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城市垃圾污染的地球物理调查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城市垃圾填埋场渗漏是土壤和地下水污染的重要来源。本文介绍了高密度电阻率法 (HDR)、瞬变电磁法 (TEM )、地质雷达法 (GPR)、地温法在北京市两个垃圾填埋场检测垃圾渗漏液的扩散范围、扩散深度的效果。结果发现垃圾场在堆放多年后 ,都不同程度存在渗漏液对土壤和地下水的污染。被污染的土壤和地下水呈低电阻率特征 ,视电阻率在 1 0Ω·m左右可定性为被渗漏液污染 ,垃圾场渗出液的实测电阻率均在0 4 0Ω·m左右 ,而自来水的电阻率均在 32Ω·m左右。比较了各方法的效果并结合钻孔资料 ,发现高密度电阻率法在探测土壤与地下水污染方面效果显著 ,与瞬变电磁法的结果具有良好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防空洞探测属于地下洞体探测中的一种特殊工程地质问题.选用小线框瞬变电磁法应用于地下空洞的探测,对于施工区地表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工作效率较高.其数据处理解释采用全期定义将实测瞬变衰减曲线转换为视电阻率一深度曲线,根据地下空洞的瞬变电磁响应特征分析等视电阻率曲线的形态来确定空洞体存在,证明了在城区建筑基坑中采用小线框瞬变电...  相似文献   

3.
针对瞬变电磁圆锥型场源装置,采用汉克尔变换和余弦变换数值滤波法对该场源和中心回线源瞬变电磁正演响应进行了计算.将"烟圈"反演结果转换到频率域作为初始模型,采用最小二乘正则化方法对反演结果进行了改进.以电阻率100Ω·m的均匀半空间模型对两种反演方法进行了验证,并在此基础上对2层、3层和4层典型地电模型开展了正反演计算.最后,在某矿集区开展了短剖面实验,并采用2种反演方法对实测数据进行了处理.研究结果表明:用最小二乘正则化方法改进后的反演电阻率更接近于模型电阻率,反演深度更接近层界面,具有一定的分层效果;其视电阻率拟合曲线与模型的重构误差在10-4~10-3范围内.对均匀介质模型开展的反演表明,改进后的反演电阻率与模型电阻率的相对误差约为0.2%,而"烟圈"反演的相对误差超过0.8%.  相似文献   

4.
渗滤液水位是影响垃圾填埋场堆体稳定性的重要因素,垃圾填埋场内渗滤液的高水位会引发填埋边坡失稳滑坡事故,为快速地了解垃圾填埋场渗滤液水位,基于高密度电法对地下含水量变化的敏感性特点,利用高密度电法对垃圾填埋场渗滤液水位探测进行了试验研究。采用温纳排列方式,电极间距6m,每条测线布置电极约80根。结果表明,新垃圾填埋区电阻率一般低于10Ω·m;新垃圾填埋场原始山体与垃圾分界线的视电阻率约在40~80Ω·m之间,旧垃圾填埋场高阻区域原始山体与垃圾分界线的视电阻率明显高于新垃圾填埋场。利用高密度电法对垃圾填埋场渗滤液水位进行探测取得了较显著的效果,为物探技术在垃圾填埋场应用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5.
电阻率法勘探技术具有信息量大,对探测对象不造成伤害,成果直观、高效、准确等特点,被广泛地应用于岩溶勘查中。由高密度电法勘探深度小,电阻率测深法的探测深度相对较大,所以电阻率测深法在探测深度较大的岩溶方面具有很大的优势。在本文中,以三河市地面塌陷为依据,通过电阻率测深法对塌陷区周边岩溶发育情况进行面积性勘查,用2RES2DINV软件对数据反演,并对反演成果做三维分析,最终对勘查区岩溶强发育区进行了划分。结果显示在地面塌陷区周边还存在两个岩溶发育危险区,并全位于150m深度左右,其中一个位于村子内部,应及时对其做出风险预防措施。工程实例证实了电阻率测深法面积性探测工作在深部岩溶勘查中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勘察方法。  相似文献   

6.
全区视电阻率的求解方法是地下瞬变电磁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对全空间核函数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全空间全区视电阻率的核函数算法,采用理论数据对其计算效果进行了验证,同时将其应用效果与半空间瞬变电磁法平移算法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当采样时刻大于10μs和回线边长大于5m时,全空间核函数随电导率具有单调递增特性,井中多匝小回线装置的等效边长和采样时刻均满足此要求;由核函数算法获取的视电阻率在早期、过渡区及晚期均能反映出模型的真电阻率;在电阻率为10Ω.m的全空间模型中,该方法与平移算法计算结果的均方根误差分别为6.945 1×10-4和1.030 0×10-2,因而具有更高的精确性.实测资料处理结果显示核函数算法具有更好的应用效果,丰富了全空间瞬变电磁法理论体系,为井下实测资料的处理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7.
采用高密度电法对某回填土堆场局部区域的土壤污染状况进行调查试验研究.野外工作中采用重庆奔腾仪器厂生产的WDJD-3型高密度电法仪,测量方式为温纳装置,点距1m,电极60根,结果表明:含硫酸盐、硅酸盐的土壤电阻率在4~7Ω·m,相对非盐化土壤15~20Ω·m的电阻率明显偏低;含有建筑填碴电阻率在25~55Ω·m,相对土壤...  相似文献   

