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8 毫秒
1.
基于胶接工艺特点及胶接强度实验要求,设计制作了结构简单、制作容易、操作简捷的简易手动液压胶接强度试验机.其主体采用上下两个框架构成试验机机架及传力部件;液压系统及工作部件设计均选用成熟技术和廉价产品,如液压油缸、液压泵均选用汽车液压制动泵和液压离合器泵改制而成,避开精密部件加工制作技术要求高、工艺复杂、制造成本高的难题,做到了经济实用;试件设计则是按胶接面典型破坏形式进行设计的;试件破坏力通过换算系统压强获得.结果表明,试验机技术指标符合要求.  相似文献   

2.
采用高密度聚乙烯(HDPE)分别对合成杜仲胶、天然杜仲胶进行共混改性,并研究了制备工艺对力学性能和形状记忆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合成杜仲胶、天然杜仲胶体系中的硫、高密度聚乙烯、白炭黑、KH-560等的最佳质量分数分别为1、15、20(40)、2;最佳硫化温度为165℃、155℃;最佳硫化时间为15min、20min.合成杜仲胶、天然杜仲胶混炼胶的软化点分别为56℃、53℃,热回复率高且回复极快,冷回复率几乎为0;体系中加入KH-560后,材料的记忆性能和力学性能增强;天然杜仲胶的熔点、硬度都比合成杜仲胶小,其制品颜色较合成杜仲胶深,其它物理机械性能与合成杜仲胶相差不大.  相似文献   

3.
本文综述了金属胶接接头强度测试方法与技术的最新进展,重点分析了拉伸剪切强度、正拉强度、劈裂强度及剥离强度测试技术的现状,对胶接强度测试方法的主要发展方向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4.
摘 要:采用两种试验方式测试了三种结构胶在玻璃端面胶接钢板工况下胶接接头的剪切力学性能。两种试验方式分别为双端面拉伸剪切试验(DFTST)和单端面拉伸剪切试验(SFTST),使用DFTST试验测试了3M DP190和硅酮999的胶接接头剪切力学性能,使用SFTST试验测试了硅酮992的胶接接头剪切力学性能随胶层长度的变化。结果表明:SFTST试验比DFTST试验简单宜行;硅酮结构胶剪切强度低但变形能力更好;竖直注胶方式可以很好地保证注胶质量;随着胶接长度的增加,破坏时的位移基本不变,剪切刚度正比例增加。试验为端面胶接结构的工程应用提供了合理的试验方式和数据参考。  相似文献   

5.
开发研制了一种胶接式气门座铰刀,分析了胶接层厚度、胶接面粗糙度及温度对胶接强度的影响,确定了最佳粘接参数,并用现有刀具与胶接气门座铰刀做了切削试验.结果表明,与焊接气门座铰刀相比,胶接气门座铰刀的切削力更小,刀具寿命更长,且被加工工件的表面粗糙度值更小.  相似文献   

6.
文章以CFRP板/Al合金板复合构件的胶接接头为研究对象,通过以胶接界面为纽带,使用复合材料层合板理论、胶接接头平衡方程和控制方程,同时考虑偏心拉伸单搭接接头,造成弯矩对胶接接头的影响,推导出胶接界面应力模型和胶接件力学模型.并使理论模型满足搭接区域端头处胶层剪应力为零等所有边界条件.通过理论模型的解与三维有限元分析结果对比,证明理论模型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7.
以碳纤维增强双马来酰亚胺树脂基复合材料平-折-平(FJF)胶接连接接头为对象,构造了圆弧段胶接梁单元,建立用于FJF胶接接头胶层应力分析的半解析模型,并与三维有限元模型胶层应力结果进行对比. 同时分析了胶层宽度和厚度对胶层应力的影响. 结果表明,利用半解析模型计算得出的胶层剥离应力和剪切应力分布与三维有限元模型获得的对应应力分布基本一致,搭接区端部胶层剥离应力和剪切应力相较于三维有限元模型计算结果的误差绝对值分别为5.4%和3.7%,有着较好的计算精度. 搭接区端部胶层剥离应力和剪切应力值在胶层宽度一定时随胶层厚度的增加而降低,在胶层厚度一定时随胶层宽度的增加而降低. 搭接区圆角胶层剥离应力和剪切应力值在胶层厚度一定时随胶层宽度的增加而降低,在胶层宽度一定时随胶层厚度的增加而增加. 该模型能够为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平-折-平胶接连接接头的应力分析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8.
采用KH-550对环氧树脂胶进行改性及被粘物表面涂敷处理,获得一种胶接强度较高和耐热性较好的新型结构胶粘剂。并对环氧树脂与二乙烯三胺、环氧树脂与KH-550及KH-550与被粘物等主要键合反应的机理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9.
针对铝镁合金单搭接胶接接头,建立了剪滞解析模型,得到接头剪切应力的一般分析方法,利用有限元模型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在三维弹塑性有限元模型的基础上,分析了铝镁合金单搭接胶接接头剪切应力、Von-Mises等效应力在胶层厚度、宽度方向上的分布规律,结合试验探讨了胶粘剂类型、胶层厚度、胶接搭接长度对胶接结构连接强度的影响。所得结果对胶接工艺金属材料与胶层属性匹配、接头强度预测及胶接接头性能优化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复合材料胶接接头是飞机结构中常用的典型结构之一,分层损伤是复合材料胶接结构最重要的损伤形式.以L型胶接接头为研究对象,开展静力和疲劳试验,分析其静力和疲劳分层的扩展规律与失效模式.基于内聚力本构关系,发展了复合材料静力和高周疲劳分层本构模型.采用有限元软件建立了复合材料L型胶接接头的静力和疲劳数值模型,对其应力分布、变...  相似文献   

