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油田成藏地质特征及油藏类型   总被引:33,自引:1,他引:32  
从沉积相、烃源岩及储层等方面总结了鄂尔多斯盆地中生界延长组低渗透油藏30多年来地质勘探所取得的成果与认识,分析了延长组低渗透油藏的分布规律,归纳了目前延长组所发现的油藏类型,分析了其形成的背景及其受控因素。  相似文献   

2.
晚三叠世早期,庆华南地区处于湖盆中心,水深、面广、有机质丰富。晚三叠世末期,湖盆萎缩,形成三角洲平原分流河道、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和河口砂坝,为油气聚集的有利场所。砂体侧变、顶变的泥岩,为有效益层。上述条件,使河口砂坝形成的油藏具备一定规模、储层物性较好,构造位置较高,试油产量高。  相似文献   

3.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地应力及裂缝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常规测井资料和地层倾角测井资料对地应力预测方法、预测精度、地应力大小、方向进行研究,以期确定地应力与裂缝、地应力与油气运移、储层分布以及水平井设计的关系,为油田开发提供新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鄂尔多斯盆地陕北斜坡东部三叠系长6 油藏分布规律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传统认为,鄂尔多斯盆地陕北斜坡为一平缓的西倾单斜,构造简单,因此包括长6 油藏在内的三叠系延长组油藏的形成和分布主要受沉积相控制,油藏类型主要为岩性油藏,构造等其它因素对三叠系延长组油藏的形成和分布不起主要控制作用。研究认为,三角洲分流河道砂体是长6 油藏形成的基础,鼻状隆起背景是长6 油藏油气富集的重要条件,水动力则可能是长6 油藏形成的一个重要圈闭因素。因此,长6 油藏的类型复杂多样,主要有以构造-岩性、构造-水动力为主的复合油藏,次为岩性油藏。  相似文献   

5.
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系天然气成藏特征及气藏分布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系岩溶古地貌气藏为例,通过深入分析奥陶系天然气成藏地质背景、烃源岩地化指标、储层物性及孔隙结构、封盖条件及储盖组合、圈闭类型及天然气运聚特征,系统归纳了天然气成藏模式,并且在此基础上,将气藏的形成演化概括为储集体、圈闭体及运聚场的形成和气藏调整定型等4个阶段。认为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系天然气的富集与气藏的分布,不仅与上述成藏地质要素相联系,而且受岩溶古地貌、构造枢纽带及成烃中心控制。同时指出,加里东旋回是气藏形成的基础,燕山旋回是气藏形成的主要阶段,古风化壳是天然气富集的主要场所。  相似文献   

6.
通过岩心观察、薄片鉴定、测井及测试数据分析,对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9段(简称长9段)事件沉积类型及特征进行剖析。研究表明,盆地西南部长9段存在地震、重力流、火山、缺氧等4类9亚类事件沉积。通过对不同类型事件沉积特征和分布规律分析,提出不同类型的事件沉积普遍存在共生或伴生关系,具有内在成因联系和分布规律。识别出事件沉积较发育的5种沉积(微)相,建立了事件沉积成因模式。震积岩主要发育在盆地幕式扩张的湖侵期,常见液化流动、重力作用及脆性剪切变形;重力流主要分布在高水位期,夹于前三角洲或半深湖细粒沉积中,形成条带状、朵状的滑塌浊积扇,震积岩层段之上相对发育;火山事件沉积见于长9段下部,呈顶、底突变接触,可反映同期火山活动;缺氧沉积一般形成于湖侵后期至高水位期。长9段高位期发育厚层富有机质泥页岩,沉积期事件沉积有利于形成油气潜在储集层。  相似文献   

7.
鄂尔多斯盆地是一个大型中生代内陆坳陷型盆地,油气资源丰富。主力含油层系三叠系延长组发育一套湖泊—三角洲相沉积,油藏为典型的岩性油藏,储集条件较差,储层非均质性强。油藏的形成主要受优质烃源岩、有利储集砂体的控制,后期建设性的成岩作用及构造作用对储层的改善具有重要的意义,长7过剩压力为油气运聚的主要动力,受沉积环境、储层特征、烃源条件和储盖组合等方面的影响,主要发育东北曲流河和西南辫状河2种三角洲沉积模式,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和河口坝是延长组油藏形成的最为有利的沉积相带。  相似文献   