8.
高密度电法探测获得的视电阻率数据中存在的不确定噪声,会使反演结果不精确且反演时间增加.为了减小不确定性噪声带来的影响,采用自适应滤波方法对视电阻率曲线进行预处理后,再进行反演计算.本文通过仿真对比验证该方法的有效性.首先构建球体异常区域,半径为1 000 cm,电阻率为35 Ω·m.对构建模型进行正演计算后,获得视电阻...  相似文献   

9.
为了获得n-GaN的低接触电阻的欧姆接触,采用Cr/Au/Ni/Au金属化系统与n—GaN形成欧姆接触,并对其不同温度下的接触电阻率进行了测试分析.室温下Cr/Au/Ni/Au的接触电阻率为0.32mΩ·m2。随着温度的升高,接触电阻率略有增加,在300℃时接触电阻率为0.65mΩ·cm2,因此此欧姆接触适合在高温下使用.  相似文献   

10.
井下瞬变电磁法在底板富水异常区探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井下瞬变电磁法探测底板富水异常区的原理和视电阻率计算方法及常用回线装置,根据现场地质水文资料,并结合实际巷道工作面操作环境,应用PROTEM EM-47HP系统,采用偶极回线装置,对豫西某矿12031工作面底板进行富水异常区探测,表明了该系统对低阻异常体敏感、定向性好、精度高的特点.利用BETEM后处理软件分析数据,经时间-深度转换,正-反演处理得到底板地层视电阻率断面图,初步确定了存在突水危险的富水异常区域,为下一步钻孔查证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1.
本试验装置是模拟燃煤发电厂锅炉省煤器管道的工况,通过增大磨粒在气流中的密度,强化试验条件,缩短试验周期,以研究钢在气——固两相流中高温冲蚀磨损机理及优化省煤器管道抗磨措施的装置。实验结果表明,该装置模拟性强,数据可靠,适用面宽。  相似文献   

12.
液态合金Ni3Al冷却过程中微观结构的转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反映原子多体相互作用的FS势模型,通过分子动力学方法对液态Ni3Al的冷却过程进行了研究,考察了不同温度下Ni3Al结构变化特点.并给出了合金Ni3Al冷却过程微观结构转变的重要信息.对模拟的结果用热运动理论、从能量转换的角度给出了一些解释.  相似文献   

13.
在地震、风的作用下,高层建筑结构的摆动较大,应采取措施有效减小摆动,满足规范规定的要求。本文介绍了三种理论分析模式,从中采用了一种合适的抗风抗震计算模式和研究方法,从应用技术的角度上对建筑结构设计进行分析研究,对抗振因素进行了研究,确定了一种符合工程实际需要的装置——改良型调频液体阻尼器TLD。  相似文献   

14.
我国空间网架结构的发展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述网架结构(平板网架及网壳)在我国迅速发展的原因,并对其进行分析,然后按结构形式、网架连接、计算分析、施工检验以及质量等分别详述其发展情况,最后列举一些典型有代表性的实例,并浅谈曲面型网架(网壳)的展望。  相似文献   

15.
讨论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调整产品结构的定量评价指标和二次排序应遵循的原则。  相似文献   

16.
本文将图论概念引入结构矩阵分析,主要内容包括图伦要点、结点法和网眼法的计算原理。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数学趋势面分析的结果为基础,结合鹤壁地区构造形迹特征的研究,认真地分析了鹤壁矿区的地质构造(主要指褶皱和断层)成因,并进而得出了矿区煤系构造与煤系基底构造发育在纵向上是一致的,然煤系构造发育又受煤系基底构造发育所控制的结论。  相似文献   

18.
本文根据鹤壁地区燕山期第三阶段的地质力学分析,用光弹性平面模型的实验方法,模拟了该区的地质构造,验证并加深了对该区地质构是发育特征的认识,取得了满意的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19.
根据数学定义和物理意义,阐明了构造地质学中常用的应力椭球体和应变椭球体的定义,提出了变形椭球体的概念,并讨论了上述三种椭球体之间的关系,限定了它们的应用范围:应力椭球体、应变椭球体和变形椭球体分别反映的是应力的大小、应变状态和变形特征,应主要用变形椭球体来解释构造地质现象。  相似文献   

20.
藤县土地利用结构的基础模式的特点是以林地利用为主,耕地次之,居民点,园地,牧草地,交通用地较少,建立在基础模式上的2010年土地利用结构模式有3种:农业型模式,生态型模式,建设型模式。分别以耕地,园地,林地,重点项目为用地为主导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