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前,碳纤维生产废料没有得到合理利用,但它又是生产工业用品和生活用品的宝贵原料.合理利用这些废料,不仅可以降低碳纤维生产成本,而且也可以改善生产的生态环境.本文介绍了用这些废料制取非织造织物和聚合复合材料及其制品的工艺研究开发情况.  相似文献   

2.
本文叙述了与聚酯粘合剂键合的非织造布中纤维与粘合剂的含量的测定方法,该种非织造布或者是仅含有碳纤维,或者是碳与聚酯纤维的混合物。测定仅有碳纤维的非织造布中纤维与粘合剂时,先用浓硫酸将粘合剂除去,称纤维重量求得。分析碳/聚酯纤维混合的非织造布,用70%硫酸分解粘合剂,然后测得纤维总量,而后用浓硫酸处理织物,测碳纤维量。  相似文献   

3.
着重研究了活性碳纤维非织造布的制备方法,研究表明粘胶纤维与聚丙烯腈纤维混合的纤维可纺性增强,聚丙烯腈纤维与粘胶纤维混纺比为80/20即可制出均匀度较好的非织造布,并且经预氧化、碳化、活化后其收率和吸附性能与用聚丙烯腈预氧化纤维制得的活性碳纤维非织造布基本相同。  相似文献   

4.
利用碳纤维和普通纺织纤维混纺,可以制作具有良好雷达波吸收性能的非织造布。探讨了对非织造布中的纤维进行绝缘处理对非织造布雷达波吸收性能的影响规律。实验中使用羊毛纤维、沥青基碳纤维和双组分热熔粘合纤维,通过粗梳毛纺成网工艺和热风法工艺制作了对雷达波有一定吸收能力的非织造布;采用氨基改性聚硅氧烷对非织造布中的纤维进行了表面绝缘处理。利用专用的雷达吸波材料反射率测试装置测试了不同碳纤维含量非织造布的雷达波反射率,并在8~18GHz频率范围内比较了纤维表面处理对非织造布雷达波吸收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纤维表面绝缘处理会在一定程度上提高非织造布的雷达波吸收能力,但是绝缘处理造成的影响随着非织造布中碳纤维含量的减少而逐渐降低并趋于消失。  相似文献   

5.
正澳大利亚生物技术公司Nanollose已完成其屡获嘉奖的果壳纤维素纤维Nullarbor第二阶段的中试生产。Nullarbor来源于椰子废料,可用于制备非织造布。这次中试试验的目的是评估几种可商业化生产Nullarbor的可替代型设备。此外,该试验还证实,Nanollose公司可生产出一种专门用于制备非织造布的纤维Nullarbor。所加工的纤维含有增白剂、呈卷曲  相似文献   

6.
描述了一种从碳纤维纺织品废料中提取的长度大于20 mm的回用纤维的方法,它无需用撕破设备作预处理,因此再利用价值很高.回用碳纤维原料不含碳粉末和碳短纤维,其粉碎度和开松度可以调整,因此可直接进行纺织加工.这项技术能有效地防止粉尘飞扬,并且可以用市场上买得到的机器设备加工,回收股线、机织物以及编织绳、带等含碳废料.  相似文献   

7.
亚麻纤维非织造布复合材料的研究与开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亚麻纤维针刺非织造布为增强材料,以不饱和聚酯树脂为基体材料,开发了亚麻纤维非织造布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通过对复合材料的拉伸、弯曲性能测试及断口形态扫描电镜观察,研究了亚麻纤维非织造布复合材料的综合性能。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开发非织造布增强复合材料的目的 ,阐明了非织造布增强复合材料的定义、组分 ,给出了非织造布增强复合材料增强相———非织造布的生产过程 ,主要阐述了复合材料的成型方法及成型过程 ,并比较了它们的特点  相似文献   

9.
雷达伪装用含碳纤维非织造布的开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一种用聚丙烯腈基碳纤维、低熔点涤纶纤维和普通涤纶短纤维制作的雷达伪装用非织造布絮片。使用不同质量比的碳纤维和涤纶纤维混合梳理铺层,利用热风法非织造布絮片制作技术制作非织造布,并对其中的碳纤维进行了表面绝缘处理,对所得到的产品的微波吸收性能进行了检测。结果发现,随着碳纤维含量的变化,材料对于8-18GHz电磁波的吸收能力也逐渐变化。当碳纤维含量从100%到0%逐渐变化时,其对雷达波的吸收能力先是缓慢增加,当含量10%左右时,达到最大值,之后,随着碳纤维含量的进一步减少,其吸收能力急剧下降。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开发非织造布增强复合材料的目的,阐明了非织造布增强复合材料的定义、组分,给出了非织造布增强复合材料增强相——非织造布的生产过程,主要阐述了复合材料的成型方法及成型过程,并比较了它们的特点。  相似文献   

11.
研究针刺非织造布与机织物复合材料的吸声性能。以3种涤纶针刺非织造布和1种机织物为试样,测试了各试样的厚度和容重,并计算了非织造布的孔隙率;采用驻波法测试各复合材料的吸声系数;探讨了复合方式、非织造布容重、非织造布厚度对复合材料吸声性能的影响;对比分析了性能较好的复合材料与玻纤吸声板的吸声性能。结果表明:以机织物为表面层、针刺非织造布为后背层的复合材料吸声效果较好,对不同频率有不同吸声性能,吸声性能优于玻纤吸声板。认为:以机织物为表面层、针刺非织造布为后背层的复合材料适用于室内装潢、汽车及高铁等中的吸声内饰。  相似文献   

