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利用实验室规模流化床气化反应器,考察了造纸黑液对石油焦水蒸气气化反应的催化效果,并分析了其催化反应机理。结果表明,造纸黑液不仅能显著提高石油焦的气化反应活性,还能大幅提高气化气中H2的含量。脱水黑液添加量为黑液与石油焦质量之和的10%时催化效果较好,达到相同气化反应速率时的反应温度比纯石油焦气化低200℃左右;在相同反应温度下提高气化反应速率5倍左右,可提高气化气中H2体积分数约8百分点。黑液中的碱金属活性组分能够破坏石油焦中的C=C芳香结构,同时与石油焦中的碳结合生成活性较高的碳氧复合物C(O),从而提高气化反应速率;碱金属还促进了水煤气变换和CH4水蒸气重整反应,使得H2的生成量增多。因此,造纸黑液是一种有效的石油焦气化生产富氢合成气的催化剂。 相似文献
3.
4.
碱法造纸黑液驱油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玻璃细珠充填柱人造岩心模型上进行了碱法造纸黑液驱替稠油的实验研究,考察了稠油酸值、盐、温度、岩心渗透率、注入量和注入方式的影响。在实验条件下碱法造纸黑液驱稠油的采收率较水驱提高25% 相似文献
5.
石油焦产量随着原油的劣质化逐年增长,如何有效利用石油焦值得研究。气化技术可以实现石油焦的清洁利用,制浆是石油焦气化至关重要的一步。考察了造纸黑液对石油焦成浆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石油焦质量分数为65%时,石油焦不能单独成浆。造纸黑液能够极大地改善石油焦的成浆性。随着造纸黑液添加量的增大,石油焦的成浆黏度先减小后增大,当造纸黑液添加量为石油焦质量的1%、剪切速率为100s-1时,石油焦浆黏度出现最小值520mPa s。造纸黑液添加量存在最高限度,即为石油焦质量的5%。在造纸黑液的最优添加量下,石油焦的最高成浆质量分数为70%。造纸黑液添加量在0.6%~10%、石油焦质量分数为65%时,水焦浆在2d内均不产生不可恢复的硬沉淀,能满足气化生产要求。 相似文献
6.
利用黑液制备复配驱油剂的室内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黑液、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和NaOH为原料,制得一种复配驱油剂。根据正交试验,确定了复配驱油剂的最佳配方:黑液用量(质量分数,下同)1.8%,十二烷基苯磺酸钠用量0.6%,NaOH用量0.3%。用此最佳配方制得的复配驱油剂通过室内模拟驱油试验,测得采收率为84.95%。 相似文献
7.
为解决油田生产开发过程中普遍存在的大量富余污水处置难度大和大量清水资源消耗之间的矛盾,开展了油田污水生化处理和膜过滤相结合的研究和试验。针对低渗透油藏回注水质要求严格的问题,应用生化处理配套精细过滤的集成工艺,可使处理后水质达到低渗透油田回注水A1级标准。针对稠油热采锅炉、三采配聚耗用清水的问题,应用生化处理配套反渗透膜淡化的组合工艺,可使处理后水质达到注汽锅炉和三采配聚用水指标。实验结果表明,采用生化与膜过滤集成工艺,可以实现采油污水的循环利用。 相似文献
8.
9.
采油污水资源化利用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孤岛油田已进入中后期开发,采用了注水、蒸汽吞吐、注聚等多种"三次采油"措施,加之边底水活跃、油藏影响及边缘区块注水难度较大等因素,加剧了注采不平衡的矛盾,剩余污水现象突出;另外,注聚、稠油热采造成了清水资源的极大消耗,也是产生剩余污水的主要原因。为了解决孤岛油田剩余污水出路问题,实现油田可持续发展,在孤四污水处理站进行了含聚污水深度资源化利用技术的研究与试验,净化污水的同时降低含盐量和硬度,使最终出水配聚黏度高于清水配聚指标,进而实现污水代替清水配聚合物母液,达到污水再利用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聚丙烯酰胺是丙烯酰胺均聚物或与其他单体共聚而得聚合物的统称,是水溶性高分子中应用最广泛的品种之一。由于聚丙烯酰胺结构单元中含有酰胺基,易形成氢键,使其具有良好的水溶性和很高的化学活性,已通过接枝或交联得到支链或网状结构的多种改性物,在石油开采、水处理、农业等行业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可用作净水剂、保水剂、肥料和增稠剂等。 相似文献
11.
12.
随着大庆头台油田开发进入高含水阶段,开采及输送方式改变,老化油量逐年增多,处理难度不断加大,制约着油田正常、高效生产。为解决大庆头台油田老化油处理工艺不够完善的问题,在对头台油田老化油进行物化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实验研究影响老化油乳化稳定性的主要因素,并根据其稳定机理以及头台油田老化油处理工艺技术现状,对头台油田原有的老化油回收处理方式进行了改善:以污水沉降罐内安装浮动式收油装置代替原有的收油槽式固定收油工艺,将脱水器工作压力提高到0.25 MPa,脱水温度提高到60℃,破乳剂加药量控制在230kg/d以及合理控制收油量。经过现场实际应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微生物采油是一项科技含量高、发展迅猛的新技术,是现代生物技术在采油工程领域的开拓性应用。对于高含水和近枯竭的老油田更显示出其强大的生命力。本文对微生物在采油技术上的应用、发展做了全面的介绍。 相似文献
14.
