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风景名胜区与郊野公园进行对比,分析它们所存在的问题及成因,总结出适合两者协调发展的对策和建议,为解决城市扩张保持生态特色,实现人文景观与自然的有机结合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2.
美国国家风景道体系与计划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余青  胡晓苒  宋悦 《中国园林》2007,23(11):73-77
风景道具有交通、景观、游憩、生态和保护等多种功能。美国是风景道的发源地、主要实践地和研发基地。深入探讨了美国国家风景道体系建立的发展历程,阐述了美国联邦交通管理局管辖下的"国家风景道计划"的形成、目标、意义及主要内容,在借鉴美国国家风景道体系经验与启示基础上,提出了建立中国国家风景道管理机构和开展国家风景道体系创建工作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美国国家风景道评估体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余青  宋悦  林盛兰 《中国园林》2009,25(7):93-96
风景道评估体系是风景道理论研究中最为基础和最重要的部分之一,同时它也是开展风景道认证工作,指导风景道体系建设实践中最为关键的方面.从评估流程与机构、评估程序、评估方法和评估标准等方面对美国风景道评估体系进行了较详细的论述.在借鉴美国国家风景道评估体系经验与启示基础上,提出了要积极开展中国国家风景道评估体系理论与实践研究,构建中国国家风景道评估体系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北京市第二道绿化隔离带郊野公园环是协调城市发展与自然环境的重要绿色载体,同时也是满足市民游憩需求以及提供城市安全保障的有效途径.基于第二道绿化隔离带郊野公园环建设在生态环境、服务对象、功能承载等多方面的复杂性及不确定性,研究探讨了情景分析的理论内涵及研究进程.构建落实《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对第二...  相似文献   

5.
吕飞  王帅 《南方建筑》2024,(3):58-67
乡村风景道具有串联区域资源带动旅游发展的双重价值,其建设是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乡村风景道既有研究依赖空间遥感数据,侧重空间层面分析,缺乏对乡村现实环境复杂情况的综合考虑。为此,利用景观资源评价的方法对乡村人文和生态景观资源进行综合评价,再借助图像语义识别技术分析道路周边实际情况,构建了兼顾宏观空间和微观建成环境的乡村风景道选线方法。以苏州市吴江区为例,开展苏南水网乡村地区乡村风景道选线实证研究,以期为乡村风景道建设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风景道作为一种绿色基础设施,其所具有的多重功能近些年来逐渐被重视,并广泛运用于美丽乡村的建设.但目前研究缺乏风景道客观、综合的识别体系.提出寻常风景的概念,从空间格局、空间质量和空间多功能性3个维度重新定义乡村景观,并将其融入现有的风景道识别体系中,以空间视觉评价、景观空间综合质量评价、游憩吸引力评价、潜在生态性评价为...  相似文献   

7.
市场需求导向下的自驾风景道更加关注人本设计和空间多样化.基于内蒙古环京津冀片区四盟市自驾风景道的空间现状问题,从不同需求维度的场景诉求着手,基于全域视角下的空间资源整合,提出风景道网络联合、线性功能外延、景区游憩集聚、多级点状配套等四大空间优化路径,建立了四盟市草原风景道从“散点”+“线路”到“域面一体化”的空间优化路...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随着中国对交通运输与旅游融合的重视,风景道的研究与建设被提上日程。基于对生态保护、特色景观与休闲游憩的多元需求,由国内对风景道的研究和一系列实例入手,在传统风景道概念的基础上提出建设居于多元价值的生态风景道。同时,以乌兰察布四横风景道的规划为例,研究了基于形态学空间格局分析的生态网络构建、景观视觉评价的景观节点建设及串联沿途旅游资源的绿道系统建设,在实践中探讨了多元价值目标导向下风景道规划设计的策略和方法。  相似文献   

9.
在栗花溪谷风景道提升项目中,设计团队秉承着严守生态红线、为场地真实使用者设计的初心,依据现状特色,统筹考虑山、水、林、田、村各要素。充分运用当地材料、乡土植物等低介入手法进行风景道提升,实现最小化生态扰动与地域文化激发。同时,尊重村民对于区域的理解与意见,将景观提升项目的意义延伸到激活与培育乡村发展内生动力的层面。  相似文献   

