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多方位AVO裂缝检测技术在汪家屯地区应用及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汪家屯气田营城组为非均质性强的低孔渗火山岩储层,裂缝对储层气孔和溶蚀孔洞起着非常重要的沟通作用,由于储层具有孔隙、裂缝双重介质特征,孔、缝间配置关系复杂多样,目前常用的利用叠后资料对裂缝的进一步精细描述及量化来识别小尺度裂缝的方法已经无法满足气藏的评价需求。提出了通过在处理前将地震资料重新进行方位角分选,提取到不受流体影响的横波差异属性,最终将变化处理后的属性参数以强度形式来表征,并以此来预测裂缝的发育情况的方法。应用多方位AVO裂缝检测技术预测了汪家屯地区营城组火山岩储层裂缝发育情况,相比传统相干技术,多方位AVO裂缝检测技术具有高的分辨率和识别小尺度裂缝的特点,预测结果与实际井解释结果也具有高的吻合度。 相似文献
2.
多方位AVO技术在裂缝检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共反射点三维道集的地震资料中,振幅不仅随入射角变化而变化,而且也随方位角变化而变化。振幅随方位角的变化与地层的各向异性具有一定的对应关系,尤其当地层出现一定方位的裂缝时,近平行裂缝和近垂直裂缝方向上共反射点道集的AVO属性参数会表现出明显的差异,这种差异的大小和平面展布正好反映了裂缝的发育程度和分布。本文在对三维纵波道集资料进行叠前时间偏移的基础上,分别抽取沿主测线和联络测线两个方向的道集资料进行AVO异常属性参数分析,然后对比分析两个方向的属性参数的差异,最后应用差异的大小和分布检测了裂缝的发育状况。结果表明,这种方法预测的裂缝与钻井取心和成像测井反映的裂缝发育状况有较好吻合性,与相干体所指示的断裂分布也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4.
多偏移距VSP通常叫作非零偏VSP可以可靠地测量野外各向异性。其结果可以输入到正演程序中以研究各向异性对速度分析、偏移和AVO的影响。合理设计的多偏移距VSP还可以提供在最佳条件下目的层的AVO影响,因为子波恰好记录于反射目的层上方,反射点扩散最小。 在本文中,多偏移距VSP技术扩展到了包括多偏移距方位,并对采集于某一碳酸盐岩油藏上方的多组多方位VSP资料作了P波各向异性和AVO分析。分析了下行至上覆页岩的直达波旅行时和碳酸盐岩的反射时间及振幅。数据分析涉及到考虑非双曲线动校、倾斜和方位各向异性的三项式拟合。结果显示上覆页岩为具有垂直对称轴的横向各向同性(VTI),而碳酸盐岩显示出4-5%的旅行时方位各向异性。波传播快的方向与由压力测井确立的最大水平应力方位一致,同时也与主要断层的走向一致。碳酸盐岩层顶部反射的AVO分析显示在传播快的方向临界角减小,在传播慢的方向梯度最大。这与正演结果吻合,指示出沿波传播慢的方向——垂直于裂隙走向方向振幅灵敏度较大。从原理上,三维观测应当具有更宽的方位覆盖以描述裂隙储层。如果没有这种可能,那么重要的是让方位线覆盖在最小水平应力方向上以优化AVO对裂隙储层的描述。这一方向可以用这里给出的方位P波分析从多方位有偏VSP获得。 相似文献
5.
裂缝介质中地震波方位AVO特征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预测储集层中的有利裂缝发育带及裂缝发育的主方位在油气勘探开发中具有重要的意义,裂缝的存在将导致介质属性的变化,不同的裂缝发育模式具有不同的表现特征,地震反射波振幅的方位变化就是一个重要的特征。对不同裂缝各向异性地质模型的地震波方位AVO特性进行了分析,建立地震波方位AVO的变化特征与裂缝走向和倾向的关系,尤其是具有一定倾斜角度的裂缝对地震波方位AVO的响应特征,为利用振幅变化信息预测裂缝提供了依据。将其应用于千米桥古潜山有利裂缝发育带的分析,取得了一些效果,促进了该方法在油气勘探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6.
地震波传播的物理模拟能够使我们深入了解有关复杂构造、地层和储层特性描述问题。在开发钻探方面,裂缝带的检测和圈定具有极其重要意义。确定一套储层内裂缝的方向在EOR中具有重要作用。AVO研究中的基本原理是提取反射振幅随震源一检波器距离变化的横波信息。本项研究的目标是确定是否可利用三维AVO勘测中的横波信息进行裂缝检测和圈定。 在休斯顿大学的联合地球物理实验室进行了有关模拟的裂缝体系的三维物理模拟实验。裂缝体系由三套各向同性均质层段构成,横向各向同性Phenolite盘嵌入中部层段的中央部位。三个层段是:上部层段为黑色树脂2741LV;中部层段为蓝色Stycast树脂2850MT(包含各向异性盘),及下部层段,Evercoat铸造树脂。在整个模型中进行两次三维地震勘测,第一次采集的测线的方向平行于裂缝方向,第二次采集线与之垂直。在模拟的裂缝系统内也进行了多偏移距和多方位角地震实验。在校正球面发散及震源一检波器方向之后分析了黑色/Stycast树脂界面的反射振幅。 结果表明裂缝化的盘在二次观测中都以较低的AVO梯度为特征。此外,与裂缝方向垂直的勘测获得的三维AVO梯度估计值比测线方向平行于裂缝方向的勘测获得的AVO梯度估计值低30%至40%。沿着不同测线方位的AVO的影响表明在近偏移距处,对于所有 相似文献
7.