8.
鄂尔多斯盆地油藏序列特征及成因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鄂尔多斯盆地中生界自下而上依次为岩性油藏、构造-岩性复合油藏、构造油藏。对该区不同类型油藏的成藏条件及盆地勘探现状的综合分析表明,油藏序列的形成受生油、油气运移、储盖组合特征等多种因素的控制,其中油源条件是形成本区油藏序列的主要控制因素,圈闭与油源岩的纵向距离是决定油源条件优劣的重要指标,盖层品质起着重要的制约作用。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鄂尔多斯盆地南部地区长7段油页岩样品分析,结合盆地南部地区三叠系油页岩沉积时期的地质特征,认为该区长7段富集的油页岩为古气候、古构造、古沉积环境共同影响下形成的。温暖、潮湿的古气候有利于提高沉积盆地中湖泊初始生产力。长8段沉积末期,盆地西缘和西南缘发生的火山喷发事件导致长7沉积期形成以深湖相为主的沉积格局,有利于有机质的富集;在长7段底部由火山喷发产生的凝灰物质形成的凝灰岩的纹层可起到隔氧的作用,有利于油页岩的保存。深湖相沉积环境发育的油页岩总厚度最大,含油率较高,其次为半深湖—浅湖相,表明长7段油页岩发育的厚度明显受沉积相控制。  相似文献   

10.
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长8浅水三角洲沉积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与典型的河控三角洲不同,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长8浅水型三角洲没有明显的顶积层、前积层和底积层三层结构,沉积时水体较浅(数米至十余米),煤线、植物根、虫孔等浅水环境标志广泛分布。主要发育三角洲平原亚相和三角洲前缘亚相沉积,三角洲前缘亚相相带较宽,根据水深可将三角洲前缘细分为内前缘和外前缘。由于在不同前缘相带河道的稳定程度及砂体特征不同,将长8三角洲前缘砂体分为3种类型:内前缘等厚型,主要为分流河道:内外前缘过度型.砂体为分流河道和改造的席状砂;外前缘极端不等厚型,砂体横向厚度以透镜状和多层薄砂层为主.主要为受波浪改造的席状砂体。  相似文献   

11.
研究区地处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受湖盆中心控制,拥有丰富的烃源岩。不同沉积环境的岩石生源母质,其组合、有机质相对含量和显微组分有所差异,干酪根类型也不同。结合前人研究成果,长7段有机质生烃作用、压实作用和水热膨胀等作用所形成的过剩压力是烃类垂向运移的主要动力。从烃源岩排出之后,输导岩层的孔渗性及在空间上的连通性提供了油气的运聚通道和空间。由于运聚过程往往发生在地质历史时期,这些通道在油气大规模运聚发生时的输导特征就有不同.从而影响油气运移与聚集。  相似文献   

12.
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地区主力含油地层构造简单,局部发育的鼻状隆起对油气富集起一定控制作用;构造-岩性圈闭和岩性圈闭构成的复合圈闭是区内主要的油藏类型;主要含油储层位于河道砂体中;本区油藏具有湖相生成油的特点;油藏的形成和分布受沉积相带及隆起构造背景控制明显,且大多分布在剩余压力相对低值带。进而得出结论:研究区具备石油成藏地质条件发育,以复合圈闭为主,油气性质优良,勘探开发潜力较大;沿优势沉积相带及局部鼻状隆起构造背景,并结合地层过剩压力分布特征进行勘探部署,对寻找新油气资源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富有机质泥页岩储层特征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富有机质泥页岩储层特征研究对认识页岩油气勘探潜力具有重要意义。为确定延长组富有机质泥页岩储层特征,开展了岩石薄片、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物性、比表面积孔径分析和有机碳含量等分析测试工作,揭示了泥页岩岩相、矿物含量、成岩作用、孔隙类型、物性和孔隙结构等特征。延长组泥页岩可划分为泥岩岩相、含粉砂泥岩岩相和粉砂质泥岩岩相3种岩相类型。泥岩岩相的有机碳含量最高,粘土矿物含量高(>50%),成岩作用较弱;粒间孔和粒内孔是中生界泥页岩储层主要的孔隙类型;微孔主要集中在0.4~1 nm,中孔主要集中在3~5 nm,中孔对孔隙体积和比表面积的贡献好于微孔。根据现有资料认为,延长组富有机质泥页岩塑性矿物含量高,成岩作用弱,对储层后期改造提出了严峻挑战。  相似文献   

