,唐80井区东部区域合理井网形式为菱形反九点法面积注采井网,确定合理排距为122~144m,合理井距为400~500m。  相似文献   

7.
油井间抽是低产低渗透油田节能降耗的重要手段,榆树林油田间抽井工作制度缺乏理论指导依据,无法做到发挥油层能量和保证节能效果的最优化生产。为进一步优化间抽工作制度,提高间抽井节能效果,因此,针对间抽井工作制度优化开展了间抽井合理沉没度确定工作。  相似文献   

8.
葡萄花油田属于低产、低渗透油田,低产井低效井较多。随着油田开发不断深入,油田能耗逐年增加,油井产量逐年递减,投入产出比例失调。应用低速电机、多速容量自适应电机等常规机械采油方式能够缓解这一矛盾,可解决油井地面参数调整余地小、油井机型偏大、正常运行时"大马拉小车"的问题。而利用间抽控制技术可从根本上解决这类问题,但如何确定抽油时间以及停泵恢复生产时间是首要问题。该文对低产低效井的常规节能技术及间抽控制技术进行了分析,并对如何确定合理间抽工作制度进行了探讨,提出了有效治理低产、低效井高耗能问题的合理方法,为今后此类问题的治理提供了一定依据。  相似文献   

9.
本文针对低渗透油田目前存在现井网对砂体控制程度较低,现井网注采难度大,注水压力上升速度快,单井注入量低,低产井比例大的问题,分析全油田的细分注水现状,确定细分注水界限,总结细分注水效果,同时对低产井成因进行基础分析,同时针对不同类型开展了精细措施调整和措施效果分析,提高单井产量高,改善了油层吸水状况,含水上升得到一定控制,改善了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10.
针对敖南油田反九点法注采井网开发中表现出的油井受效差,多向连通比例低,地层压力低的油田注水开发特征,对敖342-28井区进行注采系统调整,转注13口井,形成五点法注水。通过注采系统调整,增加注水井点,提高多向连通比例,扩大水驱波及体积;同时,实施油水井对应压裂,缩短驱替距离,建立有效驱替,恢复了地层压力,促进油井受效,有效的改善了油田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11.
低渗透油田注水开发技术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论述了低渗透油田地质一动态特征,针对油藏地质一动态特征,多年来通过室内研究和现场试验,初步形成了一套开发技术和方法,注水与采油同步进行,保持油井具有较高的产量,初期采用高注采比注水,恢复地层压力和油井的生产能力,进行井网加密调整,缩小注采井距,提高水驱控制程度等措施,大大提高注入水的波及系数,提高油田的注水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12.
低渗透油藏开发过程中面临诸多困难从而影响开采效果:油井采出水回注区开发矛盾突出;地层堵塞井增多,产量下降;部分注水井吸水不均;局部注采对应关系不完善;局部存在微裂缝,见水呈多向性;分注井调配遇阻率逐年上升。为了提高开采效果,开展了数值模拟研究,对研究区进行历史拟合,分析区域剩余油分布特征,并提出相应的优化方案进行预测。结果表明剩余油分布状况主要由区域内井网完善程度,储层非均质性,油层射开程度和注采对应层位,以及压裂缝或天然裂缝导致的注水波及程度影响。在低渗透油藏开发过程中,完善注采井网以及匹配注采层位可显著提高采油效果。  相似文献   

13.
《山东化工》2021,50(4)
石场子研究区进入中高含水开发阶段,因低产、高含水等原因已累计关井130余口,部分井组油水井注采对应关系差,水驱储量动用程度低;部分井注水突进问题明显,影响水驱储量控制程度低,油藏整体表现为油井自然递减增大、含水上升率抬升的趋势,水驱状况不清楚,严重困扰了后期的油田稳产综合治理。本文以延长组长8油藏为目标,重点研究油藏水驱动用状况,评价注水开发效果,寻找开发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综合治理调整意见,指导油田稳产。  相似文献   

14.
环江油田L247区长8油藏属于超低渗透油藏,地质状况复杂,非均质性强。随着油藏的开发,低产井逐渐增多,低产原因不清,为此开展了油井低产的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分析,总结低产原因,为下步治理提供技术支撑。研究表明:L247区长8油藏低产内在因素主要为渗透率、水驱特征及启动压力梯度;外在因素主要为超前注水量、欠注及改造规模,投产高含水井和裂缝性见水井主要低产原因为大改造规模下的超前注水导致隐性裂缝开启。  相似文献   

15.
本文主要分析了敖南油田储层天然裂缝和人工裂缝的发育状况及对敖南油田注水开发的影响;根据注水井注水压力的动态变化,分析了周围油井受效及见水的过程,并初步确定了注水井裂缝的开启压力;分析了裂缝对敖南油田地层压力的影响。并提出利用天然能量、控制注水压力、堵调结合、水淹井转注等手段减轻裂缝对注水开发的影响,控制含水上升速度,减缓油田产量递减。  相似文献   

16.
西峰油田白马南区块储层物性差,微裂缝发育,井排距较大,油藏难以建立起有效的压力驱替系统。通过建立低渗透油藏的非这西渗流的压力驱替梯度的数学公式模型,得到注采井距、油水井间的地层压力等因素是影响压力驱替梯度的主控因素。通过理论及矿场开发数据认识到适当增大注采井间的压力、主侧向差异化控制注采参数、缩小井距等方法是建立起白马南区压力驱替系统有效的手段和方法。  相似文献   

17.
大路沟油田长2油藏,地层能量不足、局部注采井网不完善、注采剖面问题突出、长停井及低产低效井比例高。共有注水井30口,控制油井72口,水驱储量控制程度为71.0%。长2油藏油水井比例达到2.9:1,整体注采井网较完善。长2目前地层压力保持水平、含水上升率均较低,需要加强注水补充地层能量,长2油藏预测采收率分别为22%。在前期大量地质研究的基础上,制定注水开发对策。  相似文献   

18.
油田开发进入中后期以后,随着油水井措施的增多,不可避免的会造成油井近井地带的污染和堵塞,使油层的渗透率降低,油井产量下降或停产。为了改善低产低渗透油井的开发效果,必须采取一种行之有效的增产措施来恢复和改善地层的渗透性。本文介绍了高能气体压裂的增产增注机理,高能气体在压裂过程中的机械作用、脉冲冲击波作用、热效应和化学作用以及高能气体压裂的优缺点,对高能气体压裂在下寺湾采油厂的应用效果进行了对比和分析,认为高能气体压裂是油田的生产开发中一个有效的增产增注手段,能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9.
油田低渗透油藏开发中需要通过注水的方式提升开采效率,针对低渗透油藏特点进行分析,从注水技术、注采关系等方面进行研究,实现对注采井网的调整,以及低渗透油藏的综合治理,合理控制油井含水量,提升油田产量。通过分析低渗透油藏治理难点,提出相应的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20.
甘谷驿油田唐157井区油藏地质特征与储层特征研究表明井区长6油藏属于低渗透油藏,针对目前开发现状及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通过已有井的动态资料研究单井产能、含水率变化及其油井产量的变化规律,对注采、井网系统、注水情况、水驱状况、动用状况及注水井的受效特征进行分析,综合评价了唐157井区的注水开发效果,为特低渗透油藏注水开发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