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研究了丁腈橡胶/聚氯乙烯共混胶(NV5075)替代丁腈橡胶和氯丁橡胶,用作钢丝编织液压胶管的胶料。试验表明,该共混物作为胶管内胶、中胶和外胶有许多优点,诸如耐臭氧老化优良、耐油性能提高、抗撕裂性能改善、门尼焦烧时间长(加工安全)、挤出性能好、表面光滑、不赶胶、挤出的内外管坯挺性好、挤出膨胀率低、尺寸稳定性好等。通过合理的配方设计,胶管成品的全部检验项目均符合国家标准GB/T 3683—2011的要求。  相似文献   

2.
3.
SBR/CR/SEBS共混物形态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加入少量嵌段共聚物SEBS到热力学不相容的共混物SBR/CR中,可以明显降低分散相粒子尺寸,促进体系均匀分散,分散相平均粒子尺寸约为15μm。  相似文献   

4.
在高分子共混增容理论与高分子共混物多相体系流变学的指导下,利用合成的CPE与AN,St的三元接枝共聚物对CPE/AS共混体系进行改性。扫描电镜(SEM)测试结果表明三元接枝共聚物加入CPE/AS共混体系后能有效改善体系相容性。增容作用明显。流变性能测试表明,一定量的CPE三元接枝共聚物加入CPE/AS共混体系后,能有效降低体系的熔体粘度,克服了增容与共混熔体粘度增加的矛盾。制备出具有良好力学与加工性能的CPE/CPE三元接枝共聚物/AS共混材料。讨论了共混体系的增容机理与加工流动性改善的原因。研究表明,共混材料中CPE,AS,CPE三元接枝共聚物的含量分别为30,60,10(质量份)时,其综合性能优良。  相似文献   

5.
大变角等强度钢丝编织胶管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改变钢丝编织胶管各层钢丝编织角度使其在受到内压层间变形后每根钢丝尽可能地发挥自身的等效强度。实验表明,与各层编织角均为54°44′的钢丝编织胶管在静压试验状态下相比,本次实验中的长度变化率低、脉冲试验振幅小、钢丝节约1.43%。  相似文献   

6.
NBR/CPE共混物的新型共硫化体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过氧化二异丙苯(DCP)和三巯基均三嗪(TMT)并用作为NBR/CPE共混物的共硫化体系。实验表明:在DCP和TMT用量均为2份时,共混硫化胶的拉伸强度,扯断伸长率达到最大,而硬度,100%定伸应力最小;压缩永久形随硫化体系中TMT的增加略有增加,但变化不明显。  相似文献   

7.
氯化聚乙烯橡胶在钢丝编织胶管外层胶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谭镜华 《橡胶工业》2003,50(9):536-538
用氯化聚乙烯橡胶(CM)替代CR或氯磺化聚乙烯橡胶(CSM)与NBR并用研制了钢丝编织胶管的外层胶。确定配方为:CM352L 60,NBRN32 40,氧化锌 2,稳定剂 12,防老剂 2,炭黑(N330/N660)60,GA补强剂20,填充剂30,增塑剂(DOP/DOA)20,粘合剂(RS/RA)6,促进剂DM0.8,硫化剂CVl5202.5,硫黄0.5。该配方胶料加工工艺与CSM/NBR胶料相同。采用该配方外层胶的成品胶管性能完全合格,现已正式投入生产。  相似文献   

8.
NR/EPDM/CR共混物制作高强度胶管配方研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天然橡胶、三元乙丙胶与氯丁橡胶并用胶的配方和混炼方法.试验结果表明,这三种胶共混,可以采用硫磺和金属氧化物硫化体系.共混物采取NR和EPDM先行配合混炼,在高温下过滤,再与预先加入硫化剂的CR胶按比例掺混、热炼挤出的工艺方法.胶料的硫化速度较快,强度较高,耐臭氧性能和耐介质性能较好;老化性能优良,耐油性能略有下降.  相似文献   

9.
张勇  章长明  王平  张隐西 《橡胶工业》1996,43(4):223-226
在BR/CPE自硫化共混物中加入少量氯化亚锡(0.5-2份)能显著促进自硫化反应,增大硫化速度和交联密度,共混物凝胶含量达到98%,进一步增大氯化亚锡用量对共混物硫化和硫化胶性能无显著影响。BR/CPE共混物用炭黑和白炭黑作补强剂较好,补强剂用量为30份较合适;CPE用量较大,共混物的物理性能较好。  相似文献   