11.
粘钢与碳纤维布加固框架中节点对比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6个足尺框架中节点(2个粘钢加固,2个碳纤维布加固,2个未加固)在低周反复荷载作用下对比试验,对比分析了节点区破坏特性和滞回曲线,以及节点区梁柱纵筋、混凝土、钢板和碳纤维布的应力水平。结果表明:粘钢加固能明显提高中节点抗剪承载力,碳纤维布加固能有效改善中节点的抗震性能。为改进和选择合理的框架中节点加固方案提供了试验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解决在实际工程中如何进行粘钢加固粘结界面抗剪强度检测方法及检测评定标准问题.方法通过在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60和C90的基材上粘贴等宽变长的钢板,进行粘钢加固粘结界面抗剪承载力试验,并根据试验结果对现场检测时的取样尺寸、检测评定标准进行研究.结果提出了一种现场检测粘结界面抗剪强度的方法,确定了检测时的取样尺寸(40 mm×40 mm)与检测评定标准.结论这种方法简单可行,对粘钢加固技术的发展及工程质量控制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碳纤维加固混凝土梁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考察碳纤维的粘贴方式、层数等因素对碳纤维加固的混凝土梁在抗弯性能和力学行为方面的影响情况,分析加固梁在承载过程中的破坏特征与裂缝的发展过程,进行了对比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碳纤维粘贴可以提高钢筋混凝土梁的抗弯刚度、改善结构的力学性能,且碳纤维的粘贴方式对抗弯承载力的提高影响较大,所得结论为碳纤维加固混凝土梁的研究和应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4.
通过采用两点对称集中加载的方法,对4根玄武岩纤维布加固的钢筋混凝土梁和1根未加固梁的正截面承载力的对比试验,观测并分析了试验梁发生破坏的全过程、应变分布情况、承载力和延性,并分析了玄武岩纤维布粘贴层数、粘贴锚固方式对加固效果的影响.试验证明玄武岩纤维布加固钢筋混凝土梁符合加固设计规范要求.  相似文献   

15.
冷热原油顺序输送对土壤温度场的要求及其严格,这也是确保冷油过后,热油能否安全进站的关键。基于传热学和流体动力学,建立了埋地管道流动与传热控制方程,数值模拟了冷热原油顺序输送过程中管道沿线不同位置轴向油温及土壤温度场的动态变化过程。研究表明,随着出站油温的冷热交替周期运行,管道沿线不同位置 的管内油温及周围一定范围内的土壤温度场呈现周期性变化,并存在一定的时间或空间滞后性,且对于低输量运行的管道来说,超过一定输送距离后,输送温度趋于一致;在热油-冷油交替输送过程中,热油受前端冷油的影响,热油头进站温度最低,这是管道安全运行方案应考虑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倪敏 《常州工学院学报》2010,23(5):76-78,86
运用PDCA循环法则,分析了滤棒搭口不牢的原因,针对其主要原因采取设备改善措施,通过改进ZL23成型机热熔胶传动系统降低排胶量,以及加装纸加热板保持胶温,有效地提高了滤棒搭口粘接的可靠性,降低了消耗。  相似文献   

17.
选取炭黑、谷壳灰、绢云母、蒙脱土、凹凸棒石和硅灰石等6种不同形态的无机填料,采用液态成型工艺,制备了无机填料/丁腈橡胶硫化胶,研究了无机填料对丁腈橡胶的力学性能、交联密度、耐燃料B性、耐油性、耐热老化性和微观形貌等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加入炭黑后,硫化胶的综合性能最佳;加入蒙脱土后,硫化胶的交联密度增至2.49×10^-4mol/cm3,三维交联程度增幅最大;加入凹凸棒石后,硫化胶在燃料B中质量变化率、体积变化率降至同比最低,对耐燃料B性能改善幅度最大;加入硅灰石后,硫化胶在油性环境中的质量、体积变化率、硬度变化最小,对耐油性改善最多;加入绢云母后,硫化胶在热空气氛围下质量变化率、体积变化率和硬度变化同比最小,对耐热老化性能改善幅度最大。  相似文献   

18.
对IF钢生产过程中热轧、冷轧及退火试样的织构演变进行研究。分别借助EBSD和XRD测定和计算了热轧、退火及冷轧试样的取向分布函数及相关织构组分的体积分数。结果发现,热轧板在变形过程中发生了动态再结晶,晶粒为细小的等轴晶,为后续组织发展提供了基础;热轧后试样中的织构很弱,不会影响冷轧织构组分及含量。冷轧过程是织构形成的主要过程,试样中含有4种主要的织构组分:{001}〈110〉、{111}〈110〉、{111}〈112〉和{112}〈110〉。退火过程中发生再结晶,4种冷轧织构组分在退火过程中均分别转变为{111}面织构。  相似文献   

19.
以夏热冬冷地区3个典型建筑为例,分析了3类典型建筑的总冷(热)负荷、新风冷(热)负荷分布情况,计算了采用排风热回收装置处理新风后降低的负荷量,并对采用新风换气装置后的投资进行了经济性分析.采用新风换气装置后总投资变化不大,但运行费用却能大大降低.  相似文献   

20.
国家政策鼓励发展分布式能源.分布式能源的运行对天然气管网负荷会产生怎样的影响,是城镇燃气行业关注的问题.以北京市某宾馆为例,预测、计算其冷热电负荷,折算分布式能源站的天然气消耗量,分析天然气负荷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