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连蓓 《安徽建筑》2001,8(5):8-9
本文通过对徽州传统聚落外部空间的构成分析,着重剖析徽州传统聚落的空间文化的设计内涵以及其空间设计的必然规律,反映传统文化对于聚落外部空间设计的支配性作用。  相似文献   

2.
着眼于低碳生活景观在城市与乡村的差异性,深入剖析了低碳型景观在西南传统乡土聚落中的表现形式与特点,并在此基础上对西南传统乡土聚落中的低碳性和传统性问题进行了思想、历史、技术、材料及居民生活方式等方面的相关分析.结果表明,传统乡土聚落中的低碳性与传统性呈现显著相关,因此科学保护与正确引导西南传统乡土聚落中的低碳型景观,可以作为乡村城市化进程中的传统文化景观保护的有效突破口.  相似文献   

3.
传统聚落文化与现代人居环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黄国军  彭刚 《山西建筑》2005,31(13):15-16
从聚落“天人合一”的自然观、界域性与中心性等方面,阐述了传统聚落文化为自然的人文精神,并对现代人居环境作了分析,探讨了传统聚落的文化精神最终仍会回到现代人居环境中来。  相似文献   

4.
王永帅  张中华 《风景园林》2023,30(8):103-110
[目的]为修正黄土高原地区传统窑洞聚落地域性人居个性缺失、形象趋同等问题,需要准确识别其地域性人居景观特征。[方法]运用人类学中的地方性知识理论,提出传统窑洞聚落地方性知识的挖掘方法及路径,并以陕北地区32个传统窑洞聚落景观为例,对其选址布局、空间形态、院落布局、营建技艺和民俗文化中所蕴藏的地方性知识进行识别、提取与图谱构建。[结果]形成由2个门类、6个大类、27个中类、65个小类构成的陕北传统窑洞聚落景观地方性知识图谱。[结论]研究提出陕北地区传统窑洞聚落景观的在地性保护与传承策略,可为黄土高原地区传统窑洞聚落景观地域性人居景观的保护传承和在地性人居营建提供指导与启示。  相似文献   

5.
邹炜晗  张定青 《新建筑》2021,(1):121-125
蜀道沿线传统聚落作为蜀道文化的重要载体,是当下蜀道文化线路遗产研究的重要线索.统计分析陕南地区蜀道沿线传统聚落基本信息,选取11个典型传统聚落进行研究.基于景观基因理论建立包含物质性及非物质性两大类因子的景观基因识别指标体系,并基于景观基因形成的影响机制对传统聚落主体性景观基因进一步识别,采用图形提取、元素提取及含义提...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特有的人文环境影响下,中国传统聚落形成诸多鲜明个性,如血缘性、聚居性、内敛性、封闭性、自给性等,这些均为传统村落求安之自我保护的表现,"住防合一"早已成为中国传统聚落的一个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7.
水是生命之源,一切生命包括人类在内的生存与生活都离不开水。而江南地区的独特聚落环境与民居特征,都与江南地区多水这一因素息息相关。文章从水体角度来研究江南传统聚落环境与民居,从历史环境的水体变迁,现今水体对江南传统聚落的影响入手,分析了自然水体和人造河流对江南传统聚落经济、城市格局和民居形式等各方面的影响,并列举同里古镇作为例子,从水体角度来对江南传统聚落进行研究和布局分析,增强江南聚落人居环境的舒适性。这种因地制宜的利用水体的生活经验可以为现今乃至未来的江南传统聚落保护和再更新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8.
在传统乡土聚落空间不断演变的过程中,从人居学视角保存乡土、聚落的空间关系,以及乡村空间变迁中的乡土性、乡村行为活动、生活方式;从时间维度探求传统乡村聚落对现代乡村空间形态的演变,寻找乡村空间元素,探索乡村空间设计方法,实现传统乡村空间的保护与重构。  相似文献   

9.
追溯中国传统聚落的城乡同构特征及成因,从史地维度讨论了其演化脉络,分析其地域分布格局,及其与环境气候的因应关系。文中考察了传统聚落遗产保护与再生的模式,对其在管理、社会、安全、技术和资金方面的棘手问题做了梳理,提出了应对的建设性策略和实施途径。最后,论文建议按风土谱系保存、利用传统聚落的经典标本,再顺应文化地景演进方式,对大量性传统聚落进行景观式保护与更新。  相似文献   

10.
文章借助建筑现象学中本质直观的研究方法对店头古村的传统聚落现象进行描述与分析,以居住、栖居、存在三个层面从物质表象到精神内核逐步递进,分别针对其历史沿革、总体布局、空间形态、居民意识、场所精神进行论证,得出店头村传统聚落具有适应性和延续性、离散性和向心性、意识性和归属感三类特性。并以此思考在传统村落保护与更新中如何顺应客观规律,使针对聚落特征的分析能够切实有效地促进历史村落的传承与再生。  相似文献   

