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我国“互联网+”交通服务的演进与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Planning》2016,(3):39-47
随着互联网时代交通产业链的重构和生态圈的再造,传统产业形态被颠覆,新兴业态层出不穷。"互联网+"交通服务就是以联程联运为主导,以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为标志,以智慧交通、智慧物流为引领,以个性化、多样化运输服务模式的不断创新与及时应用为特点,对传统交通服务产生颠覆性影响的全新服务组织和管理体系。从我国交通服务发展历程、我国"互联网+"交通服务类型以及国外"互联网+"交通服务所处的阶段看,我国交通服务正在由以基础设施建设为主的阶段向"互联网+交通"的方向演进,以更好地满足公众对交通服务更快、更便捷、更舒适、更低价的要求。当前,我国"互联网+"交通服务政策的重点在于运用"互联网+"理念,审视、研判、引领移动互联网时代交通发展新模式,推动各种运输方式之间高效衔接、互联互通,重新定义交通服务外延,再造产业链和生态圈,重构行业治理体系,推动交通产业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2.
随着高速公路交通量呈现出日益增长的变化趋势,部分已运营的高速公路存在通行服务能力不足的问题,需要组织改扩建工作,缓解服务能力有限与交通量过大的矛盾。论文以开平至阳江改扩建高速公路T1标合同段为例,在施工过程中,制订了交通组织基本原则、分流方式、限速方案,将该工程的交通组织方案设置为4个阶段,并对各个阶段的实施方法进行了阐述,以保证该工程顺利进行,提高高速公路通行服务能力。  相似文献   

3.
面向用户的奥运交通组织体系及方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奥运交通组织规划是保障奥运期间交通是否满足各个方面的需求、运行实施是否良好高效的重要环节,因此必须制定切实可行的交通组织规划及管理策略,为成功举办奥运会奠定良好的基础.奥运交通的特点之一是服务对象的多样性及服务要求的多重性.该文根据奥运交通的服务对象及不同要求,建立了面向用户的奥运交通组织体系,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方案.  相似文献   

4.
以研究城市交通供给能力为出发点,主要从动态、静态两方面对交通容量进行了分析,探讨了交通与土地利用协调发展的措施,指出通过合理的用地组合模式和土地开发容积率,可使得土地利用与城市交通协调发展;通过增加交通基础设施供给和优化交通组织,可使得交通更好的服务区域未来土地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5.
罗琳宁  杨璐 《四川建筑》2012,32(5):34-35
成都市八宝广场作为城市重要节点的商业区广场,肩负着组织交通、商业服务、休闲娱乐的职能,文章以商业区广场使用功能为依据,对该广场进行了优化设计。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4,(7)
本文以衡大高速公路为依托,首先对单向设计小时交通量、最大服务交通量、单向车行道的设计通行能力、车辆排队长度等应急救援交通组织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和计算,然后对紧急事件状态的判别进行了分析论证,最后给出了衡大高速公路的主线控制方案。  相似文献   

7.
李伟 《住宅产业》2022,(8):68-70+113
本文以深圳市吉华医院新建项目为例,分析了超大型医疗中心交通组织方式的重点和难点,并以量化分析的方式计算医院高峰期的交通需求,提出以多首层、交通输导层、公共交通解决超大型医疗中心外部交通组织的难点。以专病中心辐射状网络化平面、智能化物流系统,解决超大型医疗中心内部交通组织的难点,为新建超大型医疗中心的内外部交通组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以中心城周边的轨道交通枢纽站为研究对象,研究了中心城周边轨道交通枢纽站在枢纽设计、枢纽组织管理、换乘交通分担模式、交通环境等方面的特殊性,从规划建设阶段、运营阶段分别研究了交通保障措施,提出应系统性地对枢纽进行规划设计,功能布局上满足交通功能要求,以人为本,公交优先,主客流优先,换乘应流线清晰、安全便捷。运营阶段应从布局及交通组织衔接优化、交通设施完善、安全管理、执法及宣传教育、综合型枢纽服务、多部门协调及应急等六方面进行综合性的组织和管控。  相似文献   

9.
针对大型活动在城市局部空间短时间内集中大量人流的特殊情况,提出将大数据技术应用于大型活动管理和交通组织中。相对于传统交通规划中的四阶段模型,大数据技术可准确预测大型活动的需求,对大型活动的实时状况进行监管,有效应对突发事件。以上海体育场体育运动公园概念设计为例,分析数据源,实现功能,并面向管理部门、服务机构、个人用户设计3个应用场景。最后总结大数据技术在大型活动管理和交通组织中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历史城区微循环路网分层规划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历史城区内有丰富的支路和街巷,运用支路和街巷进行交通微循环组织是交通改善的重要途径。首先分析历史城区微循环路网的作用及建设管理现状。分"分流导向、服务短距离出行"的城区级微循环、"集散导向、服务地块可达"的街区级微循环两个层级,介绍微循环路网的分层规划方法和交通工程设计及管理要点。在此基础上,以南京市老城区为例阐述微循环路网分层规划方法在实际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1.
本文针对我国大城市中心区步行街区建设情况及其引发的交通矛盾,在分析步行街区交通特征的基础上,提出解决步行街区交通组织基本策略,从内部步行交通组织、内部与周围道路交通衔接、外围静态交通组织等方面提出了步行街区的交通组织对策,最后结合福州市三坊七巷步行街区交通组织进行实例分析。  相似文献   

