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
米德利 《建筑机械》1992,(1):5-5,27
随着建筑业的发展,混凝土构件中钢筋箍的弯制量大幅度增加,改变传统的手工弯制和半机械式钢筋箍生产方式,以满足施工的需求,是钢筋加工中一个亟待解决的课题。为此,我厂在国内首家采用专利技术(专利证号:16424),开发生产了一种ZW—200型自动钢筋弯箍机。该机结构简单,调节方便,加工品种多,工作效率高,既能与调直切断机配套形成自动化生产线,又可单独加工使用。对现有操作和维修人员无特殊要求。适用于建筑、水利、桥梁等施工行业加工常用开口或闭口钢箍。  相似文献   

3.
4.
通过研究双向辊轮式防扭转双线矫直系统、对钢筋表面肋损伤小的牵引压紧技术、以液压马达作为执行单元的液压双向弯曲系统和液压剪切系统及与之相适应的液压动力系统,开发出节约能源、工作能力强、效率高的液压数控钢筋弯箍机,为我国高强钢筋集中加工配送和建筑工业化PC工厂钢筋自动化加工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5.
建筑业大量采用的箍筋(图1(a)),普遍采用手工加工,效率低、劳动强度大,质量难以保证。机械传动的钢筋弯曲机又存在尺寸不准、操作困难以及压辊擦伤钢筋表面等不足。本文介绍的YWGJ型液压弯箍机是新型的弯箍设备,已获国家专利。图1 YWGJ型液压弯箍机结构简图图1(b)为该机结构简图,该机适用于d=4~8mm的盘圆钢筋。它由液压马达驱动的一对有V型槽的送料压辊1拖动钢筋依次穿过蛇形器2和调直器3;导向轮4被电磁铁推动,可以控制钢筋处于下刀刃位置或弯箍模位置;送料长度由光电盘通过脉冲计数器传送给由MC551单片机组成的控制器,达…  相似文献   

6.
为弥补传统钢筋弯曲机械在对箍筋制品的成型精度和效率方面的不足,本文基于靠模成型理论,提出了一种新型双箍筋模弯箍系统设计方案,在对其工作原理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给出了结构参数设计方法。结果表明该机构设计合理,满足使用要求,便于实现自动控制。  相似文献   

7.
丁波 《建筑机械》2004,(4):47-51
建筑业是钢材消费的第一大户,我国每年用于建筑行业的钢材占总消费量的55%左右,其中钢筋混凝土结构用钢(主要是各类钢筋),年用量约占建筑钢材总量的70%~80%。但其中商品钢筋(即可直接用于施工而不需再加工的钢筋制品)的量不足千分之几,尤其是在钢筋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的三个主要  相似文献   

8.
在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用圆钢制成的箍筋,其末端弯钩的长度,以前的施工及验收规范的规定如表1所示。  相似文献   

9.
提出一种新型高效、无划伤转毂式斜辊高强钢筋矫直切断方式及SGTK6/12数控钢筋矫直切断机总体设计.实践证明,矫直切断后的钢筋性能完全满足用户的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10.
提出一种新型高效、无划伤转毂式斜辊高强钢筋矫直切断方式及SGTK6/12数控钢筋矫直切断机总体设计。实践证明,矫直切断后的钢筋性能完全满足用户的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11.
钢筋专业化加工与配送前景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伟  张会军 《建筑机械化》2005,26(10):40-42
本文概括性介绍钢筋专业化加工与配送技术的现状、优势,存在问题的分析及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2.
田野 《建筑机械化》2005,26(6):62-63
在建筑钢筋加工行业中,被广泛使用的钢筋调直切断机飞剪切断机构经常出现切断刀具崩损现象,本文针对这个问题,从刀具和运动机构的设计上进行了计算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措施。  相似文献   

13.
基于VB的钢筋弯曲机的通用动力学计算模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针对典型钢筋弯曲机的结构建立了钢筋弯曲过程中的通用动力学计算模型,并采用VB程序编制了求解电机真实运动的总程序,程序的界面清晰,运算高效。该计算模型的运算结果对于改良现有的钢筋弯曲机的结构以及开发新的品种有指导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在现有的钢筋弯曲机典型结构及钢筋弯曲过程中的通用动力学计算模型基础上,针对钢筋弯曲机的蜗轮传动系统进行优化.优化结果表明,现有钢筋弯曲机蜗轮传动系统的中心距可以进一步缩小,从而实现减小钢筋弯曲机体积这一目标.  相似文献   

15.
基于Matlab的钢筋弯曲机齿轮传动系统的优化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现有典型的钢筋弯曲机结构及钢筋弯曲过程中的通用动力学计算模型的基础上,主要对钢筋弯曲机传动系统中的核心部分--二级齿轮传动部分进行优化,以各齿轮传动的中心距之和最小作为设计的目标函数,以齿轮设计过程中各参数的基本要求包括性能约束、边界约束为条件,进行优化计算.结果表明,齿轮传动系统的体积减少27.79%.在优化设计过程中,以约束优化理论为基础,采用了基于Matlab平台的齿轮传动优化设计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6.
Reinforced concrete columns in seismic zones are subjected to combined actions, resulting in axial loads in longitudinal reinforcing bars. Thus, knowing the bar’s response, especially when it is subjected to important axial compressive forces that might lead to buckling, is important. A bar buckling model based on concentrated plasticity and with the capability of introducing an initial imperfection is described. The initial imperfection is imposed by bending the bar with a transversely applied nonpermanent force. Additionally, a comprehensive study of the monotonic tensile response beyond the peak stress point and a simple cyclic rule, complete the physical approach of the model. Comparisons of the model with experimental results reveal that peak capacity (average axial stress) is well captured, as well as the post-peak response shape (average axial stress versus strain), with differences observed basically in the peak capacity for specimens with high bar imperfection-to-diameter ratio, and in the shape of the post-peak response for specimens with low bar length-to-diameter ratio.  相似文献   

17.
18.
Manufacturing, fabrication, and transportation limitations make it impossible to provide full length continuous bars in some reinforced concrete structures. In general, reinforcing bars are stocked by suppliers in lengths of 12–18 m. For that reason, and because it is often more convenient to work with shorter bar lengths, it is frequently necessary to splice bars in the fiel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