11.
传统聚落的类型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振 《南方建筑》2005,(1):14-16
运用类型学的方法对传统聚落进行了原型的分析,说明可以通过运用类型转换的方式,使传统聚落的精神在现代聚居模式中得以体现。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福建省尤溪县桂峰村传统乡村聚落为研究对象,在实地调研、理论研究与规划方案研究方法框架中,从"村落布局——组群院落——单体艺术——细部装饰"的结构上分析其建筑形态,并对传统乡村聚落的理论和实践进行更深一步的探讨;期望能够从中得到启发,为今天的建筑创作提供可以借鉴的思路。  相似文献   

13.
在对目前国内最新开发的路基沉降观测设备—智能式沉降观测仪工作原理介绍的基础上,详细阐述了它的安装方法及现场读数中的应注意的问题。依据在彭泽—湖口高速公路上路基沉降监测的实践,并与传统的沉降观测设备—沉降板式观测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表明智能式沉降仪无论在设备成本还是在试用效果方面都具有一定的优势,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4.
甘南藏族传统聚落景观是自然环境与当地居民活动相结合的产物,其生态完整,文化特色鲜明。作为文化和生存的载体最能反映出该区域的独特性。文章以景观基因图谱为视角,以甘南藏族传统聚落景观空间形态构成为研究对象,结合了分子生物学里面的“基因图谱”理论,对甘南藏族传统聚落景观空间形态构成进行分析,并将甘南藏族传统聚落景观空间形态进行基因提取,进而构建该区域的聚落景观“基因图谱”,为甘南藏族传统聚落景观的传承与发展提供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5.
谭志科  熊唱 《山西建筑》2007,33(10):32-33
概括了传统羌族聚落——羌寨的形态特点,并以四川理县桃坪羌寨为例探讨了羌寨形态特点形成的自然、历史、文化根源,分析了地形、气候等自然条件以及战争、防御等历史文化条件对羌族聚落独特形态形成的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6.
李军环 《城市建筑》2011,(10):36-39
本文以嘉绒藏族传统民居聚落整体空间与形态特征为研究对象,在对嘉绒藏族传统聚落自然环境与人文背景分析的基础上,探讨嘉绒藏族传统聚落的空间形态特征及其深层的各种影响因素与发展动力。  相似文献   

17.
Settlement models and geographical site analysis contribute to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ecological functioning of the landscape. In assessing land qualities, there is an increasing interest to include visibility analysis. The hypothesis is that settlements traditionally locate on places where the more fertile and intensively used grounds can easily be controlled. This can be tested in traditional landscapes where the initial settlement pattern and associated visibility are not very disturbed. This paper analyses two cases of traditional settlements in Greece, on the island of Paros (Cyclades) and on the Lassithi plain (Crete), which are exemplary for two distinct settlement models, respectively the island and the basin model.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ettlement pattern, land use zoning and landscape visibility is analysed using a 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ystem (GIS). Cumulative and single viewshed analysis are performed for all settlements in the study areas using different distance zones, one in the visible proximity up to 1.2 km and one more extended in the landscape up to 4.7 km. Both cases show great degree of visual control of the territory. Intensively used land is significantly more visibl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visibility and land use varies however with the viewing distance and settlement model. Visibility is a factor explaining the settlement pattern.  相似文献   

18.
吴斐  左辅强 《华中建筑》2014,(9):140-143
洛带古镇传统聚落空间是在长期的人地关系的协调中形成的,是当地文化的物化与外延。独特的客家文化是促成洛带传统聚落特色空间形态的重要因素,它赋予洛带极强的生命力与地域韵味。该文从客家文化背景下研究洛带古镇的传统聚落空间,以洛带标志性特征空间作为切入点,从文化内涵的角度剖析空间形态,探索文化对空间形成与演变的影响作用,并总结出客家文化与洛带传统聚落空间的互动关系,以期为我国小城镇传统空间与地域文化的传承与更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传统聚落构成与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秩序化、区域化、符号化三个方面对传统聚落构成进行分析;秩序化、区域化、符号化三者并非相互孤立,而是相互影响并作为一个整体体现出传统聚落的特征:同质与同构、顺应与原创、生长与传承,这三个特征可作为现代建筑聚落设计的借鉴。  相似文献   

20.
探究云南彝族传统聚落环境和建筑设计中,对于自然气候的被动适应情况和对于与微气候环境密切相关的风速、温度、湿度、太阳辐射等气象要素的主动调节情况。在现场实测分析的基础上,归纳提炼云南彝族传统聚落环境的选址、布局、内部空间及建筑设计的选址、形式、布局、细部构造等与微气候营造的关系,从而更加科学地解读云南彝族传统聚落营建过程中对于自然气候的适应能力和改善提升生存空间舒适性的具体营建方法,为西南地形复杂地区现代聚落环境的营建及建筑设计提供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