8.
裂缝性储层AVO模型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预测储层中的有利裂缝发育带及裂缝发育的主方位在油气勘探开发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当储层中存在裂缝时,流体与致密岩石的巨大物理性质差异形成一定规模的物理界面,引起储层地震波反射特征的改变,成为地震剖面上反映裂缝存在的重要信息。AVO分析方法所表现的方向性,可从三维道集的地震资料中分析出不同方向上的地震属性参数变化,这些参数与地层的各向异性具有一定的对应关系。当储层存在一定方位的裂缝时,其弹性参数会表现出方向性差异,这种差异能被AVO方法有效地检测。通过对不同方位角裂缝储层AVO模型研究得出:当地震波传播方向与裂缝走向的夹角逐渐增大时,反射系数随入射角的增大而减小;含水平裂缝地层的曲线斜率逐渐减小,地层的AVO截距逐渐减小,斜率逐渐增大;垂直裂缝地层的曲线斜率逐渐增大,地层的AVO截距逐渐增大,斜率逐渐减小。 相似文献
9.
裂缝介质的纵波方位AVO反演研究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1
基于Zoeppritz方程的地震波反射系数解析式是非线性的,而利用地震波反射系数公式来反演介质的弹性参数,或是直接利用非线性反演方法,或是对复杂的反射系数公式进行线性化近似。首先,从理论上讨论了各向异性介质中的反射和透射系数方程,给出了裂缝介质的线性近似反射系数公式;然后,利用ISO/HTI模型对Vavrycuk和Ruger的近似反射系数与真实反射系数进行了对比,得出在大角度情况下Vavrycuk近似比Ruger近似更逼近真实值的结论。因此.选择Vavrycuk纵波近似反射系数公式对纵波方位AVO线性反演公式进行了推导;最后,用模型对反演公式进行了验证,反演结果能满足精度要求。 相似文献
10.
各向异性介质中的AVO 总被引:8,自引:4,他引:4
本文分析了包括横向各向同性和方位各向异性介质的成因,以及它们广义的和各自的本构关系。由此讨论了弹性波在两种各向异性介质中的传播特点,并提出了表征各向异性程度的广义各向异性参数,这些参数既可表征横向各向同性介质的各向异性,也可表征方位各向异性介质的各向异性。本文特点讨论了两种各向异性介质中存在水平界面的反射系数,并将Dely等人推导的横向各向同性介质中的反射系数公式推广到方位各向异性主轴上。根据算例 相似文献
11.
方位AVO技术检测储层各向异性的方法和实践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油气储层的各向异性是制约勘探开发的关键因素,在弱各向异性的前提下,可以利用地震资料振幅随方位角的变化对地下介质的各向异性做出相对准确的预测。为了搞清研究区储层的各向异性特征及其对储层开发的影响,利用研究区宽方位角高精度三维纵波地震资料对研究区储层的各向异性特征进行了预测;为了减小噪声对预测结果的影响,首先对地震道按不同的方位角范围进行叠加和偏移,然后利用不同方位角的处理结果对储层的各向异性特征进行预测;为了提高预测结果的精度和可靠性,对保持振幅处理的几项关键技术进行了讨论。实验结果显示,目的层反射具有明显的振幅随方位角变化的基本特征,各向异性预测结果与综合地质分析和钻井资料解释结果具有很好的吻合性,为下一步的开发井位部署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2.
多分量地震裂缝预测技术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多分量勘探技术近年来发展迅速,在非均质性储层的含油气预测、油藏精细描述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并显示了巨大的应用潜力,由于横波对介质的各向异性响应比纵波敏感,故利用多分量技术探测介质各向异性参数比常规纵波勘探更有优势。回顾了近年来利用多分量技术探测裂缝各向异性的进展状况,重点介绍了利用横波双折射现象预测裂缝走向、密度的方法原理和实际应用的一些主要方法如最小熵旋转法、正交基旋转法、全局寻优法等及其应用效果,并指出了每种方法的优点与不足,最后展望了该技术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14.
15.
16.
本文介绍了含裂隙地层二维介质的三分量波动方程和吸收边界条件,叙述了不同裂隙性质地层的仿真单炮记录和横波叠加时间剖面的正演方法,给出了模型及实际的横波叠加剖面仿真实例。 相似文献
17.
本文根据横波双折射原理,利用多波Sx及Sy分量,探索了新疆塔里木盆地北部雅克拉构造有关层位的地层各向异性,并以此推出该构造的主裂隙分布方向。 相似文献
19.
榆树林油田裂缝特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利用岩心,测井等资料综合研究了榆树林油田扶、杨油层天然裂缝系统的基本特征,成因类型、方向性及分布规律。在描述现代地应力场的基础上,结合压裂资料对油田人工裂缝系统的基本特征进行了描述。并分析了裂缝系统在油田注水开发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