12.
以《第16届广州亚运会亚运村规划建设亚运要求》的相关内容为依据,在总结历届奥(亚)运会奥(亚)运村交通建设方面经验的基础上,分析了广州亚运城赛时不同群体的交通需求。根据亚运期间亚运城交通组织运营的需要,从高效的进出交通系统、分级设计的内部交通系统以及弹性的交通基础设施体系建设三个方面着手,来统筹安排亚运城的交通系统规划与设计,使得亚运城的交通系统既能满足亚运赛事期间的交通组织运营和安保需要,同时又能满足赛后利用要求。  相似文献   

13.
虹桥枢纽将成为辐射长三角乃至全国的高速交通中心,长三角网络城市形成的关键性与战略性的节点。作为集空港、高速铁路、城际铁路、磁悬浮、高速公路等多种交通方式于一体的现代化大型综合的交通枢纽,在分析其建设机遇、战略及功能定位的基础上,系统分析其集疏散系统的关键问题并确定集疏运交通模式,并针对枢纽外围快速集疏运通道、本体配套交通设施及枢纽交通组织方案进行研究,为以后类似大型交通枢纽的规划设计树立新的典范。  相似文献   

14.
2014年第二届青年奥林匹克运动会将在南京举办,这是南京首次举办全球性质的大型综合性体育赛事。从城市事件与城市空间形态入手,分析青奥会场馆选址、布局及其与南京城市空间规划的契合,着重探讨了青奥会对南京城市空间发展的三方面影响:助推南京实现城市总体发展战略;加快城市空间更新;优化城市空间结构,促进城市空间拓展。  相似文献   

15.
我国枢纽机场陆侧交通组织的特点与问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瑶峰 《华中建筑》2012,30(6):69-73
机场陆侧交通是机场和城市联系的纽带。我国枢纽机场陆侧公路交通出现拥堵的同时,轨道交通的引入带来了新的契机和挑战。该文从我国枢纽机场陆侧交通组织的现状和形势出发,对陆侧交通组织的特点和趋势进行了总结,并分析了陆侧交通组织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未来发展我国枢纽机场陆侧交通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本文针对我国大城市中心区步行街区建设情况及其引发的交通矛盾,在分析步行街区交通特征的基础上,提出解决步行街区交通组织基本策略,从内部交通网络、内部与周围道路交通衔接、静态交通等方面提出了步行街区的交通组织对策,并从步行街区的布局、道路规划、出入口规划设计等方面探讨了步行街区的交通规划与设计,最后结合福州市三坊七巷步行街区交通组织进行实例分析。  相似文献   

17.
严建伟  刘萍 《华中建筑》2007,25(10):68-70
多种交通模式间相互转换是城市机动性加速发展进程中的必然趋势.论文以阐述城市交通组织对城市整体规划及设计的导向作用为前提,通过对我国城市交通节点综合建构的分析思考,勾勒出作为大城市交通不可或缺的公共交通转换中心的设置原则及设计特点,以实现城市交通网络的无缝接驳和高效转乘,并探讨了国外发达城市的经验对我国城市交通管理及建设政策制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世界经济的发展使城市交通拥堵现象日渐凸显。开发地下空间,发展地下交通成为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趋势。国外地下空间交通组织已有一些较为成熟的经验,通过借鉴与学习,对宁波市行政中心广场地下空间开发项目进行交通组织模式研究,梳理其地下车行网络和步行网络,在地下空间进行人车分流。步行网络完成了与地面和公共交通的连接,实现了步行网络的系统化和便捷性。通过地铁出入口两级提升的方式,对地铁客流合理分流,解决了轨道交通客流快速疏散和商业人流聚集的矛盾。合理的地下空间交通组织,不仅形成了令人愉悦的空间意向,更能提高地下空间利用效率,解决城市中心区土地稀缺和交通拥堵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刘嫚 《城市建筑》2014,(4):235-236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城市开始重视交通问题。多数城市由于早期没有专业的交通规划,存在多处断头路、五叉路口等畸形交叉口,存在很大的交通安全隐患,相关部门应引起足够重视,同时应及时进行交叉口改造或者交通组织优化。本文主要对五叉路口交通组织问题进行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