12.
用特种聚丙烯腈纤维(PANF)与粘胶纤维(VF)混纺制备针刺非织造布,经预氧化,炭化,活化制备聚丙烯腈基活性碳纤维非织造布的生产工艺,产品性能及应用。  相似文献   

13.
带有卷曲或加捻的纤维能够赋予织物更大的强度特征和更高的蓬松性。大多数天然纤维带有高度卷曲,而化学纤维的卷曲通常是经特殊工序获得的。在用挤压纺丝工艺生产非织造布的过程中,很难使纤维带有卷曲以获得所期望的性能。采用共轭或双组份纤维可以在成纤之后进行卷曲处...  相似文献   

14.
纺织品的种类非常多,有短纤维、长丝、机织物、针织物、编织物和非织造布等。在复合材料开发过程中,由于这些纺织品增强材料自身具有的不同特性也将转化到复合材料中,这为复合材料种类的开发带来了巨大的潜力。纺织结构增强复合材料的开发一直是学术界和工业界关注的焦点。分别采用3种不同面密度的针刺非织造布增强体及3种树脂材料制备了9种不同的非织造布增强复合材料试样,并测试其力学性能。其中,非织造增强材料的面密度分别为300、400和500g/m2 3个级别,3种树脂材料分别为聚酯树脂、乙烯基酯树脂和环氧树脂。  相似文献   

15.
信息之窗     
高科技纤维研究开发新动向  耐热纤维 :莫斯科国家纺织纤维科学院和梅季什城耐热纤维科学生产公司共同开发的奥克塞隆纤维长期在高温空气中能保持强力和弹性 ,在空气温度 2 0 0℃~2 50℃时不会自熔 ,能阻燃 ,限氧指数 3 0 %~ 3 2 %。其性能接近杜邦公司的 Nomex纤维。它的种类有 0 .1 7tex和0 .3 3 tex短纤维及 2 9.4 tex、1 0 0 tex、2 0 0 tex复合丝。主要用途是过滤织物、耐热工作服 ,还用于新型复合材料中的增强组分和填充组分。用奥克塞隆短纤维、复合丝及其织物的废料 ,开松后可以制造针刺法非织造布 ,可以作为生活锅炉的热绝缘…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碳纤维织物、玻璃纤维织物和尼龙纤维织物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的三点弯抗折强度试验 ,分析 3种典型纤维的机织物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的全载荷 挠度曲线、弹性模量、抗折性能和断裂能。  相似文献   

17.
碳纤维针织复合材料的开发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榕 《针织工业》2015,(2):29-33
基于碳纤维具有高强高模的性能特点,详细分析碳纤维针织复合材料的研制和应用情况,包括在航空航天、国防军事、电子信息等高科技产业领域的应用和其他领域如体育界、医疗界等的应用。并对较常用的复合材料增强结构——多轴向无屈曲织物的结构设计、材料选择、生产技术等进行研究,表明多轴向无屈曲织物设计灵活,使增强织物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能够制成具有理想机械性能和运行性能的构件。最后提出可以开发碳纤维针织复合材料,形成从聚丙烯腈基碳纤维原丝到碳纤维复合材料的产业链。  相似文献   

18.
有关针刺非织造布新专利美国MillikenResearch公司最近获得了一项有关针刺非织造布生产的专利,专利号为USP5216790。该专利揭示了用针刺工艺生产非织造布的一种方法。所示实例描述的是用叉形刺针生产毛圈织物。这种毛圈织物的所用主要纤维成分...  相似文献   

19.
蔡洁  王亮  傅宏俊  钟智丽 《纺织学报》2023,44(2):111-117
为增强碳纤维织物复合材料对电磁波的阻抗匹配性,减少二次反射,采用玻璃纤维调控碳纤维织物组织结构,并将其与水性聚氨酯复合,设计并制备了5种玻璃纤维/碳纤维(G/C)织物复合材料。借助超景深显微镜、矢量网络分析仪、模拟日光氙灯光源系统、红外热成像仪对G/C织物复合材料的形貌结构、电磁屏蔽性能、介电性能以及光热转化性能进行表征和分析。结果表明:在12.1 GHz下,纬纱采用2根玻璃纤维和单根碳纤维交替排列织造的G/C织物复合材料的屏蔽效能高达38.7 dB;G/C织物复合材料的组织结构变化可有效调控多种介电极化弛豫机制;G/C织物复合材料表面温度在模拟日光氙灯光源照射下响应速度快,其中玻璃纤维和碳纤维单根交替排列的G/C织物复合材料在2 kW/m2光照强度下照射300 s时,其表面温度可达71.8℃。  相似文献   

20.
为改善碳纤维/环氧树脂基复合材料的脆性断裂问题,常通过树脂增韧和纤维改性等方式实现。本文从树脂改性、界面改性及结构设计3个方面综述了碳纤维增强环氧树脂基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其中树脂改性主要有纳米材料改性、橡胶弹性体改性及热塑性树脂改性增韧等方式,通过增加填充粒子与树脂基体间键合来提高环氧树脂的韧性;界面改性主要是碳纤维表面改性,通过增加碳纤维表面活性官能团或多尺度进行表面改性,增强碳纤维和环氧树脂之间的界面结合性能,达到复合材料增韧的效果;复合材料结构设计主要是设计纤维铺层角度、厚度、结构,通过结构优化来增强复合材料的韧性。最后分析了3种改性方式存在的问题,并指出3种方式结合使用是未来复合材料改性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