15.
结合陆地稠油热采技术,研究了适合我国海洋稠油热采的方式。认为海洋稠油热采开发评价指标应该包括平台生产寿命周期、平台空间分布、热利用率、注采井网、注汽时机及方式转变、热采经济性等。对于海洋常规稠油热采可依次选用蒸汽驱、汽水交替注入与热水驱等热采方式,可以采用反七点或反九点井网,使得在乎台安全生产期内采收率高,经济效益好。 相似文献
16.
The objective of this study is to evaluate the use of emulsified heavy oils to conduct the FCC reaction. The emulsified heavy
oil was prepared by homogenizing. Properties of emulsified heavy oil, including interfacial tension, dynamic viscosity, droplet
distribution, and stability, were determined. Emulsified heavy oils were made using two types of pulping black liquor, namely
untreated and partially recycled alkali black liquor. Stabilized emulsified heavy oil was used in the FCC reaction to investigate
the product distribution, and pure heavy oil was used as the control. If the black liquor infiltration capacity is 5 wt. %,
the catalytic cracking conversion and selectivity of the emulsified heavy oil and pure heavy oil were appraised at a temperature
of 450°C using a fluid fixed bed.Compared with the pure heavy oil, the emulsified heavy oil had higher conversion and better
selectivity towards the liquid products, and the liquid products yield of l-E-5 emulsion increases from 66.73 wt. % to 71.30
wt. %. Furthermore, the selectivity towards coke of emulsified heavy oil conversion is lower than that of the pure heavy oil,
and the coke yield of l-E-5 emulsion decreases from 10.74 wt. % to 6.26 wt. %. The No.l black liquor is more suitable as a
catalytic cracking black liquor fuel oil emulsifier than that of No.2 black liquor. Additionally, the negative effect of the
emulsified heavy oil on the catalysis is limited, and the useful life of the catalysis was extended. 相似文献
17.
PCR技术及其在微生物采油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概述了PCR技术、细菌基因序列分析、基因检测的原理和方法,并结合微生物采油(MEOR)研究工作对其进行了改进,建立了混合酶切PCR技术、直接PCR技术;论述了DNA基因跟踪检测技术在MEOR中的应用情况和监测结果。该技术能准确地识剐和评价目的菌种在油藏的适应性和矿场应用潜力,能确切说明影响和制约MEOR矿场试验各个环节的主要技术因素,为决策MEOR工艺、指导矿场试验进程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手段。PCR及基因工程相关技术的应用,对构建复合性多功能石油烃降解菌及促进MEOR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润湿性及其演变对油藏采收率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润湿性是油藏岩石、原油和水三者相互作用的综合表现形式.了解油藏润湿性及其演变过程对提高原油采收率有重要意义,文章综述了成藏前后润湿性的变化特征及其控制因素.原油运移进入储层后,原油中的表面活性组分可能引起油藏润湿性的改变,而水膜不稳定破裂是引起润湿性改变的关键环节.对水膜稳定的热力学条件分析表明,只有当水膜厚度及影响水膜稳定的变量的值在一定范围内,水膜才可能稳定,所以在实际油藏条件下,水膜的稳定性被破坏时,矿物与原油作用将使油藏最终润湿性偏离成藏之前的水润湿状态.水驱及化学驱对润湿性敏感程度的分析表明,可依据不同开采方式所对应的最有利润湿性类型,通过物理或化学方法改变油藏润湿性,提高原油采收率. 相似文献
19.
在跟踪调研全球注气提高采收率技术发展及应用的基础上,总结分析了国外气驱提高采收率技术发展历程及CO2驱、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烃气驱、顶部注气重力驱、空气驱等矿场成功应用实例和对中国发展气驱的启示。对中国以陆相沉积为主的油藏10余年CO2驱(CCUS)、顶部注烃气驱、减氧空气驱等注气提高采收率技术领域形成的特色理论、关键技术和矿场试验进行了总结研究。参照美国注气技术发展历程,分析了中国适宜气驱的油藏类型及潜力、气源及注入方式、配套技术发展、试验类型及成效,明确了中国注气技术已处于从工业试验向工业化规模推广应用发展的关键阶段,未来5~10年有望上产至年产油(500~1000)×104t,将发展成为中国继热采、化学驱后最重要的油田提高采收率技术,对中国原油稳产将起到重要保障作用。同时分析了中国注气技术发展尚面临油藏条件、试验类型和规模、气源供给、配套技术及成本、政策支持等方面的问题,从国家和各大石油公司层面给出了加快气驱关键技术攻关试验及有效规模应用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