10.
乡村风景道是在风景道的基础上,将乡村旅游发展要素与风景道相结合,而大多现有的乡村风景道规划缺少对游客兴趣偏好与旅游资源整合方面的认知,导致乡村旅游资源无法得到充分利用。以杭州余杭西部片区为例,基于众包数据与GIS空间分析技术,从公众参与角度出发,通过大数据选出代表游客兴趣分布的17处重要风景节点,再从乡村旅游资源整合角度出发,构建风景道选线适宜性评价体系,将风景节点、选线适宜区及交通路网叠加分析,筛选得出1条主线、3条副线和多条支线的风景道路网结构。研究结果表明,运用众包数据进行分析有助于完善风景道选线科学性、合理性的工作机制,为乡村风景道的选线和规划提供理论指导与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11.
全域旅游背景下,乡村风景道对于推动交旅融合发 展、国土空间优化和区域高质量协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乡村 区域自然与人文资源丰富,为乡村风景道的规划与构建提供重 要支持和机遇。以福州市路网数据、自驾游客数字足迹点和 158个乡村旅游地数据为基础,利用缓冲区分析、核密度分析 等ArcGIS空间分析技术进行叠加分析,筛选出乡村风景道节 点;结合福州市多元数据,从5个维度构建乡村风景道选线适 宜性评价指标体系并绘制选线适宜区;通过综合分析提出福 州市乡村风景道规划方案与具体发展策略。研究结果表明: 1)福州市乡村区域共筛选出20个乡村风景道节点;2)福州市 乡村风景道选线适宜区以福州市中心城区的边缘区域为核心 区,呈现出由核心区向东南沿海和西北内陆区域梯度递减的趋 势;3)根据乡村风景道节点和乡村风景道选线适宜性空间分 布,最终构建形成“三主二副三支”纵横交错的福州市乡村 风景道网络布局。基于多元数据的福州市乡村风景道选线研 究对于市域乡村风景道的构建和旅游资源的开发具有重要借 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曹胜昔  张涛  薛蕊  郜鹏 《工业建筑》2021,51(10):62-65
近年来风景道在我国蓬勃发展,但是对于风景道沿线景观资源的利用提升缺乏理性分析,存在认知不足的情况.以崇礼冬奥风景道为例,基于地理信息系统(GIS)分析现状道路周边风景资源,运用层次分析法对各项景观资源要素进行评价分级,得出权重因子.根据权重叠加出的结果进行科学规划分区,确定了自行车道选线,选择了湿地驿站、森林驿站的最佳...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九大报告将乡村振兴战略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举措,并提出推进乡村绿色发展,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新格局。文章对国内乡村振兴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基于国土空间类型的划分,响应生态宜居的实践需求,从空间维度进行阐述,勾勒出乡村绿色发展的新模式,提出风景园林学助推乡村振兴的4种有效途径:构建"传承+创新"的乡村聚落环境体系、构建"管控+转质"的乡村生产性景观体系、构建"保护+利用"的乡村区域绿地体系和构建"连续+开放"的风景道体系,并以实际规划设计案例作为支撑,探讨风景园林学助力乡村振兴的有效策略,以期为相关研究与实践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4.
正随着经济的发展,在快节奏下生活的城市居民更加喜爱在自然环境中放松身心,郊野公园也随之兴盛起来。郊野公园活动多与自然有关,如散步、远足、骑自行车、露营等。如何让郊野公园设计为我们更好的服务,是一值得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我国郊野公园的建设开始进入快速发展时期,本文选取国内发展相对完善的香港郊野公园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资料收集与实地调研的方式探析香港郊野公园人文资源的特色与保护利用情况,主要以水塘水坝、古民居、战争遗迹这三类人文资源为例分析香港郊野公园人文资源的特色与保护利用,对今后国内郊野公园人文资源的特色挖掘与保护利用有重要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6.
黄颖 《江西建材》2022,(11):115-116+119
文中以福州G228线滨海风景道综合提升工程为例,从公路全线贯通设计、视域范围内绿化设计、重点路段景观节点设计、公路沿线公共服务设施设计、风景道旅游标识设计五方面对滨海风景道总体设计思路做了详细说明,并总结本项目设计的不足,为后续研究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风景道体系建设是国家旅游与交通产业融合发展的 举措,对推动区域景观服务增值、带动乡村及偏远地区可持续 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当前研究存在风景道历史不清晰、概念与 形式不明确、建设与管理经验不明朗等情况。从国际视野出 发,厘清了风景道发展脉络,并以美国、德国和挪威为例,讨 论了国际范围内风景道的概念与形式,挖掘了不同国家风景道 沿线景观的视域特征、场景特征及吸引物特征,梳理了各国风 景道质量管理的制度、景观形象的塑造与推广,总结了国家风 景道建设与管理的国际经验,为当前风景道体系建设的关键任 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刘晗  丁华 《城市建筑》2021,(1):174-176
陕西沿黄公路风景道是陕西省按照国家《"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的"黄河华夏文明旅游带"和"黄土高原风景道"建设的一条南北纵向的高标准旅游风景道.但沿线生态环境脆弱、景区开发程度低、基础设施欠缺等问题突出.为更好地推动陕西沿黄公路旅游风景道的高质量发展,促进沿线地区经济发展,本文针对陕西沿黄公路旅游风景道现阶段...  相似文献   

19.
上海郊野公园近自然植被构建途径与设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自然植被是郊野公园最具自然野趣特色的植被类型,但近自然植被营造在我国尚在起步阶段,缺乏理论体系、设计茸造技术以及生态景观内涵丰富的实例。根据上海郊野公园的规划理念和功能定位,探讨了近自然植被的特点与葺造原则,结合上海先行启动的5个郊野单元植被现状调查和分析,从发挥人工植物群落自然潜力与生态演替作用角度出发,重点研究现有植被的近自然化改造和近自然植被茸造的途径与设计要点,探索郊野公园近自然植被茸造的植物配置理论与技术,为郊野公园规划设计和营造管护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20.
梳理了术语“风景”在西欧出现及其含义演变的过程。早期风景的含义主要是与领土整治相关。文艺复兴时期,欧洲人认识到风景的文化艺术价值,形成了“田园生活”和“乐土”风景样板,绘画、园林等风景艺术得到发展,深刻影响了园林的布局、功能和规模。18世纪,在农庄经济和工业革命的影响下,英国的乡村风景彻底改观,产生了“崇高的”和“如画的”新型风景样板,催生出自然风景式园林风格,促进了风景旅游的兴起。最后,总结了西欧国土-风景-园林之间的关系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