10.
赵付会 《橡胶工业》2013,60(6):367-370
介绍脉冲30万次SAE R17系列钢丝编织胶管的研制。胶管由内层胶、骨架层(2层钢丝编织层)、中层胶和外层胶构成。内层胶和中层胶主体材料分别为丙烯腈含量较大和中等的丁腈橡胶,外层胶主体材料为橡塑合金。内层胶、中层胶和外层胶性能符合企业标准要求,成品胶管的各项性能符合SAE J 517R17标准要求,其中脉冲突破30万次,远超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11.
采用氯丁橡胶作电缆护套材料时,共混一定时的氯化聚乙烯可明显改善其胶料耐热性提高其定伸应力,拉伸强度及撕裂强度,且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生产技术。CR/CPE用量比及硫化体系的选择是CR/CPE电缆护套胶料研制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探讨了给硫体和TCY/给硫体2种不同硫化体系对CR/SBR共混胶硫化特性、硫化橡胶力学性能和耐热老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含DTDM的共混胶焦烧时间较长。正硫化时间较短,硫化特性较好。采用TCY/给硫体复合硫化体系且随着TCY用量的增加,CR/SBR硫化橡胶拉伸强度先增大后减小,TCY用量为1份拉伸强度达到最大值(23.0MPa)。2种不同硫化体系的硫化橡胶耐热老化性能都较好,老化后拉伸强度保持率在100%左右,拉断伸长率保持率也在70%左右。  相似文献   

13.
氯丁橡胶/丁苯橡胶共混物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探讨了氯丁橡胶(CR)/丁苯橡胶(SBR)共混胶料的硫化特性,共混硫化胶的力学性能、压缩弹性模量和动态力学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当共混胶料中SBR用量在5~25份范围内时,随着SBR用量增加,共混胶的MH降低,t90时间延长,ML和t10时间变化不大;拉抻强度、300%定伸应力、硬度均随SBR用量的增加而降低;共混硫化胶的压缩弹性模量随SBR用量的增加而降低,当SBR用量为5份后,-40℃时的压缩弹性模量约为纯CR硫化胶的一半;在-20℃以上时,共混硫化胶压缩弹性模量随温度变化曲线较为平稳,斜率较小;DMA结果显示随SBR用量增大,tanδ降低,E′增大,Tg变化不大.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氯化聚乙烯(CPE)、CPE/纳米Si02增容丁苯橡胶/聚氯乙烯(SBR/PVC)共混型热塑性弹性体(TPV)的力学性能、耐溶剂性能和耐热变形性能,并用扫描电镜(SEM)分析了TPV的断面微观形态结构。结果表明,CPE/纳米SiO2的加入,细化了交联SBR分散相,改善了SBR在PVC中的分散性,有效提高了SBR与PVC的相容性;当CPE和纳米SiO2的质量分数分别为5%和9%时,增容效果好,与未增容TPV相比,增容TPV的断裂拉伸强度和撕裂强度分别增加了165.7%和108.8%,耐溶剂性能和耐热变形性能也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5.
邓涛  王常春  赵树高 《橡胶工业》2004,51(8):460-463
考察氯化顺丁橡胶(CBR)用量对其与CR,NBR或CPE并用胶的物理性能、耐老化性能和阻燃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CBR用量的增大,CBR/CR和CBR/NBR的拉伸强度和拉断伸长率均下降,CBR/CPE的这两项性能均提高;老化或浸油后,3种并用胶的拉伸性能均随CBR用量的增大而下降;随CBR用量的增大,CBR/NBR的阻燃性能改善,CBR/CR和CBR/CPE的阻燃性能下降。  相似文献   

16.
蒙显权  林杰 《橡胶工业》2003,50(4):231-232
采用CR/NBR并用胶制作了汽车发动机与滤清器相连的波纹管。其配方为 :CR +NBR  10 0 ,氧化镁 +氧化锌  11~ 12 ,硬脂酸  1~ 2 ,促进剂  1 95~ 2 65 ,防老剂  8,软化增塑剂  14~ 18,炭黑  5 0~ 5 5。混炼温度宜控制在 70℃ (不能超过 130℃ )。采用高温短时间模压硫化 (2 2 0℃× 2min ,平板压力 10MPa)。采用该配方和工艺生产的产品质量稳定  相似文献   

17.
TPI与CR并用胶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试验研究反式1,4-聚异戊二烯(TPI)/CR和TPI/NR/CR并用胶的性能.结果表明,与CR相比,TPI/CR并用胶硬度、300%定伸应力、拉伸强度略有减小,耐屈挠性能明显提高;与NR/CR并用胶相比,TPI/NR/CR并用胶硬度和300%定伸应力略有减小,拉伸强度和拉断伸长率略有增大,耐屈挠性能明显提高,耐热老化性能相差不大.  相似文献   

18.
应用红外光谱法研究SBR/BR并用体系中BR的定性分析.对SBR/BR并用体系高温裂解物的红外光谱进行分析得出,根据699 cm-1处取代苯的面外弯曲振动吸收峰的吸光度(A1)与908 cm-1处的丁二烯特征吸收峰的吸光度(A2)的比值可进行BR的定性分析:A1/A2>3.12,肯定SBR中无BR存在;2.80<A1/A2<3.12,考虑不同类型SBR的性能,慎重判断;A1/A2<2.80,则SBR中有BR并用.  相似文献   

19.
埃洛石纳米管/甲基丙烯酸锌并用补强SBR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埃洛石纳米管(HNTs)和甲基丙烯酸锌(ZDMA)并用制备HNTs/ZDMA/SBR复合材料,并对其结构和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ZDMA能同时与HNTs和SBR形成化学或物理作用,增强SBR与HNTs的界面作用,提高交联密度,并促进HNTs在橡胶基体中的取向,从而显著提高复合材料的热稳定性和物理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