14.
在薄片、X衍射、扫描电镜、压汞、阴极发光等研究基础上,对鄂尔多斯盆地葫芦河地区三叠系延长组长4+5段低渗致密砂岩储层特征进行了研究。认为原始矿物组成和结构、早成岩期的机械压实作用和化学压溶作用、晚成岩期的铁方解石胶结作用等是形成低渗致密砂岩储层的主要因素。根据18个压汞分析样品11个孔隙结构变量的聚类分析结果,对研究区长4+5段储层进行了分类评价。指出该区砂岩储层大多应归入低孔特低渗的Ⅲ类和不能作为有效储层的Ⅳ类。  相似文献   

15.
受盐隆上拱和构造运动影响,滨里海盆地S区块三叠系在纵向上不同层位发育不同类型的圈闭,形成相应不同类型的油藏:上三叠统主要形成盐顶断鼻、断块油气藏和岩性油气藏,中三叠统主要形成盐檐油气藏和盐边遮挡油气藏,下三叠统主要形成地层超覆油气藏。中三叠统是三叠系最有利的成藏层位:埋藏适中、保存条件好、储层发育且物性较理想、圈闭类型多且与盐下油气生成与运移的时空匹配较合理。在三叠系5种成藏模式中,中三叠统盐檐油气藏成藏模式对油气勘探最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天然气成藏特征   总被引:28,自引:7,他引:28  
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具有含气丰富和低孔、低渗、低压的特征。通过储集层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包裹体激光拉曼光谱、沥青分布与成因、岩石薄片等分析,结合天然气组分、C5-C8轻烃、单体碳同位素实验数据,分析了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天然气成藏基本特征和成藏过程,总结了高效储集层的主控因素,划分出3种上古生界天然气成藏组合,即源内成藏组合(山2段-太原组几源顶成藏组合(山1段-盒8段)、源外成藏组合(石千峰组)。并应用上述方法剖析了不同类型气藏天然气成藏过程及成藏主控因素。图7表2参17  相似文献   

17.
以层序地层学理论为指导,以地震勘探资料为依据,通过地震层序解释,明确了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层序关键界面识别标志,划分了新的层序,并建立了延长组三级层序格架.提出在延长组传统分层中存在明显穿时现象,延长组中部SQ4底界穿时最为明显,大致规律是:在湖盆中心的华池、合水地区,SQ4底界位于长7上部,向外围的北东和南西方向,SQ4底界逐渐抬升到长6_1底部.此外,还分析了新的层序划分对油气富集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盆地演化、油源条件、储集类型、古地貌特征、构造因素,保存条件等方面对侏罗系古地貌油田的形成条件进行了分析总结。对油藏类型及油藏与古地貌的组合模式作了划分、归纳,明确了不同的古地貌单元具有不同的油藏组合。最后指出了鄂尔多斯盆地南部侏罗系古地貌油藏的三个有利勘探区带。  相似文献   

19.
详细分析了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野外砂岩墙和岩心砂岩脉的特征,初步弄清了砂岩墙(脉)的形成机制和演化过程:早期沉积的未固结细粒砂岩在后期地震诱发下液化,同时砂体内压力迅速增加,在围岩层的裂隙处闪电般贯入,形成砂岩墙(脉)。结合区域构造背蒂,认为砂岩墙具有构造指示意义,同时对油藏的形成和破坏具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通过系统分析延长组伊利石包膜的成因及其地质意义,开展了薄片分析、扫描电镜观测及能谱分析,对伊利石包膜的产状、成分、分布及其与绿泥石包膜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①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伊利石包膜与自生蒙脱石包膜具有相似的特征,是自生蒙脱石包膜伊利石化的产物;②研究区自生蒙脱石和绿泥石包膜均是火山物质溶蚀的产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