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就现行城市规划体系框架下,城市设计与规划的层次关系、法律地位、编制及审批办法等问题,提出了城市设计与城市规划一体化、城市设计具有双重地位和属性、城市设计与城市规划层次对应的三个基本理念,由此进一步提出城市规划编制实践中的城市设计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分为:将城市设计纳入规划编制体系运行;城市设计作研究性的基础工作,其成果纳入规划成果进编制和审批;城市设计作为专项规划单独运行等三种不同方式进行的规范运作思路。  相似文献   

2.
城市规划中的弹性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毛颖  蒋万芳 《山西建筑》2007,33(35):26-27
通过总结当前各层次规划中存在的问题,在编制办法、规划管理等方面提出规划弹性的新思考,为城市规划主动适应市场经济提供新的思路和手段,使城市发展的动态可变性和多样性与城市规划的严肃性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3.
根据国家<城市蓝线管理办法>,蓝线是指城市规划确定的地表水体保护和控制的地域界线.编制城市蓝线规划,可以明确管理范围,控制预留用地,对于保护水体、改善水质、保障防洪安全、修护生态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以<深圳市蓝线规划>为例,从城市蓝线编制的原则、流程、方法、管理方式等方面,系统地介绍了在实践中总结的经验,以期为其他城市蓝线规划的编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确立,我国现有的总体规划编制办法急待改进,本文通过对我国城市规划编制办法的分析总结,借鉴其他国家城市规划编制办法,提出了现阶段总规编制工作中应转变观念、提升市域城镇体系规划的法定地位、重视生态远景规划结构、扩展规划用地分类、注重城市设计工作、放开规划编制主体等改进策略。  相似文献   

5.
我国城市地下空间规划的理论研究与编制实践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束昱  柳昆  张美靓 《规划师》2007,23(10):5-8
城市地下空间作为城市空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开发利用与规划编制工作已被列入我国的城市规划编制体系中.我国的城市地下空间开发与规划经历了4个发展时期,已逐步发展成为综合性规划.杭州、青岛、北京、上海、深圳等城市在地下空间规划方面均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与实践,但仍需加强理论研究,探讨科学的地下空间规划编制方法.  相似文献   

6.
就现行城市规划体系框架下,城市设计与控制性详细规划层次关系、法律地位、编制及审批办法等问题,提出了城市设计与城市规划一体化、城市设计具有双重地位和属性、城市设计与城市规划层次对应的三个基本理念,由此进一步提出控规层面城市设计的特点、编制成果等。  相似文献   

7.
依据<城市绿线管理办法>,结合台州市城市绿线规划编制过程,对城市绿线规划编制的基本内容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城市绿线规划是一项贯穿总体规划至详细规划阶段的工作,应有政府的重视和规范的城市规划管理作为基本保证.  相似文献   

8.
《北京中心城控制性详细规划》于2006年12月编制完成,根据《城市规划编制办法》第十六条的有关要求:在城市详细规划的编制中,应当采取公示、征询等方式,充分听取规划涉及单位、公众的意见.2007年8月,中心城控规主要编制单位之一的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在北京城八区组织开展为期15个工作日的《北京中心城控制性详细规划》公示的试点工作.  相似文献   

9.
笔者从规划编制的实践中,体会到一个完整的城市规划体系应包括规划法规.规划行政、规划编制与规划实施等四个基本方面,其中规划法律制度是这一城市规划体系的核心.在当今,理解与完善城市规划法律制度的实时需求,尤为迫切,深入对之探讨,有利于对城市未来的适应要求和当前的建设规范化的制订.  相似文献   

10.
加强城市规划师职业道德建设,提高城市规划的质量,必须充分关注和了解当前城市规划行业的背景.针对当前城市规划行业背景中规划编制的科学性、规划审批的公正性以及规划失误的隐蔽性等相关问题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对城市规划师职业道德的构成进行定位,并从内部加强和外部制约两个方面提出城市规划师职业道德建设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1.
城市规划作为一项公共政策,其目标导向在于实现公共利益。但在规划制定过程中,由于公共利益范畴的不确定性,随时间、地点可变性,以及权利主体多元性等特点,究竟由谁来主张公共利益,尤其当不同的利益发生矛盾时,公共利益的共识又是如何形成的?针对以上问题,城市规划界急需讨论并争取共识。文章以澳门新城区规划制定中澳门外港码头搬迁为案例,详细描述了在澳门行政区治理结构下,公共利益共识的形成过程,思考了各方行为逻辑以及其对最终规划的影响,提出要重视规划成果形成的过程,在价值取向、思维方式、利益共享上更多开放包容、让更多利益相关者参与制定过程,并最大限度地达成共识,唯如此规划才能有效发挥其公共政策综合性作用。最后,文章从公共利益形成的视角对我国转型期城市规划理念转变、规划制定过程和规划成果表达等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2.
对公众参与城市规划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荔珍 《规划师》2005,21(11):24-27
目前,南昌的公众参与同社会需求相比仍有很大的差距,且普遍存在着事先参与与事后参与脱节、未将被动参与转化为主动参与、缺乏与公众的沟通和互动、规划修改和实施中公众的建议被忽略、公众参与未提升到决策高度等一系列问题。南昌在公众参与城市规划方面要加强的工作至少有四个方面:更新观念,高度重视公众在城市规划中的作用:广泛宣传规划,增强公众参与意识;加强法制建设,完善规划立法体系;提高规划师素质,深化规划理论和政策的研究。  相似文献   

13.
通过分析当今国际上以英国等国为例的城市规划应对气候变化的适应发展方法与策略,论述城市规划作为发展战略的重要专业工具,需要在规划的政策管理体系、规划编制的内容与方法、场地规划的基础设施适应设计三个方面进一步深化研究适应发展战略,以提高城市系统的恢复能力。  相似文献   

14.
张晓宇  何邕健 《规划师》2006,22(5):65-67
城市信息具有可浓缩、可扩散和可共享等特征,其应用已扩展到地籍与房产管理、资源调查与规划、大型工程项目的前期论证、公用事业管理和城市日常管理等方面.基于GIS、VR和遥感等技术的支持,城市信息管理已开展了基于代理模型的城市结构模拟、城市"细胞生长"模型信息系统、选择与决策信息系统、公众参与信息管理系统和道路交通信息管理等前沿研究.  相似文献   

15.
加强城市防灾减灾规划研究,建设安全城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是世界上灾害发生较为严重的国家之一,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自然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呈明显上升趋势,已经成为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安定的重要因素。本文指出了我国城市防灾减灾规划所存在的问题,对我国城市防灾减灾规划的编制原则、定位及编制方法、以及与城市规划体系整合的方法进行了讨论,提出了我国城市防灾减灾规划的编制框架。  相似文献   

16.
王景慧 《规划师》2003,19(4):7-9
回顾我国城市规划评审历程,认为城市规划评审工作是随着形势发展而不断变化的。在今天的评审工作中,应考虑几个方面的改进:规划评审应成为规划编制改革的促进动力,要认真考虑城市规划与公众参与和社会监督问题,对不同类型的规划方案应采取不同的评审方式。  相似文献   

17.
公众参与城市规划的探索--以泉州市为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纪锋 《规划师》2005,21(11):20-23
泉州市城市规划中的公众参与存在以下问题:城市规划的公众参与缺乏法律上的支持和制度上的保障;城市规划的公众参与缺乏台理的组织机制;城市规划忽视了公众团体组织的介八。应该从转变观念、完善法律、建立参与组织、理顺程序、监督落实等方面着手,建立公众参与城市规划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18.
“公众参与”城市规划是上世纪60年代率先出现在欧洲的规划实践,经过四十年的发展,在西方已经成为比较完善的不可缺少的规划环节。然而,在我国“公众参与”尚处于起步阶段。为了解公众参与在当地的实施情况,探讨公共参与的可能性,通过各种调研方式,发现虽然只有短短几年的实践,公众参与已经成为某些城市的规划中的重要环节,但是其中仍然存在诸多问题。笔者根据问题提出了一些解决方案,并且展望公众参与的未来。  相似文献   

19.
新的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出台后,“四区”划定成为城市总体规划的必要基础。在此背景下,该文以长汀县中心城区为例,综合吸收了前人研究成果,又引入了多因素GIS方法,运用“建设阻-潜力”模型,科学、合理地进行了建设适宜性研究,为城市总体规划的编制提供必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20.
GIS在国外环境及景观规划中的应用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宋力  王宏  余焕 《中国园林》2002,18(6):56-59
地理信息系统(GIS)是一个收集、储存、分析和传播地球上关于某一地区信息的系统,一个完整的GIS必须具备输入、存贮、操作和分析,表达输出四大功能,GIS以其强大的地理信息空间分析功能,在环境及景观规划项目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它的发展与某些领域尤其是环境规划设计领域的实践是相互促进的,作为一个强大、灵活的决策系统,它不仅见于大范围的城市及地区规划,自然资源保护及管理,而且国外许多与城市景观设计相关的行业也正在接受这一技术,但它也存在着一些不足,目前GIS的分析与展示诸如噪声、能量平衡、城市气候等环境因子方面的能力,还是有限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